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doc_第1页
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doc_第2页
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doc_第3页
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doc_第4页
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穴胰俞 胰腑 手少阳胰经 发现演义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门外汉走进中医科学院勇攀登创新中医新观念(下)赫增才(巨鹿县盲人按摩门诊,中国河北055250)2010年1月26日十九、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把五脏六腑变上回说到增加了一个胰腺的背俞穴的问题,接着便引出了下面一个话题:胰腺是否是一个脏腑呢?背俞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一篇灵枢背腧篇,载有五脏背俞穴名称和位置。素问气府论提出六府之俞各穴,但未列出穴名。西晋王叔和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十个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此后,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又补充了厥阴俞。时过1300年,2006年11月18-20日,在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上,我又新增加了胰腺的背俞穴胰俞,填补了膈俞与肝俞之间的空缺,从而,才使人体全部背俞穴补充完备。一穴之增,其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而按照背俞穴的定义: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才能称为背俞穴。它是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寸处。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它一般是和胸腹部的募穴一起,主治该脏腑的疾病。如果我的胰俞穴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胰俞穴所对应的胰腺就应该是一个脏腑。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胰腺既未被列入五脏,又未被列入六腑。.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在中医脏象学说中,没有胰腺的脏腑地位,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一大缺憾。可是,究竟由谁来提出修改和论证这个课题呢?退一万步说,即使有人敢于提出修改和论证这个课题,又有谁能够将其付诸实施,完成改动五脏六腑这一历史性的继承与创新呢?自然界中有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是说: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作为高级动物人的头脑,也有惯性-因循守旧。所以,这才是一个天大的医学理论难题。即使有人搬来一架上天梯,也没有人敢于上得去!说来说去,这里还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万古不变的真理。上了古代医学家医书的话,也不能认为句句都是真理,一字也动不得。我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既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医书上睡大觉,又不能轻率地去胡编乱改;而应该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地以科学的态度去创新和发展。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写过题西林壁这首极富哲理性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茫茫的人海里,在大千世界之中,研究胰俞穴的专家学者又何止千千万万?那么,为什么最后成功的机遇能够让我抓住呢?有人说:很可能跟你是圈外之人有关。我认为: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更倾向于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个真理。愚者能错失机会,智者善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准备的,这也是真理。说到这里,给大家再讲一个小笑话。每次写好论文,我都让袁文保医师去提修改意见。他笑着说:研究这些问题,你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研究出成果了,别人会说:看人家没有上过医校,能创造出这样的成绩来,真不简单!你如果整不成,也会有人说:他啥也不懂,都是瞎啰啰的,别听他那一套!所以,就是错了也没关系。再说,你是圈外之人,思想不受框框的限制,自然容易改革创新;你没有显赫的名声和地位,更不怕丢掉什么;你没有任何思想包袱,能够轻装上阵。所以,你研究的论题,容易成功。说完,我们两人都哈哈大笑。下面,我们接着探讨胰腺能否算得上一个脏腑的问题。人们在研究胰腺的脏腑归属的时候,很自然地便引出了原属于六腑之一的三焦一词。古人以三焦涵盖了现代医学中胰腺的功能。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并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作用。但是,因对其具体概念论述的不够明确,而且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所以,引起后世医家争论纷纭。我赞同赵隶华等依据古人解剖中无胰腺一词,从难经四十二难的脾有散膏半斤和陈无择的在脐下有脂膜如掌大之论说,根据胰腺的现代解剖位置及其形恰如散膏,约如手掌大,结合其生理、生化、病理,认为三焦可能就是胰腺的论述。中医没有糖尿病一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将其称之为消瘅,后人则把糖尿病称之为消渴,并且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其病理为人体内阴阳失衡,阴虚燥热所致。其中,又以心肺主因为上消;脾胃主因为中消;肝肾主因为下消。而且人们还逐渐认识到,胰与三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焦经脉的循行也络属于胰腺。中医治疗三消的根本,便是通调三焦的功能。针灸治疗则以三焦经的阳池、外关为主穴,配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胰俞、三焦俞、肺俞、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等穴;配以肺经上的鱼际;配以胃经的足三里;配以肾经的太溪;肝经的三阴交;还有任脉上的中脘穴,既能增加胰液和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使血糖能够被正常利用,又能发挥益气、健脾、补肾的功效,使三焦的功能正常,胰的功能恢复,糖尿病得以缓解和康复。因此,胰腺、三焦和三消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消为三焦同病,治三消必用三焦;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胰腺划归入六腑,用胰代替三焦,则三焦便克服了原来空洞一腑的纯中医概念的弊端。那么,手少阳三焦经也就变成了胰的经脉循行,第362个经穴胰俞作为胰的背俞穴的存在也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2008年6月我在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一文中提出了:把胰腺划归六腑,用胰取代三焦的新观念。