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全法规题库.docx_第1页
2016安全法规题库.docx_第2页
2016安全法规题库.docx_第3页
2016安全法规题库.docx_第4页
2016安全法规题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共47题,每题1分,共47分。)1.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t)3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实验室,为了保护实验样品,保护实验人员安全,保护环境不被污染,通过实验室的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遵从标准化操作规程等措施,已达到上述目的的实验室即为安全防护实验室。2.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是指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的病原体使实验工作人员获得的感染。(f)57类似于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据可查的非实验室工作人员被实验室内的病原微生物或医学寄生虫感染或发病。3.对未知病原体的操作一律按hbv/hiv(乙肝病毒/免疫缺陷型病毒)处理。(t)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f)t16炭疽中的肺炭疽、h1n1?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f)共三类甲乙丙6.在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t)7.我国将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高,四级最低。(f)生物安全实验室,结构上由一级防护屏障(安全设备)和二级防护屏障(设施)两部分组成。安全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实验服,手套等;设施包括门、洗涤槽等。一级最低,四级最高,一级和二级称为基础实验室,三级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四级为高度生物防护实验室。bsl-2处理三类致病微生物、未知病人标本,肝炎研究室,须有bsc、高压灭菌器,防溅罩及面罩等。8.目前有记录的国内外实验室相关感染事件,主要是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设施(硬件)建设不合格,导致病原体感染实验室工作人员或泄露到周围环境而造成。(f)主要由于操作不规范引起9.二级隔离(防护),又称二级屏障,是操作对象和操作者之间的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和各种个人防护装备等防护设施来实现。(f)-一级隔离10.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0.001m100m的固体或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其中微粒或粒子称分散相,分散相内含有微生物的气溶胶称为生物气溶胶。(t)11.生物安全柜是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含有危险性,或未知生物微粒气溶胶散逸的箱形空气净化正压安全装置。(f)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负压过滤排风柜。通过高效颗粒空气滤器,使安全柜内形成百级洁净度的环境,保护操作对象;排出空气经过滤器,以保护外环境;安全柜内形成负压和气幕,防止气溶胶外泄,而保护操作者。据正面气流速度、送风和排风,可分为三级。三种安全柜只有型不保护标本。12.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为确保移液准确,应将移液管内最后一滴液体用力吹出。(f)13.在二级生物安全以上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可佩戴戒指、耳环、手表、手镯、项链和其它珠宝,但应置于个人防护装置内。(f)14.涉及传染性、中毒性、放射性、致癌性、致突变、致畸型实验等应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动物使用室,应根据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进行建筑或改造。(t)15.基因工程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生物技术。(f)(原话:基因工程是即用载体系统的重组体dna技术,以及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把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16.基因工程体不存在社会伦理学问题。(f)17.不能随意丢弃基因工程生物体,但对已用过的培养基可以随意处理。(f)18.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者“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t)19.基因工程体系指利用基因工程的遗传操作获得的有机体,包括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植物,但不包括基因工程微生物。(f)20.实验室不允许长时间搁置基因工程生物及其废弃物,应及时处理。(t)21.能发射电离辐射的装置或物质均称为辐射源。(t)课件原话:辐射源(radiationsource)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22.放射性核素可自发地发生核内成份或能态的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核素,同时只释放出一种射线。(f)放射性核素也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放射衰变性能的核素。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23.衰变常数,表示每一放射性原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征性参数,只取决与该核素的核物理性质。(f)24.比活度(分)是指某一样品中该种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和该种元素化学量的比值。(f)25.特殊情况下无辐射安全许可证可订购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f)26.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多数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t)27.高压气体钢瓶应置于通风良好的场所、隔离热源并避免日光照射、温度保持于40以下。(t)28.可燃性化学品应保存于阴凉、通风且远离火源处;易燃性化学品应置于防火柜中。(t)29.不得将通风橱用作化学品的存放地,以免破坏通风橱的通风效果,而且各类化学品混放在空间较窄的通风橱可能会因操作失误等原因而发生危险事故。(t)30.我国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是针对危险化学品从生产、使用、储存、经营、运输、废弃的全部6个环节设计的,具有法律效力。(t)31.