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循环水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1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循环水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循环水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3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循环水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4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循环水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循环水冷却器的设计学 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班 级 :化工103姓 名 :学 号 : 目录 设计目录 1一 设计任务书 4二 概述 5三 物性参数的确定 7四 设计方案的确定 8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82流程安排 8五 估算传热面积 9 1换热器的热负荷 9 2平均传热温差 93传热面积 9 4冷却水用量 10六 工程结构尺寸 10 1管径和管内的流速 10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10 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10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1 5管体内径 11 6折流板 12 7其它附件 12 8接管 12七 换热器的核算 12 1传热能力的核算 12 (1)壳程传热膜系数 12 (2)管程传热膜系数 13 (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14 (4)总传热系数k 14 (5)传热面积裕度 15 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5 校核管程流体的阻力 15 壳程流体的阻力 16 八 换热器的主要工艺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表 17九 设备参数的计算 18 1壳体壁厚 18 2接管法兰 18 3设备法兰 18 4封头管箱 18 5设备法兰用垫片 19 6管法兰用垫片 19 7 管板 19 8 支垫 19 9设备参数总表 20十 参考文献 21十一 学习体会与收获 21十二 重要符号说明 22 一、 设计任务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班级:化工103班姓名:李静辉设计日期:2013-6-08至2013-6-21设计题目:循环水冷却器设计设计条件: 1设备处理量70t/h。 2循环水:入口温度55,出口温度40。 3冷却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4常压冷却,热损失5%。 5两侧污垢热阻0.00017 /。 6. 初设k=900 /设计要求1设计满足以上条件的换热器并写出设计说明书。2根据所选换热器画出设备装配图。 指导教师:朱宪荣 2013年6月18日二、概述传热过程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极其普遍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换热设备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按换热设备的传热方式划分主要有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虽然直接接触式和蓄热式换热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等特点,但由于在换热过程中,有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相互混合或部分混合,使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因此工业上所有的换热设备工业上所有的换热设备以间壁式换热器居多。管式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其结够上大致可分为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蛇管、套管和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主要包括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换热器。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使用条件。1、固定管板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用焊接的方式将连接管束的管板固定在壳体两端。主要特点是制造方便,紧凑,造价较低。但由于管板和壳体间的结构原因,使得管外侧不能进行机械清洗。另外当管壁温与壳体壁温之差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严重时会毁坏换热器。由此可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使用与壳程流体清洁,不易结垢。或者管外侧污垢能用化学处理方法去掉的场合,同时要求壳体壁温与管子壁温之差不能太大,一般情况下,该温差不得大于50。若超过此值,应加温度补偿装置。通常是在壳体上加一膨胀节。2、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是用法兰把管束一端的管板固定到壳体上,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伸缩,并子这端管板上加一顶盖成为“浮头”。这类换热器的主要特点是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管束可以在壳体内自由伸缩,不会产生温差应力。但这种换热器结构较为复杂,造价高,制造安装要求高。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很广,能在较高的压力下工作,使用于壳体壁温与管壁温之差较大,或壳程流体易结垢的场合。3、u型管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管束是由弯曲成u型的传热管组成。其特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结构简单,造价比浮头式低,管外容易清洗。但管板上排列的管子较少,另外由于管束中心一带存在间隙,且各排管子回弯曲率不同,长度不同,故物料分布不够均匀,影响传热效果。u型管式换热器适用于壳程流体易结垢,或是壳体壁温与管壁温之差较大的场合,但要求管程流体应较为清洁,不易结垢。4、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具有浮头换热器的优点,克服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结构比浮头式简单,制造方便,易于检修清洗 。对于一些腐蚀严重,需要经常更换管束的场合常采用这种换热器。但这种换热器密封性能差,故壳程不宜处理易燃、易爆或有毒的气体。同时要求壳程流体的压力不宜过高。目前所适用的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直径一般在7000mm一下,很少采用大直径的填料函式换热器三、计算物性参数1、确定物性参数对于黏度较低的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1)循环水的定性温度为: 根据定性温度,查取有关物性参数如下: 密度:h = 989.1 kg / m3 定压比热容:cph=4.714 kj/(kg) 导热系数:h=0.6443 w/(m) 粘度:h=0.573410-3 pas(2)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 根据定性温度,查取有关物性参数如下: 密度:c= 997.0 kg / m3定压比热容:cpc=4.179 kj/(kg) 导热系数:c=0.6083 w/(m) 粘度:c=0.893710-3 pas四、设计方案的确立1. 选择换热器类型热流体循环水的进口温度为55,出口温度为40。冷流体冷却水的进口温度为20,出口温度为30。由以上数据可知壳体壁温与管子壁温之差小于50,且冷却过程为常压冷却,因此可以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使壳侧清洗困难,所以壳程易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 流程安排: 由于是常温冷却,并且循环水相对比较洁净,所以选择循环水走管间,冷却水走管内,既有利于冷却水冷却效率,也可借助于外界温度加速循环水冷却。五、估算传热面积1、热负荷 2、平均传热温差选用逆流操作:循环水: 冷却水: 因为 ;故 3、传热面积因为初设k=900 /,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根据前述提供的经验范围,取实际传热面积为估算值的1.15倍,则实际传热面积为:4、冷却水用量六、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25mm2.5mm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i=1.3m/s.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总长度为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则该换热管管程数为:传热管总根数:682=136(根)。