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急诊科急诊科 1. 学习要点 2. 背景背景 当前形势当前形势: :全球灾害形式严重,意外伤害事故明显增全球灾害形式严重,意外伤害事故明显增 多。多。 据统计,现在全球平均每据统计,现在全球平均每 2 2 秒就有秒就有 1 1 人死于灾难。灾人死于灾难。灾 难不可避免,人类却可以通过高效的灾后救援,将损难不可避免,人类却可以通过高效的灾后救援,将损 失降至最低。失降至最低。 3. 4. 5. 20032003年年SARSSARS 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8422例,涉及例,涉及32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 死亡人数死亡人数919919人,病死率近人,病死率近1111。 据统计医护人员中的非典感染人数累计达据统计医护人员中的非典感染人数累计达1000 1000 名左右,医护人员名左右,医护人员 患病人数约占非典患者总数的患病人数约占非典患者总数的20%20%。 6. 据统计非典死亡人数中13 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 员。 7. 应对上述问题,除了改善生态环境应对上述问题,除了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预警水平以外提高预警水平以外 , 提高灾难医学研究水平也是关键。提高灾难医学研究水平也是关键。 例如,日本和菲律宾受热带风暴威胁的程度相当,但例如,日本和菲律宾受热带风暴威胁的程度相当,但 日本因此丧生的人数只是菲律宾的日本因此丧生的人数只是菲律宾的 1/171/17。“ “建立灾难医建立灾难医 学研究机构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学研究机构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 8. 灾难的定义及范畴灾难的定义及范畴 uu灾害灾害:凡是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破坏或:凡是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破坏或 损害的各种自然变异现象或人为事故。损害的各种自然变异现象或人为事故。 uu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 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 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 时候,即成为蝗灾: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和流行、计时候,即成为蝗灾: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和流行、计 算机病毒的大面积传播即可酿成灾难。算机病毒的大面积传播即可酿成灾难。 uu我国把灾害分我国把灾害分5 5个等级。个等级。 9. 灾害的分级灾害的分级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标准,我国对灾害等级划分五级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标准,我国对灾害等级划分五级 灾害分级灾害分级 经济损失经济损失 人口死亡人口死亡 微灾(微灾( E E级)级) 小于小于1010万万 小于小于1010人人 小灾(小灾(D D级)级) 1010万万-100-100万万 10-10010-100人人 中灾中灾 (C C 级)级) 100100万万-1000-1000万万 100-1000100-1000人人 大灾大灾 (B B 级)级) 10001000万万-1-1亿亿 1000-100001000-10000人人 巨灾(巨灾(A A级)级) 大于大于1 1亿亿 大于大于1000010000人人 10. 灾难灾难:(目前公认的灾难定义)当自然的或者人:(目前公认的灾难定义)当自然的或者人 为的破坏力为的破坏力 超出了受灾地区现有日常资源承受超出了受灾地区现有日常资源承受 能力,而需要外界的支援能力,而需要外界的支援 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 坏。坏。 11. 灾难分类灾难分类 uu灾难分类:按原因自然灾难、人为灾难灾难分类:按原因自然灾难、人为灾难 自然灾难:地震、海啸、洪水(气象、水文、地质、自然灾难:地震、海啸、洪水(气象、水文、地质、 生物)生物) 人为灾难:火灾、交通事故、化学事故、各人为灾难:火灾、交通事故、化学事故、各 类工伤、类工伤、 战战 争等争等 12. 按灾难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原生、次生、衍生 原生:地震、洪水、干旱、风火 次生:传染病流行、缺氧窒息 衍生: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13. 灾难医学:灾难医学:是有关灾难的预防救援与管理的综合科学,是有关灾难的预防救援与管理的综合科学,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既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既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但 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它包含它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美学、 医学伦理医学伦理 学、医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学、医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 14. 通俗讲灾难医学:研究各种灾害对人体损害的规 律,制定合理的卫生保障方案;动员必要的卫生 力量,并将其组成严密的救援网络;充分发挥医 学多学科的协作作用,对灾难引起的健康问题进 行预防、快速反应和康复。 