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第i卷 本卷共有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 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 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2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26.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 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 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统治者彻底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27.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8.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a.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 b国家性质变化 c.思想文化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29.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30.在改革的某个阶段,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在保持国家 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改革思路,我们开始探 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据此可知,这个阶段 a.农村承包制在改革中全面推行 b中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批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中国经济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31.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 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 事”这表明 a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b古代希腊人缺乏法律观念 c古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32. 1517年,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 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33.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 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 他强调了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34.下列表格是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下列不属于1926年度成果取得的因素是 a、取消自由贸易 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d、对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35. 1955年第一届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建 立,1967年欧共体成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这一过程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第三世界联系的日益加强 c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第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一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古代扬州繁荣 的背景。(1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衰”和曼彻斯特“兴”的原因。(11分)41、(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有人据上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 论关于王朝更替的两种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材料三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9分)4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9分)(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6分)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编自杨天石战时国际关系) 材料二: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 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7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于是斟酌旧制,奏增府一,曰台湾;县三,日台湾、云林、苗栗;生番窟宅于台南北七百里,岁恶民千余,盗贼出没其间。土豪假防番悬金募士,抗官吏,违号令,赋税不以时至。铭传将吏分路剿抚,时亲督大队入山,南中北三路及前后山诸番皆薤(ti除去)发归化。又念足兵必先足食,于是丈田亩,荼盐、金之税,充羡府库。始至,岁入金九十万,后至三百万。因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要以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