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体育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承德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 分析 姓名:刘鹏举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竞赛组织 指导教师:刘平江 2011-05 3 中文摘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 务,其内涵可用简短的 20 个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其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已被列为“十一五期间”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之 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历史背景下, 我国农村体育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农村体育是推动农村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 它的发展 有利于改善农村精神面貌,抵制农村愚昧落后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文明和谐社 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群众体 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承德地区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和农民为研究对象, 采 用文献资料法、田野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承德地区 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通过调查研究初步总结出制约承德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承德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 体育经费不足严重影响着农村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3) 各级政府管理人员对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较低。 (4) 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体育认识片面,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 要障碍。 (5)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民的体育锻炼热情,限制了农民体育锻 炼的形式。 (6) 农村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尤其是体育专管人员较少,严重制约着承德地 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地区、农村体育、现状分析、对策 4 英文摘要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eenth, president hu jintao put forwar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major task, its meaning can be briefly summed up the 20 wor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 affluent life, civilization, clean and tidy village , and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its rich content, deep meaning, has been listed as“ eleventh five-year perio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first ten.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ushered in a new opportunity. rural sports is to promote rural social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an important vector of effective means, its developmen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mental outlook of rural areas, against ignorance and backwardness of rural culture, rural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building a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hinas rural sport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ss sports,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has long bee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chengde sport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literature data, field, questionnaires, expert interviews, inductive logic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chengde sport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the issues discussed. summed up by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 chengde rural physical constraints of the main factors are as follows. (1)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 cons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chengd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2) sports inadequate funding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activities. (3) staff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ttention to rural sports insufficient level of support is low. (4) low quality of peasant culture,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 thinking behind restricting a major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5) inadequate sports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in the physical exercise, limiting farmers in the form of physical exercise. (6) rural sports administration body is not perfect, especially the sports staff specifically to deal with less serious constraint chengde sport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chengde city; rural sport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strategy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 日期: 年 月 日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承德地区农村体育 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70%以上,“三农”问题一直是我 国的根本问题。鉴于此,党和国家始终把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生活的改善 作为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中国农村的发展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成败。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 务,其内涵可用简短的 20 个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其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现已被列为“十一五期间”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 之首。