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及矫正策略摘要:本文从三个大的方面来阐述主题,先分析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随后又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最后从实践中探索出了矫正这种障碍的具体策略,其方法是:理清知识思路,缔结知识网络;熟悉掌握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障碍矫正策略中学化学以其较强的实验性和经验性吸引着众多的高中学生,而学生往往也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体验和学习化学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上课易懂、做题易错、放了易忘的现象,尤其对于综合题,学生经常会出现摸不着头脑或就题论题、不能举一反三的现象。在测验之后,又经常会听到有些学生后悔地说:“这么简单的题目我当时怎么想不起来”。似乎被掌握的知识却又不能回忆和再现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是学生解题时出现了思维障碍。1 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含混不清的知识会对新知识产生严重的干扰,给理解、记忆及应用造成极大困难。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2 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21 思维流于表面造成的障碍由于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一些化学概念或化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而把握事物的本质。(1)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时,思维单一,不注意变换思维的方式,不善于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1在某100ml的混合酸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向其中投入1.92g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生成no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a0.112l b0.224l c0.448 l d0. 672l有的学生直觉认为用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各物质的量,得出cu过量,根据hno3的物质的量计算得到放出no0.112l,而忽视了硫酸电离出的h+和硝酸盐中的no3-。(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化学问题,而对那些抽象的、不熟悉的化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将其转化为已知的化学模型去分析解决。例如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等于化学式中离子系数比,但晶体溶于水形成的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离子水解,溶液中阴阳离子关系不再是化学式中离子系数比,而应遵循电中性原则。例2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mol 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ph=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后溶液中c(na+)=2c(so42-) b生成沉淀物质的量小于a/2 molc沉淀的物质的量为a/2 mol d原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为a/2 mol本题中许多学生易只考虑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而选d,实际情况怎样呢?由于cuso4水解后溶液是显酸性,当混合液中加入amolnaoh,溶液ph=7时,cu2+必然参加了反应,溶液中既有na+ 、so42-还有cu2+,h+、oh,这些离子间的关系遵循电中性原则:c(na+)+ 2c(cu2+)+c(h+)=2c(so42-)+c(oh),且c(h+)=c(oh),则c(na+)+ 2c(cu2+)=2c(so42-),因此c(na+)2c(so42-),答案为b 。22 概念辨析不清形成的思维障碍 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有的学生对它们的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如果在学习或解题时,我们不能辨析清楚相关的概念,就会出现思维障碍,从而导致错误。例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l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最多可消耗amolnaoh,将所得溶液蒸干后再与足量的碱石灰共热,又消耗bmolnaoh,则a与b的值分别是a5mol,10mol b6mol,2molc8mol,4mol d8mol,2mol解此题时需要学生准确地提取关于卤代烃水解和酯的水解知识,注意正确理解题意,在解题时学生的误解常表现为以下二种情况,卤代烃水解只产生了羟基,没有注意产生氢卤酸。注意了产生氢卤酸,却没有注意与苯环相联的氯、溴原子水解后产生的是酚羟基,有酸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与链烃基相连的产生的是醇羟基,没有酸性,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23 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能力,一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但这种现象具有双重性,从正面说,思维定势的形成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从反面说,这种思维定势对分析解决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很常见的。比如,学生掌握了某些原理和规律,虽然条件改变,仍然用已掌握的模式去套、机械照搬,导致上当受骗。例4已知卤素x可发生如下反应2kxo3+ x2=2 kxo3+x2,则x和x分别为:acl和f bbr和i c cl和i di 和 cl 很多同学想当然的认为卤素在置换反应中一定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其实不尽如此。本题中x2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推知还原性x2x2。卤素单质除f2外,都能表现还原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是i2br2cl2, 故答案为d 。24 忽视隐含条件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是多条件的,有些条件隐含在字里行间。例5关于反应=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kcl中含有35cl bkcl中含有37clc生成物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1 d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e-。不少学生选c,其错误的原因是在思考问题时,没有注意到“以1: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隐含条件,把生成的氯气简单地认为是由35cl和37cl按1:1构成,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形成思维障碍。 