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碧珊等:广东省耕地利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57广东省耕地利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林碧珊1,苏少青2,曾晓舵31. 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东 广州510500;2.广东省土地整理中心,广东 广州510075;3.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650摘要:随着广东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省耕地的减少趋势日益突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确保广东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广东省耕地面积变化、耕地质量和耕地农业利用布局情况等三方面深入研究了广东省耕地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广东省耕地利用中存在的耕地面积减少、地力退化、农田污染等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以法治地,合理用地养地,调整农作物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高耕地质量,建立完善耕地保养和耕地环境污染监测制度等合理利用耕地土壤的对策。关键词:广东省;耕地利用;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1-0454-05表1 广东省2005年耕地利用结构Table 1 Utilization of farmland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05耕地类型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合计面积/104 hm2202.104.333.3879.446.01295.27所占比例/%68.441.471.1426.912.04100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构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内在要素。没有相当数量、洁净、肥沃的耕地作保证,就不可能保障粮食安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随着广东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资源不足以及耕地日益减少趋势突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而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生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确保广东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深入分析目前耕地的利用现状特征,进一步挖潜增效,发展资源节约型高效农业,确保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从耕地面积和农业利用现状布局等情况阐述广东省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广东省耕地利用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对策,以促进广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广东省耕地资源利用现状表2 广东省2005年区域耕地利用结构Table 2 Region utilization of farmland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05区域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面积/ 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珠江三角洲47320272.9623600.3675381.1612000118.50454937.01北部山区79343373.8761450.5716020.1526502124.6778140.73两翼75439061.33348272.83246822.0140941733.2868210.55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部,南濒南海,现辖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共1156个(乡)镇。根据土地详查资料,全省土地总面积17.975万km2。2005年全省户籍总人口7899.64万人, 人口平均密度为人439人km-2, 人均占有耕地0.027 hm2 129。1.1 耕地面积与利用结构2005年末广东省耕地295.27万hm2,其中灌溉水田202.10万hm2,占耕地总量的68.44;望天田4.33万hm2,占耕地总量的1.47;水浇地3.38万hm2,占耕地总量的1.14%。;旱地79.44万hm2,占耕地总量的26.91%;菜地6.01万hm2,占2.04%。广东省2005年耕地利用结构详见表1135-37。广东省耕地利用结构区域特征明显。北部山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灌溉水田面积相对较多,分别占各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2.96%、73.87%,望天田面积较小;粤北和东西两翼菜地面积较少,分别占各区域耕地总面积的0.73%、0.55%,而珠江三角洲菜地面积较大,占该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01%,分别高出北部山区和两翼6.28和6.46个百分点。广东省2005年区域耕地利用结构详见表2129-37。近年来,广东省耕地总量总体上呈现递减的趋势。根据新口径统计,2000年末全省耕地312.78万hm2,2005年末减少为295.27万hm2,五年净减耕地17.51万hm2,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5万hm2,人均耕地由2000年的0.0417 hm2人1减少到2005年的0.03738 hm2人1,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3 hm2人1的警戒线,耕地形势极为严峻。广东省耕地减少情况见表32。1.2 耕地质量现状1.2.1 水稻田地力等级状况表4 广东省水稻田地力等级区域构成情况Table 4 Areas of paddy soil spec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面积与比例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六等七等八等合计珠江三角洲水稻田面积/hm291598.2591934.8924100784530.2532090.6228772.141877.5121485.362573296.01占全省水稻田比例/%4.124.1410.853.811.451.300.080.0725.82占本区水稻田比例/%15.9816.0442.0414.745.605.020.330.26100.00北部山区水稻田面积/hm2146144.8119148.8318906.1135798.950387.95342762220.2011745.426808628.12占全省水稻田比例/%6.585.3714.366.122.271.540.100.0836.41占本区水稻田比例/%18.0714.7339.4416.796.234.240.270.22100.00东部沿海区水稻田面积/hm245260.3935310.1694427.8248576.8318030.2410776.62696.4193546.9887253625.47占全省水稻田比例/%2.041.594.252.190.810.490.030.0211.42占本区水稻田比例/%17.8513.9237.2319.157.114.250.270.22100.00西部沿海区水稻田面积/hm211445274429.5198940.894370.7434968.8660842.393934.6493120.292585059.19占全省水稻田比例/%5.153.358.964.251.572.740.180.1426.35占本区水稻田比例/%19.5612.7234.0016.135.9810.400.670.53100.00全省水稻田面积/hm2397455.4363320823.3095853281.6999363276.668135477.673134667.1538728.7813166898.0690892220608.79据广东省开展的土壤监测和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研究表明,全省水稻田地力等级以一到四等为主,占水稻田总面积的87.1%。其中,一、二等的水稻田占水稻田总面积的32.3%,以潴育型水稻土为主,是广东省高产稳产的农田,多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平原、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垌田),成土母质主要是谷底冲积洪积物、三角洲或滨海沉积物,土壤剖面发育完整,土壤肥力较高,其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达较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适中,有效钾则缺乏,灌溉条件较好,三至八等水稻田占水稻田总面积的67.7%,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主要的中低产水稻田,多分布在低洼地带、山间狭谷、坡地或低丘台地,土壤养分比高产田稍低,且易受旱、涝、浅等低产因素的制约,产量较低。