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河北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将该文件作为“十一五”时期我省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 重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曾题词号召: “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提高农民的健 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时,国家体育总局 也制定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 ,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要将“农民体育健 身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城 乡的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农村体育建设又 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有利于”: 首先,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民体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需要。农民 体质是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有关调查指出,农村因病致使贫困人数占贫困总人数的 40%左右,位居农民贫困原因的第一位。“农民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已成为亿万农民 的共同心声。加强和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健全身心,减少疾病,提高农 民体质,根本上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国家可以通过减少医 疗开支,间接地创造社会财富,进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其次,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种社会 6 文化,体育要以文明和道德作用于人,并通过作用于人而作用于社会1。体育活动是 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农村体育活动开展越是活跃,封建迷信、打架斗殴和 赌博等陋习就越少。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有利于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倡导农民 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农村体 育活动能够培养农民参与竞争、顽强拼搏的意识和团结向上、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 神,这些素质的养成也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民主建设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最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引导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增加体育文化消费, 优化农村消费市场和生活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投入,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村 体育既可以保证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可以改善 农民的精神面貌、 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繁荣农村的经济、 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供重要动力。 1.2 研究目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 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 程与农村的发展、繁荣和稳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成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体国民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强 身健体,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其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被列为“十一五 期间”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 体育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农村体育是推动农村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它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精神面貌,抵制农村愚昧落后文化, 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已成为承德地区构建和谐 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德地区围绕“山庄体育、旅游体育、民族体育”等三大特色 体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共享全民健身 所带来的健康、和谐、安定的氛围。发展农村体育是承德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承德地区群众体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 本论文对承德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 进行调查研究,探寻承德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探讨承德地区新农村 体育发展对策, 不仅可以推动承德地区农村更好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增强农民体质, 加快承德地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构建政府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相互间的沟 通有效路径,为承德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承德地区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赵晓红,于林佳,田园.新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x)7,6(1):107110 7 1.3 研究任务 1.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承德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 1.3.2 分析影响承德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3.3 提出适合承德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可参考建议。 1.4 文献综述 1.4.1 社会主义新农村概述 新农村的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农村概念而言的, “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反映农 村一定时期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新”在哪里?其特点是“四新” : 一是新居住环境。这里是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农村 村域内和农村后院内的环境整治,包括村内主要道路和通往各家各户的道路硬化,自 来饮用水的供给,沟渠的修整,垃圾集中收集与处理等。居住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 衡量新农村发达与落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是新技术环境。新技术环境是指新农村处于信息化时代,涉及高效实用的农业 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新技术环境推进了农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从而 帮助农民转变农业生产理念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增产增收。 三是新体制环境。