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第二章古诗词鉴赏内容高考试卷体裁作者题材涉及考点2016江苏卷宋词八声甘州辛弃疾讽喻词构思技巧、思想情感2015江苏卷唐诗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写景抒情诗思想内容、艺术技巧2014江苏卷唐诗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韦应物李商隐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形象、艺术技巧2013江苏卷宋诗醉眠唐庚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语言2012江苏卷晚唐词梦江南温庭筠闺怨词思想情感、形象、艺术技巧1.命题形式(1)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以唐诗宋词为主,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体裁。(2)从题材上看,思想内容丰富,表现田园、怀人、爱国等的诗词都有所涉及。另外,所考查诗词的主题明确,内容易懂,体现了“浅易”的要求。2考查重点重点考查思想情感把握和形象、艺术技巧分析,偶尔涉及语言的赏析。3命题预测 (1)体裁上可能继续以唐诗宋词为主。(2)题型设置将保持稳定。 (3)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可能仍是考查的重点。 第一节真题真练1(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诗歌内容要点和诗歌的构思技巧。词的上阕共可分为三层意思,分别叙述了李广的三个事迹。“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为第一层,写的是一代名将李广夜饮归至灞陵亭,被灞陵廷尉奚落、呵止一事。这五句,作者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示对灞陵廷尉势利行径的愤慨,可见世风炎凉。“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为第二层,写的是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而射裂大石之事。这两句突出了李广的英勇。“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为第三层,写的是李广虽劳苦功高却未封侯,苦战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据此可概括上阕提及的李广的三件事及其表达效果。【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真题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上阕选材的表达效果,这在诗歌鉴赏中极少涉及,考生既要明确作品中选了人物的哪些事迹,还要对这些事迹加以分析,挖掘其对表达作者情感等的作用。(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转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前五句,作者化用杜诗来回应小序中提到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事。这里,作者借李广自比,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两位好友亲爱自己之意,盛赞他们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是借汉言宋,意思是汉时开边征战、号召立功绝域,在那时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暗含对南宋求和讳战,更无需良将的讽刺之意,痛斥了南宋当朝亲奸佞而逐贤良的腐败和黑暗。结尾三句以斜风寒雨之景作结,融情于景,实写自己内心壮志不得酬的悲凉。【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真题点评】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原本不难,但辛弃疾这首词多用典故,考生容易只抓表象,如只抓住桑麻、南山等意象,误以为作者是向往田园生活,而没有看到对体现情感更重要的反问句式如“谁向?”还有后面“健者”与“闲”的反差以及“轻寒”一词。这些都表明作者内心的悲凉。诗歌鉴赏本词借古讽今,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意在言外,富有感染力。大意如下:上阕:概述了李广的三件事。其一是李广罢职家居时受辱于灞陵醉尉,其二为李广某次出猎误以为草中石为老虎而射击,矢发裂石,其三是作者叹息像李广这样有大功于国家的名将,却不得封侯,还一度被罢黜而家居。下阕:抒发感慨。“谁向过残年”化用杜甫的诗句,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则表现了作者荣辱不惊、进退不疑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借汉言宋,感慨极深,讽刺极强。最后以景作结,隐喻奸佞之臣的阴险和卑劣。2(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窦员外是地方小官,在京城长安崇德里置了房产,新居落成,邀请好友刘禹锡前去观赏,作者便写了这首贺诗。诗歌首两句写自己前去观赏新居时的闲适愉悦心情;三、四两句描写的是新居周围的美丽景色;五、六两句是写新居内栽种了松树和芍药,由此可见主人的高雅品位;最后两句是夸赞主人也是作者自指,写出了宾主的志同道合。全诗写的都是作者“开颜”的原因,根据诗歌内容,归纳要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真题点评】该命题仍是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不过,考查方式和要求较以前有了变化。作者采用倒叙的写法,交代“暂开颜”,然后对其原因娓娓道来。解答这样的题目,需要考生静下心来,读完全诗,即要有整体意识。同时,对涉及原因的诗句,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概括力。(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写景艺术,就是写景时运用的艺术手法。颔联写新居周围“渠水”“秋色”“点山”之景,是远景,实写;颈联由在新居内栽种的松树、芍药,联想到了碧松朗月、红药开放之景,是近景,虚写,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怀。这两联作者由新居之外,到新居之内,采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等手法铺陈写景,景中含情。【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真题点评】该命题是对写景手法的考查。诗歌的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的手法比较多。需要考生首先明确颔联和颈联并把握其大意;其次,还要有一定的写景手法的知识储备。然而诗歌中的表达技巧的知识储备是考生的一个短板。可见,该命题难度不小,确定能反映出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尾联是作者情感的总结,大意是:不要说案头摆放了很多文书,坐于其间的却是一个像我一样充满诗情雅致的人。