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J 22-19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_第1页
GBJ 22-19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_第2页
GBJ 22-19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_第3页
GBJ 22-19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_第4页
GBJ 22-19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标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北京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 年 月 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关于发布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的通知计标号根据原国家建委 建发设字第 号 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 修订计划的通知 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试行 已修订完毕 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为国家标准 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原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试行 同时废止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 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国家计划委员会年 月 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建发设字 号通知 由我部负责主编 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 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 对原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进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 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 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 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 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 总则 路线 路基 路面 桥涵 路线交叉 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在本规范施行过程中 希望各有关单位注意积累资料 总结经验 并随时将需要修改 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径寄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 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时参考交通部年 月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路线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厂外道路第三节 厂内道路第四节 露天矿山道路第三章 路基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路基高度第三节 路基横断面第四节 路基压实 防护和加固第五节 路基排水第六节 特殊条件下的路基第七节 道路用地第四章 路面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柔性路面第三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第四节 路面改建第五节 人行道道面第五章 桥涵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桥涵位置第三节 桥涵孔径第四节 桥涵净空第五节 荷载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六节 桥涵构造第七节 桥涵基础第八节 桥面铺装 排水和防水层第九节 调治构造物和防护工程第六章 路线交叉第一节 平面交叉第二节 立体交叉第七章 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第一节 安全设施第二节 附属设施第三节 渡口码头第四节 隧道第五节 绿化附录一 厂矿道路建筑限界附录二 错车道附录三 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计算附录四 横净距的计算附录五 路面设计用的重型自卸汽车参数附录六 常用人行道道面结构组合类型及厚度附录七 习用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对照和换算表附录八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一章总则第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从全局出发 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 统筹兼顾 合理布设 并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 确保质量 特制订本规范第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 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 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第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 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一 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 城市道路 车站 港口 原料基地 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 或本厂矿企业 露天矿除外 分散的厂 场 区 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 或通往本厂矿企业 露天矿除外 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二 厂内道路为厂 场 区 库区 站区 港区等的内部道路三 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 厂场 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 或通往附属厂 车间 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第条厂矿道路设计 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不占或少占耕地 便利农田排灌 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应贯彻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的原则 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 降低工程造价第条厂矿道路设计 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 包括检修 安装 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 大件 重件 运输 可根据具体情况 予以适当考虑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 应根据厂矿规模 企业类型 道路性质 使用要求 包括道路服务年限 交通量 包括行人 车种和车型 