表3 广东省20002005年耕地变化情况Table 3 Changes in utilization of farmlands in Guangdong province since 2000 to 2005年份年末耕地面积/104hm2户籍总人口/万人人均耕地面积/hm2人均耕地面积/hm22000312.787498.540.04170.632001312.507565.330.04130.622002306.867649.290.04010.602003305.847723.420.03960.592004303.697804.750.038910.582005295.277899.640.037380.56注:资料引自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20012006从区域角度看,各区域水稻田总面积基本相当,但是区域水稻田质量相差较大,北部山区和珠江三角洲水稻田质量相对较好,两翼质量相对较差。两翼六至八等水稻田占全省相应等级水稻田总面积的52.26%,占该区域水稻田总面积的9.53%,珠江三角洲地区六至八等水稻田占全省相应等级水稻田总面积的26.23%,占该区域稻田总面积的5.61%,北部山区六至八等水稻田占全省相应等级水稻田总面积的21.51%,占北部山区水稻田总面积的4.73%。详细情况见表431.2.2 旱地地力等级状况广东省旱地主要分布于丘陵、低山的缓坡地、岗地、台地及河流两岸的阶地和部分滨海地区。高产旱地地力主要以五至八等为主,土壤肥力中下,占旱地总面积的73.79%,是经济作物和水果主要生产基地;排灌条件好,土壤肥力高的旱地比重较低,一至四等旱地只占旱地总面积的7.9%,是经济作物和水果主要生产基地。区域分布上,旱地主要集中于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但是质量相对不高。北部旱地占全省旱地总量的27.57%,其中前四等旱地占全省相应等级旱地总面积的20.34%,占北部山区旱地总面积的5.86%;两翼旱地占全省旱地总量的53.13%,其中前四等旱地占全省相应等级旱地总面积的22.11%,占两翼旱地总面积的3.31%;珠江三角洲旱地仅占全省旱地总量的19.30%,其中前四等旱地占全省相应等级旱地总面积的57.55%,占珠三角区域旱地总面积的23.69%。详细情况见表53。表5 广东省旱地地力等级区域构成情况Table 5 Areas of upland soil spec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面积与比例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六等七等八等九等合计珠三角旱地面积/hm2288.563437.9114207.7413521.631367.3424342.5216903.3924425.1134314.91132808.95占全省旱地比例/%0.030.411.701.610.162.912.022.924.1015.85占本区域旱地比例/%0.222.5910.7010.181.0318.3312.7318.3925.84100.00东部沿海区旱地面积/hm20.00172.071227.21768.041723.521145.8122124.5532028.8817456.4876646.55占全省旱地比例/%0.000.020.150.090.210.142.643.822.089.15占本区域旱地比例/%0.000.221.601.002.251.4928.8741.7922.78100.00西部沿海区旱地面积/hm20.002286.7516561.151921.191735.7032892.5191971.87132898.1086067.76366335.03占全省旱地比例/%0.000.271.980.230.213.9310.9815.8610.2743.73占本区域旱地比例/%0.000.624.520.520.478.9825.1136.2823.49100.00北部山区旱地面积/hm20.001506.628491.965358.529680.1616870.5985668.01123789.2010589.06261954.30占全省旱地比例/%0.000.181.010.641.162.0110.2314.781.2631.27占本区域旱地比例/%0.000.583.242.053.706.4432.7047.264.04100.00全省旱地面积/hm2288.567403.3440488.0521569.3814506.7275251.43216667.80313141.30148428.20837744.831.3 耕地农业利用布局2005年广东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481.537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78.65万hm2,稻谷播种面积213.76万hm2,经济作物66.77万hm2,蔬菜116.27万hm2,水果99.69万hm2(表6)。从变化趋势看,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20002005年5年间播种面积减少了41.036万hm2,水果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保持在100.0万hm2左右,而蔬菜种植面积则有较大的增加,从101.01万hm2增加到116.27万hm2,增加了1.526万hm2。4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减少,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利用结构变化趋势还将继续。表6 20002005年广东省耕地农业利用结构变化Table 6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farmland in Guangdong province since 2000 to 2004 万hm2年份全年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稻谷播种面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蔬菜播种面积水果播种面积2000年515.690319.686241.27072.870101.010100.1562005年481.537278.650213.76066.770116.2799.691面积变化-34.153-41.036-27.51-6.1+1.526-0.465注:资料引自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2006年)第230页,粮食播种面积含大豆播种面积。2 当前广东省耕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2.1 耕地数量锐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加,各项建设用地以及生态退耕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导致了广东省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数量锐减(见表3)导致了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不断下降(见表6),严重影响了广东省的粮食生产。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非农建设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仍将不断占用耕地,而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缺乏,开发补充耕地难度大,成本高,全省耕地总量仍将继续减少,人地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耕地面积的锐减,将严重影响广东省的粮食安全。2.2 耕地地力退化由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对耕地保养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重用轻养”的现象。投入少、产出多,用养失衡,导致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保肥和抗灾能力降低。农业部20022004年在珠江三角洲开展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被调查的市(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土壤养分含量均出现下降趋势,菜地次生盐渍化较为严重5144;全省地力监测结果也表明,全省耕地的总体质量不高,地力退化严重。在全省260多个监测网点中,有机质下降的比例占53.3%,全省质量相对较好、灌溉设施完善的高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8%,中低产田面积达到62%,仍然受到干旱、瘠薄、洪涝、过粘或过砂等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耕地产出不高。与此同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严重影响了耕地地力潜力的发挥。