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依据 第三章 规划原则 第四章 规划范围 第五章 分级保护规划 第六章 土地使用规划 第七章 建筑建设规划 第八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章 游客容量规划 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二章 安全防灾规划 第十三章 居民调控规划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 第十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对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太极洞片区、卢湖片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根据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旨在通过规划控制范围,规定土地使用性质与开发强度,确立建筑设施、配套设施控制指标,实施对风景区的有效保护,开发风景区的游赏与休闲功能,使风景区在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得到可持续发展。第二条 规划性质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深化与完善,是在对风景区进行功能划分和旅游项目策划基础上的以数据控制和图则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控制指标,是规范风景区保护与开发建设的技术性法规文件。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依据,在有效的保护风景区生态、文化前提下,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配套建设。通过调整用地结构,提升功能,实现风景区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将其建设成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著名风景区。第四条 规划内容 为了突出风景资源开发特点,强化保护要求,风景区内的任何建设活动,不管是综合开发还是个体建设,都应该进行控制。为此,本次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控规体系: 1分级保护控制。 2土地使用控制。 3建筑建设控制。 4道路交通控制。 5游客容量控制。 6基础设施控制。 7环境保护控制。 8安全防灾规划。 9居民调控规划。第五条 规划期限1近期,20062010年。2中期,20112015年。3远期,20162020年。第六条 规划实施本规划通过由安徽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后,由广德县建设委员会负责实施。在风景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项目建设及任何人类行为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第二章 规划依据第七条 规划依据本规划遵照国家、省、市及地方有关规章进行编撰,主要依据的法规与文件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发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6年修改)。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9月2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99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 9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1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建设部1992年11月16日发布)。 12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建设部1995年3月29日发布)。 13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1991年3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号发布)。14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2004年2月1日施行)。15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7月28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16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17安徽省广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年2010年)。 18广德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00年2020年)。 19安徽省广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8月通过评审)。 20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年11月通过评审)。第三章 规划原则第八条 保护原则严格保护风景区自然与文化遗产,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保护水质,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延续风景区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第九条 发展原则充分利用风景区内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科学、积极有效的开发,凸现风景区游览休闲特色,在保护自然风景、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第十条 人本原则科学处理风景区各建设项目的空间关系,在水陆交通、公共场所、休闲娱乐、饭店餐饮等休闲服务设施配置方面,强调人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即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美好感受,充分体现风景区建设以人为本的宗旨。