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 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 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第条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 应充分 合理利用原有道路 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 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 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 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 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 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第条厂矿道路设计 应为道路建成后的经常性维修养护和绿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第条厂矿道路建筑限界 应符合附录一的规定 在建筑限界内 不得有任何部件等侵入第条厂矿道路设计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现行的卫生 防火 抗震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并参照现行的其它有关道路工程的设计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二章路线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厂矿道路路线设计 应符合厂矿企业总体规划或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并应根据道路性质和使用要求 合理利用地形 正确运用技术指标第条厂矿道路路线设计 应综合考虑平 纵 横三方面情况 做到平面顺适 纵坡均衡 横面合理路线设计 不得损坏重要历史文物 并应少拆房屋 避开地震台站及其它重要地物标志第条经常行驶对路面破坏性大的车辆 如履带式拖拉机等 的路段 宜设置辅道或采取其它措施特殊用途的道路 如专用试车道等 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第条厂外道路 宜绕避地质不良地段 地下活动采空区 不压或少压地下矿藏资源 并不宜穿越无安全措施的爆破危险地段厂外道路设计 应做到沿线厂矿企业共同使用 并兼顾地方交通运输的需要第条厂内道路设计 应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 厂内道路平面布置 宜与建筑轴线相平行 并应符合人防 防振动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厂内道路纵断面设计 应与厂内竖向设计和厂内建 构 筑物 管线 铁路设计相协调第条露天矿山道路设计 应根据矿山地形 地质 开采境界 开采推进方向 各开采台阶 阶段 标高以及卸矿点和废石场 排土场 位置 并密切配合采矿工艺 全面考虑山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开采或深部开采要求 合理布设路线当地形或地质复杂时 采用纸上定线后 应到现场核实 校正在矿山开采境界线内 宜采用挖方路基第条厂矿企业大 中 小型的划分 应按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节厂外道路第条位于城市道路网规划范围内的厂外道路设计应按现行的有关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执行 位于公路网规划范围内的厂外道路设计 应按现行的有关公路的设计规范执行位于上述规划范围外的厂外道路设计 应按本规范执行第条厂外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宜按表 的规定采用第条厂外道路等级的采用 宜符合下列规定一 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重点厂矿企业区的对外道路 需供汽车分道行驶 并部分控制出入 部分立体交叉 年平均日双向汽车交通量在 辆以上时 宜采用一级厂外道路二 大型联合企业 钢铁厂 油田 煤田 港口等的主要对外道路 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辆时 宜采用二级厂外道路三 大 中型厂矿企业的对外道路 小型厂矿企业运输繁忙的对外道路 运输繁忙的联络道路 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 辆时 宜采用三级厂外道路四 小型厂矿企业的对外道路 运输不繁忙的联络道路 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 辆以下时 宜采用四级厂外道路五 通往本厂矿企业外部各种辅助设施 如水源地 总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厂外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二三四辅助道路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计算行车速度路面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大纵坡注 表中路面宽度系指车行道宽度辅助道路的圆曲线半径 在工程艰巨的路段 可采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 应按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采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所 炸药库等 的辅助道路 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 辆以下时 宜采用辅助道路的技术指标 当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 辆以上时宜按四级厂外道路的技术指标设计第条厂外道路的路基 路面宽度 宜按本规范表的规定采用 在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多的路段 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固路肩或适当加宽路基 路面 设置慢行道 接近企业大门的厂外道路路面宽度 应与径相连接的厂内道路路面宽度相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稍超过辆的厂外道路 其远期交通量发展不大时 可采用四级厂外道路的技术指标 但路面宽度宜采用 路基宽度宜采用 交通量接近下限的平原 微丘区的二级厂外道路 路面宽度可采用路基宽度可采用交通量极少 工程艰巨的辅助道路 其路面宽度可采用通往炸药库的辅助道路 路面宽度宜采用 路基宽度宜采用对于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的厂外道路 特别在纵坡大而长的路段 其路基宽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宽经常行驶车宽 以上大型车辆的厂外道路 其路基 路面宽度 可参照露天矿山道路计算确定四级厂外道路 在工程艰巨或交通量较小的路段 路基宽度可采用 但应任适当的间隔距离内设置错车道 辅助道路应根据需要设置错车道 错车道的设置 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第条厂外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应采用大于或等于本规范表 所列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 当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 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通过居民区或接近厂区 居住区的厂外道路 其平面布线受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 可设置限制速度标志 并可按该限制速度采用相应的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改建道路利用原有路段时 山岭 重丘区的二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 山岭 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 