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乐理知识入门.doc_第1页
钢琴乐理知识入门.doc_第2页
钢琴乐理知识入门.doc_第3页
钢琴乐理知识入门.doc_第4页
钢琴乐理知识入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理知识入门1、 什么是音乐:声音的3要素是什么?那本是音质/音色/音量。音量不必多说,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人体本能的会有生理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2、 什么是音阶:按照频率把这任意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分成12份,就几乎可以把见到听到过的音乐都鼓捣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个发现叫做“12平均律”,于是钢琴出现了,钢琴就是基于12平均律的理论制造的,所以钢琴的每一组键盘(5黑7白)相加就一共正好是12个键,同时人们发现,在音乐中,其实这12个键中只有7个使用率特高,于是人们把常用的7个键做得宽一点并放在一起,另外相对不常用的5个键做的窄一点,放到不碍事的地方且用不同的颜色以避免混乱,这就是钢琴的样子的由来。在钢琴上只有34之间和71之间是连续的两个键,而其它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常用音符中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最后为了大家方便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概念,这样就不会糊涂了,比如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也就是说按照12平均律来说,它们之间不是相邻的键,但是谁让那几个黑键是不常用的呢,所以大家还是决定把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统一叫做全音关系,把34之间和71之间那种完全相邻的关系叫做半音关系。全音也正好等于2个半音相加的总和。但是如何表达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远近呢?于是就产生了“度”这个概念,比如从1唱到2,一共只有2个音符,从一数到二,于是就叫1和2之间是2度的关系,但是1和2之间原本是有一个不常用的半音的,于是人们规定,两个音是半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小2度,两个音是全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大2度,所以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的远近关系都是大2度,34之间和71之间的远近关系叫做小2度。那么1和3之间呢?从1到3,不管你唱不唱那个2,这个2的音符也事实性的永远夹在1/3之间,出不出声不一定,但它永远存在,所以1和3之间就是3度的关系,同理2和4之间/3和5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都是3度关系。考虑到半音/全音的问题,最后规定,凡是两个大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大三度,1和3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就是大三度关系。凡是由一个大2度和一个小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小三度,2和4之间/3和5之间就是小三度关系。再数数看,1到4之间是4度,1到5之间是5度,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就是1234567再到一个高音的1,数一数,就是8度关系。同理,如果从2开始往上数23456712,高低的两个2之间也叫8度关系。34567123的两个3也是,说了这么长,都是为了对音阶概念的铺垫,这些“12平均律”“全音/半音”“度”的概念都是最基础的概念,各位一定要深入地整明白,这些基本概念糊涂,后面的乐理就会越来越难学的啊。好了,该说啥叫音阶了,其实,所谓音阶,就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固定排列组合,比如,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组合,就是一种音阶,67123456就是又一种音阶,以此类推,所谓布鲁斯音阶/爵士音阶/阿拉伯音阶很多音阶,其实都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各种固定排列组合。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叫8度关系的各种音阶内都一定是8个音符,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就是123561,没有4和7,还有很多音阶模式也是如此。3、 什么是调:人们给音符起了1234567这样的名字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表达时容易混乱,于是又给音符起了个大名,1234567分别的大名叫做CDEFGAB。用来对不同的音乐问题做出定义。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唱着都不高不低不费劲的音高作为最核心的一个C,于是就有了个人为规定的中央C的概念,以中央C这个音符为核心的不管往上还是往下的8度之间的音阶,就都规定叫做C调音阶。以此类推,高低之间2到2的音阶,因为2的大名叫做D,所以这样的音阶就叫做D调音阶。高低之间3到3的音阶,就是E调。在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音阶组合中,因为最常用,且人类近6成的音乐,可用此音节组合搞定,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然音阶。同时给音阶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也就是那两个不同高度的1)起了个称呼叫做音阶中的主音。同时人们发现,12345671的音阶组合在记录音乐时,有不少音乐其实是从6起到6结束,也就是说是67123456的组合,于是人们规定把12345671的音阶组合叫做自然大调音阶,简称大调音阶。把67123456的组合叫做自然小调音阶,简称小调音阶。因为在12345671中主音是1,它的三度音是3,主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在67123456中主音是6,它的三度音是1,之间是小三度关系,所以,前者叫大调,后者叫小调。比如,以C为主音的12345671的组合就叫做C大调音阶,67123456因为主音是6,它的大名是A,所以67123456的组合就叫做A小调音阶。那么是不是23456712就是D大调音阶呢?