临床的标本(“未知疾病标本”)无法判断其危险程度,因此,每个临床实验室每天都面临生物安全隐患。(t)32.临床实验室的危害源主要是指生物源危害、化学源危害和物理源危害。(t)33.根据临床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和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确定“工作区”和“非工作区”,并且在二者之间设“缓冲室”。(f)34.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适用于操作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或传播途径不明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属防护水平最高级别。(f)35.血液、唾液、粪便等标本在固定和染色时,需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后,才能进行显微镜观察。(f)36.生物安全柜是操作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和实验室环境而设计的正压过滤排风柜。(f)负压、i及保护实验人与环境、级保护实验人、标本与环境37.处理多种成分混和的医学废料时,应按其主要成分的危害等级进行处理。(t)38.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通过粘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t)39.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t)40.洗眼台应位于使用酸、碱、腐蚀剂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附近的地方。(t)二、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的选项编号填在横线上,共53题,每题1分,共53分)1.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要da熟悉所操作的微生物/化学品的危害及研究方法;b拥有具体操作的微生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c至少要2个人以上才能在实验室操作;d具备以上三个条件。2.食物中毒是由d(分为化学性与细菌性食物中毒)a化学品引起;b病毒引起;c细菌引起; d细菌或化学品引起。中毒是指化学品进入人体累积到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作用,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人体处于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化学品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经消化到、经皮肤和呼吸道进入。表示物质毒性的参数有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极度、高度、中毒和轻度。有毒和腐蚀性化学品分为毒气、一般毒物和剧毒三类。3.a的出台切实把实验室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a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b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c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d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e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b是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强制执行的标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唯一国家标准,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a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b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c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d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e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5.艾滋病属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b类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6. 下列传染病中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不包括: d a鼠疫 b霍乱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皮肤炭疽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7.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 c ,对不同实验操作的防护水平以及运输的包装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 a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b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c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d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e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8. 对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以下错误的是: e a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c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d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e不需要消毒灭菌设备。 9.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属于一类传染病)(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d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a一 b二 c三 d四 10.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 b 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a1 b2 c3 d4 e6 10.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运输方式不包括: d 。 a应当通过陆路运输。 b可以通过水路运输。 