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 _第1页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 _第2页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 _第3页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 _第4页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开展 “ 小组合作学习 ” 的有效研究结题报告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张 静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 “ 个体学习 ” 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一般指以2 8 人组成的同桌、前后座位或分小组形式的学习合作小组。 “ 小组合作学习 ” 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入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的 层面上展开。经我们调查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的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 为了合作而合作 ”“ 虚假的合作 ”“ 虚假的探究 ” 充斥着课堂 ;更有许多老师发现一 “ 合作 ” ,教室的纪律就乱成一团,许多学生借 “ 合作 ” 的机会大玩特玩,老师的嗓子喊哑了,学生玩疯了,效果却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们老师提起 “ 合作 ” 就头疼,不明白为什么数学课堂非要 “ 小组合作 ” ,甚至在日常教学中取消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2 / 13 式。 其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不但能有效地解决数学课堂上的难点、重点,还能教会学生 更多的东西。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人是社会中的人。学生不仅要通过数学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自我意识极强。许多人不会也不愿与别人合作,更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从同龄人身上吸取优点,学会公平,学会礼让,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如何才能抓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已经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 “ 小组 ” 为单位的“ 合作性 ” 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 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儿童自我表现欲强,独立操作能力差的特点,采取的一种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3 / 13 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努力为学生铺设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 人格的完善。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这是孔子 2000 多年前的论述。在 中 , 提倡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机会 ,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 , 学会与人合作 ,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第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小组 合作学习符合当前国际国内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第二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社会化发展得到了张扬。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和强化。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4 / 13 习惯。 为此,我们进行 “ 小组合作学习 ” 的研究,期望通过研究,一方 面小组活动增加了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培养自己的个性 ;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研究的目标: 1、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3、提 升教师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人个发展。 研究的内容: 1、如何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 ;2、如何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 ;3、如何优化合作学习的方法 ;4、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在起始阶段,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材料,视频资料等、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5 / 13 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在活动末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研究效果。 实验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课堂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行动研究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确定研修主题。 (2017 年 3 月 4 月 ) 了解研修主题的研修价值。 (2017 年 4 月 月 ) 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观摩优秀示范课。 (2017 年 4月 5 月 ) 课堂实验,撰写案例反思。 (2017 年 5 月 1 月 ) 织校内观摩课,进行观课议课。 (2017年 5月 0 月 ) 邀请专家指导,参加公开示范。 (2017年 5月 1 月 ) 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形成结题报告。 (2017 年 3 月6 / 13 11 月 ) 指导新教师。重点指导:张砾允 (2017年 4月 1 月 )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课题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研究,学习理论、课堂实践、总结提高。大家在自己的课堂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堂中,又把用后的情况反馈和在自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每个月召开两次例会,大家把这些 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针对问题及时调整,逐渐地摸索出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一 )选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要善于合理选择合作契机。并不是每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也不是一堂课的所有时间都进行合作学习。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非合作不可时。数学课本上的很多活动都标明了 “ 小组活动 ” ,说明这个活动是个人操作无法完成的,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分糖果时,要求学生要把 50 根小棒平均分给 6 个小朋友,而每个学生都只有 10 根小棒,要动手分是不可 能的。此时,老师问了句: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把一个小组的小棒合起来,一人分,一人记录,其他同学接受小棒并进行7 / 13 监督,大家一起合作来完成任务。由此可见,到了非合作不可的时候,课堂生成的障碍,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了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2、合作时机应选择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数学课本中经常有一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题目。