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业 卫 生.doc_第1页
职 业 卫 生.doc_第2页
职 业 卫 生.doc_第3页
职 业 卫 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 业 卫 生职业卫生(又称劳动卫生、工业卫生)是一门综全性科学,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健康而来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我们国家自2002 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200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施行的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目的在于加强病防治管理工作,预防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职业疾病,减少各种职业危害。第一节 职 业 危 害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一、生产性有害因素来源:1、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各种危险化学物品)和生产性粉尘。 物理因素-接触高温、高湿、噪声、振动、辐射(紫外线、高频、红外线、微波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重复动作(如卓别林式工作)、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厂间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如通风、照明),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设施,或缺少安全防护用品和用具等。二、职业危害的预防1、组织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法制意识,执行国家法规、标准,制订安全操作规程,逐步改善劳动条件。2、工艺技术措施-改进工艺,用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消除跑冒淌漏,采取远距离操作(或隔离操作),管道输送,自动投料、包装和进行密闭、通风除尘等措施控制和降低生产性有害因素危害,尽量减少人体接触。3、卫生保健措施- 正确、合理的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和用品。 做好进厂、在厂和离厂的健康检查,进行动态管理。 定期对环境有害因素监测,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加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给予一定的营养补助。4、加强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严格“三同时”措施。从根本上防上或减少生产性的职业危害。三、毒物对人体危害的途径人体可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三条途径吸收毒害物质:1、呼吸系统吸收-凡气体、蒸气、烟、雾、粉尘等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2、消化系统吸收-操作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用污染过的手抓物进食或因不注意误食或有意食入等原因进入口腔至胃里,被消化系统吸收致害,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3、皮肤吸收-有害物质接触人体皮肤,可直接导致皮肤伤害,也可通过皮肤毛囊、汗腺导管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毒物进人血液循环系统后,对人体全身各器官、各组织进行毒害,一般能表现出神经衰弱综全症、中毒性神经炎、中毒性肺水肿、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肝炎、坏死性贤炎、中毒性血液病和造血系统疾病、职业性肿瘤等。四、物理因素危害(简单讲一点)-接触噪声、振动、高温、高湿、辐射(紫外线、高频、红外线、微波等)1、噪声-噪声危害健康,我国规定工作场所噪声允许标难为85分贝(db),目前暂达不到标准可放宽到90分贝(db),最高不得超过115分贝(db)。2、振动-振动频率超过35次/秒,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3、高温-当室内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温度(33)2,并有生产热源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4、高湿-高湿度与气温作参照,当气温达3332相对温度达到50%60%以上称高湿。第二节 (现场)急 救 措 施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违章违规及其它原因,不填发生中毒、灼伤等人身伤害事故时,采取积极的正确有效的救护措施,对减轻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份害是非常有效的和必须的。一、误食毒物的抢救1、如果误食的是非腐蚀性物质,应尽快设法催吐,使毒物大部分吐出。2、设法洗胃,大量喝冷开水。3、如果误食的是腐蚀性物质,应尽快服牛奶、蛋清等。4、如果因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除进行上述措施外,还应作人工呼吸和人工心脏挤压抢救。5、呼急救中心。(拨打96120000、120、110电话)并提供毒物毒因。二、吸入性中毒抢救1、抢救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切断毒源,进行通风,才能进入毒区抢救。2、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3、轻度中毒会逐渐渐复。4、重度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应尽快作人工呼吸和人工心脏挤压抢救。5、呼急救中心。(拨打96120000、120、110电话)6、边抢救,边送医院,并提供毒物毒因。三、接触性皮肤中毒、灼伤抢救1、人员皮肤沾污危化物时,应尽快脱去沾污的所有衣、裤、鞋、袜。2、就地用大量清洁的流动水,作长时间的清洗(20分钟以上)。3、呼急救中心。(拨打96120000、120、110电话)4、及时送医院救治,并提供致害物。四、皮肤接触高温物体烫伤抢救1、发生皮肤烫伤,应就近用清洁的水进行冷却。2、经20分钟以上冷却后,自感烫伤部位轻松后送医院救治。3、对大面积烫伤人员,不宜用水冷却清洗,应尽快送医院救治。五、眼睛被危化物灼伤的抢救1、就近用清洁的流动水长时间进行清洗20分钟以上。2、翻开眼皮。3、不断的转动眼球。4、清洗至自我感觉轻松或疼痛减轻后,方可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