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气管后改板摘 要拉深是利用有一定圆角半径的拉深模,将平板毛坯或开口空心毛坯冲压或容器状零件的冲压过程。拉深模主要分为一次拉深和两次拉深或再拉深的多次拉深模。本套模具;拉深较浅,经过计算一次拉深成行。此套模具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把经济、合理、实用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从坯料排样到模具设计与制造,都严格遵循在整套模具设计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工序。在对零件工艺性分析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制件的精度要求,然后对各尺寸以及形状进行详细分析;工艺方案拟定时,列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比较取最佳,即为工艺方案;各工艺参数的计算和确定必须做到有据可依,有书可查,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通常,没有压边圈的模具主要用于拉深较浅的零件或不会产生一些常见起皱的厚板料。带弹簧或橡皮垫的压边圈,一般固定在上模,它们主要用在浅拉. 在本次拉深模设计中,是具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 气垫带动压边圈,拉深凸模放在下模座中,拉深凹模放在上模座中。在设计制件时,总共用了两道工序,一道工序是拉落料边拉深,另一道工序切边冲孔。关键词:拉深模,工序,工艺方案 abstractpull the deep to make use of to have the deep mold of pulling of radius of certain circle cape, and wash the hollow semi-finished product of flat panel semi-finished product or openings to press or container the washing of spare parts press the process.pull the deep mold to primarily is divided in to pull a time deep with twice pull deep or pull the deep again to many times pull the deep mold.this molding tool;pull deep shallow, pass by to compute to pull a time deep embark on a journey.the total design thought of this molding tool is economy, reasonable, practical the most basic point of departure of the conduct and actions, line up the kind to the molding tool to design and make from the , and all and strictly follow in whole molding tool to design in the process, and involve the many work preface.at to problem that spare parts the craft analyze, want the consideration first is an accuracy request to make piece, and then proceeds to each size and shape detailed analysis;when the craft project draft, list the every kind of and viable project, and more take the best, namely for the craft project;each craft calculation that count with certain attain to have according to can according to, the there is booking can check, then insure the calculation the dependable that pan out.usually, did not press the side turn the slab for of molding tool primarily used foring pulling the deep shallow spare parts or cant producing some familiarly shriveling.take the pressing of spring coil or rubber mat the side turn, general fixed primarily use in the last mold, they at shallow pull. at this pull the inside of deep mold design, and have to press the side turn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to pull deep. the air cushion arouses to press the side turn, and pull the deep and convex mold to put in the next mold, and pull the deep and cave mold to put in the last mold.at design system piece, altogether used two work prefaces, a work preface to pull the the side to pull deep, another a work preface slice the side to hurtle the bore.key phrase:pull the deep mold, work preface, craft project目 录摘要前言第一章 接受任务书及产品图6第二章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62.1 