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滕州市东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自 检 报 告二一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目 录1. 矿井简介22.“六大系统”建设情况23.“六大系统”自检验收情况43.1监测监控系统43.2人员定位系统63.3通信联络系统83.4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103.5紧急避险系统134.自检结论145.附件:15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自 检 报 告1. 矿井简介东大煤矿位于山东省滕县煤田(北部)的东北部,地处滕州市大坞镇和滨湖镇境内,东至滕州市约15km;井田东至庄里断层与姜屯勘查区相望,南以马楼断层与金达煤矿为界、北至北徐楼断层(滕县煤田的北边界),西以27勘探线与锦丘、留庄煤矿相邻,井田面积41.5878km2。2003年11月开始建矿,2007年3月正式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2009年3月核定生产能力75万吨/年,开采深度由-450-1050 m,主采12下、16、17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为14煤层。截止2012年底,矿井地质储量10450.6万吨/年,可采储量2234.2万吨,生产能力为75万吨/年,服务年限为21.3年。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0.67m3/t,绝对涌出量0.98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7 m3/t,绝对涌出量为2.47 m3/min。井下没有出现过高瓦斯区域和瓦斯涌出异常现象。2011年6月经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鉴定12下煤尘爆炸性指数为43.96%;2013年3月经山东省煤炭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实验室鉴定16煤尘爆炸性指数为44.2%,均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为二类自燃煤层。2.“六大系统”建设情况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相继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等文件,确保“六大系统”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建设完成。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坚持以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险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我矿专门成立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其中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于2011年8月份已全部建设完成,并已对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系统稳定、运行正常。2012年1月18日我矿委托山东省煤炭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设计,同时对原有“五大系统”进行完善设计,整合成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2012年6月份设计完成, 9月15日枣庄市煤炭工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进行备案审查,2012年11月21日紧急避难硐室矿建工程开始施工,2013年5月份开始设备设施安装,6月中旬安装、调试完毕。2013年6月18日我矿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现场和文字资料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自检验收,共查出问题11条,已安排相关单位落实整改,6月22日对以上查出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复查情况合格。经矿自验,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符合有关规定,达到建设标准,系统稳定、运行正常,认为项目建设合格。3.“六大系统”自检验收情况3.1监测监控系统1、建设、运行情况我矿目前运行的安全监控系统产品型号为KJ70,生产厂家是江苏三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10月我矿安装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生产的KJF2000型监测监控系统,2007年10月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AQ6201-2006)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两项标准,对原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共投入200余万元。监测探头配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型号为KJ70N、分站型号为KJ70N-F、KJ70N-F1、断电器型号为KHJ6.3、KDG1140、甲烷传感器型号为GJC4、风量传感器的型号为KGF2、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型号为GTH1000(原KGA3)、粉尘浓度传感器的型号为GC1000J、负压传感器的型号为GPD5000F、设备开停传感器的型号为KGT9、馈电状态传感器的型号为GKT127660V、风门开关传感器的型号为 GFK3080、烟雾传感器的型号为CQL0.1、风筒风量传感器的型号为GFD6、液位传感器的型号为GUY3、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KGW5、氧气传感器的型号为GYH25、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KGW5、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型号为GRG5H。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共载入206个监测点,安全监控系统主要装备有瓦斯、风速、风机开停、风门、馈电、风筒状态、温度、一氧化碳、负压、烟雾、粉尘浓度、液位、氧气、湿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监测巡检周期为7.83s,能够有效的对井下各施工地点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维护调校: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行划分区域巡查、承包管理。安全监控人员必须每天对安全监控设备及线路进行巡查维修,发现隐患立即汇报并进行处理;对矿井安全监测探头标校周期规定7天一次,并建立了系统检查、维护、调校记录,确保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集中控制与管理,实现了环境参数和生产参数实时监控、动态模拟图显示、地面监控中心站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远程断复电等,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KJ70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作为子系统,接入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防火墙与矿级管理系统组成高速统一的整体网络结构,实现全矿井的管控一体化,并通过计算机专用网或者以太网平台实现国家、省、市三级监督部门的监测数据共享,符合煤炭行业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该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已与滕州市煤炭工业局联网共享,做到了实时传输。