目前广东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排灌渠道以泥渠为主,经过长期使用,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渠道渗漏、堵塞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近年来,部分地方在实施耕地占补平衡中重数量,轻质量,新增耕地耕层过浅,肥力偏低,致使中低产田的比重继续增大。2.3 土壤养分不协调,钾素水平偏低由于不少农民对科学施肥认识不足,在肥料使用上“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在化肥的施用比例也不合理,尤其是氮、磷肥施用过量,钾肥施用严重不足,导致耕地土壤养分不协调,土壤缺钾十分普遍。据珠江三角洲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土壤氮素、磷素出现盈余,钾素亏缺明显,有效硅、有效镁、有效硼和有效钼大部分处于缺乏状态,微量元素缺乏也有增加的趋势564-74。2.4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耕地利用障碍因素较多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加重,尤其是珠江三角州地区。随着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和生活“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5年广东省废水排放总量为63.8亿t,比“九五”期末增长52.5%,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105.8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29.4万t,比2000年增加43%。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2896.2万t,较“九五”期末增长70.9%,酸雨频率明显升高,重酸雨区的面积有所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重金属元素等排入水体或土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农田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不断增加,为农产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据2004年广东省基本农田质量检查报告,全省已污染耕地面积5184.03hm2,潜在污染面积2.39万hm2。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农用化肥、农药等投放量不断增加,农业化学污染问题也日益加重,导致我省的土壤环境恶化,有些土壤甚至因失去耕种价值而废弃。二是水土流失问题仍较为严重。由于林业用地比较效益低下,地方政府和农户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仍存在着植被破坏现象,另外, 开矿、修路、陡坡开垦等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植被,造成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目前韩江、东江、北江上游和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仍较为严重。据统计,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耕作层变薄,保土、保肥、保水能力下降。3 加强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的主要对策3.1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严格土地审批制度,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的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把建设占用耕地降到最低限度。严格执行法律关于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的规定。对乱占、破坏耕地的不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3.2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耕地质量管理落到实处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耕地的永续利用需要纳入法制的管理范畴。要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尽快制定和实施耕地保养管理办法,将耕地保养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计划中,使耕地保养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8,确保耕地质量管理落到实处。3.3 合理利用耕地,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面提升生产效益在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地的耕地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耕地,科学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质量效益,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要减少一般农产品生产,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增加优质高效产品的生产,积极开发新品种和特色产品,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具有广东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南亚热带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总的原则是利用优质耕地种植产值较高的蔬菜、香蕉,利用丘陵旱坡地发展水果、花卉,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并将部分污染耕地改种花卉苗木,全面提升生产效益。3.4 加大耕地地力建设力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3.4.1 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目前广东省耕地60%以上为中低产田,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生产率,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和化学措施对中低产田进行改良,对瘠薄浅瘦型的中低产田要进行培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干旱涝渍型的中低产田要进行降渍排涝、完善排灌设施进行改造,致力于将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3.4.2 积极建设现代标准农田,着力提高耕地产出能力通过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垌田、塅田、洋田、围田等田类达到“田成方、渠相通、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地肥沃、产出高”的标准,丘陵山区坑田、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大大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3.4.3 加大力度推进实施“沃土工程”扩大经济绿肥种植面积,鼓励农民群众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调整氮、磷、钾的施肥比例,注意平衡施肥9,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肥地力,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同时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堂厨房承包协议合同书
- 运动营养与组织修复-洞察及研究
- 企业间网络技术服务合同
- 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第1篇-洞察及研究
- 就业服务托管合同协议书
- 宠物领养协议解除合同书
- 回迁房买卖协议无效合同
- 房东租赁合同解除协议书
- 学校创业合同协议书范本
- 展会搭建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详细解读课件
- 回收黄金合同协议书(2篇)
- 七年级英语阅读理解55篇(含答案)
- 建材销售购销合同范本
- 加油加气站 反恐防范重点目标档案 范例2024
- 潮牌产品商业计划书
- 人教版8年级英语下册单词默写表
- 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突破:部编九年级古诗文默写(教师版)
- 2024年度-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征课件
- 中职生安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