平原 微丘区的四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在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段的尽头处 不得采用小半径的曲线如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小半径的曲线时 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 并应在弯道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第条厂外道路 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本规范表中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 应在圆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横坡应根据计算行车速度 半径大小 自然条件等情况 按表 所列数值范围采用通过居民区的厂外道路 当竖向处理有困难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减小超高横坡值 但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 当速度限制在 及以下时 可不设置超高因设置超高而影响边沟排水时 应将边沟沟底标高适当调整超高的过渡方式 应根据地形 车道数 中央分隔带的设置超高横坡值等因素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当超高横坡值小于或等于路拱坡度时 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 外侧车行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超高横坡值大于路拱坡度时 外侧车行道应先绕路中线旋转 待与内侧车行道构成单向横坡时 再绕路面加宽前的内边缘或仍绕路中线旋转 直至设计采用的超高横坡值二 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两侧车行道应分别绕中央分隔带的两个边缘旋转 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横坡 中央分隔带仍维持原水平状态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超高横坡超高横坡厂外道路等级圆曲线半径一二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三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注 表中两套数字 左边的适用于非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 右边的适用于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表中括号内的数值 仅适用于改建道路时利用原有路段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厂外道路 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 时 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路面 双车道路曲加宽值 应根据经常行驶的主要车型按表 的规定采用 单车道路面加宽值 应按表列数值的 采用 在工程艰巨的路段 可将加宽值的 设在弯道外侧路面加宽后 一 二 三级厂外道路的路基宽度应相应加宽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的路肩宽度不得小于双车道路面加宽值表圆曲线半径加宽值汽车轴距加前悬注 当采用的汽车轴距加前悬值在 之间时 可按内插法计算加宽值汽车轴距加前悬栏内的 系指半挂车的主车轴距加前悬 系指主车后轴至半挂车双后轴中心的距离第条厂外道路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表 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 宜设置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可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采用回旋曲线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 二 三 四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曲线半径厂外道路的缓和曲线长度 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 当超高缓和段长度大于该表所列数值时 缓和曲线长度至少应等于超高缓和段长度 当圆曲线既设超高又设加宽时 其加宽缓和段长度可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 超高 加宽的过渡可在整个缓和曲线内进行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 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 可不设置缓和曲线 当圆曲线既设超高又设加宽时 如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小于 仍应采用不小于 的长度 不设超高仅设加宽时亦应设置不小于 的加宽缓和段长度在地形困难地段 可将超高 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 但插到圆曲线内的长度不得超过超高 加宽缓和段长度的 且插到圆曲线后所剩余的长度不得小于超高缓和段长度 可按附录三计算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 二 三 四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厂外道路的平曲线长度内 宜能设置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在地形困难地段 厂外道路的平曲线长度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当不设置缓和曲线时 圆曲线长度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当设置缓和曲线时 在地形困难地段 圆曲线可部分或全部被缓和曲线所取代当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 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不设置缓和曲线时 平曲线最小长度应与相应的圆曲线最小长度相同平曲线最小长度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 二 三 四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曲线最小长度转角小于 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注 表中 为路线转角值 当 时 宜按 计算圆曲线最小长度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 二 三 四 辅助道路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最曲线最小长度第条一 二级厂外道路及平原 微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 在不同半径的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处 宜设置缓和曲线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可不设置缓和曲线而构成复曲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线一 较小的圆曲线半径大于本规范表 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二 较小的画曲线半径大于表 中临界曲线半径 且较小的圆曲线半径按本规范表 的规定设置最小长度的缓和曲线时 其内移值不超过三 较小的圆曲线半径大于表 中临界曲线半径 且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与较小的圆曲线半径 之比 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 时 