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招待所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招待所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2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招待所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3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招待所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4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招待所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_ 学 号:1101012008 hefei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diploma project设计题目: 招待所 学位类别: 工 学 学 士 学科专业: 土 木 工 程 _作者姓名: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 2 1摘 要本次毕业设计是一个招待所,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 结构方案阶段: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本工程采用的是框架结构;二 、结构计算阶段:包括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和构件计算;三、结构施工图绘制关键词:结构设计;荷载计算;节点验算;abstract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s an hotel building , the stage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n the whole: 1. structural scheme stage: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building, providing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quakes in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the geologic prospect report of the project of the building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height and storey of the building of the building field are counted to confirm the structural form of architecture, what this project is adopted is frame structure; 2. calculate stage in structure: including loading and calculating, the internal force is calculated and calculated with the component; keyword: structural design; load and calculate; nodal checking computations. 目录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部分11.1 工程概况:11.2 建筑物功能与特点:11.2.1平面设计11.2.2 立面设计11.2.3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21.2.4 墙体21.2.5 基础31.2.6 楼地层31.2.7 屋顶31.2.8 防火41.2.9 抗震41.3 设计资料41.3.1自然条件41.3.2 工程做法4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部分62.1主体工程设计62.2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62.2.1 基本假定62.2.2 计算简图62.3 荷载、侧移计算及控制72.4 内力计算及组合72.4.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72.4.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72.4.3 内力组合72.5 构件、节点及基础设计8第三章 结构计算书部分93.1 工程总体概述93.1.1柱网布置93.1.2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93.1.3 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103.2 板的设计123.2.1 屋面及楼面恒荷载计算123.2.3楼板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143.3横向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173.3.1横向框架简图173.3.2 恒荷载作用计算183.3.4梁端剪力及柱端轴力计算263.4横向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计算383.4.1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383.4.2横向自震周期的计算403.4.3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413.4.5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443.5 框架梁、柱内力组合463.5.1 结构选用的抗震等级及计算规定463.5.2框架梁柱内力组合473.6 框架梁截面设计473.6.1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483.6.