从此,结束了上述千年争论,使胰腑有名有形;同时,也给三焦的解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三焦虽有名无形,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六腑之一,在针灸临床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胰腑取代三焦后,仍应继续发挥三焦和三焦俞的重要作用。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把五脏六腑变。胰腑若能成正果,再论胰经是自然。二十、手之少阳为胰经中医理论更完善接下来的是,把胰腺划归六腑,用胰取代三焦后,胰腑应走哪一经?我的论点是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其实,提出这一论点最早的是三家:道家、佛家、儒家等民间医学的先哲们。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及手少阳胰经的观点,在我国的民间医学文化中早已有论述,只是尚未被国家医学界认可而已。徐力强先生在因特网上载文道家养生之糖尿病篇中说:胰脏即为中医的三焦,故,经络上称手少阳胰经,非手少阳三焦经。从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的廖育群先生在慈光佛教医药咨询网上载文说:胰为太仓之吏,司升降,盖言五味入脏之支出分配,由胰主用是也。糖尿病l23健康信息网上曾登载朱修林先生自治自愈糖尿病一文,文中说:胰为人体第二条消化腺,脾与胰互为表里,同属于十二正经的手少阳三焦经应胰脏峨眉宗将手少阳三焦经又称手少阳胰经。根据糖尿病的学说,临床经验早在1943年就在我国问世了。现摘录日本针灸家泽田先生的遗作如下:胰脏亦名中焦府,发生变化时即会引起糖尿病,主要是调和中焦府,须灸中脘、阳池、三焦俞,使三焦调和,这是很重要的。所以,确立胰腺脏腑地位及其经脉循行,对于中医脏象学和经络腧穴学来说并不是一大奇闻,更非标新立异,而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次改革创新。尽管中国的民间医学,都异口同声地发出了手少阳胰经的呼声,但是,中医界仍不予理睬。那么,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从而能让国家中医界接受呢?在这里有一道医学难题挡住了我们的出路,那就是为什么胰腺可以作为一腑代替三焦?为什么手少阳三焦经可以由手少阳胰经来代替?用什么依据来证明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得着经络定理。这就用上了前面我所说过的、针灸界老前辈梅健寒2002年在意大利米兰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上所提出的:经脉循行等于本经病候分布病候分布等于本经腧穴主治腧穴主治等于本经经脉循行的经络定理(梅健寒,杨玉华.奇经八脉与针灸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3),我认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和治疗三消即糖尿病的病候分布及腧穴主治是完全一致的,和胰腺的背俞穴胰俞治疗糖尿病的功能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胰腺应该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脏腑依托;反之,也可以说,手少阳三焦经就是胰腺(或称胰腑)的经脉循行。故而,首先应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把胰腺划归六腑,将三焦改称胰腑;其次,把手少阳三焦经改称手少阳胰经,变成胰经的经脉循行。这一改称,对于五脏六腑和十二正经来说,无疑是一具有划时代的继承改革与充实完善伟大意义的变更:第一,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打破了千百年来中医脏象学说中没有胰腺脏腑地位的空白,比确立经穴胰俞填补了胰腺没有背俞穴的空白更加重要。第二,确立手少阳胰经的经脉循行,一是为胰腑找到了经脉循行,二是为手少阳经找到了脏腑依托。此真可谓一举两得。第三,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及其经脉循行,又反过来为经穴胰俞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当今世界已有亿万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形势如风卷狂澜,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不容乐观,糖尿病已成为除心脑血管和肿瘤以外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十二正经中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的确立,必将使真正科学的中医学术理论体系更加完美,使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更加扎实,使古老的传统医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战胜世界级的医学难题-攻克糖尿病的战斗中,占据半壁江山,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我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把自己的爱心献给亿万糖尿病患者。我的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集中反映出了我的上述思想。这篇论文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2008年网络版上,可以直接让海内外的读者欣赏到。正是:手之少阳为胰经,中医理论更完善;经络定理来统帅,半壁江山更稳健。二十一、发扬民族好传统保持特色求发展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可以告一阶段了。然而,又有一个极好的机会被我抓住了。2009年3月5日,我为第八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提交了参会论文:论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这篇论文,首先把五年来我所研究的三项科研成果集中回顾了一下,然后,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应该如何继承与创新,做了一次全面的剖析。我的论著就像浪花一朵,溶入了中医基础理论的苍茫大海之中。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请大家共欣赏: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是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工程。现就自己的认识,分述如下:(1)我们要继承古代医学家留给后人宝贵遗产中的优秀部分。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时,首先是继承,就是把前人已经掌握的知识学到手,接受过来。其中以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和十四经脉中的361个经穴为重中之重。继承是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它的宗旨在于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代代相传。所谓取消中医是不可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提倡中西文化相互借鉴、补充和包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好,才能有创新。中医辨证体系的研究必然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僵死是没有出路的;同样,用西医的模式去改造中医也是行不通的。中医就是要保持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特色。(2)改革我国古代医学家留给后人宝贵遗产中的不足之处。回顾上下五千年人类的文明史,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世界上没有万古不变的真理。