对冲压件的分析62.2 冲压件材料分析7第三章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7第四章确定毛坯尺寸、拉深次数及排样方案94.1选取修边系数94.2 计算毛坯尺寸94.3 确定能否一次拉成94.4排样方式104.5材料利用率计算10第五章 压力中心的确定、工序压力计算及压力机的选用115.1 压力中心的确定115.2第一道工序落料拉深力的计算及压力机选择115.3第二道工序落料拉深力的计算及压力机的选择13第六章模具结构的分析146.1第一套模具结构图146.2模具结构中的主要零部件的分析15 6.3模具工作部分零件刃口尺寸206.4第二套模具模具图及工作部分尺寸21总结25参考文献26致谢27附件30前 言 随着模具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视,但由于基础和机制的不同,起发展的速度及水平状态也有明显的差距。当世界模具工业格局是以日、美及欧洲各工业化国家作为世界模具技术发展的领头羊,占据了世界模具的半壁江山,他们拥有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和先进的模具制造设备,特别是最近几年这些国家把cad/cam系统作为模具工业发展的臂翼,起发展的势头如日中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产品对模具的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产品及时代更新的需要。特别是90年代以来,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对产品质量、样式和外观提出新的要求,使模具需求量增加,对模具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模具技术直接影响直接造业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和产品竞争力。因此迅速提高模具的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亚洲以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为代表的世界工业第二梯队,正悄然兴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世界模具市场有力竞争者。据统计,目前台湾共有可进入世界模具市场的企业达5000多家2。1990年台湾模具生产产值约11亿美元,外销出口模具4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后仍以平均每年18%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形成年产值约48亿美元,外销出口模具10美元的规模。韩国在大型模具上发展及快,仅2000年向我国出口模具就达0.94亿美元。我国的模具工业如不分起之追,则难免被世界模具市场淘汰3。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0多个专业模具生产厂和为数及多的私营模具制造模具作坊,从业人数在100万人以上。2000年可统计的模具生产总产值为260亿元人民币,其中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模具比例在逐渐提高。我国的模具发展速度同模具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模具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 模具技术的飞速发展,模具cad/cam因其技术先进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的技术经济效果是传统模具设计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具体有以下特点: 1 缩短了模具的生产周期。传统的模具生产周期以年月计算,采用cad/cam技术模具生产则以天计算,模具设计以小时或分种计算。2 高模具质量。采用模具cad/cam技术,可以检索计算机内存储的有关专业技术资料和前人的经念积累,为模具设计和工艺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一系列优化设计程序,以及通过人机交复修改实现最优设计,用计算机摸拟成形过程,增大设计的可靠性。模具制造所需要的数据由设计结果产生并经系统内部直接传送速度快,错误少,采用 数控机床,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模具精度高,尺寸协调一致性好。3 显著降低生产效率。计算机高速运算和自动绘图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优化设计节省原材料,采用cam可以加工传统方法难以加工的动力,优化设计节省原材料,采用cam可以加工传统方法难以加工的复杂模具型面,可以减少模具加工调试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4 cad/cam技术将技术人员繁多的计算绘图和nc编程中解放出来使其产生更多的创造性劳动。现代的模具制造和模具工业与传统模具业比较起来亦有新的特点:1 精度高。现代模具要求精度比传统模具高出一个数量级。 工位级进模精冲模精密塑料模精度已达0.003mm甚至更高。一些高精度尤其是那些全拼嵌2 寿命长。长寿命模具是保证高冲压设备实现高生产效率的基本条件,现代冲模寿命一般在500万次以上。硬质合金模具寿命可达2-6千万次,注塑模40-60万件,压铸模50-100万件,而传统模具寿命只有现代模具的1/5或1/10。3 生产率高。 现代模具生产率比传统模具高的多,其主要原因是现代模具有多工位,多腔模或多功能。例如,高生产率进级模有50多个2位,橡胶鞋模有18个2位。一套多功能模具除了冲压成形外,还承担装配,铆接等组装任务,可直接生产组合件。4 型腔形状和模具结构复杂。随着人们对产品形状,尺寸精度,及整体性生产率等要求的提高,以及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现代模具的结构型腔更复杂。综合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模具工业,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工业体系。