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稻田养鱼实习报告.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报告在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青田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龙现村有近700年的历史。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鱼就在稻田中自然生长,并经过长期的驯化、演变,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孕育了青田特有的地方田鱼品种青田田鱼。 田鱼戏水且这种鱼不用喂饲料,只需喂小麦和大米,这里没有一家不养鱼的。龙现村于1999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田鱼村”之后,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这里的最大特色是以养田鱼、吃田鱼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游。龙现村经过长年的历史积淀,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养殖田鱼,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培育鱼种和鱼苗,对田鱼进行深加工等,同时,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使原本不起眼的“田鱼”名销海外。现在龙现村的村民将“田鱼”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形成了一系列以“识世界遗产,尝青田田鱼”为主题的休闲旅游观光活动。稻田里养的叫田鱼,是鲤鱼的一个变种。养鱼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质很好。在这种水质里养的鱼,鱼鳞是软的,可以吃。田鱼的味道很美,比别的地方产的同类的鱼要贵一倍多。在这里的农家乐我们亲口尝到了田鱼的味道,真的很是鲜美,没有泥土的味道,可以直接吃的鱼鳞让大家都很是惊奇。我觉得鱼的味道如此好离不开这里良好的水质,水是流动的而且清澈见底,附近也没有任何的工厂,不存在水污染的问题。据参与申报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工作的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胡瑞法介绍,在农业社会中,稻田养鱼对农户来说是一种特别合适的生产方式。在山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采用稻田养鱼使农户既能获得维持生命的碳水化合物,又能获得一定的蛋白质营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田里,水稻可为鱼类提供荫凉和有机物质,而鱼类又可以为水稻提供氧气、吞食害虫,这有益于养分循环,达到粮食增产目的。 稻田养鱼通过人为控制,建立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绿色的生态循环体系。在这个系统中,稻谷为鱼类提供遮荫和有机物质,鱼类又起到耘田除草、为水提供氧气、减少病虫害及增肥的作用。2005年4月,龙现村的稻鱼共养系统以其“独特的、重点的、巧夺天工的”特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碧湖郎奇村的大面积的大棚蔬菜也让我大开眼界。那里的村民告诉我们大棚提早了蔬菜的成熟时间,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棚茭白,一经种下居然可以连产好几年,而且每年都可以产两季。据说这里收入高的村民每年可达十多万元,这令同样来自农村的我非常惊奇。看来农业也要现代化才能增收呢!这两天的实习中我发现丽水依山傍水,这里的人们发展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