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的转运ppt演示课件_第1页
重症患者的转运ppt演示课件_第2页
重症患者的转运ppt演示课件_第3页
重症患者的转运ppt演示课件_第4页
重症患者的转运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 1. 学习内容 转运存在的风险1 转运前的评估及预处理2 转运的步骤3 转运的实施与监测4 2 . 什么是危重病患者? 生命体征不稳定 昏迷、躁动 抽搐 气管内插管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药物 3 . 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最安全的地方是在监护病房(ICU、EICU、NICU 、 CCU等) 护士 医生 监测 呼吸机 输液泵 各类抢救仪器 4 . 什么是转运 病人离开这些安全环境,转运到放射科、 手术室或其他科室甚至其他医疗机构 。 危重病人的转运是院内危重病人管理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运输”过程,其中包含着: 1.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和医疗意外; 2.预先和转运过程的医疗干预活动。 5 . 危重病人转运-Why 诊断、治疗或转科等目的。 6 . 转运病人存在的风险 转运病人存在的风险 患者病情风险因素医护人员风险因素设备方面风险因素 7 . 转运病人存在的风险-患者因素 病人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 素: 病人烦躁不安 导管意外滑脱 治疗不能按时进行 生命体征改变 8 . 转运病人存在的风险-医护人员 配置不足:尤其是夜间的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危险性更大 知识缺乏: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不足,急救技术不熟练,对 病情的分析评估及应急处理能力不强。 沟通不足: 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导致患者在检查科 室等候时间过长、接待不及时等,延误患者抢救与检查 ,引起患者不满。 转运前未充分进行沟通:对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病情变化 的危重患者,未及时向家属告知风险或告知不全面,未履 行签字手续。 未与接收科室详细交接:到达病区后未与病区护士详细 交接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用药、检查、管道等情 况,未协助病区护士妥善处置患者。 9 . 转运病人存在的风险-设备方面 通气设备: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封不够,氧气 源不足,电池不足。 10 . 转运病人存在的风险-设备方面 输注设备:断开,电池不足,长度不够,输注架出现问题 。 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到屏幕。 负压系统: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 转运床:不能通过转运途中的通道,不能固定必须的医疗 设备。 11 . 转运病人存在的风险-其他方面 无经验的,未经过培训的勤务人员 转运道路不平、距离各检查室路途遥远,通道狭 窄,电梯忙。 12 . 危重病人转运指南 步骤 1. Decision: 决定: 2. Planning: 计划: 3. Implementing: 实施: 4. Monitoring During the Transport : 转运期间监测: 13 . 决定需要转运吗? 能否转运? 取决于转运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评估。 转运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 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 与风险。 14 . 什么情况不能转运 禁止转运 心跳、呼吸停止。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 15 . 计划转运方案? 对病人全面的评估及预处理。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携带必备的药物和器械。 确定转运目的地,评估转运的距离和时间。 转运前的交流与合作、随从人员。 16 . 一.对病人全面的评估及预处理 17 .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推荐意见5: 转运开始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 能稳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 。 18 . 转运计划-病情评估及预处理 呼吸系统 评估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 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影响呼吸的危险因素 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是否固定牢固: 有无误吸的可能 预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高风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不推荐使用喉罩), 有气管插管的患者,出发前应标定气管插管深度并妥善固定 适当的约束和镇静镇痛 维持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 转运前1小时停止胃肠营养输注 19 . 转运计划-病情评估及预处理 循环系统 评估血压、心律、心率、中心静脉压 有无活动性出血 输液管路是否通畅,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休克患者应两组以上静脉通道 循环血量是否得到充足补充 尿量如何 预处理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转运前必须控制活动性出血等导致 低血容量的病因,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 使用血管活性药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收缩压90mmHg,平均压65mmHg后方可转运 20 . 转运计划-病情评估及预处理 中枢神经系统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 有无颅骨骨折 有无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 预处理 颅内高压病人检查前按医嘱使用脱水剂,尽量去除增加 颅内压的因素,同时观察双侧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 光反射情况 21 . 转运计划-病情评估 创伤评估 有无气胸 胸腔内出血或腹腔内出血 伤口引流液量、色、质 检查出血部位是否包扎牢固及敷料渗血情况 胸腔闭式引流者搬运前应暂夹闭胸腔引流管。 22 . 转运计划-病情评估 颈椎、肋骨、长骨及骨盆 骨折等 骨折部位牵引、固定是否 有效 对颈椎骨折的病人,使用 颈托正确固定,保持脊柱 稳定,对长骨骨折应行夹 板固定,骨盆骨折的病人 ,观察固定器材是否松动 23 . 转运计划-病情评估及预处理 高热惊厥、癫痫可严重影响呼吸循环,转运前必须控制其 发作并预防复发 肠梗阻和机械通气患者需要放置鼻胃管 使用利尿剂或转运时间较长的患者需要放置导尿管,引流 液满者放空引流袋,并给予夹闭和妥善固定。 