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doc_第1页
浅探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doc_第2页
浅探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doc_第3页
浅探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探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病因的检查方法。方法 35例tia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和ctp检查,在发病1272h行头颅mri及mra检查,分别就ct检出的病灶和mri检出的病灶与ctp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ct共检出21个病灶,头颅mri共检出26个病灶,ctp共检出38个病灶,其中11个病灶表现为相对血流量(rf)降低,ct脑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pt)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6个病灶rf与对比区域相比无明显降低,其mtt略延长,pt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ctp对tia的诊断具有超早性和定位价值。从而能及时追查病因,避免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可做为tia的常规检查项目。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短暂性脑缺血;脑灌注;局部血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的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典型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一般在1h之内,且没有急性梗死的证据。现将35例tia患者ct脑灌注成像资料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tia患者均为200508200811我院住院患者,男24例,女11例,40岁1例,4049岁6例,5059岁8例,60岁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发作时临床表现: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19例(54.3%)。单眼视物不清,伴一侧肢体麻木无力5例(14.3%),单肢体麻木无力1例;双眼黑蒙伴眩晕8例(22.9%)。双眼视物不清伴口周麻木2例,伴意识障碍2例。发作510min 18例,1130min 11例,3160min 4例,124h 2例。其中持续时间1h的33例,占94.3%。发作间歇期未遗留与症状相对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既往有高血压史26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0例,既往有卒中病史12例。颈动脉系统tia 2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0例。1.2 检查方法 ct脑灌注成像,ct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uitya 16ct扫描机,35例均进行5mm/4i层厚,5mm层间距的轴位扫描,35例患者均行单层ct灌注成像,成像方法是经肘静脉内以4ml/s的速度团注优维显300(ultravist300)50ml。开始注药的同时,选择基底节层面进行持续396层的单层连续动态扫描。扫描速度为1层/s,扫描条件为层厚5mm,管电压80kv,管电流为200ma。 将扫描到的图像传送到adw4.2工作站,利用ct perfusion软件包进行处理。将感兴趣区(roi)分别放在动脉和上矢状窦内,计算灌注参数,收集彩色ct灌注图像,ctp上的灌注缺损面积首先在局部脑血流量(cbf)上定义,以显示的灌注异常区域作为病变范围。同时得到病变区和对侧对比区域的灌注参数cbf、cbv(局部脑血容量)、mtt(平均通过时间)。2 结果2.1 常规ct扫描 35例患者中19例显示基底节或放射冠区的腔隙性或小片状梗死灶,总病灶数21个。其中13个病灶为皮层及皮层下的小灶性及小片状梗死灶。8个病灶为放射冠或额、顶枕交界区皮层下的分水岭区小片状梗死灶。2.2 mri结果 35例患者中mri共检出梗死灶26个,较ct多检出5个病灶,位置多分布在基底节区或顶枕交界区皮层下,为腔隙性或小片状梗死灶。2.3 ctp结果 35例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p检查。ct脑灌注成像共检出38个缺血及梗死灶,常规ct扫描显示的21个病灶,在灌注图像上显示的面积要大。这38个病灶19个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10个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9个位于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在ctp上比常规ct图像多检出的17个病灶中,11个病灶表现为rf降低pt与mtt延长。另6个病灶rf与对比区域相比无明显降低,其mtt略延长,pt时间明显延长。这17个病灶中,除5个腔隙性梗死灶在mri图像上可观察到外,余12个病灶在常规mri图像上未见显示,说明ctp对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更高。3 病因追查 血管超声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所有35例病人均行颈动脉彩超及颅内tcd检查。脑血管血流速度异常32例(91.4%),另3例未见明显血流异常。颈部及颅内mra检查,结果显示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局限性不同程度狭窄24例,其中6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试验法(nascet)2即:1(最狭窄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计算,50% 18例,其中70% 6例。对于血管狭窄较重的(70%)进一步行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4 讨论 tia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微栓塞学说、血流动力学性末梢低灌注学说、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和头臂干、锁骨下动脉狭窄所致的“盗血”。近年来已发现近一半的tia患者在dwi上可出现梗死灶3,1/3以上的tia患者在ct上可发现腔隙性梗死灶或梗死灶4,因此对tia的早期诊断及脑血流的及时评估,对指导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至关重要。 ctp是利用同位素示踪剂的原理来计算脑血流灌注量,ct灌注成像的原理决定了ctp成像扫描的程序设计,其关键在于获得对比剂进入选定层面之前至静脉窦期的动态图像变化信息。虽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也可显示颅内缺血区域,但mri对技术设备要求高,扫描时间长使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而ctp克服了以上缺点,患者耐受性好,且ctp中的mtt像显示脑缺血更为敏感,因为目前无论是spect或者是mri灌注成像都不能获得绝对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从某种意义上都是相对脑血流量,因此,ctp完全可以成为急性半球缺血的常规检查。 对tia患者行ctp检查,能及早发现脑内缺血病灶或低灌注缺血区,从而进一步追查病因及制定预防卒中的治疗方案。本组35例病人常规ct扫描发现21个病灶,而ctp检查发现38个病灶,余17个病灶虽然在mri中发现5个病灶,但仍有12个低灌注缺血区未被发现。17个病灶中11个病灶表现为rf降低,pt与mtt延长,另6个病灶rf与对比区域相比无明显降低,其mtt略延长,pt时间明显延长。说明在tia发作病变中,尽管患者都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甚至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但由于动脉硬化或狭窄的程度不同,斑块的数目、位置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