2、检测检验情况:2013年4月3日,由山东公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对KJ70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了安全检验。检验项目:系统布设概况、机房、分站及传感器布放、系统基本功能、系统软件功能、现场风电瓦斯闭锁实验、主要技术指标、使用和维护管理。检验结论:综合判定:合格。报告编号:GXAK-D-MJKX-2013-1-018。2011年10月22日,由山东公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对煤矿用阻燃电缆MHYV 1*4*7/0.37、MHYV 1*4*7/0.52进行了安全检验。检验项目: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实验。检验结论:所有项目合格。报告编号:LMAJ-D-LZ908-2011和LMAJ-D-LZ911-2011。3、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1)监测监控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并严格落实。(2)12302皮带巷500米处甲烷传感器卫生差。以上存在的问题由自检办公室负责监督落实整改,建立健全了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并对安全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进行了全面检查,于2013年6月20日已按要求全部整改完毕。4、验收结论经矿自检验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稳定,能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氧气、湿度、二氧化碳等进行动态监控,系统自检验收合格。 3.2人员定位系统1、建设、运行情况我矿现使用的人员定位系统是江苏三恒科技集团生产的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该系统于2009年6月开始安装使用,是集监测井下人员位置、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轨迹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该系统由地面中心站、数据通讯接口、监测主机、井下定位传输分站(配备用电源)、读卡器等组成。地面主机安装于调度控制中心机房内,监测主机配双机热备功能。数据传输接口2个、传输分站19台、读卡器46个,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不间断电源19台。传输分站与读卡器为分立式,每台传输分站可挂接6个读卡器,系统信号传输网络由地面传输接口经井筒光纤到井底车场的传输接口,然后经总线电缆传输至采区各传输分站,各分站连接读卡器。主信号电缆型号选用MHYV 1*2*7/0.52,分站与读卡器的电缆型号为MHYV 1*4*7/0.37。分站主要设在井底车场、变电所、主要行人的各联络巷、轨道巷和工作面附近出、入口等,读卡器地点设置符合规定要求,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标识卡,矿井调度中心可实时监测井下各地点人员分布情况。2、管理机制煤矿成立了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了责任制,建立了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并能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开展工作。有3名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的人员定位技术工作,下发了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在人员定位管理方面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对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 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 号)、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等文件规定,依法抓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确保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可靠运行。3、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1)人员定位系统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并严格落实。(2)日常管理、维护力度仍存在欠缺。以上存在的问题由自检办公室负责监督落实整改,建立健全了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并加强了巡检力度,确保了系统正常运行。于2013年6月18日已按要求全部整改完毕。3、验收结论经矿自检验收,人员定位系统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性能稳定,系统自检验收合格。3.3通信联络系统1、建设、运行情况我矿通信联络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调度程控通讯系统、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和井下语音广播系统,各分系统建设情况如下所述:(1)调度程控通讯系统:调度交换机型号为KTJ104,安装于地面综合办公楼二楼调度通讯机房内,机房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及信号均设置防雷装置,系统装机容量160门。传输方式为主通讯电缆经井口避雷器通过副井井筒传至井底主分线箱,再由主分线箱经通讯电缆传至各采区。通讯电缆采用MHYV型矿用阻燃通讯电缆。井下有线通讯设备安设符合各项要求,目前使用的调度电话型号为KTH3,共使用96门。分别安装在主、副井绞车房、地面风机房、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及变电所,皮带机头及采掘工作面等地点,能在灾变期间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录音系统采用业内领先的嵌入式全数字录音系统,可灵活的实时记录调度台及调度用户的来去电,并记录内、外线的来电、去电号码以及通话时间。(2)矿用无线通信系统:地面小灵通主交换机型号为KTW125,安装于地面综合办公楼二楼调度通讯机房内,机房采用双回路供电。地面安装三台型号为KTW125-F型小灵通基站,分别安装在筛选楼、餐厅楼和综合办公楼内,实现矿区全覆盖;井下安装的信号覆盖井下大巷、采区轨道巷、采区车场、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巷道中。在井下50对的接线盒中,分出2个20对线路,1个10对的线路。20对通讯电缆的型号为MHYV-2020.8,10对通讯电缆的型号为MHYV-1020.8,到达各采区后使用型号为MHYV-520.8的通讯线作为分支信号电缆,末端采用型号为MHYV-220.97的通讯线进入小灵通基站。小灵通配发到各单位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共计200部。该设备实现了矿区井下小灵通无线移动通讯,并与矿井内部调度电话、外网行政电话互通。 (3)井下语音广播系统:井下语音广播系统选用一套型号为HX-6006广播系统,主控站安装于地面调度控制中心机房内。井下共安装主音箱5台,分别安装在-582m水平大巷、西翼轨道巷下山口、北轨2号联络巷、12303轨道顺槽和北轨3号联络巷;信号传输通过光纤连接主音箱,主音箱通过专用音频线输出的音频信号,传至各地点副音箱,音频线电缆型号为MHYVP 127/0.52。井下副音箱主要安装在各轨道大巷、皮带大巷、井下中央变电所及泵房、掘进巷道和各采区回采工作面超前处等地点,确保能够在3分钟之内通知到所有施工地点。井下通讯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全部选用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产品,井下通信电缆为阻燃本质安全型,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确保了井上、下各主要地点与调度电话互联互通,井上调度值班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处理并下达各类应急事务,安装位置符合通信联络系统基本要求。