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doc_第1页
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doc_第2页
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doc_第3页
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doc_第4页
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目 录1总论11.1评价依据11.2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31.3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41.4评价因子筛选51.5评价标准51.6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71.7环境保护目标112区域环境概况142.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142.2气候与气象142.3地面水环境192.4地震烈度192.5土壤植被202.6动、植物与生态202.7社会环境概况213工程概况233.1项目基本情况233.2总平面布置293.3公用工程293.4现存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313.5组织机构及定员323.6工程进度情况323.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324工程分析334.1环境影响识别334.2施工期工程污染及源强分析334.3运营期工程污染及源强分析375清洁生产分析395.1该项目拟采用清洁生产措施395.2清洁生产建议39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36.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436.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4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56.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86.5生态环境现状评价507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577.1施工期影响分析577.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8污染防治措施73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738.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80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849.1总量控制原则849.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84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510.1环保投资估算8510.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510.3经济损益分析8610.4社会效益简要分析8610.5环境经济损益结论8611公众参与8711.1公众参与目的8711.2公众参与形式8711.3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10111.4调查结论10312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0412.1产业政策合理性分析10412.2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10412.3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0612.4选址合理性分析10812.5从环境影响预测角度对选址的可行性分析10912.6从公众参与角度对选址的可行性分析11012.7结论110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1113.1环境管理工作的内容11113.2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1213.3运营期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1513.4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管理11814结论与建议11914.1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11914.2选址合理性结论11914.3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1914.4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2014.5公众参与评价结论12114.6环境损益分析评价结论12114.7结论和建议121iv1 总论1.1 评价依据1.1.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第284号令,2000年3月20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实施);(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实施);(1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7月1日实施)。(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实施)(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2004年6月5日);(16)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11月8日);(17)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2月28日);(18)国务院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19)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和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2月16日)。1.1.2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012年1月1日实施);(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2009年4月1日实施);(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1994年4月1日实施);(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2010年4月1日实施);(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2011年6月1日实施);(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8)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用水定额(db23/t 727-2003);(9)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554-2010);(10)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1.1.3 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实施);(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实施);(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录(2011年本)及2013年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修正);(5)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1998年12月19日);(6)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6年2月8日);(7)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2010年修正本)(2010年8月13日);(8)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9)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总体规划(20082020);(10)阿什河生态风景长廊(经济景观带)总体规划(2013年1月);(11)哈尔滨市阿什河干流道外香坊段防洪及河道整治工程规划(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2月);(12)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设方案(送审稿)(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1月);(13)哈尔滨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1月)(14)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合同书。