c紧急情况下运输或者需要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 d地区内运输可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 11. 下列属于我国已发现的传染病但不包括: aa侵袭性链球菌感染 b单核细胞李司特菌感染 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 d猪链球菌感染 e肠道病毒71型感染 12. 生物安全实验室离心机的正确使用不包括: d a应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 b离心管和盛放离心标本的容器最好为塑料制品,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破损。 c最好使用带螺旋盖的离心管,离心管、离心桶、转子等牢固旋紧后才可作离心。 d不能将离心管装得过满,空离心管可用盐溶液来平衡。 e离心管、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和打开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每次使用后, 要用合适的清洁剂及消毒剂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 13. 以下哪项不属于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e a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热空气加热(干烤法)、烧灼法、焚烧等为干热灭菌或消毒b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法、巴氏消毒(为湿热消毒灭菌) c焚烧 dhepa过滤除菌不能除去病毒和支原体 e熏蒸(属于化学消毒法)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众多,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分为物理、化学与生物灭菌或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利用物理因子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有热力灭菌(干热和湿热两种)、过滤除菌、辐射灭菌、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紫外线消毒可用于空气消毒、物品表面消毒、水消毒、血液制品中病毒的灭活。 化学消毒法:消毒剂从状态上分为液体消毒剂、固体和气体消毒剂三大类,从杀菌作用可分为高、中和低效三种。 高效可以杀死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真菌,亲脂类病毒和亲水性病毒,有过氧化物类、醛类、含氯消毒剂等;中效可以上司细菌繁殖体,真菌,亲脂类病毒,包括乙醇、酚类和碘化物等;低效化学消毒剂可以杀死细菌繁殖体,亲脂类病毒,对真菌作用不明确,不能杀灭结核分支杆菌,包括新洁尔灭、洗必泰等。常用化学消毒方法:浸泡法、擦拭法、熏蒸法、喷雾法等。 影响消毒和灭毒效果的因素: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有机物的存在,温度,ph值,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14.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c a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可以打开玻璃观察挡板。 b操作者可以反复移出和伸进手臂以免干扰气流。 c在安全柜内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机应至少运行5分钟。 d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前部进行。(可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如混匀器或离心机,应在靠近安全柜的后不放置。操作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方向进行) e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可以边操作边记录实验结果。 二级安全柜使用注意事项:1、实验前,开启紫外灯照射15min以上灭菌,70%乙醇清除表面污染,可将浸有消毒剂的纸巾平铺在工作台面上,吸收流出的液体;2、为降低干扰气流循环,实验开始之前应将所有必须物品放置于安全柜内,减少实验过程中双臂进出前面开口的次数;3、材料放入柜内之前,因对其表面进行去污处理。4、安全柜前送风格栅不得被堵住,以免干扰气流,使人处于暴露状态;5、实验结束时,风机至少运行5min,工作台面和内壁用70%-75%的乙醇擦拭,开启紫外灯30min后关闭。 15.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为防止利器损伤操作规程错误的是: d a除特殊情况(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 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b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用过的针头、非一次 性利器必须放入防穿透的厚壁容器进行消毒灭菌。 c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 d可用带手套的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必须用机械手段取走) e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最好进行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16.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错误的是: c a应在建筑物中自成隔离区(有出入控制)或为独立建筑物。 b由“三区二缓”组成,通过送排风系统使负压依次递加。 c在污染区应设供紧急撤离使用的安全门。(应是在半污染区间设安全门,传递窗内设物理消毒装置) d应有符合安全和工作要求的ii级或iii级生物安全柜。 e污染区内应设置不排蒸汽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消毒装置。 17. 下列实验动物使用的废弃物中, c 为病理性废弃物。 a废弃的血液、血清 b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和器械 c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d针头、缝合针 18. 从事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工作时,应当取得 c 核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 可证。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应当持有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书。 a卫生厅 b农业厅 c科技厅 d林业厅 19. 按照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c 不能在普通环境动物实验室开展实验。 a犬 b猴 c免疫缺陷小鼠 d兔 20.