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910.2-2004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手柄振动测量方法 第2部分:铲和铆钉机》是一项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中铲和铆钉机的手柄振动测量的具体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了适用范围,即适用于电动或气动驱动的铲和铆钉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柄振动水平的测量。

其次,详细描述了测试前准备工作的内容。这其中包括对被测工具状态的要求(如需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环境条件的规定(比如温度、湿度等),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及其安装位置等技术细节。

接着,对于具体的测量过程进行了规范。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从开始记录数据直至完成全部测试步骤的操作流程,并且指出了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例如保持稳定的握持姿势、确保测量期间设备运行平稳无异常等。

此外,还规定了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加权振动加速度值,以此作为评价不同型号铲和铆钉机振动特性的依据之一。

最后,标准也提到了报告编写要求,指导用户如何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正式文档,以便于后续参考使用。整个文件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手柄振动测量方案,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及使用者的安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4-06-09 颁布
  • 2004-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8910.2-2004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手柄振动测量方法 第2部分 铲和铆钉机.pdf_第1页
GB-T 8910.2-2004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手柄振动测量方法 第2部分 铲和铆钉机.pdf_第2页
GB-T 8910.2-2004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手柄振动测量方法 第2部分 铲和铆钉机.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8910.2-2004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 手柄振动测量方法 第2部分 铲和铆钉机.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S 1 3 . 1 6 0; 2 5 . 1 4 0 . 0 1J 48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8 9 1 0 . 2 -2 0 0 4 / 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 代替 G B / T 8 9 1 0 . 2 -1 9 8 8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手柄振动测量方法 会 含 0 立R2 、专 立 求n g ri n 4 : - r 4- n 倒 冲 口P J J : 习甲H z j P 下J1 7 H a n d - h e l d p o r t a b l e p o w e r t o o l s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v i b r a t i o n s a t t h e h a n d l e - P a r t 2 : C h i p p i n g h a m m e r s a n d r i v e t i n g h a m m e r s ( 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 , I DT)2 0 0 4 - 0 6 - 0 9发布2 0 0 4 - 1 2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1 ha、 iV / 1n V= I r:!q 摧 瀑瞥1M 臀豁荟发 布G B / T 8 9 1 0 . 2 - - 2 0 0 4 / 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 前言 G B / T 8 9 1 0 (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手柄振动测量方法 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 1 部分: 总则 ; 第2 部分: 铲和铆钉机; 第 3 部分 : 凿岩机和回转锤; 第 4 部分 : 砂轮机; 第5 部分: 路面破碎机和建筑工程用镐; 第 6 部分 : 冲击钻 ; 第 7 部分 : 冲击、 脉冲、 棘轮扳手、 螺丝刀和螺母旋具 ; 第 8 部分 : 抛光机和回转式轨道、 特殊轨道磨光机; 第 9 部分 : 捣固机 ; 第1 0 部分: 冲剪和剪; 第 1 1 部分 : 打钉机 ; 第 1 2 部分: 带式锯和锉、 摆式或回转式锯 ; 第 1 3 部分: 模具用砂轮机 ; 第1 4 部分: 采石用工具和针束除锈器。 