1.2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要求,针对本项目的特点,根据该项目的排污特征和评价区域环境状况,以及该项目建成营运所涉及的环境要素与环境问题,选择评价标准、评价范围、评价等级、评价时段、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及环境保护目标。在弄清本项目污染源和受纳环境本底情况的基础上,本着“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污染治理方案,分析及预测项目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从环保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2 评价原则(1)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项目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注重环境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2)贯彻执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保政策,从生产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的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3)环评工作的内容、深度和方法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和有关数据,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并进行现状监测。加强类比调查,充分利用国内同类项目运行管理经验,力争使本项目环评更具实用性和可靠性。 (4)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资料准确可靠,以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评价工作,污染防治措施可行,结论明确可信,保证环评工作质量。(5)环评工作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对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危害给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1.3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3.1 评价内容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及所在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为:(1)明确本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结合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工程污染分析。(3)对项目拟建地址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作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依据。(4)针对本项目的建设特点及排污特征,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5)预测本项目建成后评价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从环保角度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6)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广泛征求项目区及相关各阶层人士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7)对本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与环境监测计划。1.3.2 评价重点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结果,结合区域环境承载力对项目的制约条件等因素,本次评价重点确定为:建设期的施工噪声、建筑垃圾、扬尘以及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着重分析生态影响;项目营运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着重分析污水的产生和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1.4 评价因子筛选通过对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环境污染因素及污染因子进行分析,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筛选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具体见表1-4-1。表1-4-1 评价因子一览表项目评价因子环境空气现状评价pm10、pm2.5、so2、no2、co、o3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高锰酸钾指数、cod、bod5、nh3-n影响分析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ph、总硬度、氨氮、氯化物、氟化物、六价铬、高锰酸盐指数、汞、砷、镉、铅和总大肠菌群影响分析排水对地下水质影响程度声环境现状评价leqdb(a)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现状评价影响分析固体废物处理或处置率、处理或处置方式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所在区域土壤、植被保护,水土流失防治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评价pm10、so2、no2、pm2.5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表1-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m3)标准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pm1015070pm2.57535so250015060no22008040co104o3200800(日最大8小时) 水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为阿什河及松花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详见表1-5-2。表1-5-2 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mg/l,ph除外)项目类项目类ph69总磷0.3化学耗氧量(cod)30溶解氧(do)3生化需氧量(bod5)6高锰酸盐指数10氨氮(nh3-n)1.5粪大肠菌群20000个/l 地下水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详见表1-5-3。表1-5-3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mg/l)监测项目iii类标准监测项目iii类标准ph6.58.5(无量纲)高锰酸钾指数3.0总硬度450汞0.001g/l氨氮0.2砷0.05氯化物250镉0.01氟化物1.0铅0.05六价铬0.05总大肠杆菌群3.0(个/l) 声环境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分类,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本项目属1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值见表1-5-4。表1-5-4 噪声标准值db(a)昼间db(a)夜间db(a)执行标准5545(gb3096-2008)1类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施工扬尘(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表1-5-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名称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 噪声本评价噪声敏感建筑和施工期厂界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1类标准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标准值见表1-5-6。表1-5-6 噪声排放标准值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类别昼间夜间1类55db(a)45db(a)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类别昼间夜间70db(a)55db(a)1.5.3 固体废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所排放的固体废物应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通知中的有关规定。