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体的阐述,哪个是正确的?b a基因工程体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其发展应不加任何限制; b基因工程体具有明显效益和可能的潜在风险; c基因工程体是与正常生物体完全不同的生物; d基因工程体也指自然界杂交所产生的生物体。 21.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包括: c a食品安全性; b生态安全性; c食品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 d人类健康安全性。 22. 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应: d a每年增加; b每年减少; c一成不变,因为管理办法一经制定,就应永远遵守; d应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 23. 为什么要重视基因工程生物安全?b a因为基因工程生物本身不安全; b因为遗传操作所导入的外源基因对受体系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外源基因的导入 有可能发生人们意想不到的潜在危险; c基因工程是高技术; d大众对基因工程不了解。 24. 衡量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 b(活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秒的倒数,称 为贝克(bq),专用单位是居里(ci)) amci/mmol buci(微居里) ccpm dtbq/ml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为焦耳/千克,称为戈瑞(gy),专用单位为拉德(rad) 有效剂量的国际单位为希沃特(sv),专用单位为雷姆(rem)。当要评估辐射可能诱发的晚期损伤效应癌症时,采用有效剂量这个量。有效剂量定义为各组织的当量剂量和各自的组织权重因子的乘积的总和。组织权重因子用于表示各组织器官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例如,骨髓和性腺对辐射敏感程度高,权重因子就大;皮肤对辐射不敏感,权重因子就小。有效剂量的单位也是希沃特(sv)。 由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释出的贯穿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称为外照射。外源性放射性成物质经由空气吸人,食品或饮水食入,或经皮肤、伤口吸收并沉积在体内,在体内释出粒子或粒子,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照射,称为内照射。 25. 放射性核素使用的基本程序不包括_ d a申请 b订购 c登记与保管 d标记物的鉴定 26. 放射性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错误的是 c a工作期间必须穿着工作服,戴手套等,在相应的防护条件下操作; b放射性核素操作需在盛有吸水纸的托盘中进行; c使用少量挥发性试剂无须在通风橱内进行;d操作不同放射性核素在相应的实验室内进行 27. 关于放射性去污原则错误的是 c a根据污染核素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去污剂和去污方法 b尽早清除以防污染扩 c采用稀释冲洗的方法使放射性浓度降低(及时清除,以免污染物扩散) d去污后要做安全监测,控制在规定值以下。 28.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 d a实践的正当化 b防护的最优化 c个人剂量限值 d以上都是 34. 危险化学品是指 c 。 a危险货物 b危险物品 c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的物品 d化工产品 e各类合成药物 35. 关于气体扩散性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与周围气体介质的密度有关 ; b与周围气体介质的密度无关; c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 d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e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36. 氯气、二氧化硫、氨气、氰化氢、光气等 a 。均为毒气 a均有毒性 b均无毒性 c均不具有可燃性 d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37. 当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到 b 时,肌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 功能紊乱等症状。 a19% b17% c15% d13% 38. b 对人体骨髓造血功能有损害。 a二氧化硫中毒 b铅中毒 c氯化苯中毒 d甲苯中毒 39. 关于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志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d 。 a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其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 b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c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的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其他主要的危险性类别 d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志由使用单位负责制作 40. 易燃物料与液体的存放必须 d 。 a与其他化学品一齐存放 b储放在危险品仓库内 c放在化学实验室中方便取用的角落 d储放在单独的仓库内 41. 属于b类化学废弃物的有 e 。 247 a常见废弃物如酸、碱、有毒金属、矿物油、有机溶剂 b危险物品,包括腐蚀性废料(如乙酸等)、毒性物质(如苯胺,四氯化碳等)、可燃气体(如乙醚,cs2等) c助燃剂(如硝酸盐、高氯酸盐等)、易燃物品(如薄膜、乌洛托品等)d其他物品(如过氧化苯酰、硝化棉等) ea + b + c + d 42. 关于化学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置,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b 。 a对于可以明显区分的液相,如水相与有机相,则应该分别倒入相应的或是相近的废弃物容器中 b将多数废弃物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 c将无机酸中和至ph=610,再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 d将碱中和至ph=610,再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 e将无毒性的无机盐水溶液,其ph=610,再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 43. 