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勤:中国车用润滑油30年.doc_第1页
廖国勤:中国车用润滑油30年.doc_第2页
廖国勤:中国车用润滑油30年.doc_第3页
廖国勤:中国车用润滑油30年.doc_第4页
廖国勤:中国车用润滑油30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廖国勤:中国车用润滑油30年30年前的汽车以及车用润滑油 30年前中国汽车行业可谓“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与此相对应30年前中国润滑油行业也呈现“量少质低”的状况:所谓“量少”是指车用润滑油只是现在的11%左右;“质低”是指汽油机油依然停留在SB级别级,而柴油机油只停留在CA的级别,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还达不到SB和CA。可以说30年前的中国汽车行业和润滑油市场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 改革开放促进了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2000年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雪崩式”增长阶段。随着汽车工业发展,汽车发动机技术也紧随其后,呈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在10年前离乘用车自主品牌比较遥远的一些世界领先技术,目前已经被汽车行业的自主品牌所广泛使用,这些技术在汽油机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汽机油技术与之同步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与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接轨。另一方面,由于商用车发动机是我们国家汽车发动机行业自主研发水平最高、自主品牌占有率最高的领域,同时,技术水平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差距最小,因此,在柴机油领域,国有品牌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世界领先优势地位。 总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快速追赶国际水平,汽车产品结构优化速度非常快。轿车所占比例快速增加,并逐步与全球比例趋于一致;卡车向舒适化、节能化、高速化趋势发展。这更符合了汽车行业节能环保和提高效率的发展要求。令人欣喜的是从2001年到2007年,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各个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明显加强,很多概念车的推出更是让国人为之眼前一亮。 集中攻关奠定润滑油技术基础顺应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车用润滑油也经历了快速发展过程。为了满足汽车发展需求,1982年开始两大集团以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三大类产品为主的技术攻关(“六五”科技攻关、“七五”科技攻关、“八五”科技攻关)奠定了中国现代润滑油的技术基础,也适应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需要。 首先“六五”攻关阶段,主要是填补国内润滑油市场的空白;“七五”攻关阶段主要以巩固和提高润滑油产品质量为主;“八五”攻关阶段主要解决三大类油中技术难度比较大的品种开发,如发动机油通用油(SF/CD)、75W/90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等;此时,添加剂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加剂量降低,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到了“九五”攻关阶段,主要以提高润滑油配方的经济性、适用性为主要方向,此阶段以中高档润滑油的配方优化、降低润滑油生产成本为主。此时,汽车工业开始快速发展,润滑油开始满足产品升级换代的规格需求。 回顾基础油、发动机油、车辆齿轮油、添加剂领域的发展 领域 发展历程 成果 基础油领域 基础油领域从1995年开始有了新的国标,当年制定了新的润滑油基础油系列标准(Q/ SHR001-95),我们国家将润滑油基础油按黏度指数分为“超高”、“很高”、“高”、“中”和“低”五类,按照使用要求有通用和专用之分。基础油工艺分为两条线路:一条是“老三套”从常解压出来,经过酮苯脱蜡,经过分精制,把理想的股份去掉留下好的股份来做基础油。第二条路:80年代开始,加氢技术有了以后,我国开始走加氢之路。现在中国有180公斤的三套高压加氢,有两套在中国石油。 抓基础油从源头上抓起,现在中国的基础油技术水平和世界同步。 发动机油领域 从“六五”攻关开始,经过了差不多30年后,到目前为止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基本前进了10个档次,可以说,80-90年代汽油机和柴油机产品规格的演变。 实际上在“七五”、“八五”攻关期间,一批润滑油石油界的前辈们共完成了汽油机油配方56个、柴油机油配方81个、通用发动机油配方14个,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润滑油工业的基础。在“九五”攻关期间,重点对加氢油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引入加氢油后,开始优化配方,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使发动机油质量水平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产品逐步更新换代顺应汽车工业发展。十五之后到现在,润滑油公司跟踪研发了SL、GF-、CF-,并且开始加强了与汽车行业的合作。 根据国内汽车与发动机自主研发的进程,我们进行配套用油的设计研发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润滑油产品标准。譬如在展会中看到的一汽6DL发动机,是在发动机设计之初油品也开始设计,发动机下线油品下线,发动机出厂油也装上。