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绿色丰碑》word版.doc_第1页
《永恒的绿色丰碑》word版.doc_第2页
《永恒的绿色丰碑》word版.doc_第3页
《永恒的绿色丰碑》word版.doc_第4页
《永恒的绿色丰碑》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恒的绿色丰碑塞北林场沽源分场巡礼王行成在沽源县沿坝的六个乡镇的崇山峻岭上,横卧着一条绿色巨龙。它东起长梁乡的十里山,西至莲花滩乡的西坝村八塔沟,绵延百余里,宽幅50里,这就是沽源人民历时10多年,数万人年复一年精心造林,打造出的塞北林场绿色长城。塞北林场是现在的名称。它是由前身的 “三北防护林” 、“首都周围绿化工程”承接而来的。如今这条绿色长城开始显现它的功能和威力,逐步兑现着决策者、建设者的初衷。它开始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挡风固沙,治沙止漠,把清风净水送入京津。这条绿色巨龙,以它震撼心灵的雄姿吸引着四方游客、各级官员来一睹它的芳容。塞北绿长城的营造,使几代人的梦想变为现实,让荒山大漠化为了神奇。在它的面前,我们有的是震撼,有的是感慨,有的是赞叹,有的是心灵的净化。笔者曾三次观览塞北林场沽源境内绿长城,每一次都是那么迫不及待,每一次都是那么心旷神怡,每一次都是那么感慨良多,每一次都是那么浮想联翩。啊!塞北绿长城,对于你,我不得不追忆你的成长历程,不得不为你大书特书,不得不为你尽情赞颂,不得不把你载入史册!(一)记得那是2005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人大常委会视察塞北林场沽源分场林业工程,分场负责人陪同视察并作向导。那也是我第一次去看塞北林场工程。十部越野车载着省、市、县人大代表,县常委会部分委员一同前往。晨曦中,车队出县城东南行60华里来到长梁乡政府所在地。再往东南行约15里就来到工程最东端大干沟营林区。一路上,代表们带着几分企盼,带着美好心情观赏着沿途匆匆掠过的麦、黍、豆、麻各类庄稼和条条块块林带,渴望尽快见到绿长城的心情溢于言表。来到山脚下,阴坡的人工林带映入眼帘,墨绿色的块块片林被轻纱般雾霭笼罩着,仿佛含羞待揭盖头的新娘,婀娜多姿而又有几分神秘感。车队沿林间山路蹒跚爬行。路两旁是齐腰深的蒿草、灌木丛。摇下车窗,一股清新的空气夹带着花草的芳香迎面飘来,沁人心脾。大家大口呼吸着这天然氧吧的空气,神智为之一爽。不到10分钟时间,车队便穿行在绿色长廊中。太阳爬了上来,把它那柔和黄红的晨光投射到丛林里。车队行进在斑驳点点的光影之中,忽明忽暗。这时我们的教师代表突然触景生情,高声吟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一位人大副主任把毛主席词句接了上去,引得大家舒心地大笑起来。啊!我们终于走进这绿色王国,又仿佛穿行在时光的隧道,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二)正当我们沉浸在赏景、对诗、笑语串串的欢乐之中,车队已爬到了一座山顶上停了下来。我们下了车,一座凉亭出现在眼前。凉亭建造简洁精巧,美观大方。亭中一碑矗立,正面为市人大主任王权题写的“塞北绿长城”,背面碑文记载了大干沟营林区基本情况。代表们围拢过来,听场长给我们介绍塞北林场建设过程。原来塞北林场项目是河北省重点工程“再建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之一,是邹家华副委员长1998年视察河北省林业建设成就后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宗旨是:在张、承两地的坝头沿线的河流源头地带和风沙区集中实施人工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建设京津生态屏障,逐步控制项目区内风水危害和水土流失,抵御风水南侵京津,保护首都水源、水质,改善京津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和造福当地人民。塞北林场项目区位于张家口坝头一线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33公里(其中沽源境内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25公里)。工程整体规划198万亩(其中沽源境内80万亩)。