本部分为 G B / T 8 9 1 0 的第 2 部分。 本 部分 等同 采 用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 手 持便 携 式动 力 工 具 手柄 振动 测量 方法 第2 部分: 铲和铆钉机)(英文版) , 包括其修正案 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 / A m d . 1 : 1 9 9 9 , 经修正的内容 已直接纳人正文中, 并在正文中的页边空 白处用垂直双线( ! ) 标识 。 本部分代替 G B / T 8 9 1 0 . 2 -1 9 8 8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振动测量方法冲击式机器的测量 。 本部分等同翻译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 0 为便于使用,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引言以及资料性附录 B和 C ; 根据G B / T 1 . 1 -2 0 0 0的规定, 将国际标准中条文的注改为本部分的条款。 本部分与 G B / T 8 9 1 0 . 2 -1 9 8 8 相 比主要变化如下 : 仅涉及机动铲和铆钉机; 独立编排本部分标准; 增加了前言部分和规范性附录 A; 对标准名称作了调整, 与国际标准名称取得一致。 本部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凿岩机械气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 1 7 3 ) 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天水凿岩机械气动工具研究所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苏薇、 朱沟慧、 魏万江。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 / T 8 9 1 0 . 2 - 1 9 8 8 。标准下载网() G B / T 8 9 1 0 . 2 -2 0 0 4 / 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手柄振动测t方法 第 2 部分: 铲和铆钉机1 范围 G B / T 8 9 1 0 的本部分规定了 手持便携式机动铲和铆钉机手柄振动测量的技术要求, 还确定了 工具在特定负载状态下运转时, 进行手柄部位振动大小的试验程序 。 本部分适用于以电动、 气动、 液压或内燃为动力的铲和铆钉机( 以下简称工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 B / T 8 9 1 0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 B / T 5 6 2 1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性能试验方法( e q v I S O 2 7 8 7 ) 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 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手柄振动测量方法第 1 部分: 总则( I S O 8 6 6 2 - 1 ;1 9 8 8 , I DT )3 测f的f 以下为测量的量 : a ) 均方根加速度应按 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中 3 . 1 的规定表示 ; 计权加速度应按 G B / T 8 9 1 0 . 1 - 2 0 0 4中3 . 3 的要求获得; 频率分析应符合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中3 . 2 的规定。如果用其他方 法能证明不存在重复信号, 则可不作频率分析 。 b ) 电压、 压气压力或液压油压力; c ) 冲击频率; d ) 推进力。4 使用仪器4 . 1 通则 使用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中4 . 1 -4 . 8 的规定。4 . 2 传感器 传感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 中4 . 1 的规定。 对于诸如塑料制造的轻质手柄, 注意尽量使用质量小的传感器 。 如果手柄本身即作为机械滤波器, 则可将轻型传感器直接粘合在手柄的固定面上, 且其质量宜小于 5 g o4 . 3 传感器的固定 传感器和机械滤波器的固定应符合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中4 . 2 -4 . 3 的规定( 见图1 ) . 对于塑料手柄, 可不必使用机械滤波器( 见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 的4 . 3 ) 04 . 4 辅助仪器 应使用测量均方根值的仪表来测定电动工具的电源电压。