对于“浓碱撒落”的处理,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d a浓碱撒在桌面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净 b浓碱沾在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用20%醋酸液洗,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拭干后涂上烫伤油膏) c浓碱撒在地面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拖把擦净 d浓碱撒在地面上,用大量水冲洗,再用拖把擦净 44. 在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分类依据是 a a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其危害程度 b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c病原微生物的遗传性特性 d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特性 45. 实验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d a实验室平面布局不科学 b室内气体流动方向不合理 c实验室内死空间过大 d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 46. 在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中, b 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60 a粘膜接触 b空气传播 c经口传播 d节肢动物媒介 47. 下列何处位置应设置急救淋浴装置? c a卫生间 b标本处理间 c使用酸、碱或腐蚀性化学品的地方 d消毒间 48. 血清的分离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属于不当操作? c a佩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b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不能倾倒 c使用过的移液管应及时灭菌清洗 d标本喷溅或溢出时,应用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 49. 在制定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时,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参考依据? d a生物危害度评价 b设备设施的特点 c实验对象 d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水平 50. 开启装有冻干生物制品的安瓿时,下列哪个步骤属于错误操作? c a 消除安瓿外表面的污染 b用一团酒精浸泡的棉花将安瓿包起来,然后手持安瓿从标记的锉痕处打开c装有感染性物质的安瓿如需低温保存,则应当储存在液氮下面的液相中 d将顶部小心移去,并按污染材料处理 51. 在临床实验室中,引起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有 d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以上都是 52.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微生物危害评价的依据? b a病原微生物感染人或动物毒性的强弱以及是否产生毒素 b特定的病原体是否存在于国内 c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的临床症状轻重、病程、预后或致死性,是否可以接种疫苗预防 d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53. 感染性废物的处理应遵循下列哪些准则? d a采用有皱的包装材料包装易碎的玻璃和塑料制品,并同时加入吸附性材料 b针或刀应保存在有明显标记、防泄漏、防刺破的容器内 c装有锐利物品的容器在任何时候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 d以上都是 54.减少气溶胶产生的实验操作包括(abde) a.接种环必须密闭 b.含菌标本片在固定前必须完全干燥 c.可以用注射器移液 d.使用塑料螺口试管 e.禁止往感染性液体中吹气 55.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是abcde a.结核分枝杆菌 b.炭疽杆菌 c.艾滋病毒 d.甲型肝炎病毒 e.朊粒 56. 在bsl-2实验室工作,应遵循的规定包括abcde a.岗前体检 b.发生与操作病原有关的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和监测 c.保存缺勤记录 d.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 e.定期培训 57. 实验室常见危险和实验室相关感染原因包括:abcd a.气溶胶吸入 b.皮肤刺伤、割伤 c.动物抓伤 d.口吸移液器 58.基因工程包括ab a.利用载体的重组dna技术 b.利用理化方法将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 c.细胞融合技术 d.传统杂交技术 e.诱变技术 59. 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应c a.包括天然本底照射 b.包括医疗照射 c.不包括(a+b) d.包括环境污染照射 需放射防护的人员范围:1、放射科、放射治疗科、核医学科、牙科放射学的医生、技师和辅助人员;2、伽马刀、ct 、pet的应用员,在大部分临床科室中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护人员。3、在x射线机透视下实现骨科手术的医务人员。 医疗照射的范围: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和治疗所受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或治疗的职业医师和医技人员)所受得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自愿者所受到的辐射。 60、生物安全柜根据其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分为:c a.i级 b.i、ii级 c.i、ii、iii级 d.i、ii、iii、iv级 61.北京市新安装的医用x射线机应由(b)协助医疗单位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投入临床使用。 a.环保局 b.取得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c.技术监督局 d.卫生局 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四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有许可证,其有效期为5年。 62.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c)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a.1/2 b.2/3 c.3/4 d.4/5 63.大量易燃物溢出的正确处理程序除外(e) a.熄灭所有明火 b.通知安全负责人 c.疏散现场人员 d.关闭电源和气源 e.防止泄漏,关闭窗户 64. 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 (错 )当量剂量国际直单位是焦耳/千克 称为希沃特sv。吸收剂量的单位为戈瑞。 65. 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abcde a.