这是汽车企业与润滑油企业深入合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车辆齿轮油领域 “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车辆齿轮油领域的标准也经过了几次的变换。“七五”、“八五”技术攻关期间共获得GL-35车辆齿轮油配方23个,满足了我国车辆制造厂商对车辆齿轮油的要求。“九五”期间,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中国石油与东汽合作开发研制了国内的第一个卡车手动变速箱专用油,提高了我国车辆齿轮油的用油水平。 “十五”后,研发了MP1卡车以及公共汽车手动变速箱油、75W90小轿车手动变速箱油,这期间与一汽、东汽都有合作。包括与现在的法士特。 我们国家的车辆齿轮油水平已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平。 添加剂领域 基础油+添加剂=润滑油。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在过去30年间增加了新的品种,从空白开始,实行了一油两剂:两剂主要指添加剂和催化剂,在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的同时又改进了老产品的性能。三大主剂:清净、分散、抗氧都是发动机在高温运转情况下,必须要有的三个性能,因此这三大剂是添加剂的主剂。围绕这三大剂开发了一系列核心配方,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提高这三大剂的单剂水平。因为基础油水平需要提高,添加剂的单剂水平同样也需要提高。这两个工作又将油品开发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后来的复合剂发展中,把所有的添加剂打成包,最后调到基础油里,形成不同档次的产品,使得复合剂的发展也得到了飞快发展。 现在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这三大类油品为主的复合剂已经到几十种,每一种复合剂都对应了一系列产品,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的需求,为润滑油产品的升级换代创造了条件,在主剂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辅助添加剂也有一个逐步完 车辆与润滑油的关系 一、发动机油的技术进步是影响发动机油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润滑油对于发动机来说就是发动机的血液;更为极端的比喻是,润滑油是发动机的骨髓,汽柴油是发动机的血液。润滑油出现问题将对发动机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发动机油一直是与发动机同步发展的,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是发动机油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发动机油的技术进步基本跟发动机的关系如下:A.随着发动机技术本身的进步,发动机的功率不断提高,工作环境日益苛刻,涡轮增压、多点喷射、高压共轨技术广泛的使用,促使润滑油技术必须不断改进。因为发动机高温性能、分散性能需要增强,这要求润滑油必须跟随改进。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影响并推动发动机油不断更新。前面说的分散性、抗氧性与硫磷、金属含量全部挂钩,但要降低排放,这些元素含量必须减少,这就对发动机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B.燃料的经济性是节能,所以节能是永恒的主题。如何通过润滑油的技术升级使燃油有效减少,这也是燃油与发动机关系很密切的地方。此外,延长换油周期、改善发动机工作环境、延长发动机寿命、降低发动机返修率、包括消费者体验都是推动发动机油进步的因素。因而说发动机油就是发动机的血液。 发动机油与排放的关系:想要减排,除了燃料(汽油、柴油)本身要干净、后处理要加措施外,润滑油也是很关键的因素,柴油机油性能越来越全面,同时各项性能又有不同的提高。氧化安定性,与老规格相容性,用过的废油的黏度,油泥的控制,活塞间钢套磨损、阀系磨损,烟台分散性能,活塞沉积物,抗腐蚀性,滤网堵塞,剪切稳定性,空气混入后,发动机油会不会变质,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在设计发动机油时,柴油机油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柴油机技术驱动柴机油技术发展,柴机油技术发展与升级帮助柴油机更好地工作柴油车厂以及发动机技术进步极快(废气循环系统、高压共轨系统、单体泵等技术,几年前还是实验室的技术,现在已经实现了)。好的发动机需要档次高的润滑油,与发动机新技术相映成辉;级别较低的产品,会让好的技术失色。我们曾经与车厂联合做过实验,从CD到CF-4,包括装车和服务体系油全部更新,当年的返修率直接下降68%,这也说明油品质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性能。 我们也与内燃机协会交流时提出:在道路、发动机、燃油、润滑油四个因素中,假设道路、燃油、发动机都不做改变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润滑油是节能降耗、降低返修率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之一。这里我必须指出的是:油品质量确实可以帮助汽车提高性能,特别是应用了新技术、大马力的车。相对新技术比较合适的油至少是CH-4、CI-4,比CF-4高出两到三个级别。 三、排放法规推进汽油机油规格的发展汽油机油对燃油经济性的要求 项目/年代 198319931996200020042010分类 SAEJ1423ECII/GF-1GF-2、节能型SJGF-3、节能型SLGF-4、节能型SMGF-5/SN程序试验 ASTM 5Car程序VI程序VIA程序VIB程序VIB程序VID发动机 1982或1986年3.8L Buick V-6汽油机 1993年4.6L Ford V-8汽油机 1993年4.6L Ford V-8汽油机 1993年4.6L Ford V-8汽油机 正在发展 试验周期,小时 645096+1696+16 油温, 135,65105,70,45125,105,70,45125,105,70,45 环保法规、节能推动了汽油机油规格的发展。从1980年到现在主要规格变化情况来看,SL、SM是现在被各大乘用车制造商广泛应用的两种装车服务油,SM比SL多出15%左右节能效果。