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doc_第1页
土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doc_第2页
土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土鸡72i周龄为育成期阶段。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土鸡性成熟后的体质、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一、土鸡青成期的生理特点土鸡育成期生长迅速,机体各系统的机能基本发育健全;羽毛已经丰满.井长出了成羽.具备了体温自体调节能力;消化能力日趋健全,食欲旺盛;钙、碑的吸收能力不断提高.骨骼发育处于旺盛时期,此时肌肉发育最快;脂肪的沉积能力触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强,必须密切注意,否则鸡体过肥,对以后的产蛋量和蛋壳质量有摄大的影响;体重的增长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但此期增重幅度仍然最大。小母鸡从ll周龄起,卵巢滤泡运渐积累营养物质,滤泡渐新增大;小公鸡从l2周龄后睾九与附性腺发育加快.精子细胞开始出现;i8周龄以后性器官发育更为迅速。二、土鸡育成期的放养准备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消毒。对鸡棚下地面进行平整、夯实,然后喷洒生石灰水等消毒液。铺垫料。垫料要求无污染、无霉变、松软、干燥、吸水力强以及长短适宜,可进择锯末、刨花、谷壳和干树叶等。准备饲槽和饮水器。每100只鸡需要准备1个容积为8升的塑料饮水器。饲槽按每只鸡3厘米采食位准备,也可选择塑料料桶。准备饲料。开始艘养的一段时间内,鸡仍以采食饲料为主,所以应备足饲料。鸡群筛选。对拟教养的鸡群进行筛选,淘汰病弱残鸡只。强化训练。放养开始时,饲葬员边魄哨或边敲盆边抛掀饲料.让鸡跟随采食;傍晚,再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归巢训练,使鸡产生条件反射,通过这些适应性锻炼,让鸡群适应环境。2.放养季节的选择放养季节选春末、夏初、秋季,此时气温适宜,空气干燥.自然条件好,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还有大量的嫩草、树叶、草籽、昆虫等.便于鸡只采集食,促其快速生长。三、土鸡育成期放养的饲养要点这段时间的饲养方式主要以平养、放牧为主,并科学进行补饲。1.公、母鸡分群饲养土公鸡争斗性强,羽毛长得较慢.对赣氟酸等的利用率较高。饲料转化率高;土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相对较慢,饲料转化率较差。为了提高全群土鸡的整齐度.公、母鸡要实行分群饲养。2.适时放牧春天到晚秋,应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放养。教养的前几天.每天放养2-4小时,以后可以逐渐延长放养时间。在果园、韩地、山沟或空旷山野等小场地就养碍群时,鸡只散量少.活动范围小.管理起来方便.敲葬信号可比较简单。补饲时可通过敲击木板、发出呼唤等方式让鸡群听到饲喂信号.使所有的鸡从场地各处快速地集中到相对固定的补饲地点;而在树林、滩地等大场地敲养时,要实行划区轮牧。补饲时所使用的信号声响要大、传得要远,让所有鸡只都能听到。3.科学补饲鸡野外觅食不能满足其生长的营养需要,应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放牧地类型、天气情况决定人工喂料次数、时间、营养与喂料量。放养早期多采用营养全面的饲料.以保障鸡群的健康生长。颗粒料可以直接撒在地面上饲幔。补饲要定时定量.这样利于鸡只建立条件反射。夏秋季可少补,春冬季可多补一些。精料喂量随着鸡龄增加,l一2月龄巧克/只左右,3-4-月龄30-35克,只,蹦月龄40-45克,只.78月龄贴55克,只,日朴饲2扶.早晨、傍晚各l次。四、土鸡育成期放养的管理要点1.加强鸡只管理雏鸡脱温后.要及时转入成鸡舍,并设立栖架.让鸡只逐渐习惯在栖架上过夜和休息。要保持环境安静,尽量减少干扰.防止惊群。2.搞好转群管理雏鸡一般在6周龄时就应及时转入育成鸡舍.转群时要设法减少应激。转群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转群前l周,对新鸡舍及其设备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彻底清洗消毒,调整饲槽、水槽的位置和高度.备足饲料和饮水。等待转群的鸡只,在原舍内先带鸡消毒;转群前3天,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同时饮用电解质溶液;转群时4-6小时,对鸡群停料;如果转群距离较远.还要备好运输工具.并提前进行彻底消毒。从育雏合转到育成台,尽量缩小两舍问的温差,尤其冬季或早春应在育成舍内备好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