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时临界曲线半径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 二 三地 形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临界曲线半径辅助道路 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 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 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可径相连接 当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较短时 宜改变半径合并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 复曲线的两个半径的比值 不宜大于复曲线的超高 加宽不相同时 应按超高横坡之差 加宽值之差 从公切点向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内插入超高 加宽过渡段 其长度为两个超高缓和段长度之差 当两个圆曲线仅加宽不相同时应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内设置加宽过渡段 其长度可采用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均不设超高 加宽时 可径相连接 当均设置超高时 一 二级厂外道路及平原 微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 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 应有设置两个缓和曲线长度的距离 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 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 相邻两个反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向圆曲线间 应有设置两个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距离 在地形困难地段 可将超高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 但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 不得小于 当不设超高但均设加宽时 辅助道路及山岭 重丘区的四级厂外道路 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 应有设置两个加宽缓和段长度的距离 在地形困难地段 可将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 但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 不得小于第条厂外道路在平曲线和竖曲线处的视距 不应小于本规范表 的规定二 三 四级厂外道路 在工程艰巨或受地形条件限制的路段 可采用停车视距 但必须设置分道行驶的设施或其它设施如反光镜 限制速度标志 鸣喇叭标志等当平曲线处视距不符合规定时 横净距以内的障碍物 除对视线妨碍不大的稀疏树木或单个管线支架 电杆 灯柱等可保留外 应予以清除 横净距 可按附录四计算确定有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 纵坡较大的路段 视距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长第条山岭区的厂外道路 应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展线 不得已时可采用回头曲线 当采用回头曲线时 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按表 的规定采用 并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和在其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名称 单 位厂外道路等级二 三 四 辅助道路计算行车速度最小主曲线半径超高横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续表技术指标名称 单 位厂外道路等级二 三 四 辅助道路缓和曲线或超高 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大纵坡双车道路面加宽值注 表中辅助道路的路面加宽值为单车道路面加宽值 四级厂外道路的单车道路面加宽值 应按表列数值的 采用辅助道路的主曲线半径 在工程艰巨的路段 可采用四级厂外道路的主曲线半径 在工程艰巨或交通量较小的路段 当速度限制在 时 可采用第条厂外道路的纵坡 不应大于本规范表 的规定在工程艰巨的山岭 重丘区 四级厂外道路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辅助道路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但在海拔 以上地区 不得增加 有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 不应大于通往炸药库的辅助道路的纵坡 不应大于纵坡折减值表海拔高度 纵坡折减值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在海拔 以上的地区 厂外道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的规定折减 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值如小于 时 应采用辅助道路在小半径圆曲线路段的纵坡 当圆曲线半径不大于时 不应大于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 而不大于时 不应大于经常通行大量自行车的路段 其纵坡和限制坡长 可按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采用第条厂外道路纵坡连续大于 时 应在不大于表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 长度不应小于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 三 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的缓和坡段长度分别不应小于 和纵坡限制坡长表纵坡 限制坡长纵坡最小长度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 二 三 四 辅助道路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纵坡最小长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除缓和坡段长度外 纵坡长度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任意相邻两个缓和坡段之间 如果是由几个不同纵坡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 其中任意两点间的纵坡或纵坡加权平均值及其相应长度 应符合表 的规定第条二 三 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越岭路段的平均纵坡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 时 平均纵坡宜接近二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大于 时 平均纵坡宜接近三 任意连续 路段的平均纵坡 不宜大于第条厂外道路 在设置超高的圆曲线上 超高横坡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 不宜大于表 的规定在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 厂外道路的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最大合成坡度值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 二 三 四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最大合成坡度值最大合成坡度推荐值注 当缺乏实践经验时 宜采用最大合成坡度推荐值第条一至四级厂外道路纵坡变更处 均应设置竖曲线 辅助道路在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 时 