1.6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6.1 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008)中的有关规定,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1-8-1。根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co、非甲烷总烃和nox 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nox、co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值,非甲烷总烃取以色列环境质量标准短期平均值5mg/m3。表1-6-1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本项目冬季不运营,不需供暖,仅门卫室由电暖气取暖;运营期无其他大气污染源,本项目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排放。 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无特殊污染物,污水水质简单,排放量为4908m3/a,由污水罐车拉运至团结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汇入松花江。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的技术要求,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本评价仅对项目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排水去向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以及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建成后生活用水、绿化用水由市政给水提供,由罐车拉运至园区;运营期废水集中收集,由污水罐车拉运至团结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特殊情况下生活污水下渗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所以本项目为类建设项目,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分级标准见表1-6-2。表1-6-2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级别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水质复杂程度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易小较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小复杂-简单包气带防污性能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情况,厂址地层属于第四系堆积物,粉质粘土2.458.5m,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在4.510-78.110-5cm/s,包气带房屋性能为中级。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区域地下水赋存于中砂、粗砂中属孔隙潜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变化范围2.77m,该上层滞水无可利用价值,可开采地下水埋深为5080m,项目区地下水含水层污染特征为不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活供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属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区、也不属于补给径流区,同时项目占地为规划建设用地、农用地及其它用地,场地内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环境敏感区。则项目场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量及水质复杂程度项目污水排放总量为32.7m3/d,小于1000m3/d;项目污水排放主要为生活污水,水质简单。因此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为三级。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hj2.4-2009)将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划分依据见表1-6-3。表1-6-3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相关部分)一级二级三级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gb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gb3096规定的3类、4类地区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5db(a)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3db(a)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显著增多增加较多变化不大本项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区,通过对该项目噪声排放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变化不大,受噪声影响的人口数量增加较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评价等级划分相关依据,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判定为二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中规定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确定,见表1-6-4。表1-6-4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 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本项目工程占地面积为1.3km2,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重要生态敏感区,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属于一般区域,确定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为三级,本评价只提出适当的生态补偿要求和措施。1.6.2 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并结合环境技术导则要求,以及建设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对环境影响的特点,具体内容见表1-6-5。表1-6-5 拟建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大气以项目为中心,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地表水松花江阿什河口下至大顶子山江段地下水项目区为所在范围噪声建设项目场界200m范围生态整个项目区范围1.7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选址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该区域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疗养院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和水源地。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评价的保护目标为场址周围村镇及住宅小区,详见表1-7-1及图1-7-1。表1-7-1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敏感点名称与场址方位距场界最近距离(km)规模(户数/人口)保护等级环境空气黄家崴子ne0.3 150/5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百菜村ne1.2 300/1050高家店ne1.2 80/280尚东辉煌城sw1.3 5280/15840山根屯nw1.6 1724/5172会展城上城s1.7 1724/5172团结镇(政府)n1.8 52787东鸿艺境sw2.11500/5250地表水阿什河穿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体地下水项目区所在范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声环境厂界周围200米范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生态环境所在区域土壤、植被保护,水土流失防治 123 图1-7-1 环保目标示意图2 区域环境概况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东郊,哈尔滨市环城高速及哈同公路入口处。