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井子区体育新城东侧、岚岭路北侧部分宗地改造项目d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性质项目名称:甘井子区体育新城东侧、岚岭路北侧部分宗地改造项目d区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大连新东昌置地有限公司 总 投 资:97,252万元人民币1.1.2 建设位置本项目位于甘井子区朱棋路东、岚岭路北侧,具体见地理位置图1.1-1。本项目位于大连市体育中心的东侧,相距约1100m。本项目图1.1-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比例尺 1:12000011.1.3 工程进度本项目计划于2014年8月开工,2017年8月竣工,总工期为36个月。1.1.4 规划内容本项目由大连新东昌置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使用性质为住宅及公建(商业、配套公建),总用地面积49400 m2,总建筑面积181,436.71 m2。主体工程由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两部分组成。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5767.93m2,地下建筑面积55,668.78 m2。包括2032层的高层住宅11栋、2632层的高层住宅/公建2栋、13层高的配套公建/商业6栋(含物业、幼儿园)、商业建筑1栋(地上2层、地下商业街1层);地下车库为-2层,同时换热站、配电站、泵站等均位于地下一层。表1.1-1 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项目单位数值备注规划总用地m249400-总建筑面积m2181436.71其中144000m2计入容积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125767.93全部计入容积率其中住宅m2113706.88-公建m212061.05-地下建筑面积m255668.78其中地下设备用房m25240其中换热站、给水机房、控制中心等计入容积率地下车库m250428.78不计入容积率居住户数户1280-居住人数人3840-户均人口人/户3-容积率-2.65-绿地率%30-建筑密度%25-总停车位辆1368住宅1.5辆/户,公建2.5辆/100m2其中地上机动车停车位辆124-地下机动车停车位辆1244-表1.1-2 建筑明细一览表楼号层数建筑类别总建筑面积(m2)住宅(m2)地上公建(m2)地下公建(m2)地下车库(m2)备注123住宅8055.688055.68-226住宅9204.349204.34-321住宅7440.647440.64-426住宅/公建11255.6711255.67-521住宅7624.477624.47-621住宅7706.527706.52-732住宅/公建11271.9411271.94-828住宅11479.4111479.41921住宅7624.477624.471020住宅7342.727342.721126住宅9114.089114.081222住宅7793.387793.381322住宅7793.387793.38142公建/商业1447.471447.47152公建502.16502.16162公建1305.21305.2173幼儿园3528.003528.00183商业9158.225128.22403019-2地下车库/地下设备用房51638.78121050428.78含换热站、配电室等201垃圾转运站10010016#楼东侧211煤气调压站50-5012#楼北侧合计181436.71113706.8812061.05524050428.78表1.1-3 公建配置一览表序号建筑类别建筑面积(m2)位置1幼儿园(12班)352817#楼2物业管理用房502.1615#楼3社区文化活动站66216#楼4治安联防站8014#楼5社区服务中心50016#楼6社区居民委员会24016#楼7卫生站30014#楼8开闭站150地下一层9配电室1120地下一层10配电室2120地下一层11配电室3110地下一层12通讯机房50地下一层13弱电进线室20地下一层14控制中心50地下一层15换热站200地下一层16给水机房70地下一层17中水机房70地下一层18消防泵房250地下一层19煤气调压站5012#楼北侧20垃圾转运站10016#楼东侧21地上商业公建6098.8914#、16#、18#楼22地下商业公建403018#楼地下一层合计17301.05其中地下1210m2设备用房计入计容面积1.2 基础设施规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市政给排水、供热、电力、电信和煤气管网供应系统配套齐全。1.2.1 供暖本项目冬季取暖为集中供热,由大连北市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本项目建有1个换热站,位于地下建筑的-1f,建筑面积200m2。1.2.2 给、排水1.2.2.1 给水本项目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直接供给,供水管径为dn200。本项目规划设置1个给水机房,位于地下建筑的-1f,单独设置。项目预留市政中水供水管接口,管线直径为dn100,中水机房一处,位于地下建筑的-1f,待远期市政中水管网形成后接入用于绿化。在市政中水管网未建成前,采用绿化水罐车送水的方式进行绿化。1.2.2.2 排水区域排水条件根据“大连城市中心区排水规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三道沟排水区。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按规划排入泉水污水处理厂。泉水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对应大连市主城区三道沟排水区,覆盖范围以甘井子区的南关岭街道为主,涉及到的其它街道包括华西、兴华、华东路及大连湾镇,流域内的污水主要通过三道沟截流管线和泉水河截流管线,经泉水泵站提升至泉水污水处理厂。泉水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sbr 法的改进工艺循环活性污泥法cast(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工艺。泉水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指标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 标准。经调查,泉水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3.5 万t/d,最大处理能力为4.5 万t/d,目前已处于基本饱和状态。泉水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已在规划中,并进行了部分前期工作,根据大连市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泉水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目前项目已开始进行,据调查,泉水污水处理厂二期将于2015 年6 月招标,2015 年12 月或2016 年初建成投用,设计处理能力10.5 万t/d。本项目运营时间约为2017 年8 月,在泉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产运行之后,因此本项目污水设计排入泉水污水处理厂方案可行。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已有排水管网,废水可通过管网排入泉水污水处理厂。