第四章 规划范围第十一条 太极洞片区规划范围根据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太极洞片区位于广德县的东北,其范围北起分界岭、青头山、三洲山,南至小狮山、后座山、将军山南麓,东止皖浙边界的火烧山、人头山、金钟岭、大洪山,西沿四季卡、路青卡、橡皮烘,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其中在安徽省境内面积14.4平方公里,江苏省境内3.6平方公里,浙江省境内4平方公里。本次控制规划区仅为其中的核心部分,面积约383.80公顷。具体四至边界见太极洞片区现状信息图。第十二条 卢湖片区规划范围根据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卢湖片区范围北起七里店,南至陈坞村,东止甘溪沟,西临笄罩山,包括卢湖、笄罩山、甘溪沟、灵山等地区,总面积为71.87平方公里。本次控制规划区仅是其中的核心部分,面积约6711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497.17公顷,卢湖水面面积约20067公顷。具体四至边界见卢湖片区现状信息图。 第五章 分级保护规划 第十三条 分级保护区划分对风景区进行分级保护区划分,明确规定各级区划范围及保护规定,从总体上规定各种建设活动和游赏活动。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对风景保护的要求及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结合风景区实际情况,太极洞片区和卢湖片区均划分为三级,即: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各级保护区保护范围详见太极洞片区分级保护图、卢湖片区分极保护图。第十四条 各级保护区保护要求 1一级保护区保护要求一级保护区内可以设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本区。2二级保护区保护要求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住宿设施,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3三级保护区保护要求三级保护区内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均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第六章 土地使用规划 第十五条 规划内容土地使用规划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等方面作出的控制性规定。其具体控制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相容性、地块划分和用地面积等。第十六条 功能区用地依据风景区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及本规划区的市场定位,对风景区进行必要的功能划分。其中太极洞片区分为入口接待区、游览区、养生区、果园区、休闲区、居民调控区、生态保育区;卢湖片区划分为入口接待区、游览区、休闲区、居民调控区、生态保育区。参见太极洞片区功能分区图、太有洞片区总平面图、卢湖片区功能分区图、卢湖片区总平面图。太极洞片区、卢湖片区各功能区用地面积及规划位置见附表一、二。附表一 太极洞片区各功能区用地控制表功能分区位置功能占地(公顷)入口接待区片区南端主入口、停车场咨询接待、行政中心24.36游览区片区正中部观光游憩160.13养生区片区中北段养生文化、养生保健26.67果园区片区东南端养生区北端乡野休闲、果品采摘55.96休闲区片区花明湖砚池湖西岸住宿餐饮、会议度假娱乐运动63.27居民调控区片区东南、西南新杭集镇居民安置、农家乐53.39生态保育区片区外围山体生态保育、涵养181622附表二 卢湖片区各功能区用地控制表功能分区位置功能占地(公顷)入口接待区片区中部主入口、停车场咨询接待、行政区11.50游览区片区中南部观光游憩、娱乐运动36471休闲区散落于片区内住宿餐饮、会议度假休闲养生50746居民调控区卢湖上游聚集点、甘溪沟、卢湖新镇居民安置、农家乐21036生态保育区卢湖西岸以西生态保育、涵养647957第十七条 用地性质及其用地面积依照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太极洞风景区规划用地涉及“风景点建设用地”等不同性质的用地,即: 风景游赏用地,指向游人开放、游览欣赏对象集中区的用地,包括风景点建设用地、风景保护用地、风景恢复用地、野外游憩用地、其他观光用地;游览设施用地,指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于景点之外的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用地旅游点建设用地,指独立设置的各级旅游基地(如部、点、村、镇、城等)的用地,包括旅游点建设用地、游娱文体用地、休养保健用地、购物商贸用地、其他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指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设置的居民社会、生产管理等用地,居民点建设用地,指独立设置的各级居民点(如组、点、村、镇、城等)的用地,包括居民点建设用地、管理机构用地、科技教育用地、工副业生产用地、其他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指风景区自身需求的对外、内部交通通讯与独立的基础工程用地,包括对外交通通讯用地、内部交通通讯用地、供应工程用地、其他工程用地、环境工程用地;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风景林不包括在内游娱文体用地,指独立于旅游点外的游戏娱乐、文化体育、艺术表演用地,包括成林地、灌木林、苗圃、其他林地、竹林;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作物用地,包括果园、桑园、其他园地、胶园、茶园;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菜地、水浇地、其他耕地、旱地、水田;草地,指生长各种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包括天然牧草地、改良牧草地、其他草地、人工草地、人工牧草地;水域,指未列入各景点或单位的水域,包括江、河、海域、滩涂、其他水域用地;太极洞片区、卢湖片区不同性质用地平衡控制详见附表三、四。