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光学热学专题练习.doc_第1页
中考物理光学热学专题练习.doc_第2页
中考物理光学热学专题练习.doc_第3页
中考物理光学热学专题练习.doc_第4页
中考物理光学热学专题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学和热学练习题1、 光在水中是沿_传播的,光从水斜射到空气的传播路线_改变。(一定或不一定)2、光在_介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光在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_米/秒,光在10秒内传播的距离为_千米。3、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作_,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作_。3、某人高1.8米,立于平面镜前。这个人在镜子里的像离本人5米,这个人距镜面_米,这个人在镜子里的像高_米。4、我们能在平面镜中看到物体_立、_大的_像,这是由光的_现象形成的。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 现象6、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使用放大镜时,必须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_以内,这样才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_像。8、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光屏离开凸透镜的距离是在_之间。9、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中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_入射角。(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能在平面镜中看到物体的像,这是由光的(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作图题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0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0和反射光线ob,画出相应的法线和平面镜。3、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6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或镜前的物体)。6填上适当的透镜7、如图是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_为分界面;界面的_边是空气;_为入射角;_为反射角;_为折射角。8、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三、选择题1、某学生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米处。当他向镜面走近0.5米时,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离镜面的距离是( )a 0.5米。 (b)1米。 (c)1.5米。 (d)3米。1.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40厘米。 b 3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3、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18厘米 b 12厘米 c 8厘米 d 4厘米4、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像实验,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他把蜡烛从距离凸透镜25厘米处向15厘米处靠近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始终成清晰的像,则( )a 始终是放大 b 始终是缩小的 c 始终是正立的 d 始终是倒立的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像 b 放大的像 c 正立的像 d 倒立的像6、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放在距焦点3厘米的主光轴上,则( )a 一定成虚像 b 一定成实像 c 一定成缩小的像 d 一定成放大的像7、下列光学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太阳光下的树影 b 日食现象 c 在海洋馆中看到鲨鱼在游d 太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空隙,地面上有许多圆型的小光斑四、实验题1、如图12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0点为入射点,on的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l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0时,反射光为0d;当入射光为e0时,反射光为0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1ao502co403eo20 图12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n为法线。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从这一现象可以初步说明_。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角度,则在小门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这一现象表明_。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_,另外还有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和_。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比较_的大小;还要分别测出_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归纳出实验结论。实验时,要和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的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_。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子时,眼睛应该在_蜡烛(a或b)这一侧观察,若在像的位子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能或不能)呈现烛焰像。5在图ll中,凸透镜焦距为lo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1、如图10所示,常用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 ,此时它的示数为 。图102、某同学用完好的温度计正确测量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2所示,则沸水的温度为_,由此可知,当 时当地的大气压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等于”或“大 于”)。3、 如图12所示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_,此时它的示数为_。图123已知铜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把一块质量较小的铜块放入足量的沸水中较长一段时间后,铜块的温度_水的温度。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水,吸收相同热量后,铜块的温度_水的温度。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收的热量_水吸收的热量。(本题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焦/(千克),读作_,表示_。5、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后,剩下半杯酒精的比热容将_(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比热容表示物质的一 种_。4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 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等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铜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6、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 b 比热容 c 密度 d温度下列物理量中,表示物质特性的是( )a热量 b 比热容 c 温度 d质量8、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b 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c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比热容也不会改变。d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无关,但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比热容也会改变9、将一壶水从室温烧开,需吸收的热量约为( )a 8102焦 b 8103 c 8104 d 8105计算题瓶内装有2千克、温度为100的水,经过一昼夜后水温降到了60,则在这一昼夜中水放出了多少焦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11、2千克的水,当它的温度从20升高到100时,吸收的热量为多少焦?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质量为2千克的热水自然冷却,水温下降了50。求: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4.2103焦(千克)实验题某学校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实验,他们把水的乙醇装在相同的容器中并包裹在保温材料和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保温盒中,放在相同的实验环境里,观察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物质 时间(分)质量 温度(克)01020304050601水200706764.562.5616059.52水100706459555250493水50705848403430284乙醇200706560.55754.552.5515乙醇100706051443935336乙醇5070505018151515分析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1、 这些同学进行实验时,实验室的环境温度是_。2、 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容器和保温材料都相同的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