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493.7 框架柱截面设计503.7.1 柱截面尺寸复核503.7.2 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513.7.3 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33.8基础设计543.8.1基础工程概况543.8.2独立基础设计(选用4轴线a柱下基础)543.8.3联合基础设计(选用4轴线b、c柱下基础)593.9 楼梯设计623.9.1 楼梯概况623.9.2楼梯板设计633.9.3平台板设计643.9.4平台梁设计66参考文献681、主要参考文献:682、其它参考文献:682.1 专业教材682.2 专业规范:69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部分1.1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招待所;2、工程位置:安徽省滁州市;3、工程总面积:5145.76,地上五层,建筑高度18.3m,底层层高3.9m,其余各层层高3.6m。4、结构形式:现浇整体框架。1.2 建筑物功能与特点:该拟建的建筑位于滁州市市内,设计内容:此楼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招待所,建筑基底面积1108.31 ,总建筑面积为5145.761.2.1平面设计建筑朝向为南北向,平面布置满足长宽比小于5,采用纵向7.2m,横向6.9m、2.1m、6.9m的柱距,满足建筑开间模数和进深的要求。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由于建筑平面通常较为集中反映建筑功能方面的问题,一些剖面关系比较简单的民用建筑,它们的平面布置基本上能够反映空间组合的主要内容,因此,首先从建筑平面设计入手。但是在平面设计中,我始终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立面,分析剖面、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反复深入。也就是说,虽然我从平面设计入手,但是着手于建筑空间的组合。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从组成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类。建筑平面设计是组合布置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它包括使用部分设计和交通联系部分设计。1.2.2 立面设计该建筑立面为了满足采光和美观需求,设置了大面积的玻璃窗。外墙面根据05j909工程做法选用乳胶漆饰面,不同分隔区采用不同的颜色区隔,以增强美感。立面设计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和美化环境的需要而进行的。同时,还可起到改善环境条件、保护结构和装饰美化建筑物的作用。并且要考虑它的耐久性、经济性;正确处理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建筑立面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构部件所组成:它们有墙体、梁柱、墙墩等构成房屋的结构构件,有门窗、阳台、外廊等和内部使用空间直接连通的部件,以及台基、勒脚、檐口等主要起到保护外墙作用的组成部分。恰当地确定立面中这些组成部分和构部件的比例和尺度,运用节奏韵律、虚实对比等规律,设计出体型完整、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建筑立面,是立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建筑立面设计的步骤,通常根据初步确定的房屋内部空间组合的平剖面关系,例如房屋的大小、高低、门窗位置,构部件的排列方式等,描绘出房屋各个立面的基本轮廓,作为进一步调整统一,进行立面设计的基础。设计时首先应该推敲立面各部分总的比例关系,考虑建筑整体的几个立面之间的统一,相邻立面间的连接和协调,然后着重分析各个立面上墙面的处理,门窗的调整安排,最后对入口门廊、建筑装饰等进一步作重点及细部处理。完整的立面设计,并不只是美观问题,它和平、剖面的设计一样,同样也有使用要求、结构构造等功能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从房屋的平、立、剖面来看,立面设计中涉及的造型和构图问题,通常较为突出。1.2.3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物质功能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为此,不仅要赋予现实用属性,同时,也要赋予它美观的属性。建筑的美观主要是通过内部空间及外部造型的艺术处理体现,同时,涉及到建筑的群体空间布局,而其中建筑物的外观形象经常地,广泛地被人们所接触,对人的精神感受上产生的影响尤为深刻。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使用功能,物质技术条件,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要求。1.2.4 墙体墙体按所处位置分为外墙,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横墙,按受力方式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墙体应该满足程度要求,刚度要求及抗震要求。为满足抗震要求,应设置贯通的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浇柱,使其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减缓墙体的酥碎现象产生。墙脚和勒脚受到土壤中水分的侵蚀,致使墙身受潮,墙面层脱落,影响卫生环境,应做好防潮工作。