作者把自己与友人并提,不仅表明了朋友间的志同道合,也不乏羡慕之情;同时,作为贺诗,也表达出了对主人的恭维之意。【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真题点评】该命题考查诗歌中的思想情感,是江苏卷中比较常见的题型,考生较为熟悉。解答时,既要立足尾联的内容,又要结合全诗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不可忽视注释的作用。诗歌鉴赏这首诗写作者在秋天到窦员外落成的新居参加宴饮后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新居周围的优美景色,风景中处处蕴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首联一开始就直抒胸臆开颜,下文即围绕此展开。渠水环绕的新居,周围群山在秋色的点缀下显得愈发动人;而新居旁边,碧松通月,红药待春,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在写景时,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极富层次;碧松、红药,色彩斑斓。此情此景,让作者流连忘返。无怪平日文书甚多忙得不可开交的作者,也偷得半日闲,想要长留此间了。这首诗,短短八句,情景交融,读后如随作者踪迹,看到一幕幕动人的画卷。3(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真题点评】该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把握。情感题是江苏卷诗歌的重点题型。2014年重点考查情感的变化过程。理解时,第一、二两个变化点较好把握,第三点较难,三、四句中不仅有“怪”字加以干扰,而且末句是个写景句,必须彻底理解其意思才能悟出“欣赏叹慕”之情。情感变化题在2009年高考卷中考过,当时难度相当大;2014年的这道题难易适中,是道好题。(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隐者”的形象,要综合全诗来回答。首句“城郭休过识者稀”,表现其城里少有人知;第二句“哀猿啼处有柴扉”,写其居处于深山之中,居室简陋;第三句“沧江白石渔樵路”,直接点明其与渔樵为伍。综观全诗,“隐者”的身份是非常明显的。【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真题点评】该题考查信息筛选、整合与概括的能力,或者说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相当明显,范围也就四句,因此找到“点”很容易,难点在于能否整合、概括到位。其中第二句包含两点,需细细品读。该题立足于考生读懂内容,这种命题在江苏卷中是“常客”,近四年一直在考,只是角度与之前的信息筛选、词句解释不同,变为“内容概括”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效果首先明确诗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其次结合诗句分析所用表达技巧对表达情感、表现主旨的作用。两首诗结句都是对景的描写,可以确定表达技巧为借景抒情。第一首诗结句描写的是友人的居住环境,表达对其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结句描写的是自己访隐者不遇归来时的情景,突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情。【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真题点评】 该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题型为赏句题,与2012年高考卷第(3)题如出一辙。赏句题是一种以鉴赏表达技巧为主的综合性题型,答案要点包含着句子内容的描述(理解)、表达技巧的运用及其效果,“效果”重点是写景抒情方面的。这两句诗都是写景句,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过,写景的角度有所不同,韦诗重在触觉、视觉,李诗重在想象。该题难点是答出写景句中的情感。韦诗突出景的清、冷,以此赞美友人的高洁;李诗突出了时间之长和活动特点(“雨”),以此表现友人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诗人黄昏雨满衣的访客真挚。诗歌鉴赏韦诗第一句叙写诗人一旬中九天为公务奔忙,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休假日。第二句写诗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不料却扑了个空。“不遇又空还”把诗人乘兴而来却寻访不遇的沮丧、懊恼心情表现得非常真切。三、四句从赞美友人的“诗思”入手,进而衬托出其不凡的人格。末句妙语双关,既是对友人居住环境的具体描绘,又是对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李诗的前两句写隐者远离城市,不愿经过城市,所以认识他的人很少,但这并不能改变隐者的志趣。他的平生志向就是过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最后两句的主人公既可以理解为诗人,也可以理解为想象中的隐者,其中“沧江白石渔樵路”写的是诗人(隐者)渐次走过的路,他行于沧江之上,走过白石之地,踏过樵夫的路,穿过渔夫的径,就这么一路洒脱地走来,从清晨走到日暮,然而傍晚时分,忽然下起了一阵秋雨,以致“归来雨满衣”。4(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簟(din) :竹席。筌:捕鱼用的竹器。(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真题点评】该题仍重在考查读懂诗歌内容,不再用概括、提取信息等形式,而是理解句意。答题要关联“太古静”和“山静”两个要点。不过,用这个直白显豁的句子来设题,考生只要翻译一下就可得分,故该题是零难度。(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真题点评】该题是江苏卷最常见的题型,考生较为熟悉。要答出作者心境:一要对“世味门常掩”结合注释所提供的写作背景作准确理解;二要对“时光簟已便”中的“簟”有个推断理解,从而体会到作者恬淡的心境。(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诗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感情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首句领起全诗,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太古”指远古、上古,也指一种寂静或荒凉的原始氛围。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联“眠”字写。“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簟”指竹席。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舒适;其实说的是心静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这首诗写环境、写生活都十分平淡,而在平淡的表面下仍能感受到作者的浓烈情感,如“世味”仍时时侵扰,“拈笔忘筌”其实是难忘世事。