历史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变迁,时至今日,如果还有人死抱着老祖宗的医书,不准后人改动一个字,那就不但是可笑,而且是可悲、可恨的了。(3)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创新是科学发现之母,创新也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生命的源泉。创新建立在对人类既有知识继承的基础之上。人类经过上万年的创造和探索,无数科学家创造了成千上万项的发明和发现成果。对造就我们今天的文明世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灿烂的祖国医学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相传、不断创新的结果。我们要发扬前人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推陈出新。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方面,要有所作为。(4)发展是祖国医学适应当今社会前进、时代要求的硬道理,也是中医药事业和中国针灸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突破旧论,获得新知。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中华医学脏腑经络腧穴理论本身,就是人类生命科学的重大奇迹。人们曾把它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说明了中国的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备受世人瞩目。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进行针灸医学的学习、运用和研究。作为神奇的针灸技术发源地的中国,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致力于针灸理论、临床和实验科学的攻关。只有努力把中医药事业在全球发扬光大,才能彰显一个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和当代负责任大国的风范,才能称得起中华民族对人类有所贡献。因而,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有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我研究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经穴胰俞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日后还能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方面会有这么大的收获。我的从胰俞胰腑胰经论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一文,被中国针灸杂志发表在2009年增刊上。该篇论文是我5年来科研成果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它的问世,是我生命过程中最值得自豪、最感到辉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刘炜宏教授在2010年卷首语中,发表了题为:继承普及创新-针灸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著名文章。现摘录如下:为了针灸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当前我们要努力去做三件事:继承、普及、创新。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中医学历史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虽然时代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永远是我们的信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才能更好地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从而保证中医药、针灸的地位。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继承,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内经时代的百家争鸣,到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以至于清代的温病学派近代的汇通学派,历代医家正是循着古方今病不相能的思路,不断地推陈出新,才使中医事业不断向前,蓬勃发展。21世纪,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社会环境、新的自然条件、新的人文关系,面对的是现代科学体系之上的现代医学的挑战。这种种的不同迫使我们积极思考,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包括疗法的创新、理念观念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创新。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通过上述引证可以看出:我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我在5年间所发表的5篇论文,才能受到中国针灸学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如此重视。2009年4月7日,在网上发表署名作者为吕玉萍、吕玉红、王文萍的医学论文论胰腺的中医归属(环球中医药2008年第4期),第一个将我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一文作为参考文献引证,并且在当代中医工作者对胰的多种阐发一节,承认该论文是从针灸角度出发讨论胰俞的命名和归经的科技论文。2009年4月23日,我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一文,荣获全国医学优秀成果征集办公室全国医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曾经说过:针灸学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络理论与针灸技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时至今日,仍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灸学作为具有原创优势的医学财富,在引领中医药走向世界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运用针灸防病治病。针灸学研究已成为发达国家关注和资助研究的重点领域,这就为我国中医药行业和针灸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全国针灸界的同道与我们通力合作,共同促进针灸学术的发展。我作为一个普通公务员,从2006年11月18-20日去北京参加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开始,到2009年11月14-18日安徽合肥第八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为止,冒然闯进了中医基础理论继承与创新科研领域的大门,我自己有时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更可笑的事情还在后头呢。2009年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道门点穴绝技医疗的文章,竟然把我命名和归经的胰俞穴称为四大今穴之一,歌曰: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膈俞瞧。由此和四大古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相媲美。还有,2009年,我接到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社特约我为该编辑部常务主编的聘书:经专家推荐特聘赫增才先生为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担任相应的工作。