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由《人民的名义》走“红”想到的_第1页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由《人民的名义》走“红”想到的_第2页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由《人民的名义》走“红”想到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由人民的名义走 “ 红 ” 想到的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由人民的名义走 “ 红 ” 想到的 最近一部反腐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走 “ 红 ” 了,不但收视率和好评度持续攀高,还赢得了一大帮 “92 中老年 ” 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评。这部剧之所以能“ 红 ” ,除了剧情跌宕起伏、反腐题材劲爆、演员演技精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官场百态的艺术化再现,传递出了一种立党为公、用权为民的正能量与价值观。从这部剧的走“ 红 ” ,笔者得到了以下三点感悟。 权力需要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犹脱缰之野马,必然滋生腐败。剧中 开篇就是某省会城市分管项目招商的副市长,在某高级酒店参加企业招商活动时觥筹交错的场景,除了现场多个企业老板排队敬酒以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这位副市长系着 “的皮带,不禁让人联想到了 “ 表哥 ”和 “ 房姐 ” ,而这位副市长果然也是贪腐的 “ 人设 ” ,剧情发展没多久就 “ 跑路 ” 了。令人遗憾的是他因贪腐问题 “ 跑路 ” 后,当地党委和监督部门竟然没有事先察觉和控制。由此可见,党内监督无禁区、无例外,无论职务高低,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无条件接受监督,同时还要从细微处发现干部贪腐的端倪,不能对领导干部平时的工作、生活表现没有2 / 3 洞察, 尤其是让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监管成为 “ 南柯一梦 ” 。诚然,当前党内监督确实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但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和新常态下,我们的反腐制度会越来越健全,拒腐防变的 “ 篱笆 ” 也会越扎越紧,让贪腐分子无处遁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是不是真心干事,群众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表现在行动上。从人民的名义开头几集放出的剧情来看,里面的领导干部可谓个个深藏不漏,角色的好坏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定义。其中 “ 达康书记 ” 一角就迅速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笔者认为 “ 达康书记 ” 之所以能迅速圈粉,不光在于演员有演技,还在于这 个角色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除了一心盯着 “让人觉得有些不妥以外,他雷厉风行、手段强硬,并且能办实事,尤其是在处理大风厂 “ 血拆事件 ” 过程中,给老干部陈岩石披衣服、让工人们先吃饭等情节,足以表明 “ 达康书记 ” 是一个实在人,这和剧中某些领导干部一心想着自己的升迁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大风厂之所以引发 “ 血拆事件 ” ,也和领导干部不关心民生、只想着政绩甚至一心想着贪腐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忽略了民生甚至 q#j 了民意,老百姓就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回应和惩罚,不管当多大的官,为人民服务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官一定要表里如一,两面派的人生,只会一面更比一面坏。人民的名义刻画了当前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纪检3 / 3 监察部门领导干部的正面形象,但也反映了贪腐干部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两面派作风。例如有的领导干部城府极深、滴水不漏;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有的干部虽然平时骑自行车上班、住在老式公寓楼里吃着炸酱面,但在外却有隐秘别墅,且藏有大量贪腐得来的现金。前两年媒体披露的被查处的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就藏有人民币 2 亿余元。这样的干部可谓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 “ 两张皮 ” ,影视剧和媒体曝光这样的干部, 能使我们睁大眼睛、辨明是非,时刻警醒自己不在思想上滑坡,不在行为上出轨。也只有摒弃丑恶、追求高尚,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