亦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和长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值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 可采用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列极限最小值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表厂外道路等级 一 二 三 四辅助道路地形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凸形竖曲线半径极限最小值一般最小值凹形竖曲线半径极限最小值一般最小值竖曲线最小长度第条厂外道路的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 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 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圆曲线 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转向点 在长的平曲线内应避免出现几个起伏的纵坡第三节厂内道路第条厂内道路宜划分为主干道 次干道 支道 车间引道和人行道一 主干道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 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二 次干道为连接厂区次要出入口的道路 或厂内车间 仓库 码头等之间交通运输较繁忙的道路三 支道为厂区内车辆和行人都较少的道路以及消防道路等四 车间引道为车间 仓库等出入口与主 次干道或支道相连接的道路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五 人行道为行人通行的道路注 各类厂内道路 可根据需要全部或部分设置第条厂内主 次干道的计算行车速度 宜采用第条厂内道路路面宽度 宜按表 所列数值范围采用厂内道路路面宽度表企业类别路面宽度厂矿规模厂内道路类别类企业 类企业 类企业主干道大型中型小型次干道大型中型小型支道 大 中 小型注 各类企业划分如下类企业 大型联合企业 钢铁厂 港口等类企业 重型机械 包括冶金矿山机械 发电设备 重型机床等 有色冶炼 炼油 化工 橡胶 造船 机车车辆 汽车及拖拉机制造厂等类企业 轻工 纺织 仪表 电子 火力发电 建材 食品 一般机械 邮电器材 制药 耐火材料 林产 工业 选矿 商业仓库 露天矿山机修场地及矿井井口场地等当混合交通干扰较大时 宜采用上限 当混合交通干扰较小或沿干道设置人行道时 宜采用下限当混合交通干扰特大或经常行驶车宽 以上大型车辆时 路面宽度应经验算确定车间引道宽度应与车间大门宽度相适应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路肩宽度宜采用 或 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 路肩宽度可采用 或第条厂内道路最小圆曲线半径 当行驶单辆汽车时不宜小于 当行驶拖挂车时 不宜小于在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段的尽头处 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圆曲线 如受场地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小半径的圆曲线时 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等安全设施厂内道路的平面转弯处 可不设超高 加宽 如需要加宽时可按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采用厂内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 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交叉口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表行 驶 车 辆 类 别 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载重 单辆汽车载重 单辆汽车载重 汽车带一辆载重 挂车载重 平板挂车载重 平板挂车注 车间引道及场地条件困难的主 次于道和支道 除陡坡处外 表列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 可减少行驶表列以外其它车辆时 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 应根据需要确定第条厂内道路在平面转弯处和纵断面变坡处的视距 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当平面转弯处视距不符合规定时 横净距以内的障碍物 除对视线妨碍不大的稀疏树木或单个管线支架 电杆 灯柱等可保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留外 应予以清除 横净距 可按附录四计算确定视距表视距类别 视 距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交叉口停车视距注 当受场地条件限制 采用会车视距困难时 可采用停车视距 但必须设置分道行驶的设施或其它设施 如反光镜 限制速度标志 鸣喇叭标志等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 交叉口停车视距可采用第条厂内道路宜避免设置回头曲线 当受场地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回头曲线时 可按本规范表 规定的辅助道路的技术指标设计 但最小主曲线半径栏内数字 应根据有无汽车拖挂运输 分别采用 或 会车视距栏内数字 应根据双车道或单车道 分别采用 或不考虑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栏内数字 应根据双车道或单车道 分别采用 或第条厂内道路的纵坡 不应大于表 的规定在海拔 以上的地区 厂内道路最大纵坡值的折减 应按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采用厂内道路最大纵坡表厂内道路类别 主 干 道 次 干 道 支道 车间引道最大纵坡注 当场地条件困难时 次干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主干道 支道 车间引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但在海拔 以上地区 不得增加 在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 不应大于 交通运输较繁忙的车间引道的最大纵坡不宜增加经常运输易燃 易爆危险品专用道路的最大纵坡 不得大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厂内道路纵坡连续大于 时 应在不大于本规范表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长度不宜小于当主 次干道和支道纵坡变更处的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时 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竖曲线长度不应小于第条经常通行大量自行车的厂内道路的纵坡 宜小于 最大纵坡不应大于 当纵坡为 时 限制坡长应符合表 的规定自行车道纵坡限制坡长表纵坡限制坡长第条厂内道路边缘至相邻建 构 筑物的净距 不宜小于表 的规定厂内道路边缘至相邻建构筑物的最小净距表相邻建 构 筑 物 名 称 最小净距建筑物外墙当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无出入口时当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有出入口但不通行汽车时管线支架围墙注 表中最小净距 城市型厂内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 公路型厂内道路自路肩边缘算起跨越公路型厂内道路的单个管线支架至路面边缘最小净距 可采用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的建 构 筑物及管线至厂内道路边缘的最小净距 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当厂内道路与建 构 筑物之间设置边沟 管线等或进行绿化时 应按需要另行确定其净距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专供电瓶车行驶的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宜按表的规定采用 