门窗过梁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重,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荷等,是承重构件,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外墙为200mm厚空心砖,内墙为200mm厚轻质隔墙板。1.2.5 基础基础是建筑面地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的下部结构,它随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有过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把基上。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局部采用联合基础,该类基础在其纵、横两个方向均产生变曲变形,故在两个方向的截面内场存在剪力和弯短,柱下独立基础纵向的剪力与弯短一般则由阶梯型基础承担,基础各部分的纵向内力通常可采用简化法(直线分布法)或弹性地基梁法计算。1.2.6 楼地层楼地层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是水平方向分隔空间的承重构件,楼板层分隔上下楼层空间,地坪层分隔大地与底层空间,楼极层由面层、楼板、顶棚三部分组成,必须满足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隔声、防火、热工;建筑经济等要求,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该楼板具有强度高、防火性好、耐久等优点,应用广泛。楼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该种地向有良好的耐磨性,耐久性、防火防火性,并具有质地美观、表面光洁,下起尘,易清洁等优点。1.2.7 屋顶屋顶按其外形一般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其它形式的屋顶。本工程采用平屋顶,其排水坡度小于5%,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3%,本工程采用2%的排水坡度平屋顶,排水坡度的形式为垫置坡度,排水方式为外排水。屋面做法采用99j201-1平屋面建筑构造中卷材涂膜防水屋面。屋顶设计满足功能,结构、 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屋顶先建筑的围护结构,应抵御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屋顶承受风、雨、雪等荷重及其自身重量,因此,屋顶也是房屋的承重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房屋的结构安全,并防止因过大的结构变形引起的防水原开裂、漏水、本工程采用女儿墙外排水。屋面采用刚性防水屋面,其构建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本设计工程建筑立面设计力求给人一种均衡、和谐的感觉,与环境融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建筑物的功能,通过巧妙组合,使建筑物创造了优美、和谐、统一而又丰富的空间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1.2.8 防火防火等级为二级,安全疏散距离满足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最大距离小于40m,大房间设前后两个门,小房间设一个门,满足防火要求;室内消火栓设在走廊两侧,每层两侧及中间设3个消火栓,最大间距25m,满足间距50m的要求。1.2.9 抗震建筑的平立面布置规则,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均匀,楼层有错层,但由于采用后浇带处理,均满足抗震要求。1.3 设计资料1.3.1自然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详见地质勘查报告。2、抗震设防: 6 度3、防火等级: 二级,类场地4、建筑物类型: 丙类5、基本风压: w0= 0.35 kn/m2,主导风向:东南风6、基本雪压: s0= 0.60 kn/m27、楼面活荷: 走廊、门厅:2.5 kn/m2;其余:2.0 kn/m2。1.3.2 工程做法1、屋面做法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40厚c20细石混凝土10厚低标号砂浆隔离层防水层(4厚sbs改性沥青卷材)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或隔热层,采用30厚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最薄30厚lc轻集料混凝土2%找坡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厚2、楼面做法(1)卫生间、盥洗室楼面铺防滑地板砖防滑彩色釉面砖8-10厚,干水泥擦缝1: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30厚表面撒水泥粉聚氨酯防水层1.5厚1:3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00厚(2)其他楼面水泥砂浆楼面1:2.5水泥砂浆20厚水泥砂浆一道(内掺建筑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00厚(3)内墙面做法纸筋(麻刀)灰墙面刷内墙涂料2厚纸筋(麻刀)灰抹面9厚1:3石灰膏砂浆5厚1:3:9水泥石膏砂浆打底划出纹理加气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一道(4)散水做法:混凝土散水50厚c15混凝土撒1:1水泥砂子,压实赶光150厚3:7灰土垫层素土夯实向外坡4%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部分2.1主体工程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道也许都是相通的。