新体制环境表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并 且日益成熟,城乡户籍分割正在消除,城乡统一的教育体制,就业体制和城乡统一的 养老保障体制及城乡最低的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形成,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四是新居民主体。随着国家教育力度的加大,农村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有了明显的 提高,农村居民思想意识形态有了新的变化,这里是指农村居民具备时代的新观点, 个体和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逐渐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村 居民,他们既是新农村的居住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主体。 1.4.2 农村体育概念界定 概念的界定有利于明确研究对象,确定与其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保证研究 结果与其统一。很多有关农村体育的研究都忽略了这一点。卢元镇教授1编写的社 会体育导论中,将农村体育界定为: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 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 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虞重干教授等2以地域划分特点界定农 村体育概念:一般是指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其活动主体是广大的 农民。从上述两个概念界定中获得如下共识:一是农村体育中“农村”的范围包括县、 镇、乡、村,二是农村体育的主体是农民。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3 2 虞重干.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1): 39-40 8 1.4.3 新中国农村体育发展历史研究 对新中国农村体育发展历程的研究, 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 脉络,为今后研究理清思路,提供很好的借鉴。卢文云,熊晓正1的建国以来我国农 村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启示中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分为 5 个阶 段:农村体育初具特色阶段(1949-1957 年);农村体育的波浪式前进与提高阶段 (1957-1966 年);农村体育的“兴盛”发展阶段(1966-1976 年);农村体育的全面恢复与 社会化发展阶段(1976-1992 年);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体育的城镇化发展阶段 (1992-2003 年)。李会增等2的划分结果与其较为相似:农村体育起步与创业阶段 (1949-1957 年);农村体育波浪前进阶段(1958-1965 年);农村体育“兴盛”发展阶段 (1966-1976 年);农村体育恢复与发展阶段(1976-1992 年);小城镇引领农村体育城镇 化发展阶段(1992-2004 年);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阶段(2005 年-)。夏成前,田雨普 3的新中国农村体育发展历程一文中其划分方法与上述略有不同,即蓓蕾初绽:起 步阶段(1949-1958 年);遭逢寒霜:波浪式发展阶段(1959-1965 年);百花凋零:动乱年 代农村体育的浮与沉(1966-1976 年);春寒料峭: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5 年);芝麻 开花:节节攀升的农村体育(1986-2007 年)。以上描述的述划分结果基本上概括了新中 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 能让我们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兴衰历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 认识。 从以上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到, 对新中国农村体育发展历程研究主要集中在概括式 的阶段划分,而对不同历史阶段农村体育发展特点相关研究还很少,还可以通过对不 同历史阶段农村体育不同特点的比较,探讨我国农村体育兴衰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关 系规律性的研究,这些都可以作为今后研究中引起关注的问题。 1.4.4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1.4.4.1 农村体育人口的研究 目前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 3 次及以上,每次身体活动 时间的达到 30 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的强度达到中等程度以上4。此外,还有学者 根据农民生活的特点对农村体育人口的标准进行了界定,如张峰将1周参加2-3次以上 体育锻炼,且每次锻炼的时间在 30 min 以上者定为经常性参加者(即狭义的体育人 口);平均 2 周参加 1-2 次以上身体锻炼者定为参加者;平均 1 月参加 1-2 次身体锻炼 者定为偶尔参加者(即广义的体育人口) 5。当然,这种界定标准的科学性和代表性都 有待商榷,但是他为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研究做了很好铺垫。体育人口的多 少既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同时也可作为反映其发达 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在 1996 年对我国体育人口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 1 卢文云,熊晓正.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 4 ):455-457 2 李会增,赵晓红,王向东,等.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43(4): 3-9 3 夏成前,田雨普.新中国农村体育发展历程j.体育科学, 2007, 27(10): 32-39 4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2007 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b/ol. 2008 -12 -18. 5 张峰.对陕西农村体育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7(9): 12-14 9 国体育人口总数为 1.4 亿人, 其中城市体育人口占全部体育人口的 55.11%, 约为 0.77 亿,而农村体育人口占 44.89%,约为 0.63 亿。田雨普等1在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走向与对策一文中对 1985 年哈尔滨郊区 3 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体 育人口只占总人口的 2.7%, 村屯几乎为零。 2007 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调查公报显示,城镇居民有 13.1%达到“经常锻炼”的标准,而乡村居民仅为 4.1%, 城乡差异较大。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体育人口比例较低,如何推动农村体育人口的发 展,成为今后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1.4.4.2 农村体育文化研究 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交往范围相对较窄,生活方式相对封闭,逐 渐形成了农村的封闭意识和内向心态。 农民求稳怕变的心理制约了自身的创造力和进 取心,同时也阻碍了体育文化在农村的发展。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小富即安、惰性和 缓散心理成为“传统”, 成为社会生活的超稳定力量。在农活之外很少有人在参加出力 出汗体育运动。农村空闲时间多数人喜好蹲墙角、晒太阳、闲聊天,体育在一些人眼 里看来太显眼,是“赶时髦”,“出风头”。农村的“传统”体制与体育运动相抵制。农民的 功利思维阻碍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体育的健身效益和医疗价值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步 显现,体育本质是娱乐和消费行为,要有一定的支出,农民缺乏体育保健的投资意识, 认为花钱买体育器材用品,学习健身技巧是“乱花钱”。 曾理,徐玖平2在对中国农 民体育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农民长期以来对体育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有的农 民甚至认为“劳动即体育”、“体育是有钱人的事”、“体育与自己无关”。这些都限制了 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农村一些封建意识也颇为流行,求神保健 康、保富贵的迷信思想还在许多农民的头脑中蔓延,这对于开展以增进农民健康、活 跃农村文化生活为目的体育来说是一个障碍。 