本项目排水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地面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屋面雨水由雨水斗及雨水立管汇集,分别排至室外雨水口,经管道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最终排海。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所排污水主要为居民、办公和幼儿园师生产生的生活污水,其中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汇同其它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厌氧发酵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泉水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经估算,本项目污水排放量为490.4m3/d,泉水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后,完全有能力接纳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1.2.3 供气本项目居民厨房和幼儿园食堂烹饪用气采用煤气,由市政煤气管网提供。该调压站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设置于12#楼北侧,建筑面积50m2,为独立设施。1.2.4 供电本项目的用电负荷主体为照明、家用电器等,由市政电力网统一供电,小区内共设3个10kv配电室,其中安装干式变压器,1个开闭站,均布置于地下建筑的-1f,上方均无居民住宅。1.2.5 通风系统风机本项目车库通风风机均设在地下车库的风机房内,其上方无居民住宅。1.2.6 地下车库排风口位置根据建设提供资料,本项目设计为地下车库强制进排风系统。地下车库所有排风口均为近地面排放。排风井出地面部分的高度为3.0m,与人行通道整体设计,风井三面均设置铝合金百叶窗,百叶窗底部距地面高度为2.5m。1.2.7 生活垃圾收集和储存本项目设有1个垃圾转运站,位于16#楼东侧,建筑面积100m2。生活垃圾每天由环卫运输车辆负责清运。每栋住宅楼、公建和办公楼前均设置垃圾箱。1.3 评价标准1.3.1 环境质量标准1.3.1.1 环境空气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大政办发200542号文,项目所在地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因此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1.3.1.2 声环境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6190号)规定,项目所在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功能区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项目南侧邻岚岭路,临路规划布置为一栋2层公建(18#楼)和一所幼儿园(17#楼)。其中,18#楼与岚岭路相距约28m,17#楼与岚岭路相距约48.4m。因此,本项目临岚岭路一侧45m内的规划建筑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功能区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1.3.1.3 土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3.2.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建设过程中土地平整、土建产生的扬尘及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的要求。1.3.2.2 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根据大连城市中心区排水规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三道沟排水区,污水进入泉水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本项目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泉水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排放标准执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中“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3.2.3 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项目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运营期,配套设备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1.4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4.1 大气评价等级划分及评价范围根据项目的工程分析结果,选择厨房烟气中的so2和no2两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其中pi定义为:pi=ci/co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本项目no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为7.04%,小于占标率10%,因此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本项目大气评价范围定为以项目位置为中心,直径5km的圆形区域。1.4.2 水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拟建项目营运后产生的污水主要为小区居民、物业公建及幼儿园师生的生活污水,据估算,项目污水产生量约为490.4m3/d,废水中主要含cod、ss、nh3-n等污染因子。此部分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泉水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根据项目废水产生及处理情况,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仅作影响分析。1.4.3 噪声评价等级划分及评价范围本项目建设期的噪声主要为施工噪声,建成后主要为基础及配套设施的设备运行噪声,具体为变电所、换热站、二次加压泵站及地下停车场风机等设备噪声。项目设备用房均设在地下室单独的设备间内,对环境的贡献值较小,且声环境评价范围内没有敏感目标,因此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评价范围为本项目红线外100m。1.5 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源(1)环境敏感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确保建设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符合各项环保标准、法规及要求。