公园保护范围东至道外区团结镇百菜村、南至长江路、西至护堤大坝、北至先锋路,湿地公园总面积128.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4.9公顷,湿地率66.2%。该公园湿地类型包括河流和沼泽湿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2.1.2 地形地貌哈尔滨市地处松花江中游,属于松嫩冲积平原东南缘,地形呈波状起伏的地形特点,地貌单元为松花江阶地,平均海拔在120m180m之间。地貌轮廓受基岩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控制。第四纪以后,以沉降为主的震荡运动,形成一个被第四纪堆积物填充的继承性沉降盆地。由于沉降的不均匀,基底是不平坦的,形成了不连续的洼地和小的隆起,第四纪初期,接受了大量的冰水堆积的沙砾石层,后期沉积了巨厚的黄土粘土,构成了土壤母质。形成剥蚀堆积的两种不同成因的地貌单元,第四纪以后,受流水作用的侵蚀,形成了河谷、漫滩、阶地和平原。地表为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地震烈度为6度。2.2 气候与气象2.2.1 气候特征哈尔滨市属于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天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受东部鄂霍次克寒流影响,因此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夏季多受太平洋西伸北跃西南气流的影响,炎热多雨。春秋两季短促,多风而干燥。一年中寒暑温差较大。近20 年来,哈尔滨市年平均温度4.2,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0,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6.7,最冷为1 月份,平均气温为18.4,年极端最低气温-38.1;年平均风速为2.6m/s,年最大风速为26.0m/s,多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南南西风;最大冻土深度为1.9m;结冰期150d 左右,采暖期180d;年平均降雨量为524.5mm;年最大降水量826.3mm,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622.0mm;年平均气压990.1hpa;最大积雪深度41cm,年日照时长2474.4h;年平均相对湿度约65%。2.2.2 风向哈尔滨市30 年来年盛行风向为南(s)风、南南西(ssw)和西南(sw)风,风向频率分别为均频率16%,13%,10%,静风频率为5%;夏季盛行南(s)风,风向频率为16%,静风频率为4%;冬季也盛行南(s)风,风向频率为14%,静风频率为5%。哈尔滨市近20 年各季度、各月风向频率见表2-2-1,表2-2-2和图2-2-1。由年均风频的月变化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全年各月主导风向角范围为270315;从年均风频的季变化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年主导风向的风向角范围为270315,出现频率为35%。表2-2-1 哈尔滨市各季风向频率(%)统计表(30 年平均值)风向风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全年4333324612129786748春季433432359119898855夏季33466479121010553429秋季32232135131110897848冬季32221114131499979410表2-2-2 哈尔滨市各月风向频率(%)统计表(30 年平均值)风向风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一月321111151415981078411二月422211241211888810610三月5423213481089991166四月4233323610129898855五月43353346101210786655六月3346746912911563427七月22466591012109542329八月43465368111094544311九月3324325712996756410十月422211341211119108859十一月32221125141411998946十二月22221114161310109783102.2.3 风速哈尔滨市近20 年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情况分别见表2-2-3 和表2-2-4。从月平均风速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哈尔滨市4 月份平均风速最高(3.3m/s),8 月份平均风速最低(2.1m/s);从各季小时月平均风速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秋季春季最高,冬季风速最低,一天内13:00 的平均风速最高。图2-2-1 评价区近30 年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表2-2-3 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m/s)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均风速表2-2-4 各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小时风速1时2时3时4时5时6时7时8时9时10时11时12时春季1.661.581.562.172.462.743.113.273.25夏季11.281.41.641.912.092.422.532.592.79秋季1.451.511.631.551.61.641.852.12.342.783.043.21冬季1.541.511.61.541.471.581.531.7322.322.622.86小时风速13时14时15时16时17时18时19时20时21时22时23时24时春季3.322.661.71.611.681.61夏季2.72.692.762.682.42.08秋季3.063.12.762.452.051.681.521.611.521.571.491.53冬季2.932.92.742.322.131.971.981.751.671.591.4 地面温度场近20 年累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见表2-2-5。从年平均气温月变化资料中可以看出哈尔滨市平均气温为4.2c,7 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3.0c,1 月份气温平均最低,为-18.4c。2.3 地面水环境哈尔滨市依江傍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有一江、二河、三沟。松花江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是本水系主干,其次是阿什河、运粮河及马家沟、何家沟和信义沟。松花江是流经哈尔滨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松花江哈尔滨江段从四方台至大顶子山全长约70km。通常每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由于冰雪融化,江水开始上涨,到56月份出现春汛。春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20%。夏秋季节,雨水集中形成夏汛和秋汛。汛期中7-9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70%。每年11月初江水开始结冰,冰期约5个月。据哈尔滨水文站提供的松花江枯水期水文资料,松花江枯水期平均流量q=166.6m3/s,保证率为90%。阿什河自东向西流经尚志、阿城两市交界的西泉眼河附近折向西北,流经五常、阿城、哈尔滨3市县,在哈尔滨市东郊注入松花江。全长257公里。中下游丰水期水面宽238360米,水深447米;枯水期水面宽10235米,水深02025米。流域总面积3545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2.4 地震烈度哈尔滨市地处松花江中游,为松嫩冲积平原东南缘,平均海拔151m。地貌轮廓受基岩地质构造运动控制,第四纪以后,以沉降为主的震荡运动形成一个第四纪堆积物填充的继承性沉降盆地,由于沉降的不均匀,基底是不平坦的,形成不连续的洼地和小凸起。第四纪期,接受了大量的冰水堆积的砂砾层,后期堆积了巨厚的黄土亚粘土,构成了土壤母质,形成剥蚀堆积的两种不同成因的地貌单元。第四纪以后,受流水作用的侵蚀,形成了河谷、漫滩、阶地、平原。该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 度。2.5 土壤植被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 个土类、21 个亚类、25 个土种。黑土,是哈尔滨郊区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集中分布在东北郊、南部和西部,面积为2.1410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7.7%。