附表三 太极洞片区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用地(%)现状规划00合计规划用地383.810010001甲风景游赏用地80.124.9120.8802乙 旅游设施用地82.040.1221.3803丙居民社会用地41.79 7.0010.8904丁交通与工程用地7.581.421.9705戊林地23.4032.236.1006己园地90.9328.7223.6907庚耕地21.95 25.605.7208辛草地35.989.37附表四 卢湖片区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用地(%)备注现状规划00合计规划用地4971710010001甲风景游赏用地132790.8626.7102乙 游览设施用地2145343.1503丙居民社会用地102920.162.0704丁交通与工程用地11721.442.3605辛草地1008416.2420.2806壬水域26394.835.30注:1甘溪沟、笄罩山用地平衡未列于上表中 第十八条 用地使用相容性土地使用性质的相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调整地块的规划使用性质,用地性质改变应符合风景区土地使用适建范围规定,详见附表五、六、七。其中:风景游赏用地系指向游人开放,游览欣赏对象集中区的用地;旅游设施用地系指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于景点之外的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系指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设置的居民社会、生产管理等用地;表中:“”表示允许修建,“”表示原则上有条件允许修建,“”表示不允许修建,“”表示原则上不允许修建,但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或公益需要,经采取措施符合有关规定后可以酌情修建。附表五 太极洞风景区一级保护区土地使用适建范围表序号 规划地使用类别适建建筑类别一级保护区风景游赏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草地水域1景观建筑2低层住宅3多层住宅4商业住宅5居住区或小区级配套公建6行政办公建筑7大中型商业建筑8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包括邮电所、储蓄所)9大中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0小型农贸市场11小型市政设施(变电所、泵站、调压站、加油站12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13卫生机构14派出所、房管所、市政公用等基层修理机构15消防站16停车场附表六 太极洞风景区二级保护区土地使用适建范围表序号 规划地使用类别适建建筑类别二级保护区风景游赏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草地水域1景观建筑2低层住宅3多层住宅4商业住宅5居住区或小区级配套公建6行政办公建筑7大中型商业建筑8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包括邮电所、储蓄所)9大中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0小型农贸市场11小型市政设施(变电所、泵站、调压站、加油站)12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13卫生机构14派出所、房管所、市政公用等基层修理机构15消防站16停车场附表七 太极洞风景区三级保护区土地使用适建范围表序号 规划地使用类别适建建筑类别三级保护区风景游赏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草地水域1景观建筑2低层住宅3多层住宅4商业住宅5居住区或小区级配套公建6行政办公建筑7大中型商业建筑8小型商业服务设施(包括邮电所、储蓄所)9大中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0小型农贸市场11小型市政设施(变电所、泵站、调压站、加油站12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13卫生机构14派出所、房管所、市政公用等基层修理机构15消防站16停车场第十九条 用地性质变更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允许变更用地性质:1用地面积与规划面积相差较大。2对周围用地造成不良影响(环境、交通或日照通风等)。3占用必要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占用基础设施或道路交通用地。5绿地中建设建筑密度10%的设施。6较大幅度地超过规划许可的基础设施容量。第二十条 地块划分依据地形条件、功能分区及旅游项目的规划,将太极洞片区划分为九个大地块,并进一步细分为二十一个小地块;卢湖片区划分为十二个大地块,并进一步细分为十九个小地块。各地块索引见附表八、九及其地块编号总图,地块控制指标见各地块控制指标。有关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按各地块控制技术数据执行。附表八 太极洞片区地块索引表大地快编号分地块编号0102021,022,023,02403031,032,03304041,042,043,0440506061,0620708081,08209091,092,093第七章 建筑建设规划第二十一条 规划内容 建筑建设控制性规划是为了维持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作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主要控制内容有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化率、建筑形式及色彩、环境景观等。