25 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思维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例如:在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一节时,教师如果按自己的思路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学生理解起来就会非常困难,如果采用如下的讲课方式:2na+cl2=2nacl2fe+3cl2=2fecl32fecl2+cl2=2fecl3sncl2+cl2=sncl4cu+cl2=cucl2pcl3+cl2=pcl5ca2+na2co3=caco3+2na+ mg22ohca22hco3=caco3mg(oh)2 学生遇到的思维障碍就会少得多。3 思维障碍的矫正策略31 理清知识思路,缔结知识网络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呢?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构建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缔结知识网络,并要求学生做到应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一定要及时掌握,做到“章节结清”。这包括以下几点:311 准确掌握化学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把同类事物的本质共性集中起来,加以概括形成的。在讲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为消除这类障碍,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对概念的剖析。如“原电池”的概念,应从4个方面分析:正负极,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反应自发。这4点就构成了原电池的定义,缺一不可。312 将知识点进行比较马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通过区别知识点间的异同,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点间的区别,可有效地防止知识的负迁移。如有机化学的几大反应都可列表进行比较;又如复习“物质结构”时可以通过对四种晶体类型进行比较,就可轻易的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使知识得到深入和升华。313 将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概括归纳,构造知识块、知识链,形成网。知识结构网络的建立为学生提取和再现知识提供了线索。教师要通过分析教材,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把各章节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按单元或章节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材,板书提纲,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如 难溶:h2、n2、co、no、ch4、c2h4 微溶:o2、c2h2气体水溶液性 可溶:cl2(1:2)、h2s(1:2.6)、co2(1:1)、so2(1:40) 极易溶:nh3(1:700)、hcl(1:500)、hf、hbr、hi 与水反应:f2、no2其它如化学中的“3”归纳、其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规律归类等。32 熟悉掌握思维方法 不断优化思维品质教师要教会学生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发散思维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探索,以寻找更多、更新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溶解平衡常常共存在于一个溶液体系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fecl3和na2s的反应。 fe3+有氧化性和水解性,s2-具有还原性和水解性,fe2+、fe3+和s2-又有fes、fe2s3的不溶性。可见,在混合它们的时候,我们要从全局系统的角度考虑平衡中的哪一种上升为主要矛盾,反应的结果可能是: 下生成更难电离或更难溶解的物质2fe3+3s2-=fe2s3 相互促进水解 2fe3+3s2-+6h2o=2fe(oh)3+3h2s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s2-=fe2+s 过量问题,即na2s过量,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fe2+s2-=fes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变通求异能力大有裨益。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就是指思考化学问题时,不是拘泥于问题的局部特征,而是着眼于它的整体结构,通过对问题全面的,深刻的考察,从宏观上去理解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的关键条件,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有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2mol /l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mol/lnaoh溶液,若要达到沉淀最大值,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应为 毫升。解析:要使沉淀达最大值,必须使溶解在盐酸中的mg2+和al3+全部沉淀,此时,溶液中余下原有的cl和加入未反应的na+电荷必须相同。原有n(cl)=1mol,n(na+)=1mol ,所以需加入naoh溶液250ml。求异思维 要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善于从多侧面、多渠道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扩大解决问题的思路;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两个角度来找到思维的切入点。例如:so42的检验,这是高中学生很熟悉的,具体操作如下:这是大部分同学认可的,这时,我请两位同学演示上述实验,甲同学用的钡盐是bacl2 ,乙同学用的钡盐是ba(no3)2,分别对na2so4溶液,na2so3溶液进行鉴定,甲同学发现na2so4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而na2so3溶液中无沉淀生成,乙同学发现两份溶液中都有沉淀生成,这是为什么呢,坐在下面的同学发出了诧异的目光,迸射出求知的欲望,怎么会用的钡盐不一样,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神穿越时空 旗帜引领航向
- 2025-2026学年浙江省9+1高中联盟长兴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蚌埠学院《基层社会治理专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6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影像学科MRI技术操作细则
- 核医学科PET-CT检查解读培训指南
- 物流云平台发展规划
- 鼻窦炎护理管理培训指南
- 癌症治疗方案
- 结直肠炎急性期处理方案与康复计划
- 2025年大学《物联网工程-物联网通信技术》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口腔科牙周炎口腔清洁建议
- 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二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守底线 护成长-校长在全校教职工防欺凌防性侵专题会上的讲话
- 2025股权质押借款合同
- 2025-2026第一学期高二物理期中试卷
- 麻醉科手术麻醉对高龄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 感染科医生的个人防护措施
- 小区公用充电桩施工方案
- 2025 高中美术服装款式设计课件
- 2025年下半年漯河市源汇区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