农村的传统观念已经扎根在农民身上,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因此,我们需要一 个长期的过程从重视农村文化发展入手,立足长远,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引导, 以解决一些深层次的、内在的问题。 1.4.4.3 农村体育消费研究 作为保证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直接或间接参与体 育活动及相关活动中的支出。虽然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总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 农村体育消费水平却不高, 据相关统计, 占我国人口总是近 80%的农村居民其体育消 费额占我国体育消费总额的不足 30%。 康建敏3的 探索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的新思路 文章中分析了影响农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低、体育意识淡薄、政府投入少与 组织措施不完善三方面,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杨斌, 唐吉乎4在 湖 1 田雨普,朱志强,陈德明,等.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j ,体育科学,1999,19(4):5-8 2 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7-28 3 康建敏.探索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的新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5,1(44)219. 4 杨斌,唐吉平.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与全民健身对策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21-22 10 南省大众体育消费与全民健身对策的研究文章中分析了湖南省农民体育消费水平, 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民至今有 38.6%的人无体育消费,年均 100 元以下占 37.74%, 100-300 元的占 19.10%等,300 元以上的占 19.1%。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低与农民收入 低有直接的关系。朱建民1在对河南省 16 岁以上的农民体育消费的调查中显示:由于 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消费量很小。没有体育消费的占 42.3%, 消费在 0-60 元的占 48.7%,150 元以上的仅占 6.0%,并且有 86.7%的人没有到过体 育场馆消费。因此,采取措施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体育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加 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对健康投资,这将是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1.4.4.4 农村体育场地研究 当前,从我国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各类体育场馆总计近 70 万个。 其中,占国土面积 19.5%和占人口 4.2%左右的城镇占到全部体育场馆资源的 81.2%, 而占我国国土面积 80.5%并拥有 72.6%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却只占 18.2%的体育场馆 资源。综上所述,我国城乡体育资源的差异显著。周志俊,周坤等2在安徽省农村 乡镇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文章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农村乡镇 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农村乡镇群众体育活动场地状况普遍较差,大多数 乡镇居民在田间地头、 房前屋后、 道路两侧和少量绿化地带进行健身活动, 只有 33.4% 的居民利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场地参加体育健身锻炼。加大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 设,为农村居民开展健身活动和体育锻炼提供基本条件,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 期体育工作中的最紧要任务。 1.4.4.5 农村体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由于农村经济 相对比较落后,许多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大,而把能够推动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体育工作忽略了,体育工作根本没有列入工作日程。在国家的四次 政府机构改革中,政府的部门设置得到重新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机构 庞大、人员众多、结构不合理、财政负担重等矛盾和问题。然而,在县、乡(镇)一级 政府精简机构的改革浪潮中,基层政府为了贯彻国家精简机构的政策,达到国家规定 的硬指标,大多采取把当前未引起人们重视的文化部门、体育部门等机构合并重组的 方式。例如,不少县(区)和乡(镇)撤消了体育部门,而将其与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卫 生部门等合并重组3。这就削弱了基层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使得包括农村体育 的政府管理职能在内的基层公共体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此外,基层管理机构 人员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术和正确的引导,组织管理较为松散,使得健康文明的 1 朱建民,黄艳梅.河南省农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2):67-70 2 周志俊,周坤,宣海德.安徽省农村乡镇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27(5):29 一 31. 3 王健, 胡庆山. 以人为本农村体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12): 1602-1609. 11 体育活动在农村中开展不顺利。 1.4.4.6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加快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数量的多 少直接影响着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据周志俊,周坤等1在安徽 省农村乡镇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文章中对安徽省农村乡镇体育管理情况的调 查结果显示:目前安徽农村乡镇一级配有专门负责体育管理干部的仅占 25.8%,设置 专门行政机构管理乡镇体育的仅占 13.2%,配置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仅占 12.6%。这 表明在农村体育活动中,缺乏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情况不容乐观。杨吉春 2在对吉林省农村体育管理体制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 58.6%乡镇、县(市、区) 没有体育指导员 24.3%乡镇、县区设有一名体育指导员;只有 17.1%乡镇、县区有两名 以上的体育指导员,这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我国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还相对较少。如何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 培养工作,并能从实际出发将其合理的分配到基层体育,更高效为农村体育服务,推 动新农村体育发展是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1.4.5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要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 随着十六届五中全 会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历史任务的正式提出,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现 实机遇与条件, 也给农村体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发展新农村体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有关农村体育问题引 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农村体育发展的战略和对策研究方面,已有的成果主要 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应该从农村体育整体发展发展的角度,从宏观方面,根据农 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探讨农村体育发展战略、对策和措施。