未来“SN”,台架和程序的苛刻度要比SM苛刻一倍,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当然除了节能、环保因素外,分层燃烧、发动机小型化技术、涡轮增压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推动润滑油技术不断发展的驱动力。 新世纪、新局面、新趋势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石油昆仑润滑油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润滑油供应商,在世界润滑油公司中排名第五。我们的研发主线始终围绕着两个重点:一个基础油添加剂;一个是产品方面。下面就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基础油、发动机油、车辆齿轮油、添加剂进行讲解。 展望基础油、发动机油、添加剂、车辆齿轮油领域的未来 领域 未来前景 成果 基础油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基础油坚持标准化工作,以促进中国车用油升级,保护车主利益,加大炼厂改造。同时加大二三类基础油比例。润滑油公司通过自主开发高档基础油生产工艺,开发新一代系列合成基础油,完善润滑油公司各类合成油产品。另外我们开展了废润滑油再生为基础油的工艺可行性研究工作。 具备I、II、III、IV类全线基础油产品,很多细分产品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发动机领域 我们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配方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燃机油配方技术,开展了加氢油应用、配方优化、燃气发动机油等研究。(见下图一、图二)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发动机油已经达到了与世界同步的水平。 车辆齿轮油 在发动机油与世界同步水平的同时,昆仑车辆齿轮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75W/90GL-5+系列高档车辆齿轮油: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不但通过了全尺寸齿轮台架,而且通过了二汽后桥台架试验,与国外顶尖齿轮油水平相当; 75W/90轿车变速箱通用油:通过了L-37、L-42、L-33、L-60、FZG台架及上汽总厂的变速箱台架试验以及10万公里道路试验,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防锈防腐性能、热氧化稳定性、极压抗磨性及抗磨耐久性。 RHY 4204复合剂:可用于调制的85W/90、80W/90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和85W/90、80W/90 GL-4中负荷车辆齿轮油。 RHY4208复合剂:可用于全合成油、加氢油和I类油,调和75W-90、80W-90、85W-90等不同规格的车辆齿轮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MTF 18手动变速箱油:这是我们与法士特合作成果。该油具有良好的热安定性、清净性、抗氧化性、抗磨性、抗泡性,并和密封材料及青铜件有良好的配伍性。 我们国家的车辆齿轮油水平已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平。 添加剂领域 添加剂,跟着国外走,但在国内是领先的。以三大主剂为主,还有一些新型的抗氧剂、新型无灰分散剂(节能要求低灰),都在研究中。 炼油工艺产生好的基础油。开发好的添加剂。通过评定符合API,甚至欧洲的一些台架评定标准,昆仑有自己的台架室,在兰州和大连有两个研究院,内有大量的台架。严格分析检测、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目前有几个联合油品实验室)。所有优势叠加,最后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润滑油产品。(这段没读明白) 中石油的添加剂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自主研发的部分柴油机油产品配方 (图一) 自主研发的部分汽油机油产品配方 (图二) CF、CF4、CH4柴油机油 SG、SH/GF-1、SJ/GF-2、SL/GF-3汽油机油SF/CD、SJ/CD、CH-4/SJ通用内燃机油等 新世纪对润滑油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新世纪以来,中国石油经过重组成立产研销一体化的专业公司,保留并加强了润滑油研发的“国家队”,加快了研发反应速度,一些产品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而这些成果的迅速转化,促使中石油润滑油业务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中石油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润滑油供应商,全球排名第五。 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强大的科研技术能力,中石油与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高端车用油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未来随着全球次债危机的加剧,中石油高性价比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中石油将与汽车制造商共同为降低车主车辆养护成本、为中国的节能环保工作而努力。 新世纪润滑油行业的发展新趋势和要求: 一、全优润滑,为企业创造效益 润滑油的管理理念从普通耗材到重要部件角色转变,注重科学使用润滑油。除了能节能环保以外,带来的效益也不能小视。合适的润滑油,不仅节能节劳力、节省机油,更重要的是节省维修费,节省停工损失、延长设备寿命。统计显示,润滑油投入1,给润滑管理带来的效益是700,1:700的比例。润滑油投入小见效快,选对油,给润滑油管理带来的效益很大,包括工业设备油品。润滑油行业尤其是服务领域被誉为21世纪企业创造利润的一个新的水下冰山,这在日本很多企业的经验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二、产品质量升级,油品功能细化日本欧洲美国满足排放要求都有后处理设备,柴油机油规格也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