黑土在全市分为2 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 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 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 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 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 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 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2.6 动、植物与生态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2.7 社会环境概况2.7.1 行政区划及人口外区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区,位于哈尔滨市的中东部。位于北纬45204620,东经1261512730之间。城区东与阿城区、宾县接壤,西与道里区以滨洲铁路为界,南接南岗区、香坊区,北与松北区、呼兰区毗邻。全区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道外区辖22个街道、3个镇、1个乡:靖宇街道、太古街道、东莱街道、滨江街道、仁里街道、崇俭街道、振江街道、东原街道、大兴街道、胜利街道、南马街道、民强街道、大有坊街道、南直路街道、化工街道、火车头街道、新一街道、三棵树大街街道、水泥路街道、太平大街街道、黎华街道、新乐街道、团结镇、永源镇、巨源镇、民主乡;青年农场。至2012末,道外区总人口970144人,全区总户数387089户。2.7.2 经济和社会发展至2013年末,道外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125万元,比上年增长7%。实现农业增加值80461万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量达254073吨,比上年增长11%;蔬菜总产量258166吨,比上年增长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9372吨,比上年增长4%;奶类产量8005吨,比上年增长0.02%;禽蛋产量16512吨,比上年增长1.4%。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6178公顷,比上年下降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8公顷,比上年增长16.7%,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78公顷,比上年下降28.4%。实现畜牧业产值6356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实现渔业产值8704万元,同比增长9.7%。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635万元,同比增长9.5%。完成育苗面积300亩,与去年持平,造林面积100亩,比上年减少8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60元,同比增长15.3%。 工业总产值351.90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09亿元,同比增长-4.9%,总量占全区的比重达到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9.89亿元,同比增长-7.2%;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88.09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6.96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利税32.64亿元,同比增长-5.9%。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2亿元,同比增长9.7%。2013年末,道外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350.04亿元,同比增长14.3%,住宿餐饮业实现33.56亿元,同比增长12.3%。2.7.3 社会事业(1)科技至2013年末,道外区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10户,实施科技攻关计划1项,市技术创新项目3项,市级星火计划1项,从市财政争取科技发展基金160万元。(2)教育至2013年末,道外区共有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7441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3186人;普通初中25所,在校生16429人;小学61所,在校生222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例为98.3%,2013年考入重点高中2346人人,其升学率55.76%,列全市第一名,高考录取2015人,录取率达到94.73%。(3)体育至2013年末,道外区共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5套。新农村体育示范点1个;篮球园区1个;乒乓球园区2个;羽毛球园区1个;棋牌类园区2个;体育示范区配备健身器材2处;乡镇体育活动站1个。全年建设公共体育健身器材总计249件。开展农民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区4镇农民及农民工600余人进行了免费的体质监测。组织开展“百万青少年”和“市民上冰雪”活动,全民健身百日系类活动,社区健身大讲堂活动道外区专场活动等150余项次。组队参加市少儿单项比赛获得金牌76块。3 工程概况3.1 项目基本情况3.1.1 工程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黑龙江阿什河湿地公园管理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28.3公顷建筑面积:11052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9845万元3.1.2 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东郊,长江路、先锋路、百菜村、护堤大坝合围区域。北侧、南侧为空地;西侧为物流仓库;东北侧为黄家崴子。3.1.3 主要建设内容园区占地面积128.3公顷,其中农用地45.9公顷,建设用地28.7公顷,其它用地53.7公顷。占用林地面积不用于建构筑物建设,全部保留绿化。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1052平方米,地上主要建筑包括宣教中心、画家村、各式建筑小品。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供市民旅游度假、文艺展览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园区。园区主要划分为浆果采摘园、湿地宣教中心、湿地公园保育区、湿地公园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分区。园区建成后设计客流量1000人次/d,全年运营150天(5月9月)。项目组成一览表见3-1-1。表3-1-1 项目组成一览表类别项目名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一、浆果采摘园(区域面积7.09公顷)浆果采摘园70900种植浆果植物二、湿地宣教中心(区域面积43.08公顷)民俗文化长廊国学故事长廊金源文化馆600600金源文化说明、展示等废旧海运集装箱改造(可移动)宣教中心9002700建设展览大厅、国学传统文化馆、老年艺术中心移动木质结构湿地博物馆336336湿地照片展示、介绍等废旧海运集装箱改造(可移动)画家村7002100包括创作室、音乐厅、画苑移动木质结构创作坊(文化谷)4242移动木质结构三、湿地公园保育区(区域面积77.54公顷)动物疾病监测与救助站8080动物监测救助站,不包括化学检测;化学检测外委进行移动木质结构植物病虫害监测站4848植物病虫害监测站,不包括化学检测;化学检测外委进行植物专类园26000种植丁香、玫瑰、桃红、梨、杏、李子、郁金香等土壤重金属检测与防治中心(含设备)4242具备土壤样本采样、物理观察、存档等功能,不包括化学检测;化学检测外委进行移动木质结构水质监测站4242具备水质样本采样、物理观察、存档等功能,不包括化学检测;化学检测外委进行移动木质结构游览木栈道500050002.5米宽,2000米长可拆卸游览建筑小品明月塔(防火瞭望塔)、芦苇迷宫、天地人和码头、观雁亭、有渔茶坊、乘风破浪码头、亲水平台、荷风四面亭、七星望月水榭平台、清风塔(防火瞭望塔)等可拆卸四、湿地公园服务区(区域面积0.59公顷)游客中心4242设在湿地公园入口处,具备管理、服务功能移动木质结构拆迁工程征地范围内现有彩钢仓库2座,面积8600m2;一层砖瓦房3座,面积279m2;多层砖瓦房7座,建筑面积52040m2,全部拆除生态恢复规划水体修复规划一、水文联系恢复与水环境整治规划二、开阔水域拓展规划三、恢复重建湿地水环境保育规划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一、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恢复与重建规划二、水禽栖息地恢复规划辅助工程门卫室2020门卫室生态厕所26个,分散在园区内垃圾箱90个,分散在园区内景区电瓶车候车站10座,分散在景区内,木质结构公用工程给水职工及游客生活用水、绿化用水由哈尔滨市自来水公司提供,采用罐车拉运,用水量83085m3/a排水园区排水量4908m3/a,由罐车拉拉运至团结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通过排入松花江供电由道外区市政供电,配电机房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