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1).doc_第1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1).doc_第2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1).doc_第3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1).doc_第4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高原一株柳说课稿教材分析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下面是我对本课的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文章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它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与逆境,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同时也是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的好题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方向。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悟和品析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对柳树并不陌生,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可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并且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针对这篇课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的特点,同时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这三方面,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3.渗透了解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的写作手法使事物特征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4.指导学生凭借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通过合理想象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重点:六年级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逆境也很少,没有一个正确的面对挫折和逆境的观念,也没有与挫折和逆境抗争的毅力和勇气。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文中柳树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不同命运的描写来让学生理解体会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处逆境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难点:在掌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近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与挫折逆境抗争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感悟用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逆境、命运作斗争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因此,本篇文章的教学我采用这种方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与感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用意。2.提问寻解法:根据教学的需要,我通过浅显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既让学生重视语文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有难度的问题的提出,我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等方法来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在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3.合作探究法:我认为语文教学离不开合作探究,因为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触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因此,这就必须要我们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来达到这一目的。所以针对本篇课文,我采用了这一方法,一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其次也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4.媒体辅助法:媒体辅助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本段教学我通过音乐的播放来创设情境,通过图片的放映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使课堂教学融入生活,真正体现“课堂即生活”这一原则。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用以下几大模块来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上课伊始,我会让学生欣赏一首歌:好大一颗树,听完让学生谈感受。为课堂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然后我激情导入:在老师的心中有一棵树,这棵树让我肃然起敬,因为在这棵树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精神叫百折不挠,我读懂了一种人生叫顽强抗争,这棵树就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让学生齐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设计意图:首先创设情境的导入课题,并且通过教学语言的描述,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不同寻常。)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将课文读通、读畅。同时解决文中易错难读、不理解的词语,其次进行生字词语的教学。然后通过对浅显问题的提出:柳树我们平时见多了,老师这儿就有两棵想看吗?然后出示句子:1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2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让学生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特点?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教学:1谁愿意让我们看一看平常的树?指导学生读第一小节,体会“极其平常”的柳树。2.谁愿意让我们感受一番这棵神奇的柳树?指导学生读第二小节,让学生抓住“神奇”“望而生畏”一词体会青海高原的柳树的神奇。(设计意图:通过浅显问题的提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问题的提出,突出重点,把握课文,体会感知。)三、走进文本,把握重点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设疑导入:同样都是柳树,为什么一株极其平常,而另一株却神奇到让我们望而生畏?然后简单介绍青海高原的地理环境:我印象中的青海高原有三高:高海拔、高温、高寒,现在我们一起去青海高原,看看你都看到了那些画面?让学生读课文说画面。我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教学,引导学生谈感受:看到这一副副画面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然后进行总结:同学们很会形容自己的感受,是啊,青海高原是苍凉、凄美的!带着这种悲壮的心情谁愿意再让我们感受一下这苍凉的青海高原?同时出示青海高原相关图片。(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加深印象。重点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生存环境的恶劣。在充分读懂,理解文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一来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通过提问导入:在这苍凉凄美的青海高原里,却有一方独立的风景,这风景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答案,同时出示:这株柳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然后教师通过与学生配合示范两合抱到底有多粗,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接着趁机追问:1.这棵柳树这么粗,惊讶吗?能读出来吗?2.这株粗大的柳树让我们如此惊讶,说一说,你惊讶它的什么?3.看到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你有什么话要说?这三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读课文6、7两节,学生们很快找到描写这株柳树与自然条件抗争的相关语句: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再忍受漫长的严寒酷暑,遭受一次次风沙雪暴、雷轰电击之后,年复一年的用绿色装扮自然,向高原展示生命的色彩。体会到这株柳树生存环境的恶劣,进而体会出这株柳树顽强不屈的精神。然后让学生找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演示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深刻体会柳树的顽强生命力。同时让学生有目的朗读课文,读有所获。这样的设计体现出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充分地读,入情入境。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说话的训练,不仅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同时也达到检查学生对本段的掌握情况,更加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么知道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恶劣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他的猜测和想象对吗?为什么?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是啊,他的猜测和想象有理有据,并不是凭空瞎想的。那同学们现在知道6、7两节的写作方法了,我们以后在写作中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啊。(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来体会“猜测”与“想象”这两种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去运用这两种写作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经验。)四、精读课文,品味写法这部分首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朗读目标:同样都是柳,作者家乡灞河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书中那些词语描写灞河柳树的?灞河柳树美不美?同时出示灞河柳树相关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然后教师相机进行总结总结:是呀,灞河柳树确实是如此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那我们能不能读出灞河柳树的美呢?然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灞河柳树为什么这么美吗? 2.作者写青海高原的柳树,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的柳树啊?通过循循善诱,学生知道这样写师为了让青海高原柳树与家乡灞河柳树形成对比,更加突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恶劣环境中存活下来生命力的顽强与难能可贵。(设计意图:文章插入作者家乡灞河柳树的描写,起到一个对比衬托的作用。本节教学只需让学生明白作者写这一节的目的所在,因此本节不是重中之中,但又不可一带而过。所以我设计以上的环节来达到这一目的。同时用循循善诱的教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五、升华文本,感悟哲理让学生大胆的谈自己的感受:与灞河的柳树相比,同学们更喜欢那一株柳树?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感悟青海高原柳树那不屈不挠的面对困难与挫折的顽强坚韧的人生品格。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棵柳树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我再进行点评总结:是啊,这棵柳树教会我们一种积极的人生观: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最后,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同学们想对这株柳树说点什么吗?提起自己的笔,写一封信给这株柳树,表达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时的难点部分,通过让学生自己谈感受,来了解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突出并升华主题。)六、布置作业写作手法的正确运用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到一篇文章的好坏,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