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台350MW褐煤超临界锅炉介绍_第1页
国内首台350MW褐煤超临界锅炉介绍_第2页
国内首台350MW褐煤超临界锅炉介绍_第3页
国内首台350MW褐煤超临界锅炉介绍_第4页
国内首台350MW褐煤超临界锅炉介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5期 2 0 1 0年 9月 锅炉制造 B OI L E R MAN UF AC T U RI N G No 5 S e p 2 0 1 0 文章编号 : C N 2 31 2 4 9 ( 2 0 1 0 ) 0 5 0 0 2 3 0 5 国 内首台 3 5 0 MW 褐煤超 临界锅炉 介绍 艾佰仁, 周顺文, 陈 琪, 冯 岩, 李江浩 ( 哈 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4 6 ) 摘要: 本文对国内首台3 5 0 MW褐煤超临界锅炉的结构及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褐煤超临界锅炉 ; 大气扩容器; 切圆燃烧 中图分类号 : T M6 2 1 文献标识 码 : A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Ch i n a S fir s t 3 5 0 M W Li g n i c S u pe r c r i t i c a l Bo i l e r A i B a i r e n , Z h o u S h u n w e n , C h e n Q i , F e n g Y a h , L i J i a n h a o ( H a r b i n B o i l e r C o L t d , Ha r b i n 1 5 0 0 4 6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b a s i c pr e nc i p l e s o f Ch i n a S fir s t 3 5 0MW l i g n i c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b o i l e r i n b r i e fl y Ke y wor ds: l i g ni e s up e r c r i t i c a l b o i l e r ;a t mo s p h e ric d i f f us i o n d e v i c e;t a n g e n t i a l fi rin g 1 锅 炉简介 3 5 0 MW 褐煤超临界锅炉为为一次 中间再热 、 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 , 采用不带再循环泵的大气 扩容式启动系统 的直流锅炉 , 单炉膛 、 平衡通风 、 固态排渣 、 全钢架、 全悬吊结构 、 耵型布置、 紧身封 闭。采用 中速 磨直 吹式 制粉 系统 , 每炉 配 6台 H P 8 6 3磨煤机 , 5运 1备 ; 煤 粉细度 R 9 0=3 7 。 锅炉采用墙式切圆燃烧方式 , 主燃烧器布置在水 冷壁的四面墙上 , 每层 4只对应一台磨煤机。S O - F A燃烧器布置在主燃烧器 区上方的水冷壁 的四 角 , 以实现分级燃烧降低 N O 排放。 本炉型锅炉为超临界燃煤直流锅炉, 可适用 于各种变压工况运行 , 具有较高 的锅炉效率和可 靠性。其技术特点如下 : 1 1 良好的变压 、 备用和再启动性能 收稿 日期 : 2 0 1 00 51 9 作者简介 : 艾佰仁, 工作于哈尔滨锅炉厂 有限责任公 司。 锅炉下部炉膛水 冷壁及灰斗采用螺旋管 圈, 具有较高的质量流速 , 在各种负荷 下均有足够的 冷却能力 , 并能有效地补偿沿炉膛周界上 的热偏 差 , 水动力特性稳定 ; 采用两只启动分离器 , 壁厚 均匀 , 温度变化时热应力小 , 适合于滑压运行 , 提 高了机组的效率 , 延长了汽机 的寿命。 1 2 采用大气扩容器的启动 系统 锅炉具有快速启动能力 , 缩短机组启动时间; 系统简单 、 运行可靠。启动系统设置 了足够容量 的大气式扩容器和疏水箱 。 1 3 燃烧稳定、 温度场均匀的新型切圆燃烧系统 新型切圆燃烧燃烧方式能保证沿炉膛水平方 向均匀 的热负荷分 配。这种强化 型切圆燃烧方 式 , 因煤粉气流垂直于水冷壁 , 切 圆更易保持 , 且 大切圆使炉膛 内火焰充满度好 , 对于保证燃烧稳 定性有利。此种燃烧方式除保持切圆燃烧方式 的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4 锅炉制造 总第 2 2 3期 所有优点之外 , 与传统的角式布置的燃烧器相 比, 具有火焰行程短 , 火焰两侧补气条件好等优点。 