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图表得:则平均传热温差:由于,且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t=1.25d0,则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为: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222=44(mm)。通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为取整nc=14(根)5、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则壳体内径为:故可取。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折流板间距h: 故折流板间距可取。折流板数nb为7、其它附件因为壳体直径为600mm,查表可知拉杆直径为12mm,拉杆数量不得少于4个,课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8、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流体u1=2m/s,则接管内径为:d1=4vu1=41000003.142996.93600=0.133 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流体u2=2m/s,则接管内径为:d2=4vu2=4700003.142989.13600=0.112 m所以取标准管:壳程接管规格:127mm4.5mm;管程接管规格:146mm4.5mm。七、换热器核算1、传热能力核算(1)壳程流体传热膜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依据当量直径为:壳程流体截面积为:壳程流体流速为:雷诺数为普兰特准数为黏度校正 综上可得:(2)管内传热膜系数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为管程流体流速为雷诺数为普兰特数为综上可得(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rsi=0.00017(m2)/w;rs0=0.00017(m2)/w,因碳钢在该条件下的导热系数为50),故(m2)/w(4)总传热系数 由上述结果可知,因为1.151.241.25,所以此换热器合适。(5)传热面积裕度所需要的换热面积为:该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为:则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因为15%17.7%25%,所以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由于,故不需要考虑温度补偿。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管程流体阻力ft=1.4,ns=1,np=2当re=28938时,由柏拉修斯公式得: 则: 故: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壳程流体阻力fs=1.15, ns=1。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损失为: 式中: f=0.5;nb=29,uo=0.747m/s ; 故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阻力损失: 式中:b=0.2m,di=0.5m故 总阻力损失为:壳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八、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表计算结果表管程壳程质量流速kg/h99641.170000温度进/出20/3055/40物性定性温度2547.5密度kg/m3997.0989.1比热容kj/kg4.1794.174粘度mpas0.89370.5734导热系数w/m0.60830.6443普兰特数6.143.715设备结构参数型号固定管板式台数1壳体内径mm600壳程数1管径mm252.5管心距mm32管长mm6000管子排列方式正三角形管根数(根)136折流挡板数29传热面积57.46折流板距mm200管程数2材质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流速m/s1.2970.747传热膜系数w/.53614504.0污垢热阻 /w0.000170.00017阻力损失/kw0.00240.057热负荷kw1156.5传热温差21.2传热系数w/m2 1119.5裕度/%17.7九、设备参数的计算1. 壳体壁厚其中:钢板在不考虑加工裕量时的厚度,mm; 计算厚度,mm; 钢板负偏差,mm; 腐蚀裕量,mm; 圆整值。式中 ,为设计厚度,可用下式计算其中:设计压力,取 壳体内径,mm 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 焊缝系数依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表14-3,钢制压力容器中使用的钢板许用应力可得,依表14-4焊缝系数可得,依表14-6腐蚀裕量的依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表14-5,钢板厚度常用规格及其负偏差得故可根据jb/708-65 选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材质.2. 接管法兰dg管子平焊法兰螺栓焊缝dhsdd1d2fbd重量(kg)数量直径kh1251334235200178310181.988m16561501594.5260225202312182.628m16563.设备法兰dgdddddbaad规格数量法兰重量60073069065564564340151323m202835.1 4.封头管箱 封头:以外径为公称直径的椭圆形封头公称直径dg曲面高度h1直边高度h2内表面积f(m2)容积v(m3)600150400.4640.396 5.设备法兰垫片(橡胶石棉板)公称直径dg垫片内径d公称压力f(m2)垫片外径d60061516655 6.管法兰用垫片法兰公称压力mpa介质温度密封面型式垫片名称材料冷却水1.660光滑橡胶垫片橡胶板循环水1.660光滑橡胶垫片橡胶板 7. 管板管板厚度30,长度666,材料为16mnr。 8. 支垫(鞍式支座)公称直径dg每个支座允许负荷tb1lblk1bm重量(kg)60036.81805501202604209022026.39、设备参数总表序号图号标准名称数量材料单重(kg)总量(kg)1lnq-001-3前瑞管箱1组合件84.52hg20592法兰pl100-1.0 rf2q235-b2.625.243gb8163-87接管108x5 l=1602q235-b4lnq-001-2折流板 29q235-a7.5217.55筒体dn127x4.51q235-b2786lnq-001-2拉杆4q235-b4.216.87gb/t6170螺母m1684级0.040.328lnq-001-3法兰120ii879垫片642/600 s=34石棉橡胶板0.310jb/t4701-2000法兰-fm600-1.01q235-b40.811筒体dn600x8 l=1401q235-b16.812jb/t 4746-2002封头eha 600x51q235-b1713gb/t14976换热管25x2.5,l=60001560cr18ni93.4530.414jb/t4712-92支座 500-s2q235-a/q235-b26.315jb/4701-2000法兰-fm500-1.01q235-b29.516syj11-65垫片2橡胶板0.150.317lnq-001-3防松吊耳2q235-b0.080.1618lnq-001-2管板116mnr6519gb/t6170螺母 m201286级0.0648.220jb/t4707螺栓m20x150-a626.8级0.3320.4621syj11-65垫片1橡胶板0.3十、参考文献1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 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3 化工设备结构图册编写组,化工设备结构图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4 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 谭蔚主编,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6 刁玉玮,王立业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工程建设标准钢制管法兰,垫片,坚固件(1991-12)化学工业出版社.8 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1994.11.7.9 化工设备设计手册材料与零部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0 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化工原理(上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6.11 大连理工大学教研室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1994,7.12 夏清主编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13 齐齐哈尔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十一、学习体会与收获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二周里,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这次课程设计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