不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出的排列组合概念是以连续音阶之间的半音关系为基础的,比如12345671的组合,这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1到2之间是全音/2到3之间是全音/3到4之间是半音/4到5之间是全音/5到6之间是全音/6到7之间是全音/7到高音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大调的组合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也就是说凡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的,就是大调音阶。同理,小调音阶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阶组合。好烦啊所以23456712不是D大调音阶,23#4567#12才是D大调音阶。大小调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很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主音到3音的大小三度不同造成的,仔细体会一下,大调音阶给人的感觉普遍有一种开放/庄重/大气的暗示,小调音阶则普遍有一种细腻/感性的暗示,所以多数大开大合的音乐,大气的音乐,特别是军乐/进行曲什么的都一定是大调的,流行歌曲中很多比较大气的作品也都是大调的音乐,同比,很多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浪漫的音乐就都是小调的,而且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有一些音域是特别适合某种情绪的表达的,比如C/D/F/G大调就是最适合做激昂/大气/刚性音乐的音域,很多军乐/进行曲/各国国歌就都是这些调式。bEbE 什么意思啊调是最感性的调式,性感乐器之王-中音萨克斯就是bE调的。bB是最适合伤感音乐的音域,蓝调爵士中最伤感的乐器-低音萨克斯就是bB调的。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听觉上的趋势而已。大可不必机械的套用,从而进入形而上的误区。4、 旋律与和声:似懂非懂凡是以单线条状态连续出现的一段音符,就是一段旋律,旋律有两个必需的条件,一是最少2个获2个以上音符,没有上限;二是连续出现,即不管是多少音符,不管排列紧密还是疏松,必须是连续的单线条状态,不可以有同时重叠出现的音符。满足以上条件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的总称就叫旋律。和声与旋律正好相反,凡是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声。不过好像大家最常见的名词不是和声而是和弦,没错,和弦是器乐演奏和声时的特殊称呼,严格的说,和声的外延最大,和声包括和弦,和弦的内容本质与和声的内容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特指器乐罢了,而和声既包括器乐也包括声乐。一个和声中最低的那个音符有个名字叫做根音,最高的那个音符名字叫做冠音。另外也有一种说法,叫做音乐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为什么在这种理论下不提和声了呢?是这样的,在这种理论上认为,和声其实只不过是同时出现的旋律相互叠加出现的。不必单独在理论上注明。这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理解。5、 三和弦:我们其实常说的和弦(为了大家看上去习惯这一段我基本沿用“和弦”的称呼,少用“和声”这个标准称呼)都是三和弦,只是约定成俗的大家都不写“三”这个字而已。为啥叫三和弦呢?话要从这里说起,在本文第三段落“什么是调”的最后,我们介绍了音域的趋势,其实,就是音阶本身,趋势性也是很明显的。我们还用最常见的自然大调12345671为例,我们知道音阶的主音是1,那么我们先议论旋律,用最简单的连续2个音的旋律来听,以1开始,分别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听起来最顺耳,12;14次之,16再次之,17就听着比较别扭了。这就是音符的趋势性,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你会发现,最不打架的是11,但缺少变化,最美的13,但又有些过于情调化,最好听的其实是15的旋律,既有感情又不失气度。我们再用和声理论印证一下,用最简单的2个音的和声来听,以1开始,分别同时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14;16听起来最顺耳,12次之,17还是听着非常别扭的,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14;16你会发现,11;13的问题和弹旋律时一样,14;16的和弦也有类似的不完美的地方,相比之下最完美的和弦还是15的组合。这样就产生一个概念,在音阶12345671中,与主音最和谐的是五度音5,有人把音阶反过来弹,就是按照17654321的顺序研究,也发现最和谐的是五度音,不过反过来时,主音的五度就变成了4,这不难理解吧。17654321从第一个数到第五个,不就是4了么。于是人们就规定,在音阶中,主音的上方五度音(12345671的那个5)起个名字叫做属音。有主必有属嘛。下方五度音(17654321的那个4)的名字就叫做下属音。从上往下数的属音就叫下属音吧。呵呵 认真的朋友可能这会儿也在拿着琴做刚才的那几种两个音符的旋律和声的对比研究,细心的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旋律还是和声,17放到一起就给人感觉很不舒服,总有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这就是7这个音的特性,它总是让人觉得不稳定/不舒服,听到它时潜意识里总有一种要找个办法改变它一下的冲动,于是人们也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导音,就是一听到它就总是想要赶紧转到别的音符,有一种强烈的引导出其它音符的功能。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接着说三和弦,既然任意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弦,那么岂不是和弦可以有无数种了?没错。不过人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时候三和弦是最常应用的。那么常说的三和弦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一是由三个音符共同组成,二是由任意的一个音符为根音加上这个音符的3度音再加上5度音。比如音阶12345671中135放到一起是三和弦,246也是三和弦,357也是,461还是 那么126是不是三和弦呢?当然是,但为何它只符合条件一,不符合条件二也能是三和弦呢。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写到“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既然是常规的,就一定有非常规的啦。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基础讲义这里我们暂不做讨论。那么大小和弦是怎么分的呢?其实道理和分大小调的原理一样,从根音开始数,刚才不是讲根音+三度音+五度音=三和弦么,那么看看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再看看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如果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小三度,就是说是先大后小,那这样的三和弦就叫做大三和弦。