模具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高,具备模具标准化和优质模具材料的生产与供应系统。另外技术人才和资本密集。模具以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密集型体现在模具的cad/cam,而先进的设计手段和设备必然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而形成人才密集型。同时产业高也是现代模具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要在模具生产中实现cims,还需经过一段时间。但随着cad/cam集成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全盘化,自动化cims必将在模具生产中实现。使模具技术,及至整个人类模具技术实现新的飞。另外,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教育也面临市场的挑战,在培养高级人才的同时,职业也在以各种形式以市场接轨.由于模具作为一种独立的高技术含量产业,其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许多高校除相继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外,也介入到模具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领域.如全国个重点工科院校(上海交大浙江大学西安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纷纷成立了模具技术研究所或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提高我国模具技术的整体水平,作出重要贡献.据初步统计,全国设有模具专业高校已达50多所,另外还有较多的专科学校中专学校也开设了模具专业.常州广州上海天津西安成都等地的模具培训中心也已初具规模,为模具行业技术人才培养发挥着作用. 我国加入wto后模具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据海关的统计,我国2001年共进口模具11.1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3.7%;出口模具1.8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7%。进口模具中,塑料和橡胶模具为6.16亿美元,占全部进口模具的55.4%;冲压模具为4.31亿美元,占全部进口模具的38.8%。出口模具中,塑料和橡胶模具为1.18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模具的63.2%;冲压模具的63.2%;冲压模具为0.45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模具的24.40%。纵观整个现代模具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模具制造技术总是向着高,新方向发展,并且半随有人工转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总而言之,模具设计与制造将会彻底的摆脱主要依靠人工的生产方法,这样才能使模具制造更合理化,结构更简化,精度更高,为将来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从总体上来看,加入wto后,我国模具行业及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但机遇大于挑战。应该说,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前景更美好。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必须努力奋斗,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适应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模具企业迎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努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第一章 接受任务书进气管后盖板材料: 08钢 厚度: 2mm 精度等级: 11生产数量: 大批量生产第二章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2.1 从冲压件的零件图分析可知1 零件的外形简单,对称为一轴对称筒形拉深件,无尖角,有良好的圆弧过渡。2 拉深件的厚度均匀,工件无特殊要求,允许拉深过程中产生的印痕。3 拉深件上孔的位置与凸缘在同一平面上,便于冲孔与修边两道工艺在一道工序中同时完成。4 从图上可知拉深件尺寸精度不高,无特殊技术要求,可使模具精度降低。5 对于凸缘上产生的拉深阻力,如果不施加与子平衡的拉深力,侧成形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要加一个力,与子平衡。综合上述几点,我们大致可知道:工件的外形简单对称,精度和粗糙度两者都比较低,无特殊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但因变形程度大,所以一次无法拉成,必须多次拉深才能实现工件的生产。大致的工艺为拉深与冲裁,主要的问题是尽量减少拉深次数。缩短生产周期。2.2冲压材料分析 性能对拉深力,拉深系数,模具制造等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故把08钢的性能分析如下:/mpab/mpas/mpa*100/mpa255-353324-44719632186我们知道,材料的机卸性能对拉深的影响是根本的,材料塑性好,且屈强比小,则m可小些。第三章 冲压零件工艺方案拟订工艺方案的确定:方案一:落料与拉深为一套模具;冲空,切边为一套模具 。 方案二:落料,拉深和冲空为一套模具;切边为一套模具。方案三:拉深为一套模具;冲空,切边为一套模具方案一分析:次方案落料与拉深为一套模具;冲空,切边为一套模具 。设计简单,能保证产品质量,达到精度有要求,经济划算,适合大批量生产。方案二分析: 次方案落料,拉深和冲空为一套模具;切边为一套模具。