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分析重点.ppt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分析重点.ppt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分析重点.ppt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分析重点.ppt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分析重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情景:一天,在某道路上发生了一起 的士与大客车相撞的事故。 车祸! 快打120 这时候医生及时赶到现场,发现的士 的司机和乘客受伤,严重失血。 为了抢救伤者,医生决定给伤者输血 。 v在输血前医生应该先做什么呢? v如何在血库中选择血液给伤员输血呢? 假如你是医生: 鉴定伤者的血型。 选择与伤者血型一致的血液。 一.血型的发现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很敬畏地看待血 液,认为它是生命的源泉,并试图用血液来 延年益寿或者是挽救生命。1492年罗马教 皇生病,喝了3个男孩子的血,结果连他在 内4个人全部送了命。 血型的发现(输血的变迁) 17世纪 英国医生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 血的尝试。 历史上的第一次输血是英国人罗维尔在1665年进行的。他把 一条失血过多濒于死亡的狗的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静脉用鹅毛管 连接起来。失血的狗逐渐从濒死状态恢复过来。 第一次给人体输血是1667年6月15日,法国国王的御医丹尼斯 将一只羊羔的血输入一个15岁的男孩体内,这个人竟奇迹般地活了 下来。此后他又进行了多次输血试验,也安然无恙。但他在1668年 的一次试验中,却以失败而告终。他给一名患者输动物血,第一次 输血后病人病情有所好转;第二次输血后,病人出现发热、腹痛、 大汗、血尿等症状,第三次输血后病人死亡。死者妻子告丹尼斯犯 有杀人罪,为此,法国议会特别制定法律:不许再进行输血。此后 ,输血实验中止了150年。 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 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是 这一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以后的试验结果 还是令人失望,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 得到康复,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1900年,奥地 利医学家兰德 斯坦纳发现了 人类的血型 为什么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 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 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发生凝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让我们一起 来探究一下吧! v经过兰德斯坦纳进一 步的研究,人类的红细 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 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 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 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 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 A凝集素,抗B凝集素. 红细胞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 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 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 环。 现在最常用的血型系统也就是 ABO血型,是沿用1900年奥地利科 学家兰德斯坦纳的分类方法,即将 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 O型四种。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 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 等。 什么是熊猫血型? v 熊猫血是Rh阴性血型的俗称。人类红细胞血 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 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 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 ,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 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Rh(-)的分布 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汉族人中的比例为千分 之三,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Rh 阴性血比较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所以又 被称为“熊猫血”,其中AB型Rh阴性血更加罕见, 概率为十万分之一。 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 为原则。 2、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输给 的血型 A B AB O 注意: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O型“万能输血者”AB型“万能受血者” A、O 同型血 B、O A、B、 AB、O O A、AB B、AB AB A、B、 AB、O 二.安全输血 讨论 1、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 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年 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3、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1000 mL ,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4、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 ,人 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1、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 液总量的30%(约12001500 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 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 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年 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 人体重的78 3、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1000 mL ,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 出冷汗等症状 4、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 ,人 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因为所丧失 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 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 失血对身体的影响 失血量后果 超过12001500毫升会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 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 和出冷汗等症状。 不超过400毫升 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 可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小归纳 经医学研究,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 ,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 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反而对人体有益,如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 促进血液的更新等。 献血的益处 一、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 二、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v从1998年起,我国 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健 康公民自愿献血。 v作为一个健康的公 民,应当积极参加无 偿献血,为挽救他人 的生命奉献爱心。 无偿献血 人人有责 献血程序 填 表 体 检 化 验 献 血 在我国某些贫困的农村,一些村民为了增加家 庭收入,以卖血为生,却因此感染上艾滋病。请 你分析为什么卖血会感染上艾滋病有及怎样可以 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村民卖血一般不是在正规采血点进行 ,为了更多地获利,采血器材用的不是一次 性的消毒器材,而是被重复使用,使得通过 血液传播的疾病泛滥。 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严格实行无 偿献血,严格控制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 打击非法买卖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行为。 只有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坚决制止 买血卖血行为,才能保证医疗用血 的质量,才能遏制严重影响人民身 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的艾滋病、肝炎等经血液传 播疾病的传播,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最大限度 地保护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无偿献血 是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 一种互救互助的方式,你今天献血救助他人, 以后一旦自己或亲属得病之时,又会得到他人 的帮助。这也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 和人道友爱的精神。 。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把他人生中的 第41次无偿献血,作为了自己的生日纪 念,他常说:献血使他自己更年轻。 v献血模范(郭明义) v 19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倍多 。 据介绍,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大约 是6200毫升,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郭明义已累计 献血6万毫升,(平均每次献血1.1升,每年献血2.7 次).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液量的10倍多。 2008年12 月,郭明义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 献奖金奖”。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 献血年龄为1855 周岁,两次献血 间隔为6 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 200400 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 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 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 人一生可献血74 次,累计献血量 30000 毫升。 为向全世界献血者尤其是长期 志愿献血者表示敬意,进而唤起更 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自觉加入无偿献 血,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 会等作出决定,将发现ABO血型的医 生卡尔兰德斯坦纳生日6月14日, 定为“世界献血日”。 首届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濮存晰和杨澜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 参加无偿献血,为换救他人的 生命奉献爱心。 ABO血型的遗传关系 滴血验亲靠谱吗? 我国古代有滴血认亲的习俗, 就是将两个人的血滴在同一个盛有 盐水的碗里,如果两人的血液能凝 集在一起,就是亲人,不能凝集在 一起就没有血缘关系。根据所学的 知识,你认为滴血认亲有科学道理 吗?说明理由。 没有科学道理。因为即使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他们的 血型也有可能不同,因此把他们的血滴在一起也有可能发 生血液凝集的现象。同理,即使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他们的血型也有可能相同,因此把他们的血滴在一起也有 可能相溶。 成分输血技术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 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 需要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