该项目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有林面积少、水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塞北林场计划用15年的时间,走发展与保护相结合,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造林工程与附属设施相结合的路子,营造生态防护林198万亩,使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12%。一期工程计划5年时间(1999年2003年)造林32万亩(其中沽源30万亩),二期工程(2004年2010年)共78万亩(其中沽源24万亩)。逐步达到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当地增资源、拓财源之目的。该项目1999年开始建设,经过连续4年的奋战,提前一年完成了一期规划任务。二期工程正分布实施中。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一、二期工程的局部大干沟营林区。当问及凉亭建设时,场长介绍说:凉亭是2000年建的。当初,一来用碑文记录下大干沟营林区的基本情况;二来发挥其瞭望看护林区的功能。护林管护人员站在这个望火亭上,四处瞭望,查看火情,查看有无人畜在破坏林地。一旦发现险情,可以迅速赶往现场处置。可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的视察,游客的造访,该凉亭又有了观赏领略风景的功能。听完介绍,大家无不为之震撼和感动。短短的几年里,这样浩繁宏大的工程,在沽源人民手中提前完成,创造了人间奇迹。我们大家驻足高山之巅,眺望着山前坡后蔚为壮观的人工林海,心胸无比开阔。你看那大片大片的方块林,就好像那将军在排兵布阵,也恰似那沙场点兵。条块整齐分明,威武雄壮。此时我仿佛看见漫山遍野的造林大军,顶风沙、冒严寒、战酷暑,挥锨举镐,开石垒土,挖沙布树,栽种下一株株云杉、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榆树。此刻“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诗句会自然诵出,万人造林大会战场面呼之欲出。啊!在这天高地阔、空旷通透的高山顶上,欣赏着人民造物主的杰作,心情豁然开朗。几个中年代表,不,还有年过半百之人一齐卯足了劲,大喊大叫起来。唉!大山!我来了,深山幽谷立即回应“我来了”“来了”。啊!这几位代表此刻的心胸该有多么的宽广!什么进退荣辱,什么烦恼忧愁统统抛到九霄云外。人在大自然大山的怀抱里是渺小的,大山的怀抱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在一阵欢呼雀跃之后,我们又驱车继续南行。平坦的一条沙石路沿山弦向前延伸。建设者当年在造林伊始就秉承“树载到哪里路修到哪里”理念,披荆斩棘、踏平坎坷,在山脊坡梁上铺就一条沙石“天路”,为后人观瞻百里林海铸就“天梯”。翻过一道山越过二道岭,当大家还处在兴奋欢乐的状态时,车子停了下来,林场向导招呼大家下车黄花梁到了。(三)黄花梁其实是一面坡,坡缓坦荡、视野开阔。当年星罗棋布的鱼鳞坑里,棵棵松树鲜嫩翠绿。山风吹来,枝桠摇曳,似在欢迎着远方来客。大家纷纷跳下车来,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啊!太美了!蓝天白云下面,绿草如茵,鲜花点缀,好一个辽阔的空中花园!这里与其说是山坡林地,不如说是锦绣花园。芳草萋萋,山花烂漫。火红的山丹丹花、雪白的芍药花、莹紫的铃铛花、浅粉的喇叭花,还有数不清叫不上名的大小花卉,比比皆是,争奇斗艳。然而它们在黄花面前只是陪衬而已,不是这里的主角。真正的主角花魁当属野黄花。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美丽多姿,芬芳遍地。有的晶莹绽开,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娇小秀丽,有的姿意舒展。那个多哟,那个香哟,那个看不够哟,那个采不完哟!这可真是嗅觉、视觉的盛宴,令人大饱眼福啊!远望半坡腰,三三俩俩个村姑提篮背篓或采撷黄花,或拔摘山韭,或草丛采蘑,或挖起大黄;近瞅身边处,彩蝶上下翩翩起舞,蜜蜂东西寻觅花蕊;仰视湛蓝天,山鹰扶摇盘旋,云雀婉转亮着歌喉;俯瞰山脚下,村庄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偶尔回眸,又见画眉枝头小唱。林场同志介绍说,昔日这里山秃地瘦、寸草不长,几乎是不毛之地。经过几年的封山育林,如今变成草茂盛、花烂漫、树林立的如画世界。生态好了,几近灭绝的野生动物又冒了出来。我们这些代表就在短短的几小时里亲历了车惊野兔跑,人走雉鸡飞,鹌鹑脚下起,狍子跃崖去的动人幕幕。大家兴奋不已,忙不迭在花海草丛中拍照留影,急切切采摘黄花入香包手袋。更有甚者,把五颜六色的鲜花或编织花环,佩戴胸前,或集花为束,爱不释手。