本项目的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4-1,图1.4-1。表1.4-1 环境敏感目标阶段敏感目标相对本项目位置环境要素与本项目规划红线的最近距离(m)施工期南关岭新火车站广场动迁回迁楼宗地改造项目(在建)东南大气81鹏辉新天居东278南岭新城东677辽宁水工院家属楼东南393井西小区东南509绿园小区东南596盛宝家园东南681南岭花园南790幸福居东南970万锦民悦东南1300南岭人家东1300大连市十九中南278甘井子区明德小学南437南关岭小学东1100雁南园东1600营运期本项目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大气、声-(2)影响源通过对现场周边环境及相关规划调查可知,本项目建成后的周围环境影响因素中以地铁线及本项目周边规划道路为重点,影响源情况见表1.4-2、图1.4-2。表1.4-2 项目周边环境影响源环境影响源相对本项目位置影响因素最近距离(m)备注现有建华污泥有限公司北侧大气24与本项目规划建筑华远建设材料公司北侧大气90待搬迁小型加工厂西北侧噪声52规划地铁2号线东段南侧振动60地铁外轨中心线与本项目规划建筑-地铁车站西南侧噪声290车站风亭与本项目规划建筑-岚岭路南侧噪声28与本项目规划建筑-规划道路东侧噪声28规划道路北侧噪声10规划道路西侧噪声1011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1.6 项目可行性分析1.6.1 项目选址与规划一致性分析根据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项目拟建地为居住用地,与本项目的定位相同。并且建设单位已取得土地部门和规划部门的开发手续,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1.6.2 配套设施布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的换热站、泵站、变电所及地下车库风机等规划设在地下室内,所处位置上方均无居民住宅,因此上述配套设施的布局是合理的,在采取隔声、减振降噪措施后,噪声传播到室外可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1类标准限值。1.6.3 建筑布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东南侧规划有幼儿园,临东港区规划的地铁线。幼儿园的规划建筑与地铁控制线最近距离约30m;与地铁外轨中心线距离约60m。根据地铁2号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评结论,距离规划地铁外轨中心线35m以上,基本不受地铁轨道振动及噪声影响。由此可见,地铁轨道振动和噪声对幼儿园的影响较小。项目东侧规划有40m宽的城市主干路,南侧邻岚岭路。其中,本项目规划建筑(住宅)与东侧规划道路最近距离为28m,南侧规划建筑(幼儿园)与岚岭路的最近距离为48m。东侧住宅与幼儿园将会受到上述道路不同程度的交通噪声影响。从本项目周边环境来看,对于本项目,幼儿园与居民住宅较近,可作为本项目住宅小区配套的教育设施。幼儿园布置在本项目的东南部,其周边均有方便通行的道路,可以很好地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综上,本项目规划幼儿园的布局基本合理。综上,本项目选址、配套设施布局基本合理,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可性。1.7 工程分析1.7.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施工过程所用的机械产生的噪声,拆迁、挖掘、场地平整、建筑材料运输等行为产生的扬尘,施工废水及建筑垃圾等。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见表1.7-1。表1.7-1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表名称排放量备注水污染物排放量(m3/a)12960t-cod3.3t-ss2.2t-nh3-n0.3t-固体废弃物土石方量+13.3万m3排至指定排渣场生活垃圾162t-1.7.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项目建成营运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居民厨房和幼儿园食堂烹饪时煤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油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此外还有配电室、各种泵类、风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交通噪声和幼儿园课间活动噪声等。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见表1.7-2。表1.7-2 运营期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名称排放量(t/a)大气污染物no21.71so20.47co3.07cnhm0.61烟尘0.22油烟2.97水污染物废水排放量178996cod53.7ss35.8nh3-n5.37噪声各种泵类8085 db(a)变压器7075 db(a)通风风机7585 db(a)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1494.12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2.1 施工期的影响分析与评价(1)地面扬尘施工期地面扬尘在按环保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挡;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应当密闭处理;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需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车辆驶离工地前,需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运输车辆禁止超高等;由此可降低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噪声施工期间对噪声较强的设备采取隔声、吸声等综合降噪措施,产生的施工噪声需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并按环保部门对施工单位夜间施工提出要求进行实施。施工期环境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但考虑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本报告提出的防治措施及建议,实施施工监理,做到文明施工、严格管理、缩短工期,力争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另外,按照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的要求,本项目需把环境监理列入本工程的监理内容。2.2 运营期的影响分析与评价(1)废气居民厨房和幼儿园食堂产生的燃气废气及油烟居民厨房和幼儿园食堂烹饪过程中,煤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油烟经过内壁式排烟道由建筑物顶部有组织排放。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保证烟道的建设质量,防止油烟异味影响周围环境。地下车库汽车尾气本项目地下车库所有排风口均为近地面排放。