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初中文言补充读本》.doc_第1页
校本教材《初中文言补充读本》.doc_第2页
校本教材《初中文言补充读本》.doc_第3页
校本教材《初中文言补充读本》.doc_第4页
校本教材《初中文言补充读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编写第六中学校本教材初中文言补充读本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产生的背景1.从课程改革的要求看: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古文教学不能只简单停滞于断句、标点、释词、翻译,关键是要增加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中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从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看:教师“精耕细作”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畏难抵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文言文学习遭遇尴尬。3.从教材看:现编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比例比之原来有增加,初中约占25%左右,但这个比重仍然太小。另外,目前总校初中阶段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北师大版,而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两种版本的教材不能很好对接,致使很多经典的文言篇目,在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中缺失。4.从语言文字的规律看: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的用法依然保留着文言的痕迹,从语言学习、语言延续的角度,我们应加强文言文学习。5.从本校学生学情看:第六中学生源质量不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家庭文化环境的不尽人意,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的文化熏陶极其不足,导致视野狭小,孤陋寡闻,语言贫乏,认识水平不高(相较同龄人),文化素养薄弱。鉴于以上几个原因,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语文教学如何面向实际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对国家课程、国标教材进行校本优化、补充、改良和调整是追求卓越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二、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 1.扩大初中学生文言阅读层面,在一定的足够的阅读中用心揣摩,逐渐培养、形成较好的、敏锐的文言语感,增加文言语汇积累,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感知能力,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增加语言储备,提高文言阅读兴趣。3.弥补北师大教材中缺失的经典篇目,更好地实现与高中教材的对接,为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4、汉语的语义是古今相通的,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文言文语言简洁、优美、典雅,节奏明快,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最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5.文言文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芬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文言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接近传统文明的窗口,所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扩大古文阅读层面,让学生得以体味蕴藉其中的古人的精神、气质、高尚的人格修养,开启心智,很有必要。基于以上认识,课题组立项编写了第六中学校本教材初中文言补充读本。三、校本教材编写过程2012-3认真开展调研,针对本校学生实际确定文言校本教材的编写方向。2012-4广泛搜集资料,筛选出符合编写意图的文言文材料。2012-5-6拟定读本的编写思路,按编排体例,完成读本初稿。2012-7虚心征求各方意见,修订读本。四、初中文言补充读本编者说明文言文是古代通行的书面语体文,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之根。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而言,在接触日渐绚烂的古典文化之前,有必要对该阶段的古文学习目的作一个清晰的了解。一直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中都有涉及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古文教学不能只简单停滞于断句、标点、释词、翻译,关键是要使学生在断句、标点、释词、翻译要旨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扩大古文阅读层面,体味蕴藉其中的古人的精神、气质、高尚的人格修养。而要能深味要义,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势在必行了。我们知道,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触类旁通。大量的文言文学习和背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直接影响。学生吸收大量古典文化与语言的精华,语言变得典雅,见解逐步加深,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对学生品行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应当尽早熏陶、浸润。鉴于此,我们选编了这本初中文言补充读本,它体现了我们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本书体例与北师大教材保持一致,用主题来结构单元学习内容,每单元十篇课文,共十二个单元,一百二十篇文章。本书选文多是先秦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短小精悍,适合初中生阅读,其中有些篇目从内容到形式能与课本中的文言文照应,有些是课文学习的补充与扩展。为了便于学生阅读,每篇结构设计为“导读”、“选文”、“注释”、“译文”、“练习”五部分。