标准下载网()G B / T 8 9 1 0 .2 -2 0 0 4 / 1 S O 8 6 6 2 - 2 : 1 9 9 2 应使用精密压力表来测定压气或液压油的压力。 可使用测力秤来测定推进力( 见 6 . 3 ) 。4 . 5 校准 校准应按 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 中 4 . 8 的要求进行。5 测f方向和位t5 . 1 测f方向 应在与冲击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行测量, 即Z向( 见图1 ) , 基本中心坐标系的确定见附录 A ,5 . 2 浏f位里 测量位置应设在操作者正常握持并施加推进力的主柄上。 传感器应固定在主柄长度的1 / 2 处( 见图1 ) , 入 z 轴百zo.r- 有 柄或 环 柄 式动 力 工 具枪柄 式 动 力工 具 卡,面 靡耘 、 11! 、 、 手 柄 匕 ) 目Ll - - 暇扭 尸乍一、丫,一脱 组母 二二J 、 、 , 一 一 机械注波器 、 、 一传感县 圈 1 传盛的圈定位1t 和侧f方向标准下载网() G B / T 8 9 1 0 .2 -2 0 0 4 / 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6 操作 规程6 . 飞 通 则 应对润滑良好 , 运转正常的新制工具进行测量 。 测量前, 预先将电动、 液压或内燃工具运转约 1 0 m i n , 而气动工具则无必要。 对标定的动力源, 如额定电压或气压, 在试验时应保持不变, 并按制造厂的要求予以使用 。另外, 在整个测量期间, 还应保证工具的平稳运转( 见 6 . 3 ) , 测量时, 应定位好吸能器以便操作者直立并能垂直向下操纵工具( 见图 2 ) a i 圈 2 操作者的工作位里6 . 2 吸能器 负载装置是一个模拟实际作业情况的钢球吸能器, 吸能器应尽量不出现能量反射现象, 且反射能量不应超过人射波能量的 2 0 . 吸能器由一个内装淬硬钢球的钢管组成。该钢管被牢牢地固定在一块质量至少为 3 0 0 k g的坚硬基座底板上以防止其反弹。从吸能器的上端, 插入一试验钎杆顶住钢球, 并将被测工具与试验钎杆相连进行运转试验。其钢管的热处理硬度应为 6 2 H R C 士2 HR C或 7 5 0 HV 士1 0 H V, 测砧和试验钎杆的热处理硬度为 5 5 HR C 士2 H R C , 淬硬钢球应远远大于 6 3 H R C , 吸能器( 加载装置) 和试验钎杆规格尺寸见图3 和表l , 试验钎杆宜选择与被测工具相符合的最短长度。标准下载网()c B / T 8 9 1 0 . 2 -2 0 0 4 / L 4 0 8 6 6 2 - 2 : 1 9 9 2 单位为毫米 $ d 化2l 、 、 热处理硬度 r / / . - 乡 兜沁 5 5 1 压C 士2 H R C 1 N / / r 1 : 7 /C卜 热处理硬度 。环公!之 2 不fi n 0 、6 2 H R C 士2 H R C 沮扭土板块最小质f为3 0 0 k 一1 V / Zl2衫二 户二二之乙月入 !叻 D 1 0 圈 3 钢球吸能器 表 1 吸能器的设计准则单位为毫 米ffMAO dd13 卡MWITO D2040 号宁44 汁 50100日6 . 3 推进力 除工具本身的重量外, 应垂直施加推进力, 使试验钎杆不与吸能器的固定套筒相接触, 才能确保工具在规定的性能范围内正常、 平稳运转。 垂直施加的推进力F A ( 牛顿, N) 约是被测工具质量( 千克, k g ) 的4 0 倍, 且应大于 8 0 N而小于2 0 0 N, 示例: 如工具的质量为3 . 5 k g , 则推进力宜约 1 4 0 N, 对振动大小可以调节的工具 , 测量时, 推进力应取制造厂给定的最佳范围的中间值 。 测量时, 操作者站在测力秤上来施控推进力 F n , 此时推进力等于操作者的重量减去测力秤的读数。 G B / T 8 9 1 0 . 2 -2 0 0 4 / I S O 8 6 6 2 - 2 : 1 9 9 27 测f程序和规范的有效性7 . 1 动力源 应使用测量均方根值的仪表来测定电动工具的电源电压 。 气动工具气压的测定应符合 G B / T 5 6 2 1的规定, 并在整个测量期间始终保持制造厂标定的压力值。 液压压力应予测定, 并按制造厂的要求保持不变 。 以上技术要求同样满足于以其他方式( 如 内燃机) 驱动的工具。 利用振动传感器传出的信号, 通过电子滤波器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来确定工具的冲击频率。7 . 2 测f程序 应由三名熟练的操作者分别完成一组试验 , 每组应进行 5 次运转测量。 应待工具运转平稳后进行读数, 且每次测试时间不应少于 8 秒 。7 . 3 测,的有效性 应连续测量, 直到获得一组有效的试验数据 , 即对于同一名操作者 5 个连续的计权值的变异系数小于 0 . 1 5 或标准偏差小于 0 . 3 0 m / s 07 . 4 变异系数 该变异系数( C v ) 定义为连续测量所得的标准偏差与均值的比, 公式表示为: ,S . ._ , C v 迫鉴 。 。 。 。 , (1) X 廿二1 c = ,, r 二 、 , 其 中S -,1)一 ( X、 一 X) I 一 ” 一 丫 二 一 1 /= 、 一 二1, , X 二 言 昏X ;i= 1 式中: C v 变异系数; S . - 1 标准偏差, 单位为米每秒平方( m / s z ) ; X 均值, 单位为米每秒平方( m / s ) ; X i 第 i 次的测定值 , 单位为米每秒平方( m / S Z ) ; n -测量次数。8 试验报告 除G B / T 8 9 1 0 . 1 -2 0 0 4 第7 章的规定外, 报告还应注明以下各项: a ) 试验钎杆的尺寸; b ) 吸能器的尺寸 ; c ) 电压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