其中:容积率,系指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该地块用地面积之比(万平方米/公顷)。容积率取值与地块区位、用地性质、现状条件、开发经济效益、政策等因素有关。控制幅度详见附表十、十一,各地块主要控制指标见分图图册和说明书。建筑密度,系指建筑物基底面积与该地块用地面积之比(%)。建筑密度的确定与用地性质、区位条件、环境质量要求、现状条件等因素有关。控制幅度详见附表十、十一,各地块主要控制指标见分图图册和说明书。建筑高度,系指建筑物室外入口处地坪标高至建筑物屋脊的高度。建筑控制高度指允许的建筑高度最大值。绿化率系指地块中绿化用地面积与地块总面积之比(%)。绿化率指标与用地性质、环境质量要求、建筑密度等因素有关。第二十二条 控制指标控制幅度见附表十、十一。各地块详细控制指标见控制指标和说明书。附表十 太极洞片区主要指标控制幅度表 控制指标功能分区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高度(米)绿化率(%)入口接待区0.64251540游览区0.0533075养生区0.063882果园区0.010.5690休闲区0.42201560居民调控区0.6251250附表十一 卢湖片区主要指标控制幅度表 控制指标功能分区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高度(米)绿化率(%)入口接待区0.6201265游览区0.45102560休闲区0.43201555第二十三条 建筑形式及色彩1太极洞片区建筑,以二至三层的低层为主,建筑形式体现传统徽派风格,建筑色彩以白墙、青瓦为主。限制各种艳俗色彩的建筑外装修以及彩色琉璃瓦。2卢湖片区建筑形式可以多样化,在继承徽派建筑元素的同时,鼓励中西结合,建设独具个性的建筑,色彩不限,层高以二至三层为主。第二十四条 环境景观 1游览区内房屋建筑的间距必须符合卫生等方面的要求。2建筑群体应整体规划,确保风格统一、空间有序,避免零星开发建设。3人行道应进行地面铺装,设置雕塑、花坛等建筑小品,居住区内部必须进行室外环境布置。 4未经许可,建筑物外立面和地块内的场地上,不得设置悬挂广告牌、标语、招牌、宣传画、布告等。经申报批准后,应做到美观、位置、地点适宜。5地块四周原则上不得设置砖墙等形式的实体围墙,应采用通透围墙的形式,或以灌木、绿篱、栅栏等分隔。第八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二十五条 规划内容道路交通控制性规划一般包括出入口方位及数量、交通方式、道路红线控制等,具体的控制指标有各类型道路长度及红线宽度、建筑后退、道路平曲线设置、道路交叉口处机动车道转弯半径、主要出入口方位、停车场等。本章节中相关技术指标参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中的有关规定,结合风景区实际情况给出。第二十六条 道路设置1太极洞片区道路太极洞片区内规划道路类型分为三种:机动车道、电瓶车道和游步道。机动车道路红线为812米,其中两侧绿化带宽24米;电瓶车道路红线6米,其中两侧绿化带宽1米;游步道宽122米。具体设置见附表十三。 附表十二 太极洞片区道路规划表 道路类型所在区域起讫位置长度(m)宽度(m) 材料机动车道横穿整个规划区北部次入口经花明湖休闲区至居民调空区32838沥青主入口南边往浙江过境公路 主入口西南至东南340912沥青景区以西广宜公路406912沥青电瓶车道万石园道教文化游览区主入口至地质博物馆58006沥青万石园道教文化游览区主入口至岳王庙6沥青太极文化养生中心主入口至野营林地 6沥青花明湖休闲区 岳王庙至岳王庙花明湖休闲区6沥青游步道入口接待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两仪峰生态湿地游览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水泥仿石万石园道教文化游览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太极文化养生中心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鹅卵石生态果园农庄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鹅卵石休闲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520石板2卢湖片区道路卢湖片区内规划道路类型分为三种:机动车道、电瓶车道和游步道。机动车道宽612米,其中两侧绿化带宽24米;电瓶车车道宽6米,其中两侧绿化带宽1米;游步道宽1215米。具体设置见附表十三。附表十三 卢湖片区道路规划表道路类型所在区域起讫位置长度(m)宽度(m)材料机动车道规划区外围西北部卢湖集镇至笄罩山 75068沥青大坝以北入口门楼至飞虎山、梅坞山休闲区114712沥青卢湖以东广安公路220612沥青甘溪沟游览区广安公路至甘溪沟沟底468612水泥卢湖西北区域 至桃山850012沥青休闲区散落于各休闲区内101258沥青电瓶车道贯穿整个规划区环卢湖一周145836沥青游步道入口接待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路面大坝游览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鹅卵石画屏山游览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水泥仿石青山包游览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鹅卵石湿地游览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木板甘溪沟游览区 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鹅卵石笄罩山游览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鹅卵石景尧阁休闲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水泥仿石太阳谷休闲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水泥仿石石崖休闲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水泥仿石画屏山休闲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水泥仿石甘溪沟休闲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水泥仿石笄罩山休闲区详见道路交通图1215石板或水泥仿石此外,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风景区,考虑到特殊群体游览便利性,景区还应建设相应的无障碍设施,比如盲道、无障碍坡道等。