15. 研究研究灾难医学的意义灾难医学的意义:某类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某类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 的,灾难的准备是可能的,提高对灾难所致伤害的防治水的,灾难的准备是可能的,提高对灾难所致伤害的防治水 平是可能的,对人类资源动员是可能的,人们可以从前次平是可能的,对人类资源动员是可能的,人们可以从前次 灾难学到经验,对灾难的研究是需要的。灾难学到经验,对灾难的研究是需要的。 16. 灾难医学研究灾难医学研究- -国际灾难学会:国际灾难学会:灾难医学作为医学的灾难医学作为医学的 一个学科存在一个学科存在2O2O世纪下半叶世纪下半叶,19761976年由国际著名的年由国际著名的 麻醉科、内外科医生在德国美茵次麻醉科、内外科医生在德国美茵次 发起成立了发起成立了专门专门 研究急诊和灾害的组织,研究急诊和灾害的组织,急救灾害医学俱乐部急救灾害医学俱乐部 (Club)(Club),19941994年更名为年更名为“ “世界灾害与急诊医学学会世界灾害与急诊医学学会” ”, 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个有关灾难的学会。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个有关灾难的学会。 17. 国际灾难学会 从1977年以来,联合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 急救和灾难医学会议,有力推动了灾难医学 的发展。 18. 我国灾难医学会:我国灾难医学会:于于19921992年成立年成立“ “灾害医学专业组灾害医学专业组” ”,研究防,研究防 灾、减灾问题。灾、减灾问题。20052005年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应急办公室,年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应急办公室, 灾难医疗工作正式纳入国家卫生行政管理。灾难医疗工作正式纳入国家卫生行政管理。2011 2011 年年 1212月月7 7日日 ,中华医学会第,中华医学会第 84 84 个分会个分会灾难医学会在上海成立,标灾难医学会在上海成立,标 志着中国的灾难医学学科及灾难医学事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志着中国的灾难医学学科及灾难医学事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 蜕变。蜕变。 19. 医学救援行动不能迅速全面展开,是造成许多伤 员伤情加重,死亡率、感染率以及致残率增高的 主要原因, 因此,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迫切 需要医院快速反应,做出科学决策。 灾难救援 20. 灾难救援 21. 现场医疗救援管理的目的 22. 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 (1)、检伤分类区; (2)、伤者处置区; (3)、红色、黄色伤者接收区; (4)、绿色伤者接收区; (5)、伤者运送区; (6)、救护车停泊区; (7)、临时停尸间。 23. 现场救援的原则 24. 评估和检伤评估和检伤 这是灾难医学所独有的程序和关键环节,因为这是灾难医学所独有的程序和关键环节,因为 所所 有灾难事故现场救援资源永远是短缺的,因此,有灾难事故现场救援资源永远是短缺的,因此, 检伤分检伤分 类是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同时也是类是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同时也是 最有价值救治的最有价值救治的 伤病员身上,做到合理分配。伤病员身上,做到合理分配。 在国际上较多见的分法是在国际上较多见的分法是红红、黄黄、绿绿、黑黑 四个级四个级 别。别。 25. 26. 现场检伤分类注意事项 1最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尽快进行检伤、分类,并由 具有一定创伤救治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最后确定检伤结果。 2检伤人员须时刻关注全体伤病员,而不是仅检查、救 治某个危重伤病员,应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 系。 3伤情检查应认真、迅速,方法应简单、易行。 27. 4现场检伤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救命,找出(第一、第二优先) 创伤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和致命性合并症的伤者送医院立即处理 ,只给予最必要的处理保持气道通畅、保护颈椎和控制体外出血 等。 5对危重伤病患者需在不同的时段由初检人员反复检查、记录 并对比前后检查结果。通常在患者完成初检并接受了早期急救处 置、脱离危险境地进入“伤员处理区”时,应进行复检。复检对于 昏迷、聋哑或小儿伤病员更为需要。 28. 6检伤时应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尽量减少翻动伤病者的次 数,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如脊柱损伤后不正确翻身造成医 源性脊髓损伤)。还应注意,检伤不是目的,不必在现场强 求彻底完成,如检伤与抢救发生冲突时,应以抢救为先。 7检伤中应重视检查那些“不声不响”、反应迟钝的伤病患者 ,因其多为真正的危重患者。 8双侧对比是检查伤病患者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如在检查 中发现双侧肢体出现感觉、运动、颜色或形态不一致,应高 度怀疑有损伤存在的可能。 29. 目前现场群体性检伤通常采用“五步检伤法”和“简 明检伤分类法”,前者强调检查内容,后者将检伤 与分类一步完成。 检伤方法 30. 1五步检伤法 (1)气道检查:首先判定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舌后坠、 口咽气管异物梗阻或颜面部及下颌骨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 持气道通畅。 (2)呼吸情况:观察是否有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呼吸深 浅或胸廓起伏程度、双测呼吸运动对称性、双侧呼吸音比较 以及患者口唇颜色等。如疑有呼吸停止、张力性气胸或连枷 胸存在,须立即给予人工呼吸、穿刺减压或胸廓固定。 31. (3)循环情况:检查桡、股、颈动脉搏动,如可触及则收缩压 估计分别为10.7kpa(80mmHg)、9.3kpa(70mmHg)、 8.0kpa(60mmHg)左右;检查甲床毛细血管再灌注时间(正常为2 秒钟)以及有无活动性大出血。 (4)神经系统功能:检查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有 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异常、昏迷程度评分。 (5)充分暴露检查: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短暂解开或脱去伤病 员衣服充分暴露身体各部,进行望、触、叩、听等检查,以便 发现危及生命或正在发展为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 32. 2简明检伤分类法: (1)第一步:行动检查 1)、指引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到一指定区域(绿区); 2)、此类伤者均属第三优先; 3)、到不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处继续检查。 (2)第二步:呼吸检查 1)、为所有不能行走的伤者进行呼吸检查; 2)、如有需要先保持气道畅通(须同时小心保护颈 椎),可用提頜法等; 3)、没有呼吸=黑。 33. (3)第三步:血液循环 1)检查桡动脉或微血管血液循环回流时间; 2)任何循环不足(不能感觉到桡动脉跳动或微血管 血液循环回流时间大于2秒)=红; 3)循环良好第四步。 (4)第四步:清醒程度 1)检查脑部有否受伤 ; 2)询问伤者简单问题或给予简单指令; 3)能回答或按照指令行事绿(?黄)不能=红。 34. 伤员就治转运要视其数量 、 伤情 、 现场 与医疗机构的距离 、 地理交通 、 气候等 情况决定。 35. 救援现场伤者分流: 1初步分流: (1)第一时间接触伤者并对其做出快速判断; (2)目标是找出红色类别; (3)如有可能亦包括黄色类别; (4)将伤者依次编号及记录人数。 2二次分流: (1)对现场等候的伤者作出详细的评估; (2)确定初检未检出的黄类伤者。 36. 现场转送伤者原则 (1)就急、就近、就能力将所有伤者尽快送往医院; (2)不可同一时间将大量伤者送到同一医院; (3)更不可把大量“绿”伤者先送院而延迟“红”或“黄” 伤者的 救治; (4) “绿”伤者二、三十名送到同一医院,“红”伤者或 “黄”伤者四、五名送到同一医院,应有计划根据 医院的救治能力进行分流。 37. 应急安置的场所 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实现设计好大批伤病员 安置的场所。尽可能靠近急诊科,区域内有治疗室 ,附近要有电源和水源。必需的设备最基本的设备 有床单位及输液架等。1000张床的综合医院应预备 50-100个左右床单位及输液架。 38. 39. 40. 设置临时治疗区 (1)红色治疗区:设在急诊科内。抢救队伍主 要由急诊医师、外科医师及麻醉医师组成; (2)黄色治疗区:可设在外科系统病房。由病 房的外科医生负责抢救; (3)绿色治疗区:一般远离红色及黄色治疗区 ; (4)死亡伤病员区:一般至少应容纳10具尸 体。 41. 伤员处置区 (1)接收第一(红色)、二(黄色)优先 的伤者; (2)此类伤者情况较严重需要医生立即治 疗稳定伤势。 42. 3绿色伤者接收区 (1)只接收第三优先(绿色)的伤者 (2)此站的伤者并不需要医生立即治疗 4伤者运送区 (1)由伤者运送站主任安排搬运伤者上救 护车 (2)并按主任指示送到指定医院 43. 5救护车停泊区 (1)由救护车停泊区主任安排救护车停泊; (2)救护车司机不能离开救护车。 6临时停尸间 (1)停放黑色牌的伤者; (2)已死亡的伤者。 44. 灾场 检伤分类区 伤者处置区 救护车停泊区 第一优先(红) 第二优先(黄) 第三优先(绿) 死亡(黑) 临时停尸间 伤者运送站 医 院 45. 卫生部印发的汶川地震现场检伤分类标准 46.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教训 47. 汶川地震救援后,刘中民院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汶川地震救援后,刘中民院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 医院院长)向中华医学会正式递交了建立灾难医学分会医院院长)向中华医学会正式递交了建立灾难医学分会 的申请。的申请。2011 2011 年年 1212月月7 7日,我国灾难医学会在上海成立日,我国灾难医学会在上海成立 。 48. 目前我国灾难医学救援体系 49. 我国医疗卫生救援体系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 50. 2 2、 缺乏完备的应急预案:缺乏完备的应急预案: 51. 3 3、 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 :医院在执行灾害医疗医院在执行灾害医疗 救援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灾害发生类型,临时抽组内救援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灾害发生类型,临时抽组内 科、外科、专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应急救援小科、外科、专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应急救援小 组执行救援任务,缺乏系统的灾害抢救知识培训组执行救援任务,缺乏系统的灾害抢救知识培训 。因。因 此,迫切需要医院建立一支常设的训练有素的综合性此,迫切需要医院建立一支常设的训练有素的综合性 的灾害救援专业人员队伍。的灾害救援专业人员队伍。 52. 