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奇葩绽芬芳——论姚溪山对歌仔戏地方特色的传承.doc_第1页
乡土奇葩绽芬芳——论姚溪山对歌仔戏地方特色的传承.doc_第2页
乡土奇葩绽芬芳——论姚溪山对歌仔戏地方特色的传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乡土奇葩绽芬芳论姚溪山对歌仔戏地方特色的传承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闽南歌仔戏作家姚溪山,继承并发扬了歌仔戏的草根性,保留本剧种的特色,地方色彩浓郁,作品深受群众喜爱。本文从其剧作的乡土题材,对民间习俗的展现及运用方言写作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对地方戏特色的传承。 歌仔戏姚溪山地方特色         歌仔戏形成于田间地头, 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与生活气息。生长于乡间的姚溪山深谙其文化内蕴,他的创作继承了歌仔戏丰富多彩的草根性。姚溪山出生于一个小渔村, 从小身体残疾, 但勤勉好学, 曾师从歌仔戏宗师邵江海,后成为县剧团专职编剧,代表作有双剑春、月里寻夫、疯女恋和保生大帝等。他的作品既赢得专业人士好评,又深受群众喜爱,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歌仔戏作家之一。         当前,地方戏创作中存在一些普遍趋势:一方面剧本用普通话写作;另一方面,在舞美、身段、表演等各方面向京剧靠拢。这就使地方戏的个性特色被弱化,剧种特征不明显,从而失去了自立于民族戏曲之林的生命之本,也失去了众多支持地方戏的观众。而姚溪山的作品地方色彩浓郁,充分发扬本剧种的精神,走生活化、平民化的道路,因此叫好又叫座。         一、乡土题材与民间习俗         (一)贴近地方的题材内容         歌仔戏是在闽台地区产生并起来的地方剧种, 它的根基在民间,观众群体主要是平民, 其中大多为农民。作为百姓劳作之余的休闲方式,歌仔戏必须满足大众的欣赏需求,而无法承担过于严肃、过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姚溪山自觉站在百姓的立场,以民间的视角选择题材,搬演老百姓熟悉、关心的身边事。         月里寻夫改编自歌仔戏传统剧目,讲述安溪茶工周成因为海禁滞留六年,家中妻子月里望眼欲穿、饱受相思之苦,决定冒险偷渡到台。周成惦念家中老母贤妻,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另娶新妇, 重重误会与矛盾就此展开。         这个故事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色彩。自古以来,闽台两地联系十分密切,人员、经贸往来频繁。明清之际,闽南人曾数次较大规模赴台拓荒,剧中提到的“海禁” 在上也确有其事。严酷的“海禁”使无数家庭分隔两地,亲人无法团聚。“月里寻夫”的故事是一代闽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近代,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前,又从闽南地区抓“壮丁”,带走一大批青壮年, 让不少家庭妻离子散。几十年的热切思念与祈盼,使人们对于团圆的渴望不断积聚,感情一触即发。在此背景下,姚溪山对这一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改编,唤醒了人们心中埋藏的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作品保生大帝讲述被尊为“保生大帝” 的吴夲的传奇经历。吴夲为北宋闽南人氏,终生行医济世,救人无数, 后成为闽南人民信奉的医神,至今在闽南、台湾地区仍香火旺盛,是两岸共同的民间信仰。姚溪山将人们尊崇的“神”用戏曲这一世俗的方式展现出来,贴近百姓生活,既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更是对本土文化信仰的弘扬。         侨女英魂敷演年轻的抗日女英雄李林的感人故事,忠诚谱表现漳州“110”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这两出戏取材于历史与现实,前者的主人公李林是福建龙溪人, 曾在厦门生活、学习;后者所写事件均发生在漳州。因此,剧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与闽南地区密切相关,观众看戏时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总体上说,无论是古装戏还是戏,姚溪山的作品总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达人们共同的愿望和理想。贴近地方、贴近生活,这使他的戏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吸引大批观众的先决条件。         (二)展现民间习俗与乡间生活         姚溪山生在,长在农村,自己就是农民中的一员,因此对老百姓的生活了如指掌。他将农村生活中的小插曲、娱乐方式或者某些民间习俗、民间说法搬上舞台,从而使作品的草根色彩十分明显。         月里寻夫第七场拜庙,讲述周成、阿美和贡糖姆分别来到祖师庙朝拜。由于这天“清水祖师庆寿辰”,所以“五路香客来不尽, 焚香添油表诚心”, 祖师庙现场还有各种表演,包括大鼓凉伞、车鼓阵、公背婆、高甲戏(“南管”)、舞龙舞狮、棚仔艺、踩高跷、歌仔戏(“锦歌落地扫”)、大鼓吹和八音民乐等等, 简直是一场民间曲艺大联展。这正是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真实写照。闽南人民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 每逢诸神寿辰,善男信女都要前去烧香庆贺,并请来民间艺人进行表演, 既娱神又娱人, 声势十分浩大。         姚溪山十分自觉地以百姓的视角审视生活、审视大众,在戏曲舞台上反映出百姓心目中世界的面貌。县官审皇帝中有这样一个小细节,胡小姐抢到石凳后命令女婢:“快拿饮料和肉饼, 姑奶奶要吃补脾”。看到这里,有心的观众也许会忍俊不禁:胡小姐贵为知府千金,竟然拿肉饼当零食? 其实这正反映了百姓纯真朴实的想法。在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人们的温饱都成问题,若能吃上肉饼,在他们看来已是十分奢侈的享受。于是以此推之,便认为知府家中过的定是天天都能吃肉饼的好日子,出门时还能带上几个当零食;却不知富贵人家早已吃腻了大鱼大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精致清淡的点心。         疯女恋剧中也有类似情节。尚书之女骆秀芳在父亲猝死的严重打击下突然发疯。府中长辈“三姑婆”与严县令偏听偏信:“胡仙师讲过,小姐乃是得了花疯,花疯就得花治了! ”所谓“花治”,就是给小姐招女婿,认为“新婚大喜可破煞,喜到病除两成全”。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纯属无稽之谈。“花治”之后,小姐病情丝毫未见好转。若依常理, 官宦人家受过、见多识广,不易听信江湖术士之言。相反,“花疯”“花治” 的办法倒极有可能是民间流传的“土方”。作者将民间的情节套用到官宦人家身上,实际上表现的却是百姓的生活和思想。          二、质朴生动的方言         (一)化用俗语,原汁原味         歌仔戏面向闽南地区的广大观众,道白、唱词均为闽南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姚溪山直接以闽南语写作剧本,显得生动活泼、通俗晓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色彩,也避免演出时由普通话转化为闽南语而导致某些语言韵味的流失。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日常口语化、方言化的词汇和语句。例如, 将床称为“眠床”,将清晨称为“透早”, 形容走路慌张迅疾用“紧狂”、走路小心翼翼用“猫手猫脚”等等。         月里寻夫中,荷兰人被称为“红毛”,以其不同于常人的特征作为指称, 透露出人们对外国人既鄙夷又惊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