排风井出地面部分的高度为3.0m,与人行通道整体设计,风井三面均设置铝合金百叶窗,百叶窗底部距地面高度为2.5m,出口朝向避开了易受影响的居民住宅及人行道。从环保角度上分析,地下车库废气从地上排放比高空排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重,项目需对排风口处作相应的消声处理,确保其噪声不影响小区居民正常的生活环境。(2)废水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居民、幼儿园师生和物业办公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其中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汇同其它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厌氧发酵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泉水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化粪池的设计容量需满足污水在化粪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24h,且化粪池必须定期清掏,化粪池作为重点防渗区,防渗层的渗透系数1.010-10cm/s;幼儿园食堂的含油污水需先经隔油处理后,再汇同其它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泉水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3.5 万t/d,最大处理能力为4.5 万t/d,目前已处于基本饱和状态。泉水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已在规划中,并进行了部分前期工作,根据大连市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泉水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目前项目已开始进行,据调查,泉水污水处理厂二期将于2015 年6 月招标,2015 年12 月或2016 年初建成投用,设计处理能力10.5 万t/d。本项目运营时间约为2017 年8 月,污水排放量为490.4m3/d,在泉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产运行之后,因此本项目污水设计排入泉水污水处理厂方案可行。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已有排水管网,废水可通过管网排入泉水污水处理厂。(3)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区内设置垃圾房。垃圾房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垃圾渗滤液收集,设专用渗滤液收集槽,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走,垃圾房地面需铺设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10cm/s,房内同时要设异味清除系统。垃圾房内垃圾需及时由垃圾清运车清理。餐饮企业隔油装置清出的废油脂或废弃的炸货油,必须交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认定的单位统一处理;其他厨房垃圾需放置在有盖的垃圾容器内,按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规定的方式排放。应当将废弃食用油脂单独收集、存放,按月登记其数量、种类、收集方式和去向,并向所在地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报告,不得随意投放废弃食用油脂,或者将其投放、销售给未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建议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类收集。(4)噪声本项目换热站、泵站、变电所、风机等设备均设在地下室内,所处位置上方均无居民住宅。项目通过采取隔声、减振、降噪措施后,并经墙体、地面隔声后可降低噪声4045db(a),噪声传播至外界可低于45db(a),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的1类标准要求。电梯设计需符合电梯技术条件(gb/y10058-2009)的标准要求,对电梯井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噪声传播至外界可低于45db(a),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的1类标准要求。(5)公建本项目公建规划为独立公建或处于地下室内,同时4#、7#楼一层有部分公建。目前已确定入驻幼儿园、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便民服务设施。从对住宅的环境保护要求出发,根据大连市城市饮食娱乐服务企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居民住宅区内禁止开办歌舞厅、游戏厅、机动车维修业、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业服务项目,多层住宅楼内(含楼下公建房)禁止开办饮食业、洗浴场所服务项目。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项目,需办理相应的环保手续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未经允许,不得接纳。总之,公建部分规划内容总体上服务于居民,同时以不对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干扰,不影响居民舒适生活环境为原则。2.3 周边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与评价(1)规划道路本项目建成后,红线外北、西、东侧均为规划的区域城市道路,南侧为现状岚岭路。上述规划道路级别不高,道路车流主要是区域内部及周边居住小区的来往车辆。从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来看,项目共规划了20栋地上建筑,其中南侧邻现状岚岭路布置2栋建筑,分别为17#和18#楼,均为公建,其中18#楼用于商业用途,17#楼规划为幼儿园,幼儿园与南侧岚岭路最近距离为48.3m,距离东侧规划道路最近距离为28m。因此,上述道路的交通噪声会对幼儿园造成一定影响。本项目南场界和东场界与城市道路之间有一条宽度为20m的城市绿化带相隔。同时,本项目配备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多层窗等,可以降低交通噪声对居住环境和幼儿园的影响。(2)规划地铁本项目南侧规划有地铁2号线东段。本项目规划建筑与地铁车站的最近距离约290 m;与地铁控制线的最近距离约30m。本项目规划建筑与规划地铁站相距约430m,地铁站风亭一般设在地铁站附近,此距离远大于100m,地铁站风亭的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很小。目前建设单位从大连市规划局获得信息,本项目详规图中的地铁控制线为除地铁项目外项目的施工控制线,以防止其他项目施工影响规划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地铁外轨中心线与地铁控制线相距30m,则本项目规划建筑与地铁外轨中心线相距60m,大于35m,地铁轨道振动和噪声对本项目规划建筑的影响较小。