-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2009年10月8日,糖尿病交流网将我的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一文,作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予以转载。2010年1月8日,国医准绳华景论坛将我的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一文,作为针灸理论予以转载。一些医学杂志慕名求论文来信者,像雪片一样地不断地飞来,给我送来了信任和温暖。总之,五年来我所研究和发表的中医医学科技论文,不但受到中国针灸和世界针联的青睐,而且还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可。互联网上的众多网站也争先恐后的予以转载,一时间,在网上,我的论文铺天盖地而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十个网站转载了我的论文和这篇发现演义。正是:发扬民族好传统,保持特色求发展。欣欣向荣树有根,涓涓始流水有源。二十二、锦囊存入数据库定为人类做贡献当然,就目前来说,我的上述成果还处于理论研究的百家争鸣阶段。人们一说到胰俞穴,仍旧想到它是一个经外奇穴。要想使经穴胰俞达到具体实施,恐怕还要等待若干年。因为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需要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会议讨论通过,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个人说了立即就算那么简单的事。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话说2006年10月31日-11月2日,中、日、韩三国召开的制定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会议,在日本筑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外,来自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针灸组织和9个国家(日本、中国、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蒙古、越南、新加波)的20位正式代表和5位观察员也出席了会议。大会就355个穴位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剩下6个不统一的穴位有5个通过投票采纳了中国的方案;而人中穴则采纳了日本、韩国的方案。可是,据说人中穴按鼻唇沟二分之一处定位的方案,还是唐朝时中国传到日本的。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定针灸穴位,你听说过吗?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我所命名和归经的第362个经穴胰俞,既然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就用不着别人去投票表决。记得有一个网站上曾经说过:万金难买的秘方是掌握一经一穴便可自成特色。我就是要使经穴胰俞始终保持中华医学的传统特色,放到世界上去,就要稳拿冠军,就要为中华民族争光,就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如果将来的某一天,国际上讨论和研究胰俞穴的命名和归经,胰俞穴的定位和功能时,都应该无条件地采纳中国的方案。只有到那时,才能彰显我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风范,才能真正实现我为人类做贡献的伟大夙愿。开普勒在发现了天文学上的三大定律之后曾经说过:这正是我16年以前就强烈希望探求的东西,现在我终于揭示出了它的真相,认识到了这一真理,这已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大事告成,书已写出,可能当代就有人读它,也可能后世才有人读它,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读者,就像上帝等了6000年才有信奉者一样,这我就管不着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和开普勒的想法完全一样,我所发现和提出的三项全新的科研成果,即使一百年后才能被世人所认可和应用,也不算我虚度此生。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有: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歌词,此时,正好表达了我的心愿。果如此,我坚信:一定会等到伯乐来到的那一天!1831年10月17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流,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他从直观的猜想出发,提出了力线、场的假设,但是他一时无法用实验去证实。于是,他便将这一预言封了一条锦囊存入皇家学会地下室的文件柜里,专等知音者上门。今天,我虽然没有必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封成锦囊,存入英国的皇家学会,但是,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通过中国针灸学会将其收入国家数据库之中。单等国家医学界和世界科技界的一声令下,便可以随时挂帅出征,为人类战胜糖尿病的健康事业陷阵冲锋!正是:孔明卧龙南阳岗,姜尚垂钓渭水边,锦囊存入数据库,定为人类做贡献。二十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梁衡先生所著的科学发现演义,是我的最爱,它至今仍是我每日必须温习的功课之一。北宋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美丽诗句。在2010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我终于在大年三十午夜,完成了科学发现演义的临摹篇: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门外汉走进中医科学院勇攀登创新中医新观念这一纪实文学作品。我衷心感谢梁衡先生对我思想上深刻的影响。我还要感谢五年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关心、鼓励、支持、帮助我完成上述科研成果的千千万万个幕后人。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喜逢双节春晚至,丹青一卷庆新年。二十四、:糖尿病魔来侵犯翻过长城越关山本来我用了23个小标题,将本文已经结尾。又是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发现了一则非常重要的新闻,而且,它和我的上述研究有关。所以,我只能画蛇添足,续写一集新的发现演义了。2010年5月17日,我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时,偶然发现4月5日新浪新闻网登载了一则爆炸性的特大新闻:据4月5日上海文汇报报道:又一顶世界之最的大帽子戴在了中国头上,不过这顶帽子会让所有中国人头疼: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更多达1.48亿!我们已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最多的国家!我研究上述课题几年来,所有的资料都是说:我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二大国。而今天,我国突然由亚军上升到了冠军的宝座。出于对糖尿病专业研究的敏感性,我认为:我们必须把这一不幸的消息尽快地告诉国人,以便让大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要像对待非典SARS和甲流H1N1一样,全民动员,大打一场向糖尿病进攻的人民战争,直到取得最后的彻底胜利!现将中国成了全球糖尿病之都!全文转载如下:新浪新闻中心中国成了全球糖尿病之都!2010年04月05日东方网-文汇报又一顶世界之最的大帽子戴在了中国头上,不过这顶帽子会让所有中国人头疼: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更多达1.48亿!