所以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该建筑为招待所,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 该工程采用全现浇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结构平面布置见详图。1、全部单向板底筋短向放置在底层,长向放置在短向筋上.2、框架柱与砖墙连接均需间隔500高、在柱内预埋并向外伸出长度不小于1000的26的钢筋与砌体相连接。3、主体工程内预留洞、预埋件应与其他相关专业配合施工,严禁在结构构件上事后凿洞。凡柱、板、梁及混凝土墙上开洞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4、凡建筑图中未设墙处今后需加隔墙时,只允许加轻质隔墙。5、框架梁上下立筋除图中注明外均不宜有接头,不可避免时,必须采用焊接接头,同一截面内钢筋的接头面积不多于钢筋总面积的50%.2.2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2.2.1 基本假定(1)平面结构假定:该工程平面为正交布置,可认为每一方向的水平力只由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承担,垂直于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不受力。(2)由于结构体型规整,布置对称均匀,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计扭转影响。2.2.2 计算简图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连梁梁对墙产生约束弯矩,因此将结构简化为刚结计算体系,计算简图如后面所述。2.3 荷载、侧移计算及控制 高层建筑水平力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于风力。本建筑高度小于60m,且风荷载不大,故可不算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恒载)和使用荷载(活载)。结构自重可由构件截面尺寸直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值。使用荷载(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取用。当一般装修标准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和层高之比、顶点位移与总高之比分别为1:650,1:700。2.4 内力计算及组合2.4.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首先根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每榀框架。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分层法;连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进行调幅,按两端固定进行计算。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性质,使得超静定结构的部分破坏截面能够形成“塑性铰”,使得构件发生内力重分布,从而提高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在进行框架梁设计时,可以主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适当调幅,达到调整配筋分布、节约材料、方便施工的目的要求,且规范要求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2.4.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水平力首先在框架分配,然后将分得的份额按各榀框架的剪切刚度进行再分配;将总剪力墙分得的份额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进行再分配。最后计算单榀框架。注意力学方法在结构计算中应用的近似性及结构设计规范对这种“近似”带来的误差的调整方法,学会分析结构问题2.4.3 内力组合进行组合目标内力与竖向荷内力之间的符号关系判别(水平荷内力左右均考虑,选取不利值即可),若二者符号一致,此竖向内力应对结构不利,若二者符号相反,则此竖向内力应对结构“有利”,再区分此竖向内力是由永久荷还是可变荷引起的,正确选取分项系数进行内力组合。(1)荷载组合。由于不考虑风荷载影响,荷载组合简化如下: 1.2恒1.4活。 1.2重力荷载代表值1.3水平地震作用。(2)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框架梁柱应进行组合的层一般为顶上二层,底层,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有改变层及体系反弯点所在层。框架梁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为:支座截面,mmax,vmax,跨中截面,mmax。框架柱控制截面为每层上、下截面,每截面组合:mmax及相应的n、v,nmax及相应m、v,nmin及相应m、v。2.5 构件、节点及基础设计 构件设计包括框架梁、柱,板的配筋计算。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施工等因素,优先选用独立基础及联合基础。基础底板在地基净反力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向上的弯曲,因此底板下部需双向配筋,计算截面取柱边或变阶处,计算两个方向弯矩时,把基础视为固定在柱周边的四边挑出的悬臂板。 第三章 结构计算书部分3.1 工程总体概述3.1.1柱网布置柱网与层高: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要求,进行了平立面及剖面的设计,主体结构为整体 5 层,底层层高为 3.9m其余层高 3.6m。柱网如图3-1所示: 图3-1 主体结构柱网布置图3.1.2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楼板的均布活载和恒载经次梁间接或直接传至主梁,再由主梁传至框架柱,最后传至地基。