这套模具需要很好的精度,而且加工难度大,要保证的条件很多,比如,拉深和冲空同时进行,要考虑先后顺序的保证,好要考虑产品精度的要求。方案三分析: 次方案拉深为一套模具;冲空,切边为一套模具。跟其它方案比起来少了一道工序,虽然加工简化了,可是,在生产工程中浪费时间,适合于单间生产,不能大批量生产。分析比较上述三中方案,可以看到:该冲压件为一般拉深件,因为工序不多只涉及四道基本工序,即落料,拉深,切边,冲孔,由以上四道工序可完成成。以上所有方案都比较简单,至使模具结构简单,制造费用低且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可以保证,但是从生产率方面来说方案一把两道工序接合起来。因为切边与冲孔的刃口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可以选择第一中方案,从工艺和经济角度来说都是较为合理的。也许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其它更简洁的方法。第四章确定毛坯尺寸、拉深次数及排样方案4.1修边系数在拉深过程中,常因机械性能的方向性,模具间隙不均,板厚变化,摩擦阻力不等及定位不准等的影响,而使拉深口部或凸缘周边不齐,必须进行修边。在计算毛坯尺寸时,应按加上修边余量后的零件进行展开计算。有冲压手册表4-5可知:当 凸/d=130/65=2 时=3.6所以 d凸实 =137.2mm4.2毛坯尺寸该零件为形状简单的旋转体,在不变薄的拉深中,材料厚度虽有变化,但其平均值与毛坯原始厚度十分接近。因此,毛坯的展开尺寸可根据毛坯面积与拉深面积相等的原则求出。按公式3-1d=(d12+4d2h-3.44rd2)1/2其中 d1=137.6,d=64,h=6,r=1.5所以 d=142mm4.3是否一次拉成工作总的拉深因数m总d/d=64/144.2=0.44工作总的拉深相对高度h/d=4/64=0.06由于d凸/d=142/64=2.2, t/d*100=1.4查表4-9得,有凸缘缘筒形件第一次拉深最小拉深因数m1=0.41;由表4-8查得有凸缘缘筒形件第一次拉深的最大相对高度h1/d1=o.4由于m总m1 h/dh1/d1所以次工作一次拉深出4.4排样方式根据此材料毛坯尺寸较大,采用单排式,这样便于下料,不用设计较大的模具。由冲压手册表2-17可知搭边数值为:a=2; a1=1.5进距: h=d+a1=142+1.5=143.5mm条料宽度: b=d+2a=142+2*2=148mm板料规格以选用: 2*1000*2000排样如图所示4.5材料利用率计算1 采用纵排:裁板条数 n1=b/b=1000/148=6条余76mm每条个数 n2=l-a1/s=2000-1.5/143.5=13个余92mm每板总个数 n总=n1*n2=78个板的材料利用率 总= n总*d2/4lb*100%n总=78 ;d=148; l=2000 ;b=10002 采用横排:裁板条数 n1=b/b=2000/148=13条余51mm每条个数 n2=l-a1/s=1000-1.5/143.5=6个余98mm每板总个数 n总=n1*n2=78个综合上述,采用纵排和横排结果是一样的,故总=67% 第五章 压力中心的确定、工序压力计算、压力机的选择5.1压力中心的确定因为此冲压件是筒形件,压力在中心上,所以不必计算中心。5.2 第一道工序落料拉深力计算及压力机的选择1 落料力按下式计算:f落料=1.3dt其中 =294mpa; d=144; t=2f落料=1.3*294*144*2=355.2kn2 落料的卸料力为:f卸=k卸* f落料k卸=0.045 f落料=355.2f卸=0.045*355.2=15984n3 拉深力按经验公式计算:f拉深d1tbk1d1=75; t=2; b=392mpa; k1=1.10f拉深*75*2*392*1.1=203.1kn4是否采用压边力: 又t/d*100= 2/142*100=1.4 查表4-80 t/d*10026故选择弹簧是合适的。5)第二道工序弹簧的选择方法和步骤与第一道工序一样:所选的规格为弹簧835659. 冲模闭合高度1) 模架选用后侧导柱标准模架:上模座:40025050下模座:40025070到 柱:40260导 套:4012548模架的闭合高度:2152502)闭合高度:闭合高度=下模座+下模座+垫板+凸凹模高+凹模高-(凹模与凸模的刃面高度差+拉深件高-制件厚度)=根据计算闭合高度满足hmax-5h模hmax+10,故认为是合适的3)第二道工序冲模的闭合高度选择和第一道工序一样,满足要求。它的闭合高度是6.3模具工作部分零件刃口尺寸 1. 落料的凸凹模尺寸:查冲压手册表2-3 2c min=0.246 2c max=0.360查冲压手册表2-28 凹=+0.04 凸=-0.020查冲压手册表2-30 x=0.75查冲压手册表10-11未表注的制件 被包容面-1.00 包容面+1.00 d凸=(d-x-2c min)-凸=(142-0.75-0.246)-0.02=141.004-0.02 d凹=(d-x)0+凹 =(142+0.75)0+0.04=142.750+0.042. 拉深模凸凹模的尺寸:查冲压手册表10-11未表注的制件 被包容面-0.07 包容面+-0.07查冲压手册表4-76圆形拉深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得凹=+0.12 凸=-0.080工件尺寸:68d凹=(d-0.75)0+凹=67.4450+0.025d凸=(d-0.75-2c)-凹=63.425-0.08=(68-0.75*.074-2*2.01)=63.425 0.083.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由于该拉深件只需要一次拉深即可成型,所以,凸模的圆角半径应与工作的圆角半径相等,即: r凸1.5mm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查冲压手册表4-78可知: r凹6mm6.4 第二道工序模具结构如下图所示:模具说明:本模具可完成切边冲孔两道工序的冲空复合模,图中所示模具在闭合的位置,工作时,把上套模具做出的半产品制件,放在位置、精度、尺寸都有严格要求的凸凹模上,由于制件是圆筒带凸缘,所以凸凹模高度要和制件相平,不能有偏差。滑块相下运动时,首先是斜料板与凹模落家住半成品制件,随后开始冲裁,切边和冲空同时进行,冲下的工件被卡在凹模内并紧包在凸模上,冲空的废料落在凸凹模的空内,而外部的毛坯材料则紧包在凸凹模上。当冲模滑块回程时,毛坯有斜料板靠弹簧的作用而退回凸凹模。工件仍留在凹模的空内,直到推杆碰到碰到冲床的打料横梁而相下移动,推动推板,在传到推销而推动推件块向下运动,将工件顶出的凹模空而下落。