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症状_第1页
心悸的症状_第2页
心悸的症状_第3页
心悸的症状_第4页
心悸的症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心悸的症状 导语:心悸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究竟心悸是怎么回事 ?有哪些症状呢?接下来一起看看以下相关介绍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一、心悸症状介绍 心悸,中医病证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 ;实证则应祛痰、化饮、 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二、心悸症状原因 心悸是怎么回事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那么,引起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 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2 / 9 及药石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1)心律失常:心动过 缓、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2)心心室肥大 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脚气病性心脏病。 (3)高动力循环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重度贫血、高热、缺氧、维生素 乏性心脏病、低血糖、 受体功能亢进症。 (4)精神性:焦虑症、神经循环无力症、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5)药物:服用利尿剂、氨茶碱、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硝苯地平等也会引起心悸。 三、心悸症状该怎么办 了解了心悸 是怎么回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心悸怎么办 ? 1、保持心情愉快:心悸患者应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不良刺激。 2、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饱、过饥、戒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心气阳虚者思过食生冷 ;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煿 ;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 ;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3 / 9 3、生活规律:注意寒暑变化,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心悸。注意劳逸结合。 4、心悸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获效后亦应注意巩固治疗,可服人参等补气药,改善心虚症 状,增强抗病能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胸痹、痰饮、肺胀、喘病、痹病等,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结合心电监护,积极准备并做好急救治疗 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可见数、促、结、代、缓、沉、涩、迟等脉象 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恐、紧张、劳倦、饮酒 、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五、心悸症状病证鉴别 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4 / 9 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 ;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辨证论治 心悸的辨证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心悸的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他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心。故临床应分清心脏与它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 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 ;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 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5 / 9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 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子、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症状: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6 / 9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 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山栀、竹茹、半夏、胆南星、全瓜蒌、陈皮、生姜、枳实、远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 、生牡蛎。 针灸治疗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7 / 9 主。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操作:毫针平补平泻法。 心悸的预后转归主要取决于本虚标实的程度,邪实轻重、脏损多少、治疗当否及脉象变化情况。如患者气血阴阳虚损程度较轻,未见瘀血、痰饮之标证,病损脏腑单一,呈偶发、短暂、阵发者,治疗及时得当,脉象变化不显著者,病证多能痊愈。反之,脉象过数、过迟、频繁结代或乍疏乍数者,反复发作或长时间持续发作者,治疗颇为棘手,预后较差。甚至出现喘促、水肿、 胸痹心痛、厥证、脱证等变证、坏病,若不及时抢救治疗,预后极差,甚至卒死。 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不良刺激。 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饱、过饥、戒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心气阳虚者思过食生冷 ;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煿 ;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 ;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意寒暑变化,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心悸。注意劳逸结合。 坚持长期治疗。获效后亦应注意巩固治疗,可服人参等 补气药,改善心虚症状,增强抗病能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胸痹、痰饮、肺胀、喘病、痹病等,对8 / 9 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的先兆症状,结合心电监护,积极准备并做好急救治疗。 七、心悸症状的鉴别 心悸应与下面的症状进行相鉴别: 很多人认为心悸胸闷是老人容易多发的疾病,可是现在发现很多年轻女性是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年轻女性为什么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呢 ?而且很多年轻女性心悸胸闷还查不出来原因。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 (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 ),其症状表现是 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是感到心脏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