专供内燃叉车行驶的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宜按表 的规定采用电瓶车道或内燃叉车道 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经常行驶电瓶车或内燃叉车的厂内道路 应按电瓶车道或内燃叉车道的要求确定纵坡和路面结构电瓶车道主要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名称 单 位 指 标计算行车速度单车道路面宽度双车道路面宽度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大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注 当场地条件困难时 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 可减少仅行驶叉式电瓶车时 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 应按其主要技术性能确定除车间引道外 在道络纵坡变更处的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 时 应设置竖曲线内燃叉车道主要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名称 单 位指标叉车 叉车计算行车速度单车道路面宽度双车道路面宽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续表技术指标名称 单 位指标叉车 叉车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大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注 当场地条件困难时 表列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可减少行驶 以上叉车或侧向叉车时 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应按其主要技术性能确定除车间引道外 在道路纵坡变更处的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 时 应设置竖曲线第条大 中型厂的主 次干道 当人流集中 采用混合交通影响行人安全时 应设置人行道 经常通过行人而无道路的地方 亦应设置人行道沿主干道设置的人行道宽度 可采用 其它的人行道宽度 不宜小于 当人行道宽度超过 时 宜按 的倍数递增干道两侧人行道的纵坡 可与干道的纵坡相同 当人行道的纵坡大于 时 宜设置粗糙面层或踏步 人行道的危险地段 应设置栏杆人行道的横坡 宜采用人行道边缘至屋面为无组织排水的建筑物外墙最小净距 可采用 人行道边缘至屋面为有组织排水的建筑物外墙最小净距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四节露天矿山道路第条露天矿山道路宜划分为生产干线 生产支线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联络线和辅助线一 生产干线为采矿场各开采台阶通往卸矿点或废石场的共用道路二 生产支线为开采台阶或废石场与生产干线相连接的道路或一个开采台阶直接到卸矿点或废石场的道路三 联络线为经常行驶露天矿生产所用自卸汽车的其它道路四 辅助线为通往矿区范围内的附属厂 车间 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第条露天矿山道路等级的采用 宜符合下列规定一 汽车的小时单向交通量在 辆以上的生产干线 可采用一级露天矿山道路二 汽车的小时单向交通量在 辆的生产干线 支线 可采用二级露天矿山道路 当条件较好且交通量接近上限时可采用一级露天矿山道路 当条件困难且交通量接近下限时 可采用三级露天矿山道路三 汽车的小时单向交通量在 辆以下的生产干线 支线和联络线 辅助线 可采用三级露天矿山道路注 条文中括号内的数值 适用于运量较小部门的矿山 当条件较好且交通量稍小于 辆时 可采用二级露天矿山道路当露天矿山道路同时具有厂外道路性质时 应同时符合相当等级厂外道路的要求第条露天矿山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 宜按表的规定采用计算行车速度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 一 二 三计算行车速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露天矿山道路路面宽度 宜按表 的规定采用 生产线 除单向环行者外 和联络线宜按双车道设计 联络线在条件困难时可按单车道设计 辅助线可根据需要按单车道或双车道设计 当单车道需要同时双向行车时 应在适当的间隔距离内设置错车道 错车道的设置 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露天矿山道路路面宽度表车宽类别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计算车宽双车道路面宽度一级二级三级单车道路面宽度一 二级三级注 当实际车宽与计算车宽的差值大于 时 应按内插法 以 为加宽量单位 调整路面的设计宽度辅助线的路面宽度 在工程艰巨或交通量较小的路段 可减少第条露天矿山道路路肩宽度 宜按表 的规定采用路肩宽度表车宽类别 一 二三 四 五 六七 八路肩宽度挖方填方注 挖方路基的单车道路肩宽度或双车道外侧无堑壁的路肩宽度 不得小于当挖方路基外侧无堑壁 原地面横坡陡于 时 路肩宽度应再按车型大小增加填方路基的填土高度大于 时 路肩宽度应按车型大小增加当路肩上需要设置墙式护栏或挡车堆时 路肩宽度应结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予以增加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露天矿山道路 宜采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当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 可采用表 所列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小圆曲线半径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 一 二 三最小圆曲线半径注 当采用六至八类车宽时 露天矿山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应增加一个相应的计算车宽值在道路服务年限较短或地形复杂的路段 采用最小圆曲线半径仍有困难时 一 二级露天矿山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适当减少 但分别不得小于二 三级露天矿山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交通量较小且无发展远景的三级露天矿山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可按车型大小及实践经验减少到汽车最小转弯半径的 倍 采用一至五类车宽 或 倍 采用六至八类车宽 并分别不得小于 或 当减少最小圆曲线半径时 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专供抢险或运输易燃 易爆危险品的辅助线 不得降低标准在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段的尽头处 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圆曲线 如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小半径的圆曲线时 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 并应在弯道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第条露天矿山道路 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表中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 应在圆曲线上设置超高 当速度限制在 及以下时 可不设置超高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 一 二 三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超高横坡应按表 所列数值范围采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当超高横坡值小于或等于路拱坡度时 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 外侧车行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超高横坡值大于路拱坡度时 