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满井游记教学内容满井游记主备教师课型新授总课时方法(手段)自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掌握虚词“之”的用法;学习文章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体会本文的白描手法及比喻句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分析文中的生动描写;比较阅读,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大自然,采撷大自然的缤纷色彩。重点朗读背诵全文,学习文章细致的观察,生动描写。难点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虚词“之”的用法教学过程个性完善第一课时一、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二、解题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三、作者介绍袁宏道: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人。四、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注音燕 (yn) 花朝(zho)辄(zh)妍(yn)靧面(hu)蹇(jin)呷(xi)廿(nin)(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归纳加点词的意义。 之局促一室之内髻鬟之始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 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吴广以为然2学生先朗读后回答,老师归纳:“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_(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也可代物,如;(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然”的用法主要也有;_种:(一)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弹子”,如;(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3)。“正确,对”的意思,如。(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纠正自己的错误。)五、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1第1自然段。 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2第2自然段。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泼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六、练习巩固(练习册一题)七、布置作业熟读并翻译课文板书设计满井游记袁宏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研讨生成1、疑点、难点、易错点分析及处理策略:2、调整和改进意见: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满井游记主备教师郭艳秋课型新授总课时方法(手段)自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掌握虚词“之”的用法;学习文章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体会本文的白描手法及比喻句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分析文中的生动描写;比较阅读,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大自然,采撷大自然的缤纷色彩。重点朗读背诵全文,学习文章细致的观察,生动描写。难点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虚词“之”的用法教学过程个性完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翻译句子(1)、冻风时作(2)、土膏微润(3)、娟然如拭(4)、浅鬣寸许(5)、泉而茗者(6)、以游堕事2、划分朗读节奏(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讨论明确,归纳要点:1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3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描写中,体现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5(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三、自读小结1本文是写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2)拟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人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3)生动的比喻。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2袁宏道反对复古,并努力实践,他写文章强调。性情”,强调自然、天真、趣味。他主张自然地流露个性,语言流利净洁。这篇游记,就是他这种主张的实践范例。他的缺点是题材狭窄,往往只是写些风景名胜之类,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3我国游记的传统写法,在末尾写出作记的原故,同游者姓名,游览的时间。本文选人课本时,末了几句话删掉了:删文大意是作厌恶这种闲官。没有什么心中牵挂的事,游满井仅仅是开始而已。于此可见袁宏道为人的闲适之致。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板书设计满井游记袁宏道一、叙述北国早春二、满井的早春景色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