美丽的山冈弥漫着奇花异草的芳香,美丽的山冈远播着陶醉的欢声笑语回到车上,大家突然青春亮丽起来,有的戴着花环,有的捧着鲜花,俨然是那凯旋的功臣,得胜的爱将正准备去接受人们的检阅。于是我们有所感悟:人类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克服了乱开垦、乱砍伐的恶习,热爱大自然,呵护大自然,大自然也就会慷慨馈赠,还你个美丽宜人的景色,还你个优质的生态环境,让人类生活在风景如画童话般的世界里,生活在秀丽敞亮、温馨的家园。(四)当我们第三次停车时,已经又走了15里路,来到了干水河营林区前韭菜沟。前韭菜沟长10里,沟两侧3里有余。几年前这里是一片黄沙,山脊植被全部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两侧的几百亩良田被风沙蚕食鲸吞,寸草不收,老百姓被迫放弃耕种。春天这里多数是飞沙走石,沙尘遮天蔽日。当年建设者面对这样荒漠化地方,也感到棘手为难。他们请来了治沙专家,会同当地百姓一起研究治理方案,苦熬几个通宵,终于拿出一个立体治理沙化的切实可行方案:阴坡松,阳坡杏,沟坡沙棘、柠条,沟底杨榆,针阔混交,乔灌结合。采取“上不留天,下不留地,不留死角,不留窟窿,见缝插针,填空补齐”的做法,来彻底改变面貌。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四米多高的松林绵延10多里望不到边际。满眼翠绿,郁郁葱葱。不见了往日黄沙滚滚的踪影;不见了山洪暴发,泥石俱下的恐怖场景。换来了清风徐徐,松涛阵阵,小溪潺潺,鸟语花香。抚今追昔,大家好一番感慨赞叹!林场同志说,风沙覆盖的前韭菜沟不仅得到了彻底治理,恢复了良好植被,还为当地百姓创建了绿色银行现在一株四米高的樟子松就能卖400多元,这上百万株樟子松树,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几年后他们就可以间伐抚育补栽。既不影响生态变化,又积累了财富。时近中午,我们大家来到南厂营林区。占地各15亩的“林海”两个大字镶嵌在林区工地上,赫然入目。营林区边界路旁树立着“造林死把硬拧,护林死看死守,机制灵活多样”警示牌。在营林区工作站的大门两侧写有这样一幅对联: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翻山越岭苦乎累乎不在乎。代表们仔细品味着、思忖着一条巨幅大标语、一张警示牌、一幅对联的内涵,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在南厂营林区工作站简单用餐小憩后,驱车直奔西坝营林区主战场八塔沟。(五)八塔沟位于沽源、崇礼、张北三县交界处,海拔2000多米,是沽源境内第二座大山了。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当地群众苦战四载,终于使这个曾经千疮百孔地形复杂地貌恶劣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在这里,我们代表着重听取创新造林机制,鼓励工程区群众承包荒山造林的情况介绍,随后实地参观了王文花等当地四户农民承包荒山造林的现场。他们起步高,方法新,讲科学,一改过去提桶沾浆保成活的种植法,直接从林场定点苗圃搬运大规格樟子松容器苗、云杉营养杯,使用植苗锨上山造林。树种在变,植树方式在变,造林机制在变,管护办法在变。总之,越变越先进,越变越科学,越变越经久实用了。这种非公有制造林模式是塞北林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采取多条腿走路,引进社会力量造林护林,谁造,谁有,谁受益的成功范例。站在八塔沟高山上极目南眺,明代长城依稀可见,烽火台傲视长穹。转身西望,一轮红日坠下山去,落日余辉染红了天边云彩。带着满满一整天的兴奋和些许倦意,我们一步步挨下山来,踏上返程。很不忍心离去,大有相见恨晚,余兴未尽之感。留连的目光再看大山一眼,大山如黛,渐渐远去(六)车队在路上颠簸,我的思绪不断为什么这样一个浩繁壮观、博大深邃的造林奇迹工程,外界鲜为人知?别说京津人民,就连本市一些领导和干部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为什么平凡的沽源人会用粗壮的大手写出不平凡的宏篇巨著,创造出人间奇迹?为什么不利用这筑就的绿色长城,去赋予它新的内涵,再续写新的篇章?这塞北绿长城背后一定有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决策者中有吧?林场领导者中有吧?普通百姓中有吧?这样一个宏伟的工程,支撑它的精神又是什么?这精神会不会被广泛传播?公众会不会为这种精神所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