第二十七条 建筑后退及道路红线太极洞风景区建筑后退及道路红线见附表十四。附表十四 太极洞风景名胜区建筑后退及道路红线规定表 道路红线宽(米)建筑高度(米)机动车道12机动车道8电瓶车道6游步道1.21.5h104310.510h204.53.51.50.7第二十八条 道路平曲线太极洞风景区道路平曲线详见附表十五。附表十五 太极洞风景名胜区道路平曲线设置表道路红线宽(米)12861.21.5最小平曲线半径(米)150504020适宜平曲线半径(米)2001007030第二十九条 道路交叉口处机动车道转弯半径太极洞风景区道路交叉口处机动车道转弯半径详见附表十六。附表十六 太极洞风景名胜区道路交叉口处机动车道缘石转弯半径表红线宽(米)12861.21.512111063810952665521.21.53222第三十条 主要出入口地块出入口以满足地块外部道路畅通和内部人车出入方便及安全的需求而设置。 各地块车行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间距离应尽量不小于50m,河道两侧距桥梁50m范围内亦不宜设车行出入口。1太极洞片区出入口太极洞片区规划设置两个出入口,方便游客及车辆进入的同时,分散进入的人流和车流。主入口:位于规划往浙江省过境公路与广宜路交叉转盘的东北侧。次入口:位于广宜路有机茶园脚下。2卢湖片区出入口卢湖片区规划设置四个出入口,方便游客及车辆进入的同时,分散进入的人流和车流。主入口:大坝西侧,小灵山以南泻洪道处。次入口一:大坝坝体东端。次入口二:青山包东侧、太阳谷休闲区。次入口三:垂钓中心西南端。第三十一条 停车场 1太极洞片区停车场太极洞片区停车场设置于主入口处、次入口处、太极山庄及休闲区内,详见附表十七。 附表十七 太极洞片区内停车场设置名称位置面积(m2)停车场1位于主入口门楼西南 5500停车场2位于次入口,有机茶园山脚1200停车场3太极山庄休闲区1500停车场4花明湖休闲区20002卢湖片区停车场卢湖片区停车场除主入口处以外,其余都分布在各休闲区内,详见附表十八。附表十八 卢湖片区内停车场设置名称位置面积(m2)停车场1主入口门楼西北及行政区南部 6000停车场2次入口一200停车场3次入口二500停车场4次入口二500停车场5景尧阁休闲区1200停车场6太阳谷休闲区2000停车场7石崖休闲区600停车场8画屏山休闲区720停车场9甘溪沟游览区600停车场10笄罩山游览区500停车场11秋城山休闲区1500停车场12万桂山休闲区800停车场13泉明山休闲区3000停车场14飞虎山休闲区800停车场15梅坞山休闲区400第三十二条 水路交通本条主要是针对卢湖片区而言。水路交通规划是展现卢湖山水风光的重要工作。在规划建设和实施水上交通的同时,应确保湖水水质和环境不受污染。经实地勘察,景区可建11座大小游船码头,其中,渔家码头为游船总码头。水上游线视主要景点分布划定。第三十三条 交通工具1太极洞片区交通工具本片区以陆路交通为主,考虑到环境保护及景区道路情况,景区内一律采用环保电瓶车作为交通工具,电瓶车带有顶棚,分为8人座和11人座两种。2卢湖片区交通工具电瓶车考虑到环境保护及景区道路等实际情况,景区内采用环保电瓶车作为最主要交通工具,电瓶车带有顶棚,分为8人座和11人座两种。游船游船为卢湖水面的主要游览工具,考虑到水质保护等问题,游船必须采用无污染的环保类型。其他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卢湖水面还可采用其他无动力交通工具,如划桨船、帆船等。附表九 卢湖片区地块索引表块编号分地块编号01011,012,013020304041,042,043,04405051,0520607071,0720809101112第九章 游客容量规划第三十四条 规划内容游客容量系指在维持生态环境及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游客容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本风景区的游客容量采用面积法和线路法两种方法计算,最后综合平衡得出可靠数据。第三十五条 太极洞片区游客容量控制1面积法太极洞片区景区面积约为3837967平方米,依据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所定的相关计算标准,即设定每个游人占平均游览面积300平方米,全年游览天数240天,游人日周转率为0.9,以面积容量法估算出太极洞片区的环境容量为:日环境容量=38379673000.9=11514人次年环境容量=11514240=276万人次2线路法太极洞片区内部游览道总长约29500米,道宽1.5米5米。依据广德太极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所定的相关计算标准,即设定游人所占道路面积按5平方米/人计算,全年游览天数为240天,游人平均日周转率为0.9,以游线容量法估算出太极洞片区的环境容量为:日环境容量=29500350.9=15930人次年环境容量=15930240=382万人次3综合平衡法综合上述两种计算结果,采取综合平衡法。按饱和度系数0.8计算,太极洞片区最佳游客全年容量值为221万人次(不包括太极洞洞内游客人数)。第三十六条 卢湖片区游客容量控制1面积法卢湖片区面积约6711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497.17公顷,水面面积约为17405公顷。在不影响游览质量的情况下,游客人均占用陆地面积400平方米,人均占用水面面积1000平方米,设定全年游览天数为240天,游人平均日周转率为0.6(60%的人三日游,40%的人一日游),以面积容量法估算卢湖片区的环境容量为:日环境容量=(49717004000.6=14170人次年环境容量=14170240=340万人次2线路法卢湖片区片区内部游览道总长约53公里,道宽1.2米5米,游人所占道路面积按7平方米/人计算,设定全年游览天数为240天,游人日周转率为0.6(60%的人三日游,40%的人一日游),以线路容量法估算卢湖片区的环境容量为:日环境容量=53000370.6=13629人次年环境容量=13629240=327万人次3综合平衡法综合上述两种计算结果,采取综合平衡法。按饱和度系数0.8计算,卢湖片区最佳游客全年容量值为262万人次。