24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3 环境保护措施3.1 施工期环保措施1、废气根据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的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施工期间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施工扬尘防治实施方案,并提请排污申报。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规定设置施工标志牌、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2) 施工场地周边必须设置高度在2.5m以上的围档(视地方要求可适当增加),围挡间无缝隙,围挡底端须设置防溢座。(3)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应当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配合定期喷洒粉尘抑制剂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4)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设置废水收集坑及沉砂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5)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必须采用全封闭车辆进行运输,同时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6)天气预报4级风及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7)工地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以及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8)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并尽量采用石材、木制等成品或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木制品切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9)应对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防尘网或防尘布。(10)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性的物料、渣土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或地下楼层时,可从电梯孔道、建筑内部管道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者打包装框搬运,不得凌空抛撒。(11)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应采取铺设钢板、铺设混凝土、铺设沥青混凝土、铺设用礁渣、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等措施之一,防止机动车扬尘。可采用吸尘或水冲洗的方法清洁施工工地道路积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12)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下列防尘措施:应采取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钢板、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礁渣、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植被绿化;每周洒水视情况每周等时间隔洒水二至七次,扬尘严重时应加大洒水频率;地表压实处理并洒水;根据抑尘剂性能,定期喷洒抑尘剂。(13)应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不低于2000目/100厘米2)或防尘布。2、噪声由于建筑施工是露天作业,流动性和间歇性较强,对各生产环节中的噪声治理具有一定难度,下面结合施工特点,对一些重点噪声设备和声源,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和建议:(1)降低声源的噪声强度选择低噪声施工机械,同时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在噪声非正常状况下运转。(2)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对各施工环节中噪声较为突出的,且又难以对声源进行降噪可能的设备,要求采取临时隔声措施,在隔离体上最好敷以吸声材料,以达到降噪效果。(3)加强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实施规范化管理,对发现的违章施工现象和群众投诉的重点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同时加强与施工单位的协调,积极做好施工队伍的环保教育,使施工单位做到文明施工。(4)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根据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大连市房屋暨建设施工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要求,禁止在22点到次日6点从事可能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避免夜间施工,是减少对周围居民影响的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要求施工单位一定要避免夜间施工。根据大连市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每日十二时至十四时、二十时至次日八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装修活动。建设单位及公建的入住单位要严格控制施工和装修时间,避免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5)减少运输车辆噪声由于夜间运输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夜间运输,进入居民区时应限速,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路线。3、废水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在区域内建设临时化粪池,定期清运,申请市政部门拉走处理。地下施工时抽出的地下水,要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4、固废根据大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建设、施工单位应负责做好建设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工作,施工中产生或散落的废弃物必须及时清运,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和堆放物品不得有碍环境卫生;从施工现场驶入城市路街的车辆,车轮不得带泥土。