我们已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最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足2%,而60年后的今天,发病率在城市人口中已上升到11.4%,在农村人口中也超过了8%。现状如此严峻,而目前我们相关的预防、医疗、科研能力却不足以应对。培训专业医疗和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在国民中普及预防糖尿病的知识都是当务之急。每5位中国老人中有一个患者这些令人震惊的数据出自最新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论文的署名作者均为中国糖尿病与代谢紊乱研究组成员,这项研究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组织,成员来自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几十所国内大医院,都是从事糖尿病临床和研究的专家。自2007年6月到2008年5月,研究小组从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抽取46239名成人开展调查,人群覆盖了20岁以上几乎所有的年龄段。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在成年人中的比例为9.7%,而糖尿病前期病人为15.5%,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从年龄段来看,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20.4%,相当于每5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患者;即使在20岁到39岁的青壮年中,也有3.2%的发病率。此外,肥胖超重人群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人群,达18.5%;农村人群发病率虽略低,却已与城市相当接近。曾在印度、英国、美国多年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教授凡卡特那瑞亚评论说:在糖尿病上,中国龙超越了印度象。印度曾以拥有5000万糖尿病患者,获封全球糖尿病之都称号,而如今中国患者人数几乎2倍于印度。他指出,中国的调查结果为全球敲响了警钟-人们原先以为糖尿病是城市人群的常见病,但现在看来农村人群的发病率同样很高。尤其需要警觉的是,大多数糖尿病病例(60.7%)未被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应迅速制定和实施一般人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国家战略。传统享受观念有害健康即使根据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中国也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居世界第二。情况很严重!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旭告诉记者,型糖尿病在我国迅速蔓延,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从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来看,个体的遗传易感性虽然在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营养、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运动量减少、饮食结构西方化,都与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升高有密切联系。新西兰总理首席科学顾问彼特大卫格鲁克曼认为,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在母婴之间的传递。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如果孕妇营养过度,就容易引发妊娠糖尿病,胎儿在出生后更易得糖尿病-这在印度经过二三十年研究已被证实,而这一现象正在中国上演。不过真正让科学家忧心的是,中国13亿老百姓对糖尿病尚未有清晰认识。暴饮暴食、缺少锻炼中国传统的享受观念,正损害人们的健康。国际合作紧急培训终于启动大量研究表明,型糖尿病是基因与营养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在临床前的可逆阶段(糖尿病发病前期)发现高危个体,进行有效干预。相关的研究和患者发现、干预,在人群抽样、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有很高要求。林旭说,我国目前开展研究的基础十分薄弱,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为培训专业人才,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将国际糖尿病预防研究学术研讨会引入中国。这一系列研讨会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糖尿病联盟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共同发起,已在剑桥大学成功举办过10届;日前在杭州举办的第11次研讨和培训,有60多名来自中国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参加。这对我们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会大有帮助,也能促进国际国内同行携手应对我国糖尿病快速蔓延的现状。林旭说。来自剑桥大学、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牛津大学、赫尔辛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的专家,给学员系统讲述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和方向,可帮助大家在早期诊断、有效的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提高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本报记者许琦敏通过全文转载上述2010年4月5日上海文汇报的报道,我们13亿国人是否都已经听到:糖尿病已经像当年日本鬼子进攻中国一样,席卷了中华大地!在糖尿病这个问题上,中国龙超越了印度象。警钟已敲响,警钟在长鸣!我们决不能再麻痹不仁,重做东亚病夫。在抗日战争中的八年期间,中国人民从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到唱着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神州大地,全民抗战,英勇悲壮,历经磨难,赢得辉煌。终于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同盟军一道,把日本侵略者赶回老家去。今天,面对着糖尿病这个不可一世的恶魔,我坚信: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像当年打日本鬼子那样,拿起中医药这个有力武器,土洋并举,全民动员,大打一场人民战争,尽快把我国全球糖尿病之都的帽子,摔进东洋大海里去。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中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千古名句。我想把它借用过来,送给糖尿病症本身,是再恰当不过了。朋友,当您耐心地读过了我的这一篇小故事以后,您是否对糖尿病有了一个比较初步清晰的认识?您是否对战胜糖尿病有了一个坚强的决心?您是否对我的研究课题表示赞同和支持呢?我非常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凭某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去拼搏,就算是当年长坂坡救阿斗的赵子龙在世,也无异于沧海中的浪花一朵,承载不了远航的巨轮,心中的目标再远大也达不到目的地,更不用说摘掉我国全球糖尿病之都的大帽子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我热忱地欢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