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 b.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c.耐药病原微生物 d.生物武器 e.基因污染 66.防锐器刺、割伤的规范操作包括bc a.用过的注射器应重新带帽 b.禁止用手将针头取下 c.禁止用手清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d.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是不是应该冲洗后再消毒?) e.动物接种无需固定 67.离心时发生离心管破裂后产生的危险包括abcde a.产生气溶胶 b.锐器刺伤 c.皮肤接触感染 d.吸入感染 e.食入感染应对方式: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操作要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厚手套。清理碎片时,用镊子进行;所有材料需要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先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冲洗干燥。处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68.用过的注射器为避免刺伤,应重新戴上护套。 (错) 69.下列病原微生物中,危害程度属于第二类,需在bsl-3级实验室操作的是e a.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属于第三类 b.金葡菌 c.志贺菌第三类 d.霍乱弧菌非流行株 e.结核杆菌、布鲁氏菌、肝炎病毒和麻风分枝杆菌、狂犬病毒、汉坦病毒 第一类:传染性强,对人类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的微生物。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炭疽芽孢杆菌、艾滋病病毒、sars冠状病毒 70.pb(铅)是防护医用诊断x射线最常用的材料,这是因为它具有(d)的特性。 a.无毒无害 b.密度大 c.价格便宜 d.单位质量厚度吸收低能x射线能力强 71.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b)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a.1名 b.2名 c.3名 d.4名 72.hepa滤器可过滤的微粒直径是c a.0.1m b.0.2m c.0.3m d.0.4m 73.损伤性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是a a.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防穿透容器中 b.非一次性注射器应先浸泡消毒(应使用高温灭菌消毒) c.可将无感染性的注射器丢弃在普通垃圾箱中 d.可将注射器丢弃在塑料袋中 74.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b a.放射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为实践防护体系的基本组成。实践是指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径扩大受照人员范围,或改变现有源的照射途径网络,从而使人们受到照射或受到照射的可能性和受到照射的人数增加的人类活动) b.减少照射时间,加大与源的距离,采用适当屏蔽措施 c.包括a+b d.上述都不对 内照射的防护措施: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要求(目的: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食入、吸入或经皮肤黏膜及伤口摄入放射性物质,避免向周围环境逸散气体、液体、灰尘的放射性物质)和加强个人防护两个方面。 75.辐射所致的随机效应包括(c)等 a.白内障和寿命缩短 b.放射烧伤和遗传效应 c.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d.放射病和皮肤癌 电离辐射可作用于体细胞,引起躯体效应;亦可作用于性细胞,导致不育症、胚胎效应和遗传病(遗传效应)。电离辐射可造成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是发生几率与剂量呈正比,但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一般认为其不存在阈值。其是辐射引起体细胞和性细胞突变的结果,可导致致癌效应和遗传病(遗传突变)两种,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确定性效应:存在剂量阈值的一种辐射效应。超过阈值时,剂量越高则效应的程度越大。是指当剂量达到一定水平,死亡细胞超过一定数量,超过细胞增殖补充和代偿能力后必然出现的效应,包括除了癌症以外的躯体效应和不育症、胚胎效应。阈值一般为0.10.2gy。76.感染性锐器刺伤或动物抓、咬伤正确处理的方法是a a.立即停止工作,伤口挤血、消毒 b.工作结束后再消毒、包扎伤口 c.直接用流水清洗伤口 d.伤口很轻微可不做处理 e.立即注射疫苗 77.不符合化学品安全操作的描述是c a.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 b.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溅面罩 c.因无感染性,实验室内可吸烟或饮食 d.操作危险化学品应在通风厨内 e.少量有机溶剂废弃物可用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 78.可用于皮肤黏膜污染消毒的消毒剂包括c a.2碘酒 只能用于皮肤消毒 不能用于粘膜消毒,1碘伏可以 b.75酒精 用于消毒皮肤 体温计 塑料培养板 不宜用于伤口和黏膜消毒 c.0.1新洁尔灭 皮肤和黏膜均可 d.10石炭酸 苯酚 用于小面积皮肤消毒 e.3双氧水 消毒深部创伤 外耳道 及不耐热的塑料制品 不能用于金属 79.使用人类病原微生物的重组体应遵循的规定是abcd a.应在bsl-2及以上实验室进行 b.禁止两个病原体之间进行完整基因组的重组 c.制作复制型重组病毒应事先进行危险度评估 d.制作高致病性病原体重组体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论证 对于复制型重组病毒的制作事先要进行危险性评估,并得到所在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批准。对于高致病性病原体重组体或有可能制造出高致病性病原体的操作应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 e.可以用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的野毒株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对于对人类致病的病毒,如存在疫苗株,只允许用疫苗株作为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如骨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 80.可重度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作是e a.玻片凝集 b.倾倒菌液 c.烧灼接种环 d.细菌接种 e.超声粉碎 81.放射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a)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a.