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一个误读.pdf_第1页
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一个误读.pdf_第2页
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一个误读.pdf_第3页
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一个误读.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囡非釉质文化遗产煲护垮坛论享囊堕 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约的一个误读 李军 英国学者伯瑞在他的名著 中说:“观念支配着世界。”如果此话 当真,那么应该补充的是:“错误的观念”同样将“错误地”支配世界,引导“错误 的”实践。自从2 0 0 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 2 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 约 以来,中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在还没有一部标准的中 文版 。在文化界、法学界还没有就有关观念展开充分讨论的前提下,中国政 府不仅马上批准了 ( 成为世界上批准 的第六个国家) 。而且正着手 颁布一部 ,这种高效率与紧迫感令人激赏,但同时也令人忧 虑:我们真的领会了国际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精神吗? 已经有人指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颁布的中文版 翻译的种种不 足( 诸如把。o r a lt r a d i t i o n ”译成“口头传说”而不是更准确的“口述传统”;把 “c u l t u r a ls p a c e ”译成。文化场所”而不是更典雅的“文化空间”等等) 。然而,这些 尚处在可容商榷之列在我看来。这个文本所犯的唯一不可原谅的错误,在于它没 有更正而是延续了一个错误,一个在该翻译本之前已经流行于中文语境的错误:把英 文“m a s t e r p i e c e ”翻译成“代表作”。结果导致了对2 0 0 3 年公约 中出现的新精神 ( 表现为新的“代表性名录”) 置若罔闻。 需要解释的是。正如一切法律文本一样,2 0 0 3 年的 中认定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从历史、艺 术、科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u n ev a l e u ru n i v e r s e l l ee x c e p t i o n n e l l e ) 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然而,在2 0 0 3 年的 出现 的新精神。 概括地说,2 0 0 3 年公约: 的新精神,就在于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文化多样性”联系起来。它以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 2 0 0 1 ) 为基础,以法律的 语言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句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而“文化多样性”则是“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证,它们互相界定,不可分割。 所谓的“代表性”,正是要在“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上加以理解;所谓的“代表 性”,就是。文化多样性”的表达。也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在一次访谈中,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总干事长松浦晃一郎指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 象:有三分之二的成员国“没有被很好地代表”。这无异于说,只有充分考虑不同文 化和不同价值标准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世界遗产的名录 才能更好地“代表”世界 文化的大家庭它不应该也不能只是按同一种价值标准( 所谓的“杰作”) 进行的 一场类似于选美评秀的超级大赛。 于是,我们在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次) 中,看 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现象:在这份名录中,上述“不平衡”现象得到了大大的扭转。 亚太地区以总数2 8 项占第一;欧美以总数2 6 项屈居第二;然后,非洲2 l 项;拉美 2 0 项。这些数字间虽然还能略见高低,但与世界物质遗产领域相比,其差异几乎可 以忽略不计。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穷国与富国之间传统的等级制第一次被颠 覆了因此。这些数字表明,较之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无疑更 具有“代表性”一更充分地代表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l i1 i i 鲥宁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毫娟 考虑到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上的强势地位,同时考虑到非西方国家在人口和国家 总数上占据的绝对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正在国际范围内介入一场势均力敌 的文化政治斗争。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在文化遗产领域和南北国家双方间发生的政治 斗争,有必要回顾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起源。 不同于绝大部分现代观念起源于西方的事实,这个观念有一个卑贱的出身诞 生于2 0 世纪中期的东方日本。不应该忘记的是。当日本于1 9 5 0 年颁布了 中“杰作”的标准,对峙的双方( 南北国家) 形成了妥协。表现 为:我们在同一个 中看到了一个“过渡条款”( 第三十一款) 它的基本内 容,就是把 中的“杰作”标准,整合在“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换言之,以前已被认定的“杰作”将继续被纳 入在未来的“代表性名录”中,但在未来“代表性名录”中榜上有名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却不一定是上述意义上的。杰作”它的标准尚有待于制定。两个标准被 同时容纳在这个公约的框架内,这一方面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灵活性,另一 方面则无疑使认定本身变成了不同价值标准角逐和冲突的战场。 但是,无论在中文版的 和 中。还是在中文世界各类相关文章 中我们都没有看到对上述领域发生的政治斗争有最起码的意识和敏感。“人类口头 及非物质遗产杰作”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的相关观念。都被不 加区别地译成了“代表作”。这一混淆绝非仅仅是无关痛痒的概念错误,而且将严重 影响我们的实践。 具体而言,首先。在非物质文化领域无法辨识“杰作”与“代表性”标准之间 的差别将使我们在国际领域的文化政治斗争中丧失宏观的视野和灵活的立场,既与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不相称也难以做出与中国国家利益一 致的正确判断。 其次把“代表性”误读为“代表作”。将使我们再一次失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真精神的机会,导致我们把不可分割的人类活生生的多元文化实践,倾向于按物 i i 1 6 7 i i 中国非物质文,i :遗产煲篓蝗堡舅享毫一卫 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肢解成一件件孤立的“作品”。导致它的博物馆化和木乃伊化,最 终丧失它们的活力。 最后,鉴于中国在国际上兼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第三世界大国、在国内则形 成以汉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