4 4 、缺乏必要的应急物资贮备:、缺乏必要的应急物资贮备: 53. 5 5 、缺乏交通装备及通信设施、缺乏交通装备及通信设施 : 54. 目前我国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机制情况目前我国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机制情况 卫生部门共建有卫生部门共建有4 4类类1111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但但专业专业 灾难医学救援人员依旧短缺,大多数紧急赶赴灾难现灾难医学救援人员依旧短缺,大多数紧急赶赴灾难现 场的医疗救护人员都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培训,缺乏灾场的医疗救护人员都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培训,缺乏灾 难医学救援的特殊技能。难医学救援的特殊技能。 55. 目前灾难医学教育 56. 目前我国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目前我国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 57. 灾难医学救援人员培训体系灾难医学救援人员培训体系 58. 灾难救援人员:灾难救援人员:作为灾难救援的先遣部队和核心力量作为灾难救援的先遣部队和核心力量-急急 诊专业人员诊专业人员 现场最基本的紧急救护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现场最基本的紧急救护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 血液循环、止血和止痛等。血液循环、止血和止痛等。 59. 急诊专业人员素质要求 60. 不同类型的灾难及救援特点 n n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 61. 应急处理 地震:骨折、挤压 62. 挤压综合征挤压综合征: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 时间挤压作用时间挤压作用, ,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坏死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坏死, ,在挤压解在挤压解 除后出现的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除后出现的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 急性肾衰。急性肾衰。 63. 挤压伤急救处理挤压伤急救处理 64. 洪水:洪水:淹溺、骨折、挫伤淹溺、骨折、挫伤 淹溺:以最快速度使患者呼吸道通畅,有心跳、呼吸者淹溺:以最快速度使患者呼吸道通畅,有心跳、呼吸者 先倒水,使头部下垂,然后用手平压背部,使呼吸道及先倒水,使头部下垂,然后用手平压背部,使呼吸道及 口咽内的积水倒出。口咽内的积水倒出。 65. 火灾:火灾:窒息、烧伤、骨折、挤压伤窒息、烧伤、骨折、挤压伤 火灾主要是高温、浓烟、毒气使人快速窒息、昏迷。各种易火灾主要是高温、浓烟、毒气使人快速窒息、昏迷。各种易 燃可燃材料在火灾时燃烧迅猛燃可燃材料在火灾时燃烧迅猛 , ,并大量产生有毒物质并大量产生有毒物质 , ,特别是特别是 COCO、HCNHCN、SO2SO2等等 , ,侵害人体的上呼吸道侵害人体的上呼吸道 , ,导致人员窒息、中导致人员窒息、中 毒死亡。据调查毒死亡。据调查 , ,人在燃烧区烟雾中滞留人在燃烧区烟雾中滞留 3 min ,3 min ,就会失去自控就会失去自控 能力能力 , 5 min , 5 min 就会致人死亡。就会致人死亡。 66. 有针对性地加强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如火场自救、逃生知 识 ,报警、疏散及初期火灾扑救知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火灾应急处理:四个能力 67. 烧伤烧伤: : 急救原则急救原则 使伤员迅速脱离引起烧伤现场。使伤员迅速脱离引起烧伤现场。 68. 核污染预防核污染预防 69. 化学毒物:化学气体、药物、冰毒、砒霜、大 麻、亚硝胺强致癌物,存在于腌制食品等 尼古丁烟草、海洛因等等 70. 传染病传染病: :传染病分类(甲乙丙类传染病)传染病分类(甲乙丙类传染病) 甲类甲类(强制管理传染病)(强制管理传染病)鼠疫、霍乱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 报告疫情的时限报告疫情的时限2 2小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小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 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疫情的时限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疫情的时限2424小时小时 71. 乙类(严格管理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 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 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 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72. n n 丙类丙类(监测管理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肺结核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 虫病、麻风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新生 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痢疾、伤寒、伤寒 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n n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 害程度,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害程度,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 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 73. 