其次,应该根据农 村现状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农村体育的发展。最后,应该针对我国农村的体育组织管理 情况、场地器材普及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相关文章 有胡庆山,王健3的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 , 周丛改4的我国农村体育的特征及发展对策 ,湛渝峰5的对新形势下农村体育发 展的对策研究等。随着农村体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对推进农村体育在实践层面的 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农村体育的蓬勃发展还有相当距离,有 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与探索,如:如何缩小城乡体育事业巨大差异、怎样解决各地农村 体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如何转变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怎样解决农村体育投 入问题、如何有效落实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都必须以调查研 1 周志俊, 周坤, 宣海德. 安徽省农村乡镇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7(5): 29-31. 2 杨吉春.吉林省农村体育管理体制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12)1604-1606 3 胡庆山, 王健.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 体育科学. 2006,26(10): 21-26. 4 周丛改. 我国农村体育的特征及发展对策 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24(6) : 29-31 5 湛渝峰,对新形势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20(10) :67-70 12 究为基础,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习俗传统的差异、自然环境 与人口结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客观存在, 要求我们通过针对区域的具体的调查研究找 出一条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农村体育发展的规律来,以促进我国农村体育的 蓬勃发展。 在查阅大量文献过程中, 笔者发现对发展承德地区新农村体育建设研究的文章还 没有,笔者想通过对承德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研究,分析制约承德地区农村体育 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势和具体任务,探索适 合承德地区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合理措施,为发展承德地区新农村体育事业,提供 可参考的建议,也为承德地区的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出一份力。 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承德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资源共查阅了 100 余篇近十年来与承德农村体育 相关的文章;通过互联网查阅了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和 30 余部相关书籍及相关文献报道, 归纳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体育事业的 发展现状。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请教相关专家和文体局里的专业人士,为该研究工作提出细致、有益 的见解。 2.2.3 田野法 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及十余次专程访谈的机会,深入乡村农民家庭,走进田间小道 开展实地调研,目睹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并实地考察了 部分地区农村,亲身了解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锻炼的需求,在走访和调研中搜集了 大量来自生产生活一线的事实资料,为本论文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为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时期下体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资料。 2.2.4 问卷调查法 2.2.4.1 问卷的设计 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笔者查阅了大量与农村体育方面的相关文章、书籍基础之 上,设计了“承德地区农村体育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了乡村农民体育发展 现状和体育意识和价值观、闲暇时间活动的方式、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消费、农村体 育组织和管理等几个方面。 2.2.4.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承德地区包含 8 县、3 区、133 乡、73 镇、2571 个行政村,其中双桥区和双滦区 早已划为市区范围,其乡镇农民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已经与传统农民有了根本的区 别,所以不包括在本研究范围内。针对承德地区山区特色明显的的 1 区 8 县乡村作为 研究对象,发放问卷之前,对承德地区的 1 区 8 县进行抽样。随机在每个县区抽取 3 个乡镇,在抽取的镇中按简单随即抽样方法,每个镇抽取 2 个自然行政村落,一共 54 个行政村落,针对每个村落的村民分别发放调查问卷 20 份,总共是 1080 份问卷, 回收 1001 份,回收率为 92.6%,其中有效问卷为 936 份,有效率为 93.5%。最后用 excel 等软件对调研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14 2.2.4.3 问卷的效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为了确保问答卷内容合理有效,笔者先后请教了 8 位专家对问 卷内容和结构的效度进行检验, 8 位专家中有县市级从事体育管理工作主管领导 3 名, 有 5 位高校从事体育教学和和从事体育实践研究的的老师,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专家对问卷评价:其中 5 位专家认为很合理,4 位专家认为比较合理,并根据专 家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了适当修改,因此问卷有较高的效度。 2.2.4.4 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再测法,随机抽取 30 名村落居民对问卷进行了填写,间 隔 15 天后再次进行了填写,经过计算两次的信度系数 r=0.91,p0.01,证明了问卷 的信度较高。 2.2.5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和访谈记录及查寻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并对一些资料进行效果处理。 2.2.6 逻辑归纳法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下的农村体育进行了逻辑归纳, 全面分析了新农村建 设背景下的农村体育的发展概况。 15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承德地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3.1.1 农民闲暇时间休闲方式调查分析 农民的休闲方式:“十一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农村经 济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随着闲暇时间的 增多这些都为农民能够参与体育活动和了解体育文化提供了的基本条件。 闲暇时间活 动内容是影响生活质量重要因素,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有力见证。调查结 果显示(表 1) :承德地区农民闲暇时间选择的休闲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电视,占 31.3%;第二位的是聊天,占 28.7%;第三位的是棋牌麻将,占 17.4%;接下来依次 是读书看报,占 8.4%;参加体育活动,仅占 6.9%;其他占 7.3%。 以上调查说明农 民的闲暇时间里的业余文化生活过于单调, 体育健身活动作为业余文化生活中的重要 内容还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的认可,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开展的情况不是很乐观,还 要在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进一步的开展, 进一步地丰富农民在闲暇时间里 的文化活动。 