2013年6月18日矿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通信联络系统建设情况进行自检验收。2、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1)12302联络巷防爆电话听筒损坏,通讯故障维修不及时。(2)三采区北翼轨道巷语音广播离掘进迎头距离远。以上2项工作由调度室维修队负责,于2013年6月20日已按要求全部整改完毕。3、验收结论经矿自检验收,通信系统运行稳定,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系统自检验收合格。3.4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1、建设、运行情况我矿采用济南中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ZYJ(A)型矿井压风自救供水装置,该装置将压风自救装置和供水施救装置整合于一体,每套设备内部装有6个呼吸面罩和6个饮水软管,1套水质过滤装置,1套减压装置。所有元器件均集中置放于不锈钢箱体内。供风、供水管路均配置2m的软管,并与主管路接口匹配。压风自救供水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功能。供风压力范围在0.3-0.7MPa,当压力在0.3 MPa时压风自救装置供气量在100-150L/min,噪声小于85dB(a)。目前我矿井下共安装53套压风自救装置。安设位置为井下掘进巷道、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及进回风大巷巷道有人工作的地方等。并在井下主压风管路上安装了三套汽水分离器,用于去除压风管路中压缩空气含有的液滴,分离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我矿压风自救系统2011年7月开始建设,于2011年8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9月份完成对地面压风机房集中控制系统安装改造工程,实现我矿地面压风机集中自动化控制及远程监测、监控。矿井压风机房设置在地面,电源来自区域变电所,供电电压660V。我矿在地面压风机房内共安装MOGF-22/8G压风机3台(电机功率132Kw)、MOGF-10/7G压风机3台(电机功率55Kw)及各类安全阀门,供风压力0.8Mpa。压风机的过流、欠压、短路、超压等保护装置设置齐全、灵敏可靠,压风机管道出口配置安全阀、释压阀并运行可靠。在机房外设置2/0.8型储气罐2台(容积2m),保证系统压力稳定。压风机房配备4名压风机司机,2名检修维护工,确保压风系统安全运行。地面压风机房至井下大巷采用1596无缝钢管,井下北翼、西翼及主要采区巷道全部采用1086无缝钢管,采掘工作面、各迎头采用573.5无缝钢管。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均敷设了压风管路,并按照设计要求每隔100米安装一个供气阀门。为保证紧急情况下能够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我矿按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有关要求,于2011年7月开始建设,7月底完成了井下供水施救系统建设。我矿的供水施救管路与消防降尘管路采用同一管路。地面建有水塔一座,主要作为井上生活用水,地面工业广场设有2个容积400 m永久水池,保证供水的连续性,水池设有潜水泵为给水加压动力源。水量丰富,水压、水质符合要求。供水水源经副井井筒敷设的1596供水管路引入井下,主要采区巷道全部采用1086无缝钢管,采掘工作面、各迎头采用573.5无缝钢管,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在沿途管路上安装了供水阀门。根据矿井生产接续要求,我矿供水施救系统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延长供水管路。2011年7月修造厂完成了自12302联络巷门口至-732变电所、自12303联络巷门口至三采区西翼3-1联络巷、自西翼轨道下山至西翼轨道联络巷门口主供水管路及各种阀门的安装工程。所有采区避灾路线均敷设了供水管路,将水供到各采掘工作面。并在各主要机房硐室和所有用水地点设三通阀门。目前该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2、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1)部分掘进巷道压风供水管路吊挂不符合标准要求。(2)个别采掘巷道和采掘工作面压风自救供水装置损坏,存在漏气现象。(3)个别压风自救供水装置供水管路漏水,日常维护不到位。对以上问题,由机电科负责监督相关责任单位于2013年6月20日已全部整改完成。3、工作计划我矿下一步计划在每一台压风自救供水装置供风管与主管路阀门间加装一套汽水分离器,进一步去除水分和杂质,净化空气。4、验收结论经现场检查,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满足在灾变期间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及进回风大巷提供压风、供水的要求,系统自检验收合格。3.5紧急避险系统为促进和规范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及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意见(鲁煤安管201172号)等文件要求,我矿于2012年1月18日委托山东省煤炭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紧急避险系统设计,6月份设计完毕,2012年9月15日通过了枣庄市煤炭工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的审查,2012年11月21日紧急避难硐室矿建工程开始施工,2013年5月份开始设备设施安装,6月初安装完毕。我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施工两个永久避难硐室和一个临时避难硐室。其中三采区永久避难硐室布置在三采区联络,设计避险人数为100人;西翼永久避难硐室布置在-582m水平西翼轨道大巷与皮带大巷之间,设计避险人数为100人;121采区临时避难硐室布置在121采区中部运输大巷与轨道大巷之间,设计避险人数为40人。紧急避险系统主要装备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压缩氧气供氧装置空气过滤装置和气幕喷淋系统装置等设备,能够满足井下突发事件时为硐室内避险人员提供更加新鲜、舒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招聘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河南许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队员5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书
- 2025年垃圾焚烧发电厂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报告
- 夫妻赠与协议书范本
- 2025-2032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与充电桩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酒店餐饮行业人才激励机制与创新成果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资本市场风险预警与技术创新应对策略报告
- 2025年能源行业智能电网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能源市场竞争力优化报告
- 2025年太阳能硅片硅锭市场分析:技术创新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运营维护策略报告
- 虚拟现实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志愿者安全培训课件
- 私募基金管理人尽职调查清单
- 前列腺剜除术手术技巧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科普:农药毒性分类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教学课件
- 【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历年真题
- FZ/T 81004-2022连衣裙、裙套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故障录波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