1 4 高可靠性的运行性能 哈锅拥有丰富的变压运行直流锅炉设计、 制造 经验 , 已经有近四十多台哈锅制造生产的超临界锅 炉在运行 , 同时在燃烧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进行 了大量工作 , 并对已投运的机组积累了大量的调试 和研究数据。本工程的炉型结合多台具有 良好运 行业绩锅炉的成熟设计和制造经验, 机组的可用率 和可靠性高 , 能满足用户的各种技术要求。水冷壁 为成熟 、 安全可靠的超临界直流水循环系统 , 水冷 壁采用下部螺旋盘绕上升和上部垂直上升膜式壁 结构 , 有效地补偿沿炉膛周界上的热偏差。 过热器为辐射对流型 , 低温过热器布置于尾 部竖井后烟道, 分隔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布置 于 炉膛上部。过热蒸汽温度系统采用煤水 比和两级 喷水减温控制。采用 横向节距较宽 的屏式受 热 面 , 有效防止管屏挂渣。 高温再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 , 低温再热器布 置于尾部竖井前烟道 , 再热器采用烟气挡板调温 、 低负荷过量空气 系数调节 , 在低再 出 口至高再进 口管道上设置事故喷水减温器。 I 5 过热器、 再热器受热面材料选取留有大的裕度 为了降低超临界锅炉因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 汽温的提高所导致的高温段受热面烟气侧高温腐 蚀和管内高温氧化, 采用大量的奥氏体钢管。 1 6 省煤器特点 省煤器采用较低的烟气流速并装设防磨盖板 等措施有效的减少受热面的磨损。 2 结构特点 1 ) 本锅炉 中、 下部水冷 壁采用螺旋管圈 , 上 部水冷壁采用一次上升垂直管屏 , 二者之间用 过 渡集箱连接。螺旋管圈的同一管带中的各管子以 相同方式从下到上绕过炉膛 的角隅部分和中间部 分 , 水冷壁吸热均匀 , 管间热偏差小, 使得水冷壁 出口的介质温度和金属温度非常均匀。因此 , 螺 旋管圈水冷壁更能适应炉内燃烧工况的变化。 2 ) 在螺旋 管圈水冷壁部 分采用可膨胀 的带 焊接式张力板垂直刚性梁系统 , 下部炉膛和冷灰 斗的荷载传递给上部垂直水冷壁 , 保证锅炉炉膛 自由向下膨胀。 图 I 蒸汽冷却夹管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期 艾佰仁, 等: 国内首台3 5 0 M W 褐煤超临界锅炉介绍 2 5 岁 ( 熨 2 ) I 涩 兹 臻 跑 盈强 甄程 滋 疆 D :,- - - 上 二一 二 兰 I 棚 I 瓣 一 一 一 、 1 羹 竺 l l 1 l l 萋 j l l i = 量 善 : l 喧 墨 墨 誊 il L i l 妻 l l l F _ l il 幽 , 、 I 一 I鍪 i m -= 哪 IJ删 m 缅 錾 皿 囊 ( 一 。_ J ! 割 _ 自 、 l F _ 唪 一 J 上 I 雷 Il f 鳓 一 由 l lIIII 崔 1 1 irill lilU LMIIl I J 相B 2 1 片 I 州I 量I 6 5 J l l E 瞢 - 一 B 蕾 Ct D r W r 一 W 6 9 6 笠 。 2, f ;9 7 5 - I 4 片 I W * F , W 7 6 1 6 1 7 x 1 0 2 f = 1 ) 瑚 ( 3 2 ( z 7 I | ( - l B 一 If ) -J B I l - I- 一芒 一 幽 牡 ) 苎 ! 蚕 一, 一 - _ ) l盟 ” n 5 6 1 0I 邶, 5 5 6 0 5 6 0 5 刚 I III1 115 l j - J 口 l i , 5 1 1 0 0 一_ I f 、 、 、 图 2 蒸汽冷 却间隔管 3 ) 为 了保持过热器和再热器部件 的横 向节 距和防止晃动, 采用 以下蒸汽冷却夹管和间隔管 结构。 蒸汽冷却夹管用于保持分隔屏的横 向节距 , 防止分隔屏过分偏斜 , 其流程如下 : 分隔屏人 口集 箱一蒸汽冷却夹管入 口管一蒸汽冷却夹管定位管 一 蒸汽冷却夹管出 口管一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 蒸汽冷却间隔管用于保持分 隔屏过热器、 末 级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的横向节距 , 防止末级过 热器和末级再热器过分偏斜 , 其流程如下 : 立式低过出口连接管一分隔屏区域蒸汽冷却 间隔管一末级过热器入 口集箱 。 立式低过出口连接管一末级过热器区域蒸汽 冷却 间隔管一末级过热器人 口集箱。 立式低过 出口连接管一末级再热器区域蒸汽 冷却间隔管一末级过热器人 口集箱。 