根据以上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本办公楼框架的承重方案为横向框架承重方案,这可使横向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增加框架的横向侧移刚度。本方案中,需近似的按横向的平面框架分别计算。框架结构的计算单元如图3-2所示:图3-2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3.1.3 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1、框架梁截面尺寸估算(1)纵向框架梁l=7200 mm,h=(1/81/12)l900 mm600 mm,取h=700 mm;b=(1/21/3)h450 mm200 mm, 取b =300 mm;故梁的截面初步定为:bh=300mm700mm,其惯性矩为:i1/12(bh3)3007003/128.575109 mm4(2)横向框架梁1)、l=2100 mm,h=(1/81/12)l262mm175 mm,取h=400 mm;按规范规定的最小限值,梁的截面初步定为:bh=300mm700mm,其惯性矩为:i1/12(bh3)3007003/128.575109 mm42)、l=6900 mm,h=(1/81/12)l862 mm575 mm,取h=700 mm;b=(1/21/3)h450 mm200 mm, 取b =300 mm;故梁的截面初步定为:bh=300mm300mm其惯性矩为:i1/12(bh3)3007003/128.575109 mm4(3)次梁=450mm250mm,取b=250mm;故次梁的截面初步定为:bh=250mm500mm2、框架柱截面尺寸估算(1)按轴压比要求初估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框架柱的受荷面积如图3-3所示,框架柱选用c30混凝土,,根据设计资料知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轴压比。由轴压比初步估算框架柱截面尺寸时按式估算主轴压力设计值n按式估算 图3-3 框架柱的受荷面积1)、中柱=1.25147.2(3.45+1.2)71.051.01.0=4306.37 kn因,取中柱截面为600mm600mm2)、边柱=1.25147.2371.051.01.0=3195.05kn, 考虑边柱承受偏心荷载,故取柱的截面为600mm600mm3)、角柱角柱虽然承受面荷载较小,但由于角柱承受双向偏心荷载作用,受力复杂,故截面尺寸取600mm600mm。(2)校核框架柱截面尺寸是否满足构造要求1)、按构造要求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宽度不宜小于350mm2)、为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宜大于4 取二层较短住高,:3)、框架柱截面高度和宽度一般可取层高的1/101/15(取底层柱高为3900 mm)故所选框架柱截面尺寸均满足构造要求。柱、梁截面尺寸汇总于表3-1及表3-2所示: 表3-1柱截面尺寸(mm)层次混凝土等级(bh)(mmmm)15c30600600 表3-2梁截面尺寸(mm)混凝土等级横梁(bh)(mmmm)纵梁(bh)(mmmm)次梁(bh)(mmmm)ab跨bc跨cd跨c303007003007003007003007002505003.2 板的设计3.2.1 屋面及楼面恒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类别(框架办公楼)查 05j909 工程做法 p290 表可以查得屋面防水等级为级,即为10 年。1、屋面恒荷载计算根据平屋面和上人屋面要求选择05j909 工程做法 p297卷材涂膜防水屋面(上人)(水泥砂浆保护层有保温隔热 wm15)40厚c20细石混凝土 0.0425=1 kn/m210厚低标号砂浆隔离层 忽略防水层(4厚sbs改性沥青卷材) 0.15 kn/m2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14.5=0.29 kn/m2保温或隔热层,采用30厚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3.50.03=0.105 kn/m2最薄30厚lc轻集料混凝土2%找坡层 60.23=1.38 kn/m2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厚 250.12=3.0 kn/m2 合计:5.18 kn/m22、楼面恒荷载计算(1)卫生间、盥洗室楼面铺防滑地板砖 小瓷砖地面(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0.55kn/m23mm防水涂膜 0.3 kn/m225mm厚细石混凝土找坡 240.025 =0.6 kn/m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00厚 250.1=2.5 kn/m2 合计:3.95 kn/m2(2)水泥砂浆抹灰楼里面:抹灰层10厚砂浆 0.17kn/m21:2.5水泥砂浆20厚 0.0220 kn/m3 =0.40 kn/m2水泥砂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不考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00厚 0.125 kn/m3 =2.5 kn/m2 合计:3.07kn/m23.2.2屋面及楼面荷载计算 查建筑荷载规范 gb50009-2001可知: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为2.0 kn /m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水泥砂浆楼面取为2.0kn/m2 ; 走廊、门厅取为2.5 kn/m2; 厕所取为2.0 kn/m2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1.00.60=0.60 kn/m2 (式中为屋面积雪分布系数)3.2.3楼板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在各层楼盖平面,梁系把楼盖分为一些单向板和双向板。