表表 1 农民休闲时间的休闲方式 序号序号 内容内容 所占总比例(所占总比例(%) 男(男(%) 女(女(%) 1 看电视 31.3 44.1 55.9 2 聊天 28.7 34.2 65.8 3 棋牌麻将 17.4 65.2 34.8 4 读书看报 8.4 77.4 22.6 5 体育锻炼 6.9 78.3 21.7 6 其他 7.3 61.3 38.7 3.1.2 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表表 2 承德地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情况及性别特征 性别性别 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 不参加体育活动不参加体育活动 合计合计 男 394 111 505 女 230 201 431 合计 624 312 936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表 2) ,近一年中农民参加过体育活动的情况如下:不同程 度参加过体育活动的有 624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66.7%,其中男性 394 人,占被调查 16 男性人数的 78.0%,女性 230 人,占被调查女性人数的 53.4%;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 的有 312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33.3%,其中男性 111 人,占被调查男性人数的 35.6%, 女性 201 人,占被调查女性人数的 64.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参加过体育活动的 人数还是占多数的,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近一年时间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而 在不参加体育活动中的女性比例要远远高于男性, 再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这与其农村中 环境,“传统”思想,以及对体育认识是使其导致这样结果的重要原因。 表表 3 承德地区农民经常锻炼人数统计 性别性别 每周活动每周活动 每次活动每次活动 30 每次活动在中每次活动在中 三个条件均三个条件均 合计合计 三次以上三次以上 分钟以上分钟以上 等强度以上等强度以上 达到的达到的 男 99 194 312 51 386 女 84 146 165 41 228 合计 183 340 477 96 614 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 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体育人口的增加, 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一定地域里, 经常从事身体锻炼、 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 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1。 我国对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三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 30 分 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等强度以上2。 表 3 中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参加过体育活动人群中,条件能够符合体育 人口判断标准的仅有 94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10.3%,说明承德地区的农村体育人口 比例严重偏低, 反映了目前承德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滞后, 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称, 因而今后需要更加重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表表 4 参与锻炼人群的年龄调查结果 年龄范围年龄范围 被调查人数被调查人数 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数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数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1829 岁 138 111 80.4% 3039 岁 137 75 54.7% 4049 岁 204 101 49.5% 5059 岁 268 179 66.7% 60 岁以上 189 148 78.3% 合 计 936 614 65.6%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7 表 4 的调查结果表明,从参加锻炼人群年龄特征来看,18 岁29 岁之间参加体 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最大,占 80.4%,居第二位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为 78.3%, 5059 岁的居第三位,比例为 66.7%,3039 岁与 4049 岁两个年龄段人群中参加 过体育活动人口的比例最低,分别为 54.7%和 49.5%。结果表明,承德地区农村青年 人和老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中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则相对较低。分 析原因,中年人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所承担的生活压力较大,参与 体育活动时间和精力较少, 而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 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时间较多, 条件允许;另一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期待通 过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随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使年轻人 对体育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培养了许多年轻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也培养 了他们参与体育健身的兴趣。 表表 5 参与锻炼人群的文化程度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 被调查人数被调查人数 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数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数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小学及以下 362 175 48.3% 初中 409 304 74.3% 高中/中专/技校 157 126 80.3% 大专以上 8 7 87.5% 合计 936 614 65.6% 表 5 中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 362 人,其中 参加过体育活动的有 175 人,所占比例为 48.3%;初中文化程度的有 409 人,其中参 加过体育活动的有 304 人,所占比例为 74.3%;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肿瘤科学病例分析与诊疗策略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民政行业职业鉴定模考模拟试题【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家政面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高分题库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5年三种人考试考前冲刺练习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温岭市2025年浙江温岭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2025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嘉兴市新丰镇下属国资公司劳务派遣人员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作绩效考核总结报告
- 校园传染病防控班主任培训
- 《大肠癌的治疗进展》课件
- GB/T 15268-2024桑蚕鲜茧
- GYK运行记录智能分析系统研究
- 计划生育服务站劳动合同
- GB/T 44757-2024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膜
- 红领巾爱祖国 星星火炬耀成长主题班会2
- 中国地级市经纬度-精确版
- 07SG111-1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
- DB44-T 2474-2024 自然教育标识设置指引
- 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Ⅰ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