【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真题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写作特点(诗作风格)的理解,题型采用的是2010年江苏卷用过的诗话分析题。答题必须答出“平淡”在何处,“藏”着什么样的“激烈情感”两个要点。不过,有人认为该诗“平淡”则平淡矣,却不见“芒焰”,见的是道家的处世哲学与庄子的人生态度,是旷达逍遥。再者,所给答案“幽愤不平之气”与“意味平淡深长”两个要点前后相悖。该题全省平均得分仅一分多一点。诗歌鉴赏这是唐庚写的一首即事抒怀(或“贬谪”)的五言律诗。该诗外表平淡无奇,内中自具深意。该诗虽以“醉眠”为题,其实写的是一个“独酌醉眠梦醒”的完整过程。首联写作者在独酌中所见到的景象及内心感受:山静、日长。而“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分明是一个将醉未醉之人对时空特有的感受。颔联写出一个陶然自得的饮者形象。“醉”字承上,“眠”字启下。颈联由户外写室内。“门掩”这一个本来很平常的动作,却陡起波澜。联系作者贬居岭南的处境,加之“掩”的是“世味”,且“常”掩,故可以体会其内心愤愤不平之气,实不能忘怀人世。竹席宜人,指明时令,与前面的“日长”“馀花”正相一致。转而道出了自己的恬淡心境。尾联写由眠至醒。梦游时的快意,一回到现实中便烟消云散,所得的佳句竟写不出来。语调中不乏自嘲意味。该诗通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5(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真题点评】该题意在考查对诗歌情感内涵的把握。与以前的情感题相比,角度有了变化,不再是分析景中情,而是要求对“恨”这个情语作进一步理解,即要答出“什么恨”“为何恨”两个要点来。(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真题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是江苏卷第一次在诗歌中考查人物形象。命题者不仅问得明白,而且连答题的范围都作了提示,极具人文关怀。考生可以以“情境再现”为抓手,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答题模式为:情感性格身份。(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字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分析人物情感方面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回答问题先要通读全词,明确大体意思。“在天涯”表示远行,“恨极在天涯”,恨远在天涯之人。“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意思是: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山月”这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比,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戚和哀伤。由此可知,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思妇形象。这样第(1)题中的“恨”自然就是一种思念至极却又不能相见的怨恨之情了。回答第(3)题,首先要判断出这句是写景句,是承上两句写景而来;其次要注意分析作者写景时选用的意象的特征,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意象的特点来表达思妇的感情的。【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真题点评】该题虽然意在考查表达技巧,但以“赏析语句”形式进行考查还是第一次,它属于表达技巧的暗考型。根据答案要点可知,它实际上仍是对“借景抒情”手法按“指”(指出手法)、“析”(分析手法运用)、“点”(点出表达效果)三步答题。细心的考生会发现江苏卷历年来考“借景抒情”已经多次了,应予以高度重视。诗歌鉴赏该词属闺怨词,脂粉味重了些,但因属小令,短小精悍,语言通俗,对考生来说没有阅读障碍,可以节省阅读时间,便于集中精力鉴赏。可见命题人用心良苦。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的无情,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比,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句句堪恨,句句堪伤。而远韵悠然,令人百诵不厌。此词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词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文本及问题见“真题体验”T1(1)(5分)现场采样阅卷点评抽样1:第一问:饮罢夜归来,恨灞陵醉尉,李广射虎,归隐田园。第二问:这些事迹描写了英雄晚景落魄凄凉的境况,暗寓了词人有相似的境遇。该生第二问回答准确,得2分。第一问对李广的事迹概括不准确,“饮罢夜归来,恨灞陵醉尉”是一个事迹,应概括为“灞陵受辱亭尉”,扣1分;“归隐田园”概括不准确,应抓住“落魄封侯事”一句概括为“功高难封侯”,扣1分。抽样2: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铺陈,表达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对归隐田园的渴望。该生第一问回答准确,得3分。第二问,没有从整体上读懂诗歌,以致对词人选材上的表达效果分析错误。表达词人“对归隐田园的渴望”错误,联系辛弃疾的生平,不难理解他之所以选取李广的这些事迹,主要是为了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暗示自己和李广境遇相似,但晚景一样落魄不得志。扣2分。规范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1分)射虎中石,(1分)功高难封侯。(1分)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人经纪分成协议
- 可怕的生化900字7篇
- 2025年甘肃省金昌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附答案)
- 2026届江西省上饶县第二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专业营销活动策划与保密协议条款
- 汽车配件供应协议
-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四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取货安排协议
- 品牌宣传与推广素材模板
- 托运协议条款说明
- 舆情安全管理办法
- 替换车管理办法规定
- 临床营养学病例报告
- 危险作业票 安全作业票格式模板 动火登高煤气受限空间作业票
- 水电工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临床前CRO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官方标准答案)
- 幼儿园物资报损管理制度
- 酒精戒断综合症治疗方案讲课件
- 【9语安徽中考卷】2025年安徽省中考招生考试真题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 工程造价培训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