如果各版块比较均匀,可按连续单向板或双向板查表经行计算,如果各版块分布不均匀,精确的计算可取不等跨的连续板为计算模型,用力矩分配法求解内力。为计算简便,板块的计算跨度近似取轴线之间的距离。本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楼盖梁格布局如下图所示,选取第三层楼面进行板的设计。参见楼面地面建筑构造(01j304),做法如前所述。计算简图如下图3-4所示:如下图所示,可将该区板块分为a、b两种板,分别计算如下: 图3-4楼盖梁格布置图(1) a区格板(双向板)恒荷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 a区格板为四边固定,则单位板宽跨中弯矩:单位板宽支座弯矩: 保护层厚度取20mm,钢筋选用8,则短跨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支座处均为76mm,取,a区格板配筋计算结果见下表3-3 表3-3 a区格板配筋计算位置截面选配钢筋实配钢筋( )跨中方向764.39176244.88200251方向761.4777214.28220251支座a边支座 ( 方向)76-6.91366244.88160387a边支座 ( 方向)76-4.79251244.88200279(2)、b区格板(单向板)1)2)、荷载组合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故取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3)、内力计算 取1m板作为计算单元,按弹性理论计算,取b区格板的计算跨度。如b区格板两端是完全简支的情况,则跨中弯矩为 考虑到b区格板两端的嵌固作用,故跨中弯矩取为 b区格板如果两端完全嵌固,则支座弯矩为 ,考虑到支座两端不是完全嵌固,故取支座弯矩为 b区格板的弯矩计算表见表3-4表3-4 b区格板的弯矩计算表截面跨中支座弯矩系数1/10-1/144.78-3.41板保护层厚度取20mm,选用6钢筋作为受力主筋,则板的截面有效高度为:混凝土采用c30,则,板受力筋选用,b区格板配筋计算见表5-5表3-5 b区格板配筋计算截面跨中支座4.78-3.410.04340.03090.9780.984162115选配钢筋61506150实配钢筋(mm)1891893.3横向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3.3.1横向框架简图1、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之上,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尺寸不变,故框架梁的跨度等于柱截面型心之间的距离,此处取4轴线横向框架示意计算,计算简图如图3-5所示。图3-5 4轴线横向框架简图2、楼面梁布置简图、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分别如图3-6和3-7所 图3-6 梁布置简图 图3-7 横向框架计算单元简图 由于房间内布置有次梁,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3-7图中的水平阴影线所示,计算单元范围内的其余楼面荷载则通过次梁和纵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横向框架,作用于各节点上。由于纵向框架梁的中心线与柱的中心线不重合,因此在框架节点上还作用有集中力矩。3.3.2 恒荷载作用计算1、恒荷载计算各构件恒荷载计算(1)墙、门、窗单位面积重力荷载外墙200厚,粘土非承重空心砖(12 kn/m3,考虑了外墙保温)内侧20mm抹灰,则外墙重力荷载为:120.2+170.022.74 kn/m2 内墙200厚,粘土非承重空心砖(12 kn/m3)双侧各20mm抹灰,则内墙重力荷载为:120.2+170.0223.08 kn/m2 木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 0.2kn / m 2铝合金窗单位面积重力荷载: 0.4kn / m 2恒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下图3-8所示: 图3-8 梁上恒载作用示意图(1)对于第 5 层、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 =0.250.6251.05=3.938 kn/m =0.250.4251.05=2.625 kn/m 为屋面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由图3.3-3 关系可得相应尺寸,并将这些分布荷载转化为等效均布荷载值p1、p2分别由边纵梁、中纵梁、中间次梁直接和间接传给柱的恒载,它包括主梁自重、楼板自重、次梁自重、女儿墙自重等重力荷载,计算如下:p1=女儿墙自重+板传荷载+次梁自重+主梁自重p2=板传荷载+次梁自重+主梁自重p1、p2 集中力产生的弯矩计算如下:(2)对于 14 层, 包括梁自重和其上横墙自重,为均布荷载,其它荷载的计算方法同第 5 层。=3.938+3.08(6.9-0.6)=23.34kn/m =2.625kn/m 为楼面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转化为均布荷载p1 =板传荷载+外纵墙+内横墙+梁自重p2 =板传荷载+外纵墙+内横墙+ 梁自重p1、p2 集中力产生的弯矩计算如下:将以上横载计算结果汇总于表3-6所示: 表3-6 横向框架恒载汇总表层次53.9382.62516.44148.18180.0629.6430.91423.342.6259.20186.90199.6236.1839.922、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梁端、柱端弯矩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由于结构和荷载均对称,故计算时可用半框架。弯矩计算过程如图 5-10所示、所得弯矩图如图5-11所示。梁端剪力可根据梁上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与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相叠加而得。柱轴力可由梁端剪力和节点集中力叠加得到。计算过程还应考虑柱自重。