外侧车行道应先绕路中线旋转 待与内侧车行道构成单向横坡时 再绕路面加宽前的内边缘或仍绕路中线旋转 直至设计采用的超高横坡值因设置超高而影响边沟排水时 应将边沟沟底标高适当调整超高横坡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超高横坡圆曲线半径一二三第条露天矿山道路 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时 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路面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应按表的规定采用 单车道路面加宽值 应按表列数值的 采用 在工程艰巨的路段 可将加宽值的 设在弯道外侧 路面加宽后 路肩宽度仍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双车道路面加宽值表汽车轴距加前悬圆曲线半径加宽值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续表汽车轴距加前悬圆曲线半径加宽值注 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值和汽车轴距加前悬值在表列各相邻两值之间时 可按内插法计算加宽值第条露天矿山道路 可不设置缓和曲线 当圆曲线既设超高又设加宽时 其加宽缓和段长度可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 超高缓和段长度 可按附录三计算确定 不设超高仅设加宽时 应设置不小于 的加宽缓和段长度超高 加宽缓和段宜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 或终点 的直线上 在地形困难地段 可将超高 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 但插到圆曲线内的长度不得超过超高 加宽缓和段长度的 且插到圆曲线后所剩余的长度不得小于第条露天矿山道路 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可径相连接 当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较短时 宜改变半径合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并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 复曲线的两个半径的比值 不宜大于复曲线的超高 加宽不相同时 应按超高横坡之差 加宽值之差 从公切点向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内插入超高 加宽过渡段 其长度为两个超高缓和段长度之差 当两个圆曲线仅加宽不相同时应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内设置加宽过渡段 其长度可采用 如改变半径有困难时 可将两个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段按两个圆曲线的超高设置单向横坡 此时加宽可自两个圆曲线的切点以一直线连接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均不设超高 加宽时 可径相连接 当均设置超高时 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 应有设置两个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距离第条露天矿山道路在圆曲线和竖曲线处的视距 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视距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 一 二 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在工程艰巨或受地形条件限制的路段 可采用停车视距 但必须设置分道行驶的设施或其它设施 如反光镜 限制速度标志鸣喇叭标志等当圆曲线处视距不符合规定时 横净距以内的障碍物 除对视线妨碍不大的稀疏树木或单个管线支架 电杆 灯柱等可保留外 应予以清除 横净距 可按附录四计算确定在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 纵坡较大的路段 视距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长第条露天矿山道路采用回头曲线时 其主要技术指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标应按表 的规定采用 并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和在其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名称 单 位露天矿山道路等级一二三计算行车速度最小主曲线半径超高横坡超高缓和段长度 按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采用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大纵坡双车道路面加宽值汽车轴距加前悬注 当采用六至八类车宽时 露天矿山道路的最小主曲线半径应增加一个相应的计算车宽值半径等于或小于最小主曲线半径 转角大于 的圆曲线 亦可按回头曲线处理单车道路面加宽值 应按表列数值的 采用表中汽车轴距加前悬为 的双车道路面加宽值系按表列最小主曲线半径增加一个相应的计算车宽值后算得的 但括号内的数值系仍按表列最小主曲线半径算得的当采用的最小主曲线半径值和汽车轴距加前悬值在表列各相邻两值之间时 可按内插法计算加宽值在道路服务年限较短或地形复杂的路段 采用回头曲线主要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技术指标仍有困难时 一 二级露天矿山道路的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可适当降低 但分别不得低于二 三级露天矿山道路的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 交通量较小且无发展远景的三级露天矿山道路的回头曲线最小主曲线半径可按车型大小及实践经验减少到汽车最小转弯半径的 倍 采用一至五类车宽 或 倍 采用六至八类车宽 并分别不得小于 或 其最大纵坡可增加 当降低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 如最小主曲线半径 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等 时 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 专供抢险或运输易燃 易爆危险品的辅助线 不得降低标准第条露天矿山道路的纵坡 不应大于表 的规定最大纵坡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 一 二 三最大纵坡在工程艰巨或受开采条件限制时 重车上坡的二 三级露天矿山道路生产干线 支线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深凹露天矿开采底部的较短路段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山坡露天矿开采山头的较短路段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联络线 辅助线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但在海拔 以上地区的露天矿山道路的最大纵坡不得增加在多雾或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的二 三级露天矿山道路及专供抢险或运输易燃 易爆危险品的辅助线的最大纵坡 不应大于在海拔 以上的地区 露天矿山道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本规范表 的规定折减 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值如小于时 应采用当设计行驶电传动自卸汽车的生产干线 支线有足够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时 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第条露天矿山道路纵坡 应在不大于表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 