工程竣工后,应及时修整场地,清运垃圾残土,保证竣工后场地清洁。施工现场内设立临时专用生活垃圾储存箱,生活垃圾袋装化,放到场地内的垃圾箱内,并及时交由环卫部门清运,送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内部装修产生的废油漆桶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建筑垃圾排放应向大连市环卫处排渣办办理相关手续,采用封闭车辆运输,排放指定地点。a.施工单位或土石运输单位必须按照交通部门核准的运输路线运行,本项目建设单位有责任对运输车辆的线路进行监督,不得图便利自行选择其他线路。b. 施工工地道路要铺设石渣路面,工地出口处要设置清除车轮泥土的设备,确保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散;要指定专人清扫工地路面。c. 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密闭方式运输,合理控制车速,并尽可能避免交通高峰期运输,沿途有居民区时禁止鸣笛。3.2 运营期环保措施1、废气(1)厨房烟气项目投入使用后,厨房废气包括居民和幼儿园煤厨房烹调过程产生的no2、so2、烟尘及油烟等污染物。对于此类废气,在项目设计施工时,已规划在建筑内预设统一的排气烟道,使烟气经排气烟道高于楼顶集中排放,以避免烟气无组织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餐饮油烟废气应根据建设规模采取符合环保标准的油烟净化器净化后经专用内置烟道外排。(2)汽车尾气在地下车库中,由于汽车行驶、起动和制动过程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so2、烃类、黑烟等有害物质,必须对车库采取强制通风换气措施。 通风系统的选择诱导通风系统是利用高速喷出之少量气体来诱导及搅拌周围之大量空气,并带动至特定的目标方向。其主要运用理论来自空气动力学中高速喷流的扰动特性,扰动喷流能够有效的诱导周围静止的空气,从而带动空气流通,使其通风有效度理论上可达100%。与常规通风系统相比,诱导通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风换气系统通风有效度高;第二,诱导通风系统处理某一尖峰负荷所需的时间仅为常规系统的一半;第三,利用对喷射角度的调整可使 co随主气流位于地表面,使呼吸地带的co浓度下降;第四,使用诱导通风系统可在保持车库良好通风效果的前提下使车库的层高减低300mm,节约土建费用。第五,从系统设置来讲,诱导通风系统代替了常规通风系统的送风管、排风管、各种风口阀门和为克服这些阻力的压头,从而大大减少了电耗。第六,诱导通风系统结构简单,系统泄漏可能性小;系统变动弹性大,即使系统施工完毕,仍可视实际情况增减风量;由于诱导通风系统不使用风管,基本无需维护;其气流流线可以据建筑特征布置,消灭死角。因此,本报告推荐地下车库采用诱导通风系统。2、废水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废水中主要含cod、ss、氨氮等污染因子。本项目排水实施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进入泉水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化粪池的设计容量需满足污水在化粪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24h,且化粪池必须定期清掏;幼儿园食堂的含油污水需先经隔油处理后,再汇同其它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3、噪声本项目建成营运后主要噪声为配套设备产生的噪声。(1)换热站设备噪声本项目设有1个换热站,单独设置在地下室-1f的站房内,上方无居民。换热站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水泵。要降低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需选用低噪音设备。换热站的设备噪声源强约为8085db(a)。泵的主要噪声来源于电动机,要求避免选用高速和外扇形电机。此外,可在进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对于小型电机可采用局部消声器,在机座下加减振垫;并需使换热站管线与建筑分离,防止产生二次振动。采用这些隔声、减振、措噪措施并经墙体、地面隔声后传播至室外可低于45db(a),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1类标准限值。(2)给水泵房设备噪声本项目规划建设1个给水泵房,单独布置在地下室-1f的泵房内,上方无居民。水泵的噪声源强约为8085db(a)。水泵机组和电机可加设隔声罩或局部隔声罩,罩内衬吸声材料;电机部分可根据型号配消声器;泵房墙体可做吸声处理;泵的进出口接管可做挠性连接和弹性连接;泵的进出管尺寸要合适、匹配,若尺寸太小,流速过高,会产生气蚀现象而引起强烈噪声。采取隔声、减振、降噪措施,并经建筑墙体及地面隔声后,噪声传播至室外可低于45db(a),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 2008)的1类标准限值。(3)通风系统风机噪声本项目风机主要为地下停车场通风系统风机,风机规划设于地下风机房内,其上方无居民住宅。风机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性噪声,其中风机进排气口的噪声是最强的噪声源。风机的噪声源强约为7585db(a)。为解决机体辐射噪声,需设隔声设备间,隔声间的屋顶、墙面采用吸声材料,门采用隔声门;在风机进排气口安装消声器;风机管道的连接采用强度高的柔性接头;将风机基础与主体工程基础隔开,并在风机基础上安装高弹性的橡胶衬垫。采取以上措施后,可降低噪声3040db(a),噪声传播至室外可低于45db(a),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1类标准限值。(4)变压器噪声本项目规划建设3个10kv变电所,均设置于地下室-1f内,所处位置上方均无居民住宅。为降低变压器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建设单位需建设密闭隔声机房,对其进行封闭处理,采取减振降噪措施,经墙体隔声后,噪声传播至室外可低于45db(a),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1类标准限值。(5)电梯噪声首先,电梯的设计要满足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的相关要求。其次,项目设计中需考虑将电梯避免设置在居民的卧室、起居室的旁边,这是避免电梯噪声影响居民的最好方法。同时,项目需对电梯井进行隔声、降噪措施。确保电梯运行噪声传播至室外可低于45db(a),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 -2008)的1类标准限值。4、固废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全部袋装化,日产日清,并由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派专人负责收集清运,送至小区内的垃圾房暂存、分类,再由市政垃圾清运车及时外运。垃圾房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垃圾渗滤液收集,设专用渗滤液收集槽,垃圾房地面需铺设防渗层,垃圾房内同时要设异味清除系统。隔油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