梁端、柱端弯矩的计算: 梁、柱线刚度如图 3-9 所示: 图3-9 各层梁、柱线刚度示意图恒荷载作用下梁的固端弯矩计算:(1) 对于第5层: (2)对于第41层 综上可得:第5层: 第4-1层:3、分配系数计算第5层:a轴: b轴: 第42层:a轴: b轴:第1层: a轴: b轴:3-10恒荷载作用弯矩二次分配计算图 3-11恒荷载作用下弯矩图恒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弯矩二次分配及弯矩图分别如上图3-10及图3-11所示。3.3.3 活荷载作用计算1、活荷载计算活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图 3-12所示:图3-12 梁上活载作用示意图、对于第5层:1)、屋面活荷载板的面荷载为2.0kn/m,传递给ab、bc梁的为梯形荷载,等效转化为均布荷载:p1、p2 集中力产生的弯矩计算如下: 2)、雪荷载(0.6kn/m)p1、p2 集中力产生的弯矩计算如下:、对于 14 层(楼板、卫生间、取为2.0kn/m2,走廊取为2.5kn/m2)p1、p2 集中力产生的弯矩计算如下:著水电土0 经上述计算将横向框架所受的活荷载进行汇总,结果列于表3-7。表3-7 横向框架活载汇总表(注:括号内为雪荷载)层次56.35(1.27)60.0(12.00)77.30(15.46)12.0(2.40)15.46(3.09)146.3560.081.6212.016.322、活荷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1)对于第5层 屋面活荷载: 雪荷载: (2)对于41层:楼面活荷载:综上计算可得: 第5层: 屋面活荷载:mab=-25.2kn.m,mba=25.2kn.m,mbc=0 雪荷载:mab=-5.04kn.m,mba=5.04kn.m,mbc=0 第51层:mab=-25.2kn.m,mba=25.2kn.m,mbc=0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分别如图3-13及图3-14所示。图3-13 活荷载作用弯矩二次分配计算图 图3-14 活荷载作用下弯矩图(括号内为雪荷载)3.3.4梁端剪力及柱端轴力计算1、恒荷载作用下计算(1)第5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弯矩引起力:ab跨:bc跨: 总剪力: ab跨: bc跨:vb=vc=4.73kn柱轴力:a柱:b柱:(2) 第4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总剪力:ab跨:va=31.74-0.16=31.58kn ,vb=31.74+0.16=31.90knbc跨: vb=vc=28.01kn柱轴力:a柱:b柱:(3) 第3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 ab跨:bc跨: 总剪力:ab跨:va=31.74-0.16=31.56kn ,vb=31.74+0.16=31.92knbc跨: vb=vc=28.01kn柱轴力:a柱:b柱:(4) 第2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总剪力:ab跨:va=31.56kn ,vb=31.92knbc跨:vb=vc=28.01kn柱轴力:a柱:b柱:(5)第1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 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总剪力:ab跨:va=31.74-0.15=31.59kn ,vb=31.74+0.15=31.59knbc跨:vb=vc=28.01kn柱轴力:a柱:b柱:2、活荷载作用下计算:(1)第5层:1)屋面活荷载: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总剪力:ab跨: bc跨:vb=vc=0kn柱轴力:a柱:b柱:2)雪荷载: 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总剪力: ab跨: bc跨:vb=vc=0kn柱轴力:a柱:b柱:(2)第4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 bc跨: 总剪力:ab跨:bc跨: vb=vc=0kn柱轴力:a柱:b柱:(3)第3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 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bc跨: 总剪力:ab跨: bc跨:vb=vc=0kn柱轴力:a柱:b柱:(4)第2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 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 bc跨: 总剪力:ab跨: bc跨:vb=vc=0kn柱轴力:a柱: b柱: (5)第1层:荷载引起的剪力:ab跨: bc跨: 弯矩引起的剪力:ab跨: bc跨: 总剪力:ab跨: bc跨:vb=vc=0kn柱轴力:a柱: b柱: 将上述计算结果汇总,见表3-8与表3-9所示表 3-8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kn)层次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总剪力柱轴力ab跨b跨ab跨bc跨ab 跨bc 跨a柱b柱va=-vbvb=vcva=vbvb=vcvavbvb=vcn 顶n 底n 顶n 底556.724.73-0.18056.5456.904.73204.72234.42241.89268.10431.7428.01-0.16031.5831.9028.01452.87482.57508.79240. 530.92536.02331.7428.01-0.18031.5631.9228.01701.87730.73820.17804.57231.7428.01-0.18031.5631.9228.01949.19978.891109.421073.12131.7428.01-0.37031.3732.1128.011445.351493.951698.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