比如135/461就是大三和弦。反之,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小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就是说是先小后大,那这样的三和弦就叫做小三和弦。比如246/357就是小三和弦。同时为了避免混乱,人们还规定,在一个三和弦中,不管音高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还是这三个基本音符,则和弦名称/属性都不变,比如135的大三和弦,根音是1。那么当在乐器上不管用135还是351还是513的各种由低到高的音符来演奏的时候,只要音符还是这三个音符,哪怕之间差得很远,也还把它叫做大三和弦,根音永远是1。这就是所谓的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的概念。 琴艺和乐理一样,有很多东西是文字说不清楚的,最好到一定阶段,一定要找老师带一带,否则进步起来的困难和弯路会很多,希望大家多努力。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05年,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1706年至1710年,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四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1709年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不久他又远走英国。1712年定居英国后,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作为一位多产的音乐家,其主要作品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趣闻轶事1741年8至9月,亨德尔在二十四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当他写完哈里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1759年春,74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演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这位乐坛上的巨星陨落了。 亨德尔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长眠在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卡农卡农即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译为华音。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卡农(Canon)”一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在历史上所有的卡农曲当中,帕海贝尔卡农最为著名,一般人说起卡农都是指这首。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在卡农中最广泛为现代人所知的是约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创作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T. 337),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农,并简称为D大调卡农(Canon in D)。音乐家帕海贝尔是当时在德国JS巴赫出现以前最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他有大量的管风琴作品。他与JS巴赫的父亲私交甚好,是巴赫姐姐的教父,他是巴赫哥哥的老师,而巴赫的音乐启蒙来自于他的这位哥哥,所以帕海贝尔也能算是“音乐之父”JS巴赫的师祖。 卡农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无缘听到,但后世名家的不断演绎却不时推出卡农的绝美乐章。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1999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了亲手改编的卡农。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特点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同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效果,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分类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类型不懂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卡农、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以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 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 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 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 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历史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技法没概念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简单的讲,卡农(canon)是一种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样的旋律间隔两拍或一小节、两小节不等先后演奏”。 “卡农”就是根据严格模仿的原则,用一个或更多的声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于用什么乐器,几个声部,就要随作曲家的便了,一般来说,2-6个声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写个几十个声部也未尝不可,倒是现代音乐里常有的事。卡农是最基本的复调音乐的一种,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学复调音乐时都要作一大堆卡农去练习技巧,不过都是练习罢了,编了号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么乐器都有,兴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长笛和钢琴的,中提琴和钢琴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卡农,不只是帕赫贝尔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农,只是我没听过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说。