长度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纵坡限制坡长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纵坡限制坡长一二三注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或需要适应开采台阶标高时 限制坡长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缓和坡段最小长度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 一 二三生产干线 支线三联络线 辅助线缓和坡段最小长度地形条件一般地形条件困难注 表列地形条件困难的缓和坡段最小长度 不得连续采用露天矿山道路的纵坡长度 不应小于任意相邻两个缓和坡段之间 如果是由几个不同纵坡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 其中任意两点间的纵坡或纵坡加权平均值及其相应长度 应符合表 的规定同一等级的生产干线 支线任意连续 路段的平均纵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一 二 三级露天矿山道路 分别不宜大于当设计行驶电传动自卸汽车的生产干线 支线有足够依据时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第条露天矿山道路 在设置超高的圆曲线上 超高横坡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 不宜大于表 的规定最大合成坡度值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 一 二 三最大合成坡度值在工程艰巨或受开采条件限制时 二 三级露天矿山道路的最大合成坡度值可分别增加在寒冷冰冻 积雪地区 露天矿山道路的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第条当露天矿山道路纵坡变更处的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 时 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和长度不应小于表的规定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表露天矿山道路等级 一 二 三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长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三章路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路基设计 应根据厂矿道路性质 使用要求 材料供应 自然条件 包括气候 地质 水文 等 结合施工方法和当地经验 提出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的设计设计的路基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对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水和地下水 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 并应综合考虑附近农田排灌的需要修筑路基取土和弃土时 应不占或少占耕地 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 并宜将取土坑 弃土堆平整为可耕地或绿化用地第条路基设计 应全面调查路基的技术条件 路基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进行个别设计一 地质 水文条件特殊二 路堑 路堤边坡高度超出本规范表 表 规定范围三 修筑在地面横坡陡于 的山坡上四 采用大爆破或水力冲填第二节路基高度第条路基高度的设计 应使路肩边缘高出地面积水并考虑地面水 地下水 毛细水和冰冻作用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路基高度的设计 可参照现行的有关公路的设计规范 当路基高度不符合规定时 可采取降低水位 设置毛细水隔断层等措施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厂内道路的路基高度 还应与厂内竖向设计相适应第条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的路肩边缘标高 应高出计算水位 以上 设计水位 可按下列设计洪水频率确定一 厂外道路的设计洪水频率 一级厂外道路可采用二级厂外道路可采用 三级厂外道路可采用 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可按具体情况确定二 厂内道路的设计洪水频率 应与厂内总图设计采用的设计洪水频率相适应三 露天矿山道路的设计洪水频率 一级露天矿山道路可采用二 三级露天矿山道路可采用注 厂外道路的设计洪水频率 必要时可与厂内道路所采用的设计洪水频率取得一致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的厂矿道路的设计洪水频率 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当道路服务年限较短时 厂矿道路的设计洪水频率 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第三节路基横断面第条路基横断面的各部尺寸 除路基宽度应按本规范第二章各类道路的规定采用外 应根据气候 土质 水文 地形等确定第条路堑边坡坡度 应根据自然条件 土石类别及其结构 边坡高度 施工方法等确定 当地质条件良好且土质均匀时可按表 所列数值范围并结合实践经验采用在砂类土 黄土 易风化碎落的岩石和其它不良的土质路堑中 边沟外侧边缘与边坡坡脚之间 宜设置碎落台 其宽度可根据土质和边坡高度确定 但不宜小于 当边坡适当加固或高度小于 时 可不设置碎落台第条路堤边坡坡度 应根据自然条件 填料类别 边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路堑边坡坡度表土 石 类 别 边坡最大高度 边坡坡度一般土黄土及类黄土碎石土 卵石土 砾石土胶结和密实中密风化岩石一般岩石坚石 直立注 非均质土层 路堑边坡可采用适应于各土层稳定的折线形状坡高度 施工方法等确定 当路堤基底情况良好时 可按表所列数值并结合实践经验采用路堤边坡坡度表填料类别边坡最大高度 边坡坡度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全部坡度上部坡度下部坡度一般粘性土砾石土 粗砂 中砂碎石土 卵石土不易风化的石块注 用大于 的石块填筑路堤且边坡采用干砌者 其边坡坡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浸水部分的路堤边坡坡度 应采度修筑在地面横坡陡于 的山坡上的路堤 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 其宽度不宜小于第条弃土堆内侧坡脚至路堑坡顶的距离 可根据土质和边坡高度采用弃土堆宜设在路堑的下坡一侧 当地面横坡缓于 时 可设在路堑两侧 设在山坡下侧的弃土堆 应间断堆集 并应保证弃土堆内侧地面水能顺利排出 设在山坡上侧的弃土堆 应连续堆集 除应根据地面水情况设置截水沟或排水沟外 并应保证弃土堆和路堑边坡的稳定 当沿河弃土时 不得淤塞河道 挤压桥孔和造成河岸冲刷弃土堆边坡度 宜采用 弃土堆顶面应设置背向路基的不小于 的横坡 弃土堆宜选择在低洼处的荒地或坡地 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 宜将弃土堆摊平利用第条取土坑的深度和宽度 应根据填方取土需要 路基排水 农田灌溉 施工方法等确定取土坑的边坡 可根据土质确定 取土坑靠近路基一侧的边坡 不宜陡于第条当路肩边缘与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时 取土坑内侧边坡可与路堤边坡径相连接 高差大于 小于或等于 时 路堤坡脚与取土坑之间 应设置宽 的护坡道 高差大于 时 路堤坡脚与取土坑之间 应设置宽 的护坡道 在地质和排水条件良好或经济作物 高产田地段 如采取一定措施足以保证路基稳定时 可不设置护坡道第四节路基压实防护和加固第条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压实度 当路基修筑后即铺筑路面时 一 二级厂外道路和行驶重型自卸汽车的露天矿山道路的路基压实度 不宜小于表 的规定 其它厂矿道路的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路基压实度 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路基最小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表填挖类别深度路基最小压实度一般地区 干旱地区 潮湿地区填方低填方 零填及挖方注 低填方系指低于 的填方低填方深度由原地面算起 其它深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