“导读”除介绍有关作者、出处、背景之外,还就文章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做了简要分析,为学生阅读理解提供了一条途径;“注释”准确精炼,方便学生自学;“译文”以直译为主,有助于学生对照翻译;“练习”根据中考命题趋势和素质教育要求,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设计,题型新颖多样,难易程度适中,为了体现创新教育思想,还特地设计了部分思考、联想、扩展性的习题,以开阔学生思路。本书的编写力求在学生课内文言学习的基础上,给予适当补充,以期在不论是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语言延续的角度,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理想选本,缺点、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 五、初中文言补充读本目录一览第一单元读书至乐4陈晋之读书法4读书吃药吃饭6借人典籍,皆须爱护8凿壁借光12三余14张溥抄书16王冕僧寺夜读18刘备教子读书19任末勤学苦读21第二单元风景如画22九里松22宜都记24与陈伯之书(节选)26黄州快哉亭记(节选)28卢沟桥30游珍珠泉记32龙门35与顾章书38神女峰40满井游记42第三单元花事物语45鹬蚌相争45粤犬吠雪47蝜蝂传49桂51书后又一纸53禽鸟钟情55狼57惊雁落空弦59螳螂捕蝉61菊圃记63第四单元气度雄远65女娲补天65孔子谈立志67此之谓大丈夫69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71墨子为义72蜀鄙之僧74范仲淹有志76至强之人能善其终78要做则做80岳飞分赐沉香82第五单元人生点滴84杞人忧天84穿井得一人86人有负盐负薪者87三人言而成虎89乞猫91暑极不生暑而生寒93不平则鸣95旱斯具舟,热斯具裘97乘凉避露98世人重名识左思99第六单元人物故事100曹冲智救库吏100淳于髡献鹄102苏武牧羊104岳飞二三事106桓少君悉弃嫁妆108裴矩不为面从110范仲淹罢宴111宋太祖怕史官112梁上君子113入木三分115第七单元肝胆相照117岁寒三友117荀巨伯探友119推敲121知音123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125赵洞门为御史大夫127益友与损友129有书生旅次宋州130畏友、密友、昵友、贼友132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133第八单元修身洁行135积善与积恶135子罕辞玉137孟子谓戴不胜139三患五耻141杨震拒贿143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145晏殊不隐私情146齐瞽和梁瞽148不强对以所不知149王恭无长物150第九单元言传身教152孔鲤过庭152谕纪鸿154诫子书156诫太子勇158勉谕儿辈160曾子教子莫欺161王旦嘱子孙自立163训子语16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67明镜不疲于屡照169第十单元治国之道170赵威后问齐使170蠹众木折17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173禁何以止175王者贵天17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179子产论政宽猛181民之口不可雍183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185甘橘千树187第十一单元治学要义189博学之189佝偻者承蜩191师旷论学193薛谭学讴195一字师196万字198名师指点之益200闭户学操舟20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204古今之成大事业者206第十二单元诸子智慧208道德经二则208望洋兴叹210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12王顾左右而言他214五十步笑百步216君子与小人219管仲隰朋从桓公伐竹221知人固不易22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25一年之计227六、初中文言补充读本正文内容举隅陈晋之读书法陈善【导读】陈善,字子兼,罗源(今属福建)人。他以一生精力写成扪虱新话一书。扪虱新话也作扪虱新语,是笔记体作品集,其中大多是对北宋政事的记述和评论,写有关于读书作文方面的体会文章,本文就是其中之一。读书贪多求全,力求“博览群书”,至于读书的收获与效果,就不能顾及那么多了。就像“黑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读的不少,掌握的却不多。陈晋之的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不十全十美,但总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选文】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注释】1 惟:只,只有。则日见进益:那么每天都会有长进。则,连词,那么。陈晋之:人名。遂无书不读:(长年累月地这样)就没有不读的书了。遂,连词,于是,就。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这就是)所谓按日子计算似乎不足,一年算下来就有很多了。日将诵数千言:每天好像要读上几千字。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言,字。初若可喜:开始时好像挺高兴(很有收获)。初,开始;若,像,好像。然旋读旋忘:但是随读随忘。然,但是;旋,副词,随即。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p):我年轻时(读书)实在也有贪多的毛病。予,我;少时,年轻时。癖,毛病。至今每念腹中空虚:到现在常常想到自己腹中空空(没有记住什么)。每,常常;念,想起,想到。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这)才明白陈晋之的读书方法是对头的呢。方,才;知,明白,了解;为得法,是得法的;云,句末语气词。【译文】(一个人)读书只在于要牢记,(这样,)那么每天都会有长进。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个字,(长年累月地这样)就没有不读的书了;(这就是)所谓按日子计算似乎不足,一年算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的人谁不读书呢,(有些人)每天好像要读上几千字,开始时好像挺高兴(很有收获),但是随读随忘;这样下去,虽然是一年,也未必能够记住一百二十个字,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读书)实在也有贪多的毛病,到现在常常想到自己腹中空空(没有记住什么),这才明白陈晋之的读书方法是对头的呢。【练习】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读书惟在记牢 2.遂无书不读 3.然旋读旋忘 二、解释下列词语。1.进益 2.贪多之癖 三、将短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意思。四、陈晋之读书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今人”和“予”读书方法的弊病在哪里?七、结束语 半年来,课题组成员认真筛选、爬梳,仔细编排、校对,其间的甘苦,非亲历不能体会。因为种种原因,这本小册子暂时还未能交付印刷,只有样书呈现在此。但是,它承载了我们对教育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