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学生心理》word版.doc_第1页
《平衡学生心理》word版.doc_第2页
《平衡学生心理》word版.doc_第3页
《平衡学生心理》word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班级有效管理和建设征文于细微处促平衡 在和谐中求发展内容提要: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身理平衡和谐发展的一个过程,教育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耐心细致,公正公平,大度包容,方法得当。不断探究学生心理,促进班级和谐发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词:心理平衡 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 公平公正 批评激励 付出回报上初中的时候,曾因拒绝接受班主任安排的座位,受到老师当众的严厉批评,这件事大大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也从教30多年了,但这件事宛如发生在昨天。只是当时因为害怕老师,不敢找他说明情况。但那时我唯一的愿望是老师能私下里找我谈谈,哪怕是批评甚至是痛骂我一顿也好,这说明老师还在想着我;或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评价一下这件事是非曲直,给我一点点的肯定,挽回些面子。因为那时我还是班干部呢,以后还要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面对全班学生。如果老师这样做了,我会非常理解和感激他的。可是事与愿违,我那颗受伤的心,久久不能愈合,由此所产生的怨恨直到今天。正因为受到过伤害,所以我从任教以来,格外注意揣摩学生心理,尽量避免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和不应有的矛盾,让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让他们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下面是我在平衡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方面的几点体会。一、 批评之后有关怀 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可以说是最高境界,但实际上操作起来,由于教师性格、修养、学识、及个人经历不尽相同,表现出来的教育方式也各有差别。有的酷似慈母,有的有如严父,但不管是哪种形式,批评学生总是会有的。这如同园丁给小树苗修剪枝丫一样,是无可厚非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批评往往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这时就要及时去平衡学生的心理,释放他们新的心理压力,以拂去他们心头的乌云,努力“化干戈为玉帛”。假如你的学生犯了某种错误,非得当众批评他不可的话,这时老师就千万不要讲情面,犹犹豫豫,心头发软。为了规范班级行为,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让学生的心理暂时“失衡”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事情过后,并不能算完事,不要忘记刚才所发生的事请,应当把它记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在工作笔记上可以记上如下内容:被批评的学生属于哪个层次的,因为什么原因而批评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批评他的,当时该学生有什么样的反应以及在场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情况。可以先不急着找相关学生谈话,一是让他先自己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二是在心理上战胜被批评的学生。等过二天后,再找他单独交流,形式方法不限,地点也可以不限,可以是教室的走廊,也可以是操场的某个角落,还可以是学生的寝室,最好是办公室。从学生这一方面来看,挨了老师的批评,自然是心里头忐忑不安,担心老师对他会有成见,在同学中会很是没面子。这个时候,一旦老师找他谈话,他必然会感到出乎意料,同时也还会觉得心里头很温暖。因为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有得到老师关注、亲近的愿望。你的谈话内容可以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2、其实,你是一个在某些方面很不错的学生,老师喜欢你,也很欣赏你,但是,老师也希望你也一定要支持老师的工作,不能让老师在工作上很为难。3、老师当时的话说得是有点过火,也让你在同学们面前难堪,但我还是真诚的请你原谅;(可以很亲昵的摸一摸他的后脑勺或轻轻点一下他的脑门)4、以后多多帮助老师,多给老师出出点子,力争把咱们班搞得更好。这样的谈话都会产生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当我说到第三点时,许多学生的眼圈都红了,有的甚至流泪了。也许是委屈的泪水,也许是激动的泪水(没有想到老师会向他道歉),也许是被老师的真诚感动。谈话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这还不能够算结束,因为在老师和同学之间,学生更重视的是自己在同学面前的面子。这时我又利用课堂、班会、班训找机会表扬他,肯定他在某些方面的长处,突出他的优点,在同学面前替他挽回了面子。也让全班同学知道,老师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受批评而疏远他、嫌弃他。如果说这个学生挨批时,他的心理还像衣服一样有褶皱,那现在可以算是被老师这把熨斗熨平了。班主任在批评之后的关怀是一种超人的智慧,是一种博大的胸襟,也是一种深厚的情怀。带来的是学生心理的平衡,收获的是班级的和谐发展。二、课堂之上有公平在课堂上,一般来说,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竞争也比较的激烈,甚至连老师提问谁多少次都看的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学生接受知识较快,思维的反应能力较强,只要上课允许他们回答问题,一般来说,他们都能回答正确。