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第三十七条 规划内容基础设施控制性规划是在对各地块划分的基础上提出各项基础设施的控制指标,它包括给水排水、邮电通讯和供电能源等内容。为科学地计算出各地块的基础设施控制数据,本章下属的一些控制指标或数据均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三十八条 水源规划1太极洞片区规划由新杭镇给水管网供水,区内不考虑自备水源。2卢湖片区规划由县给水管网供水,区内不考虑自备水源。第三十九条 用水指标本条中的各类用地用水指标以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有关规定为依据,并结合风景区具体情况给出。1太极洞片区用水指标游览设施用地用水指标:100120m3/ had。风景点建设用地用水指标:1550m3/ had。居民社会用地用水指标:50150m3/ had。人工草地用水指标:15m3/ had。交通与工程用地用水指标:2550m3/ had。室外消防用水指标:15升/秒。室内消防用水指标:25升/秒。未预见用水量取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自来水普及率100%。2卢湖片区用水指标游览设施用地用水指标:100120m3/ had。风景点建设用地用水指标:1550m3/ had。居民社会用地用水指标:50150m3/ had。人工草地用水指标:15m3/ had。交通与工程用地用水指标:2550m3/ had。室外消防用水指标:15升/秒。室内消防用水指标:25升/秒。未预见用水量取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自来水普及率100%。第四十条 用水量预测根据规划用水指标,以及规划人口和各类用地性质、用地面积,计算规划用水量。1太极洞片区用水量分地块用水量之和:179656 m3/d。未预见用水量:17966m3/d。规划总用水量:197622 m3/d。各地块用水量见附表十九。2卢湖片区用水量分地块用水量之和:341516 m3/d。未预见用水量:34152 m3/d。规划总用水量:375668m3/d。各地块用水量见附表二十。第四十一条 给水管网1太极洞片区给水管网给水管网布置形式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到区级干管、支管。干管主要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管径最大dn400,最小dn200。给水管道埋设深度(管顶埋深),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拟采用1.01.2米。按城市给水设计规范,在给水管道上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之间距离不得大于200米。本区供水压力要求达到0.5兆帕。2卢湖片区给水管网给水管网采用以枝状为主、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建立主次干管,形成确保景区供水质量和安全的管网系统。干管主要布置在环湖游览区干道,干管径dn400,支管径dn200。给水管道材可采用新型塑料给水管或玻璃钢管,并尽可能沿用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给水管在道路下的管位,沿路南、路东布置。给水管道埋设深度(管顶埋深),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拟采用1.01.2米。按城市给水设计规范,在给水管道上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之间距离不得大于200米。本片区供水压力要求达到0.5兆帕。第四十二条 污水指标污水指标按相应用水指标的0.9计算。第四十三条 污水量预测根据规划人口,各类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及污水量指标,经计算得出规划污水量。1太极洞片区污水量规划污水总量:152265m3/d。各地块污水量见附表十九。2卢湖片区污水量规划污水总量:337975m3/d。各地块污水量见附表二十。第四十四条 污水处理及污水管1太极洞片区污水处理污水管道布置充分考虑具体地形坡度状况,并尽可能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游览区内污水经支管收集后汇入干管,最终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管道管径最大dn400,最小dn200。污水管道设置在道路两侧。2卢湖片区污水处理考虑到卢湖湖区地形坡度特征,沿湖周围设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站各一座。污水处理厂设置在广安公路东侧王家湾,收集站设置于画屏山以南。污水处理标准深度为二级,可采用a/o或a2/o工艺、sbr及ccas工艺等。污水管道干管管径采用dn400,支管管径采用dn200。污水管道布置充分考虑具体地形坡度状况,并尽可能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耳部肿瘤课堂
- 好奇产品培训体系构建
- 瞄准新质生产力
- 听了郝红英老师孩子心里发展敏感期与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模版
- 奥康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构建
- 办公室行政管理
- 技术岗位工作总结模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细胞治疗产品开发与应用
- 推销实战技巧与客户优秀服务技巧
- 福建新费用定额交底材料
-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 趣味英语课件完整版
- 大学武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 五防系统调试报告
- 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 单词表
- 市委政研室主任关于如何写稿子的讲话
- 在建项目雨季施工(防汛)安全隐患排查表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