4 ) 省煤 器为 H 型鳍片 管省煤 器, 传 热效 率 高 , 受热面管组布置紧凑 , 烟气侧和工质侧流动阻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6- 锅炉制造 总第2 2 3期 力小 , 耐磨损 , 防堵灰 , 部件的使用寿命长。 5 ) 在过热器喷水系统还设有一旁路系统 , 其 作用是在锅炉直流负荷以上 , 由于暖管流量造成 贮水箱内水位升高时可将水直接打人过热器减温 水系统 , 喷入过热器 , 在需要时控制贮水箱水位。 6 ) 过热器为辐射对流型 , 低温过热器 布置于 尾部竖井后烟道 , 分隔屏过热器和高温末级过热 器布置于炉膛上部 。过热蒸汽温度采用煤水 比和 两级喷水减温控制 。在上炉膛布置横向节距较宽 的分隔屏受热面 , 有效防止管屏挂渣 。 7 ) 高温再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 , 低温再热器 布置于尾部竖井前烟道 , 采用烟气挡板调温、 低负 荷过量空气系数调节。在低再出口至高再进 口的 连接管道上设置事故喷水减温器 , 当锅炉负荷变 化再热蒸汽温度出现波动( 高于设定值 ) 时控制 再热蒸汽温度。 3 锅炉启动 系统 3 1 启动系统为大气扩容式不带再循环泵 系统 启动系统的功能为 : 1 ) 锅炉给水 系统 和水 冷壁及省煤器 的冷态 和温态水冲洗 , 并将冲洗水通过扩容器和疏水箱 排人冷却水总管或冷凝器 。 2 ) 满足锅炉冷 态、 温态 、 热态和极热态启动 的需要 , 直 到锅 炉达 到 3 0 B MC R最 低直 流 负 荷 , 由湿态运行转入干态运行为止。 3 ) 只要水质合格 , 启动系统可完全 回收部分 工质及其所含的热量。 4 ) 锅炉转入直流运行时, 启动系统处于热备 用状态 , 一旦锅炉渡过启动期间的汽水膨胀期, 即 通过给水泵进行炉水再循环。在最低直流负荷以 下运行 , 贮水箱出现水位时, 将根据水位的高低 自 动打开相应的水位调节阀, 进行炉水再循环。 启动分离器系统也能起到在水冷壁出口集箱 与过热器之间的温度补偿作用 , 均匀分配进入过 热器的蒸汽流量 。 3 2启动系统由如下设备和管路组成 1 ) 2只汽水分离器及其引入与引出管系统。 2 ) 一只立式贮水箱 。 3 ) 由贮水箱底部引出的疏水总管。 4 ) 通往扩容器的疏水管 , 装有传动装置 的水 位调节 阀及截止阀。 5 ) 启动系统暖管管路 6 ) 到锅 炉过热器喷水管道及喷水旁路 。在 锅炉干态运行时 , 由于暖阀管道一直有水进人 , 因 此分离器贮水箱 中的水位在升高 , 在暖管管路上 设有调节阀, 该调节 阀主要用 于控制进入疏水管 路 中的暖管水流量 , 使之与贮水箱 中的蒸发量相 匹配 , 避免因暖管流量的引入造成贮水箱水位过 高; 另外 , 开启喷水旁路管道也可降低贮水箱水 位 图 3 启动 系统示意 图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5期 艾佰仁, 等: 国内首台3 5 0 MW 褐煤超临界锅炉介绍 2 7 3 3 系统的各种主要运行模式 初次启动或长期停炉后启动前进行冷态和温 态水冲洗时, 冲洗水量可达 3 0 BMC R, 以清除 给水系统中的杂质。如果停炉时间在一个星期 以 上 , 启动前也必需进行冲洗 。 1 ) 锅炉启 动: 在整个启 动期间 , 省煤 器的给 水量必须保持 2 5 BMC R以上 的主汽流量左 右。冷态和温态启动时 , 在锅炉点火 2 0 3 0分钟 后 , 水冷壁即 出现“ 汽水膨胀 ” , 分 离器贮 水箱 内 水位迅速上升至高水位 , 也通过疏水 管路上 的调 节 阀顺利将工质排 到扩容器。若水质合格 , 可通 过冷凝器进行回收。 2 ) 热备用 : 当锅炉达到 3 0 BMC R的最低 直流工况时 , 应将启动系统解列 , 启动系统进入热 备用状态 , 此时疏水管路上的水位调节 阀和闸阀 全部关闭。随着直流工况运行时间的增加 , 为使 管道保持在热备用状态下 , 有少量省煤器 出口炉 水通过暖管管路引入溢流管道 , 此时贮水箱会 出 现水位。通过开启二级减温水旁路系统维持贮水 箱水位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保持启动系统的安全 可靠 , 在锅 炉 3 0 B MC R负荷 以上 干态运行 时 , 贮水箱必须保持有一定的水位 。当锅炉进入最低 直流负荷以下转入部分负荷运行 时, 分离器贮水 箱将 出现水位 , 这 时疏水管路上 调节阀 自动打 开 , 根据储水箱中的水位 自动调节其开度 。 4 锅炉 的主要参数 锅炉的主要参数如下表 1 所示。 表 1 锅炉主要参数 再热蒸 汽进 出口温度 给水压力 给水 温度 锅炉燃烧效率 排烟温度 一次风温 二次风温 t z r P g s MP a t g s PC r 0 p y C i r k l 3 2 3 3 1 6 5 2 8 5 0 2 81 1 9 2 07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