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派(一)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 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流派而非一个流派。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派是一个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的流派。这一派的确立,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的出版为标志。他们的研究对象,除了狭隘的民间文学(如神话、故事、歌谣、谚语、俗语等)外,还包括了上曾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有了书面文本的戏曲、变文、弹词、鼓词、宝卷等。这一派在中国文学史的学科建设上贡献殊大。在研究方法上,早期他们吸收了西方人类学派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如比较研究,类型研究),后来部分地抛弃了或修正了西方的方法,而以文学的比较考证与内容的分析为特色。建国后的17年间,在“左”的社会思潮下,俗文学及其研究者受到了冲击,从而使这个学派受到了重创。关键词 民间文学;俗文学;俗文学派在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的出版为标志。40年代,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中国民俗学界和民间文学界处在20世纪以来相对低潮的时段里,由郑振铎的追随者及其以他的文艺学术思想为旗帜的俗文学刊物,几乎在同时分别在香港、上海、北平三地创刊,即通常史家所说的“港字号”俗文学周刊(戴望舒在香港星岛日报)、“沪字号”俗文学周刊(赵景深在上海神州日报、大晚报、中央日报)和“平字号”俗文学周刊(傅芸子、傅惜华在北平华北日报),遥相互应,争奇斗艳。这一派的学术研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文坛和学坛的一时之盛。 郑振铎的民间文学俗文学观 郑振铎(18981958)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关注开始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从他1921年任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主编、继而创办儿童世界起,他就开始对民间文学关注、介绍与研究了。他起草的儿童世界宣言在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术史上,应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献,他把刊物的内容分为十类:插图、歌谱、诗歌童谣、故事、童话、戏剧、寓言、小说、格言、滑稽画,还有杂载、等。可以看出,我们今天认为的民间文学的内容,占了多么大的地位!作为主编,他除了在刊物上发表安徒生童话等民间作品和他的许多朋友写的文章外,还在其编刊的文学研究会丛书中,出版了他的莱森寓言(1925)、印度寓言(1926)、列那狐(1926)和高加索民间故事(1928)。1 继而,他接手主持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1923年7月30日起改为文学周刊),这两个文学刊物,就成了他发表民间文学文章的主要园地。他于1927年6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中山狼故事之研究和螺壳中之女郎两篇论述中国民间故事的文章。同时期出版的中国文学研究卷下里还收了他的民间故事的巧合与演变、榨牛奶的女郎、韩湘子等文章。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顾颉刚发表孟姜女故事的转变(1924年11月23日歌谣周刊)、孟姜女故事研究(1927年1月现代评论)之前,他就在1924年9月的文学周报上发表了孟姜女一文。不知为何顾颉刚在编辑孟姜女故事研究集时没有把郑振铎的这篇文章收入,因而成了一个历史的谜团。他写的第一篇冠以“俗文学”名词的文章敦煌的俗文学,也是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2“五四”革命初期,胡适倡导“白话文学”和“整理国故”,是把历史上的白话文学算做国故之列的,郑振铎赞同并承袭和发挥了这一思想。他在办小说月报伊始,就在该刊上组织了“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的讨论,并明确表示:“我主张在新文学运动的热潮里,应有整理国故的一种举动。”他所说的国故,当然包括他后来倾全力搜集和研究的历史上的俗文学。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郑振铎与胡愈之等致信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屠杀革命,为此险遭逮捕,不得不去欧洲避难和游学。在英法两国的国家里大量研读了中国古小说、戏曲、变文等,同时也研究希腊罗马文学和神话,接触了外国的民俗学理论,翻译了民俗学概论(后毁于战火)和英国民俗学家柯克士的民俗学浅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郑振铎关于民间文学俗文学的观念逐渐形成了。30年代初,郑振铎离开上海转移到北平,受聘于燕京和清华两校任教授,一方面潜心于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一方面还念念不忘通过编辑刊物推动文学运动。1932年朴社在北平出版了他的四卷本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8年商务印书馆在长沙出版了他的中国俗文学史。这两部大著的出版,加上过去出版的文学大纲中的一些篇章,完整地体现出了他的文学观,奠定了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理论体系,也为民间文艺学阵容中的“俗文学派”奠定了基础。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的出版,受到了知识界的广泛好评。唯一的一篇批评文章是他任教的燕京大学的一个学生吴世昌,而且是发表在新月杂志上。这就不能不引起郑振铎和他的文坛朋友们的不快。陈子展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一文,指出吴氏“为文态度,似在陵烁他人,轶出讨论学理范围”。鲁迅于同年8月15日给台静农的信里说:“郑君治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此实足以炫耀人目,其为学子所珍赏,宜也。我法稍不同,凡所泛览,皆通行之本,易得之书,故遂孑然于学林之外,郑君所作中国文学史,顷已在上海豫约出版,我曾于小说月报上见其关于小说者数章,诚哉滔滔不已,然此乃文学史资料长编,非史也。但倘有具史识者,资以为史,亦可用耳。”3 鲁迅这话,乍看起来对郑著颇有微词,其实他是与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比较而言的;再说,那时鲁迅还没有读到郑书,只看到了广告词,对其虚张声势略表不与苟同而已。到次年2月5日致郑振铎的信里才说:“昨乔峰交到回赠之中国文学史三本,谢谢!”后来在致曹靖华的信里,推荐五部文学史著作,其中就有郑振铎的这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4郑振铎传的作者陈福康评论说:“何况后者(指孤本秘笈)大多为当时一般学者所蔑视的民间讲唱文学,只有他才把它们视作珍籍,这正是对历来贬低民间文学、俗文学的传统观念的反拨,有什么可非议的呢?”5由于受到司徒雷登及其同伙的排挤,郑振铎于1935年夏离开燕京大学由北平回上海,6 在暨南大学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又主编文学月刊、文学季刊和世界文库。 “八一三”事变后,11月10日日军在浦东登陆,上海成了“孤岛”。文化界许多朋友都纷纷撤退到内地去了,郑振铎留在“孤岛”上海,在艰难的困境下做了许多工作。1938年,郑振铎写了多年的中国俗文学史,由迁移到长沙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为了这部著作,当时正在编小说月报的郑振铎,请时在英国留学的好友许地山到大英博物馆为他查阅和抄录被斯坦因盗走的敦煌写经卷子,因博物馆不准抄录,许地山不得不将看过的卷子一段段地背下来,回到住地再凭记忆写下来,寄到国内。1927年郑振铎被迫流亡英国,又亲到大英博物馆继续查找讲唱文学资料。郑振铎的俗文学观,以最简练扼要的,浓缩在了中国俗文学史这部著作中: 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扮校园活动方案
- 银行小区业主群活动方案
- 西部志愿活动方案
- 国际站考试题及答案
- 古典乐器考试题及答案
- 高空证考试题及答案
- 市场调查问卷标准化操作流程工具
- 业务谈判技巧与方案模板
- 飞船科目考试题及答案
- 启动项目开发责任保证承诺书6篇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五倍子提取物对临床分离鸡源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 幼儿园获奖公开课:中班语言活动《哈哈镜》课件
- 2025年中外合资企业合作框架协议模板
- 公司财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2025年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事业单位联考真题解析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培训课件(共139张)
- 宣传物料技术服务方案设计
- 检验科质量管理手册
- 幼儿园讲解海军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