有精神症状,烦躁的病人,检查前按医嘱使用镇静剂,控 制烦躁,妥善约束 在转运前应确保患者的异常化验已得到处理 记录外出前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采取的护理措 施等、以便与外出过程中的病情变化进行对照 24 . 转运计划-病情评估 心理评估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评估家属的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不安、恐 惧等 只有正确系统的评估,才能预计途中可能出现的 潜在性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险情时毫无准备而无 法实施有效措施 25 . 二.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26 . 转运计划-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除颤仪 27 . 三.携带必备的药物和器械 28 . 转运计划-设备准备 容量充足的便携式供氧设备 氧气瓶、氧气袋 减压阀压力表 29 . 转运计划-设备准备 紧急情况下气道管理的设备和操作 简易呼吸器、便携式吸引器 30 . 转运计划-设备准备 转运用的呼吸机 可提供PEEP支持 转运床 能携带各项设备 与担架系统匹配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2010)推荐意见3:重 症患者的转运应使用符 合要求的转运床。 滑板 约束工具 31 . 转运计划-携带必备的药物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推荐意见4:重症患 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 药品准备基本要求: 泵入的血管活性药 镇静剂 心肺复苏的药物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转运急救箱的管理制度 32 . 四.确定转运目的地,评估转运的距 离和时间 33 . 转运计划-转运路线 确定转运目的地,评估转运的距离和时间。 选择最安全、快捷的路线,提前联系好转运电梯 ,熟知运送中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以便紧急 情况下就地抢救。 34 . 五.转运前的交流与合作、随从人 员 35 . 转运计划-随从人员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推荐意见2:重症患者的转 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转运人员至少有1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病情不 稳定的患者,必须由1名医师参与转运;转运人员应接 受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建立、机械 通气、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等专业培训,能 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必须指定1名转运人员作为转运过程的负责人,转运过 程中的所有决策均应由该负责人员做出。如果没有医师 参加转运,必须指定1名医师作为紧急情况的联系人(此 人通常就是决定转运患者的主管医师)。患者到达接收 科室医院后,应与接收人员进行全面交接。如患者未 移交(如行CT检查等),转运人员需要一直陪护患者直至 返回病房。 36 . 转运计划-沟通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推荐意见6:转运前应与接 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 全。 通知对方科室:患者病情,所需的设备,到达的时间 通知后勤务中心:协助转运的工人,电梯的工作人员,告 知等候时间及路线,保证绿色通道的通畅。 家属 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 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紧急情况 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 情况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 的负责人签字。 原则上要家属签字同意才 能转运 37 . 回答以下问题,查漏补缺 运送这个病人有特别要求吗?这些要求可以达到 吗? 在运送途中气道、循环、药物支持安全吗? 各仪器设备功能良好吗?氧气筒压力够吗? 准备接收的科室已被通知并已准备好接收你的病 人了吗? 运送团队彻底明白他们的责任了吗? 你已经仔细考虑特别的运送情况吗? 38 . 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临转运前再次评估病人 核对调整相应药物 检查气道支持,各种导管的牢固与通畅,然后转 运 39 . 实施 上好护栏,适当约束,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 平稳。 安全合适的体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 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 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 保持头在前,上下坡时头在最高位。医生、护士 站在病人的头侧。 运送途中医护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 ,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 40 . 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正常,正常运转 保证各管道固定,通畅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推荐意见7:转运期 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应尽 量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41 . 转运过程中出现危急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运送到最近楼层的病区就地抢救 通知主管医生,做好抢救记录 42 . 转运实施-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接到电话,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护 送人员将病人运送到目的地后,与科室的医护 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安置和摆放检查体位 ,固定导管、吸氧等。 43 . 转运实施-过床 安全过床 过床前确定床的稳定性,床的高低是否适当 搬动时ICU的护士是指挥者和组织者 医护人员始终站在有管道的一侧 保护管道和相应仪器设备 过床后将床栏拉好,再次检查个管道连接是否牢固(如 果是进行CT或MRI检查,注意双手的摆放,不要因为进 仓造成损伤) 设置的参数是否有改变 体位的舒适度 44 . 交接与记录 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位、固定管 道、吸氧等。 进行详细床边交接与记录,包括病历的交接,转运前后与 途中的事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