白细胞总数 b.细胞总数 c.染色体 d.血色素 血象多次动态观察证明造血功能异常,采血部位固定,自身对照,白细胞总数自身对照有进行性减低,血小板降低,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量降低。 有长期连续或间断超当量剂量限值照射史,累积当量剂量达到或超过1.5sv。 82.什么射线内照射危险度最大a a.射线 b.射线 c.射线 d.x射线 内照射效应大小与核素进入的途径,在体内的分布,代谢速度,物理特性和半衰期有关。 外照射效应最大,与放射源的强度,距离,屏蔽物的性质有关。 83.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a)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a.确定性效应 b.放射病 c.恶性肿瘤 d.躯体效应 84.依照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包括e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 e.第一、二类 85.病人防护中所提到的特殊人群是d(胎儿、儿童、孕妇和哺乳妇女) a.老年人 b.儿童和孕妇 c.育龄妇女 d.包括b+c 86.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平均每年有效计量是 b a.10msv b.20msv c.50msv任何一年不得大于50 d.100msv 连续5年的每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任何一年的有效剂量50msv;晶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87.气溶胶的微粒直径范围是e a.110m b.0.110m c.0.01100m d.0.3100m e.0.001100m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的建议1、使用匀浆器、摇床和超声处理器时,推荐使用塑料容器,以免玻璃容器破碎造成微生物气溶胶污染;2、推荐使用一次性接种环;3、推荐使用试管法或毛细管法进行触酶试验;4、推荐使用不需要吹出最后一滴液体的移液管;5、打开磨口瓶子瓶塞时易产生气溶胶,则推荐使用螺口瓶;6、脱实验服时动作要轻柔 88.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b)年。 a.10 b.20 c.30 d.40 89.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移液操作规范包括abe a.移液管应有棉塞 b.严禁口吸 c.可反复吹吸混匀感染性物质 d.移液管用后先清洗再消毒 e.工作台面应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纸或布 90.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危害度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abcd a.致病性 b.传播方式 c.宿主范围 d.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防护和治疗措施 e.操作者的免疫状况 主要是依据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性、及是否具有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手段分为四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sars、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进行管理。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主要应考虑因素是:abcd a.微生物的致病性 b.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 c.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防护措施 d.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实验材料的危险评价应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1、致病性:疾病的发病率、严重程度;2、传播途径;3、实验材料的稳定性:去污染难易程度;4、感染剂量:ld50;5、浓度,感染性微生物的体积;6、材料的来源:野生型/变异株;国内外,cmo;7、有效预防措施;8、有效治疗方法;9、实验室人员操作熟练水平。 实验活动的危险性:1、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危险性高;2、用针头、利器的操作危险性高;3、血液、血清和组织样本可能危险性低;4、纯培养液或浓缩危险性高;5、大体积样本可能危险性高。 91.为防化学品危害,化学实验室配备的溢出物清理器具中应包括abce a.桶 b.铲子 c.沙子 d.灭火器 e.个人防护装备 92.正确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是ab a.工作台面应每天消毒 b.发生溢出应随时消毒 c.实验台上可摆放水杯 d.在生物安全柜中可进行纸质记录 e.用过的工作服和其他衣物可挂在同一柜子里 93.基因工程的危险性在于abce a.制造生物武器 b.增加微生物的致病性 c.增加微生物的抗药性 d.减少生物的多样性 e.打破环境的生态平衡 94.以下哪些物质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abcd a.病人血液 b.病原体培养物 c.实验动物尸体 d.废弃疫苗 以下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ab a.病人血液 b.病原体培养物 c.实验动物尸体 d.废弃疫苗 95.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是abcde a.过氧化氢 b.丙酮 c.乙醚 d.乙醛 e.甲醇 96.分离未知血清的规范操作包括 ace a.严禁口吸 b.可以直接倾倒 c.操作者应戴手套 d.带血凝块的试管不必按感染性垃圾处理 e.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 97.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abc a.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b.金葡菌(葡萄球菌属于第三类,而金葡菌属于葡萄球菌) c.志贺菌 d.立克次体(属于第二类) 98.用消毒剂覆盖溢出的感染性物质的作用时间是e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25分钟 e.30分钟 99.电离辐射胚胎效应除与受照射剂量大小有关外,还与(a)最有关。照射发生相对于受精的时间 a.胎儿的胎龄 b.母亲年龄 c.父亲年龄 d.母亲的营养 受精后3周内胚胎受照,出生后似乎不会出现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动物资料显示:受精后4-12w(主要器官形成期)受照时处于发育中的器官有可能出现畸形,为典型的确定性效应;阈值范围为0.10.5gy。 对于人来说,09天,或正常发育或死亡;942天,死亡率下降,畸形发生率增高,胎儿期畸形率和死亡率下降,但分化较晚的脑、眼、性腺发生畸变,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