灾难对社会伤害灾难对社会伤害 心理影响心理影响 :灾难的发生对社会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灾难的发生对社会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 , ,人生安全受到严重人生安全受到严重 威胁,潜在未知健康的影响,持续时间不定,缺乏或无预警性。威胁,潜在未知健康的影响,持续时间不定,缺乏或无预警性。 74. 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 :是一种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表现:行为盲目、反应性木僵、轻度意识模糊。处理不当。表现:行为盲目、反应性木僵、轻度意识模糊。处理不当 转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转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表现:不自主回想受打击的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表现:不自主回想受打击的 经历、噩梦、错觉、幻觉、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与人交经历、噩梦、错觉、幻觉、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与人交 往等。往等。 遭受灾难幸存者发生率,救灾人员。遭受灾难幸存者发生率,救灾人员。 心理影响 75. 心理影响的干预及治疗心理影响的干预及治疗 特别是社会及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对受害者的反应程度有巨大的特别是社会及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对受害者的反应程度有巨大的 影响影响 , , 这提示要加强社会关注和个人的训练。这提示要加强社会关注和个人的训练。 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精神治疗、教育为主、提供:精神治疗、教育为主、提供 宣传资料。宣传资料。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 76. 心理支持:主要措施 77. 心理疏导心理疏导 : : 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是言语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是言语 , ,因此有人把因此有人把 它称为言语治疗它称为言语治疗 。 这是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对这是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对 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 , , 以促进病人心理健康以促进病人心理健康 的过程的过程 。 78. 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 79. 心理治疗的禁忌心理治疗的禁忌 80. 我国灾难医学的不足我国灾难医学的不足 (我国无论是对灾难医学研究的体制建设,还是具体措施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我国无论是对灾难医学研究的体制建设,还是具体措施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81. 灾难医学对未来挑战灾难医学对未来挑战 82. 灾难医学的现状灾难医学的现状 83. 1 1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制定应急响应预案 : 灾难医学的展望 84. 2 2 、建立完善分级动员响应机制:、建立完善分级动员响应机制: 医院应急响应预案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医院应急响应预案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 应急预案分为应急预案分为四级四级,对于不同等级应急响应医学救援队,对于不同等级应急响应医学救援队 伍的出动作出详细的规划,并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伍的出动作出详细的规划,并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 援不同等级之间应急响应的转换和衔接。援不同等级之间应急响应的转换和衔接。 85. 四级响应四级响应 86. 3 3、 配置综合性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后备梯队:配置综合性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后备梯队: 87. 4 4、 强化教育训练和物资储备强化教育训练和物资储备 : 88. 5 5、 建立高效畅通的应急通讯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畅通的应急通讯信息系统: 89. 我国“5 . 12 ” 汶川地震中 , 有线电话和手机均在地 震发生后即由于超负荷运转或发射塔 、 线路破坏 而无法正常工作 。从中汲取的教训是要建立备用的 无线电通讯联络系统 , 告知公众灾难发生时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