好多的交响作品里都会有用卡农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没有单独提出来像帕赫贝尔那样单独算作一首作品罢了。顺便提一句,卡农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点不差的模仿下来,可以加快和放慢节奏(这一点在帕赫贝尔的卡农中应当能够看到),还可以做倒影处理。除伟大的帕赫贝尔卡农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卡农,其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写过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叫做戈尔德堡变奏曲(即哥德堡变奏曲),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除了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外,其余八个变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进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近代歌剧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农的形式。如贝多芬的歌剧费台里奥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农。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对朋友连斯基和奥涅金变成了仇人,他们在决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农。在古典音乐常识中,卡农和赋格一样是一种复调形式。 代表作品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现在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卡农,如小提琴独奏版、弦乐四重奏版、钢琴独奏版、钢琴四手联弹版、竖琴独奏版、长笛协奏版、铜管合奏版、陶笛独奏版、吉他独奏版、美声无伴奏合唱版等诸多版本。 常以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形式表演 其中钢琴独奏版又以乔治温斯顿改编的版本最为著名。 此曲由于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音乐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也采用此曲作为其中一首插曲。 周杰伦导演的偶像剧熊猫人中男三号帅安格演奏了卡农。 韩剧魔女幼熙中插曲爱向着我来的那天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剧场版,亦用上此曲的弦乐版作为配乐。 动画Kanon京都版的第1话与14话亦有使用此曲,在相泽佑一与 佐佑理一同在餐厅里时,出现卡农的旋律,并用此曲解释标题预示作品人物的生活像卡农一样在重复中得到充实。 港片十分爱爱情文艺片里,高潮部分也采用到了canon曲子。 美国热播的电视剧KYLE XY(天赐)也用此曲作为插曲。 港台偶像剧海豚湾恋人中插曲。 1983年中国香港(TVB) 播音人25集29分50秒周润发和赵雅芝的背景音乐。 1997年大陆剧千秋家国梦最后一集运用此曲为背景音乐。 2000年KEY同名游戏,2002年改变成动画 2004年港片恋情告急片尾 有一小段钢琴合奏 2004年韩剧皇太子的初恋多次运用词曲为铃声。 2004年香港电影恋情告急结尾处弹奏的钢琴曲(甄子丹和她饰演他的妈妈) 2005年出品的台湾偶像剧王子变青蛙,在一个婚礼片段里,用到了卡农。 2006年韩剧宫第二集中,有一段钢琴独奏卡农。 2006年舞出我人生男主角Tyler第一次到马里兰艺术学校的时候一对黑人小提琴二重奏卡农。 2007年神奇四侠2结婚那段,24分50秒左右出现卡农。 2007年日剧花样男子2中花泽类(小栗旬)有小提琴独奏。 2007年日剧求婚大作战中播放幻灯片时使用作为配乐。 2008年日本影片我与狗狗十个约定男主人公用吉他弹奏过。 2008年台湾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中插曲。 2008年4月,根据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改编的日剧我的野蛮女友里,草剪刚饰演的男主角的手机铃声是钢琴演奏的卡农,后来他又亲自为田中丽奈饰演的的女主角用钢琴演奏了一曲卡农 2008年台湾的组合飞轮海也在歌曲心里有数添加了卡农的旋律。 动画片金色琴弦第10集日野香穗子演奏曲目(小提琴版)。 2009年国产电影寻找成龙50分钟左右出现了卡农的旋律。 2009年美国电影假结婚中玛格丽特与安德鲁结婚现场,卡农作为背景音乐出现。 胡清蓝两个世界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品冠无可救药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shine祖与占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伊稀翅膀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丸子爱你卡农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Sweetboxlife is cool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Sweetbox第五任主唱重组组合ETERNITY的同名专辑中Wonderful Wolrd和Love用卡农旋律 金娃娃牛奶布丁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加藤2007年单曲love is.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2009年11月04日游助 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在To love第8话,16分钟左右的时候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谭维维如果有来生歌曲中用了卡农做音乐背景。 绿光森林中的演奏曲。 泰国潘婷励志广告中聋女孩最后参加比赛的音乐,不过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十分震撼! 2010年动漫轻音少女第二季第24集中,在毕业典礼上用了卡农做背景音乐 动漫家庭教师OP2-boys&girls中2:30左右插入一段电子乐队版的卡农,衔接十分自然! 2010年6月13日上映的电影活该你单身中最后结婚的时候背景音乐就是卡农 Westlife的主唱Shane献给妻子的歌曲Beautiful In Whi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