同时这些学生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如果张同学提问的次数多了,李同学就不高兴了;李同学提问的次数多了,张同学就会不高兴,这可以从他们的表情和举手回答问题的姿势看出来。就因为这一些小细节,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一些抵触情绪,由此讨厌老师,对这一学科产生厌恶从而放弃学习。所以我在课堂提问这件事上,也格外注意公平、公正,细致、周到,以求最大限度保持他们旺盛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上课时,课堂提问每节课不重复点到学生的名字,提问张三,再提李四,然后是王五不会集中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身上,让学生深感老师是公正公平的,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决不放弃他们,排斥他们。也许有时这一节课没有提他们问题,但下一节课一定点到他们。有时候,组织课堂活动,常常是一行行、一排排的提问。如果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全班都参与,集体讨论,自由发言,不分好中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但有的老师,害怕不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眼中只是盯着几个优秀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失去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或者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无须动脑,也懒得动脑。久而久之,学习懈怠,求知热情消失,学习成绩也是江河日下。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应该坚决摒弃,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应该使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在师生之间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使他们迸发出比以往十倍乃至百倍的求知热情。课堂上的公平、公正,赢得的是对老师的尊重,换来的是班级的和谐,求得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批改之中有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极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性的失望和失败所造成的。我担任的是语文课程,我在作文的批改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翻开部分学生的作文,尽管老师的批语亲切中肯,可作文却一次比一次差。这一现象说明的是一方面学生本身努力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感受重视不够。有这样一部分教师,这次批改给学生75分,下次批改还是75分,第三次则干脆给70分,这样的批改怎能让学生有信心把作文写下去?一次次的失望,就会使他们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处于无奈而又疲劳的心理状态,心理极度失调。有些学生作文干脆敷衍了事或甚至不予完成。因为这种现象,我在作文批改时,特别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成绩,力求使学生的成绩比上一次有所提升,让学生看到希望,有成就感。每次批阅前,我都要翻一翻前一次的作文,看一看前一次的成绩,力求这一次的成绩比上一次有所提升。当然,也并不是每一次都迁就他,如果这次没有写好,那就在文章中寻找“闪光点”,可以在课堂上就这一“闪光点”进行评讲,让他仍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的能力,提升写作的水平,收获成功的快乐。教学中老师只有不断的调适学生的心灵,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长久保持。评价中的激励平衡的是学生心理,唤醒的是学习热情,提升的是学习成绩,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促进的是班级和谐发展。四、付出之余有补偿班干部是班里的中坚力量,是全体学生的“领头雁”,他们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和发展付出的辛劳汗水最多,如果不注重对他们付出之后给予补偿,可能就会挫伤为班级继续做贡献的积极性。我除了在学校评选先进给予优先外,细节方面也注意他们的心理平衡。如班级办黑板报,每两周要主办一次,宣传委员以及宣传组成员要牺牲很多宝贵的休息时间(九年级只有周六半天休息时间),以及十分珍贵的学习时间。有时,为了配合学校的宣传要求,需要黑板报及时赶出来,他们往往放学后主动不回家,晚饭也顾不得吃,甚至于牺牲晚上休息时间,在晚自习后进行。班干部同学的这种忘我的牺牲精神,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全班给予口头表扬,或者发放一些小的纪念品,以资鼓励,也算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补偿。还有值周工作,学校一般要求每班选派三名班干部当值周生。可是有时,正好赶上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这一周值周,我怕耽误他们的学习,征得学校政教处同意后,再从班上抽调六人,规定每天三人,轮流值日,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工作不受影响,又没有过多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复习。总之,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尽管班干部同学不会过于计较,但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工作一定要考虑全面,立足在前面做好,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虽然付出不求回报,但付出之余的小小补偿,体现的是班主任的人文关怀,温暖的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