这时就要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领进 “ 最近发展区 ”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 56 页的第 5 题时,一张桌子能坐 4 个人,两张桌子坐 8个人,但两张桌子拼起来时就只能坐 6 个人。老师提问: 3张桌子拼起来能坐几个人 ?4 张呢 ?5 张呢 ?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在学生独立思考了一会儿后,有的同学眉头皱了起来。看来这道题难住了不少人,这时,老师趁机说: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围在一起,有同学画,有的同学摆,还有一个组的人试着自己去坐了一下,很快就得出了 3 张、 4 张、和5 张桌子坐的人数。此时,老师又将问题深化了: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不能说出 6 张、 7 张甚至更多张桌子能坐的人数 ?学生又开始苦苦思 索,写写画画,相互提醒,最终得出了结果。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这样合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是8 / 13 旨在通过小组讨论,达到互相启发,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是要以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的,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也只有在此时展开 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二 )不拘泥小组合作的形式 提起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 6 个或 8个学生围坐在一起的景象。好像要合作,就得在教室里重新摆桌椅,重新排座位。只有学生团团围坐了,才能开始合作学习。其实,合作学习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不顾教学和学生的实际,为了合作而合作。 在大量的课堂实践后,我们发现: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多样,不用限定小组的人数,可以灵活选用各种形式。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 ,有些题目有讨论合作的价值,但难度较低,此时可采用同桌合作,或四人小组合作,不一定每次合作学习就一定是 6 人或 8 人的小组合作。例如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时,学生把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搭配成一套衣服,这个题目的难度不大,老师想给孩子更多的尝试9 / 13 机会,就可以采取同桌合作的形式,这样的活动实而有效,学生也可以展示出更多的搭配方案。又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进行 100 以内的进位、退位加减法教学时,同桌合作摆小棒,快速简洁,能有效地让学生去理解算理,这时就没有必要去进行 4 人或更多人的小组合作。我们要抓住的是合作的“ 魂 ” 不而是 合作的 “ 形 ” ,同桌合作,这是最易采取,成本最低,但效果也极好的合作形式,谁能说两人合作就不是合作学习了呢 ? (三 )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技巧。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纪律容易乱的问题,经过两个学期的持续研究,我发现,利用一些技巧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现象。 1、 活动前要明确提出合作目标及要求。 许多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其实并不明确活动的目的,还没明白要讨论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就开始活动了,这样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课堂纪律也会混乱。学生们并不是不想活动,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每次小组活动前一定要提出明确的目 标,最好能出现在黑板或课件上,让学生明白自己下来要干什么。 对学生的纪律,合作方式提出要求:在合作前对学生提出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例如:讨论时的声音不能影响到别的小组 ;全组人完成要求后坐好 ;我们要评选最会合作的小组 2、 在活动中,既 “ 强化 ” 小组长的作用,又 “ 淡化 ”10 / 13 小组长的作用。 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一定要挑选组织能力强,公平公正的小组长,这样的活动才会有序、有效,在日常教学和小组合作时都要 “ 强化 ” 小组长的作用。 但决不能让小组合作变成 “ 组长动,组员看 ;组长说,组员听 ” 这样的小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活动的安排上应有层次,为组长组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可以配备副组长、记录员等,使小组合作达到人人都在动,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有成就感,这就要求老师在潜意识里要 “ 弱化 ” 小组长的作用,决不能让小组长一人代替全组。 3、 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的转变,已经从教室中的 “ 权威 ” 、 “ 学生的管理者 ” ,变成了平等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实践、合作中。有特殊情 况发生时,例如学具出现问题或学生身体不适等要及时解决,还要通过参与,发现学生在合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课堂的闪光点。 (四 )恰当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保证小组活动学习取得成果,激发学生再次合作的兴趣。 11 / 13 1、教师应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时,教师要肯花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别的学生有从同伴身上学习的机会。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这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 2、从知识和态度两方面去评价学生。 教师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在 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要评价学生的合作情况、情感态度,而不仅仅关注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在评价的形式上,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注意让学生互评,让他们在评价时发现别人的优点,更好地向别人学习 3、改变评价机制,不仅 “ 评个人 ” ,还要 “ 评小组 “ 。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自己能得到提高与进步,并且能与同学互助合作,集体进步。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进小组成员间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在课堂总结时,要把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为 “ 优秀小组 ” ,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 中提高的局面。 总之,在这次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大家都能积极展开教学实践,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利用研究成果去指导教学,并进行公开教学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师12 / 13 们积极撰写课题案例、设计、论文,并在博文和刊物上公开发表,形成了一定影响,取得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1、学习成果谁来汇报 ? 每次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就会派代表来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这时,谁来说 ?是让小组长说 ?还是让举手最积极的学生说 ?还是给没有发过言的同学一个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