本模具采用正装的结构形式,模具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可靠,凸凹模采用硬质合金,可大大提高模具寿命,采用弹性卸料,简化了模具的机构,降低了模具生产成本,可保证工件的精度及要求,生产效率高。但缺点是斜料力较小,可靠,安全性不如刚性斜料板。2. 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落料:根据落料和冲孔的特点,落料件工作部位 尺寸取决于凹模尺寸,落料尺寸直径为130mm 因为它是拉深毛坯无公差要求,只标注制造公差,材料2mm厚的08f a凹+= (a1-x)+凹 查冲压手册表2-5 ,2-28,2-30 可知:0.30 ,x0.5 凹 0.040 代入数值: d凹+= (d-x)+凹 =129.85 +0.040凸模尺寸按凹模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d凸 d 凹-2cmin =129.85-0.246 =129.604查冲压手册表2-23 ,2-28 可知 : zmin0.246 凸0.030 凹0.040即d凹129.604+0.040冲孔:根据落料和冲孔的特点,冲孔尺寸取决于凸模尺寸,本制件冲孔直径为11+0.030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材料为2 mm厚的08fa1凸-=(a1+x)-凸查冲压手册表2-5,2-28 ,2-30可知:x=0.5 =0.16 =-0.020代入数值: a凸=(11+0.50.16)-0.020 =11.08-0.020查冲压手册表2-5,2-28 可知: zmin=0.132 凹=0.02凹模尺寸按凸模配制: d凹=11.08-0.132 =10.948+0.02结 论十三周的时间飞快的过去了,马上就要答辩了,然后就要毕业了,通过毕业设计对我来讲学到了好多东西,通过自己设计然后去工厂产观,从中领悟到很多知识,思维方式渐渐趋向成熟和全面,实际动手能力也迈入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拓宽了自己在模具行业中的视野。我真正的感到设计对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本次设计,自身的能力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但在设计过程中凸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也铭记于心,不足之处必将慢慢克服。我也深深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本设计的零件为一筒形状对称的拉伸件,在设计中主要涉及到拉深与冲裁工种冲压工艺,且这两种工艺是冲压工艺中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一块圆形平板毛坯在拉深凸模,凹模作用。慢慢压成圆筒形零件。它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凸缘区材料上。拉深过程就是使凸缘逐渐收缩。转压为筒壁的过程,使材料向高度方向及厚度方向流动的过程。在设计第二套模具中涉及的是切边、冲孔。只要在切边、冲孔中保证精度、尺寸就行了实际是比较简单的。在设计最主要的难点都集中在了拉深上,由于拉深工艺是冲压工艺中的一大难点,考虑的东西多,涉及的知识也多。经过这次设计,我熟悉了模具设计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思路。对模具设计也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知识的充实和知识面的拓宽也是这次设计变的很有意义。所以尽管设计以接近尾声,但我可肯定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问题存在,或者我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在此我感到无比抱谦,希望个位老师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 王孝培 冲压手册(第2 版) 重庆大学 2 李天佑 冲模手册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3 黄毅宏 模具制造工艺 华南理工大学 4 马正元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沈阳工业大学 5 俞新陆 液压机 清华大学 6 蒋勇 模具表面强化处理 机械工业7 王学 模具加工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8 陈传梁 特种加工技术 北京科学9 赵如福 金属机械加工 上海科学10 刘又午 模具制造手册 机械工业11 杜林 模具加工规范 江苏机械工业12 郭仪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13 赵浅 模具公差与检测 北京机械工业致 谢毕业设计已接近尾声,转眼12周的毕业就要结束了。回忆起整设计过程。真是让我颇有感触。从刚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最终设计结束。这是一个我不断学习,不断改错,不断更正的过程。从制件的工艺性分析,材料性能的分析,压力机选择,各方案的比较,到最终方案的确定,问题的不断出现,而大多数问题我根本想不明白,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指导老徐老师和宋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为了怕我出现问题才不知的情况,他总是不但监督的我设计进程。当然在设计过程有些问题我会在他讲解后,我还有些不明白,或者说根本就是有分歧,他就会领着我到这,到那的问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那里去问。在设计中的一些日常问题也是为我想的非常周到。徐老师的这种学者风范让我很是敬佩同时,在整个设计中我也深感自己学识的浅薄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在设计中,虽然大部份工作还是自己完成的,但是每一步都是在指导老师和全体教研社老师的严谨和耐心的指导下完成的,同是也受到了周围同学的不断帮助。这将对我将来从事该职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在整个设计中,也深深体会了不少的苦与乐。每每在使自己困惑的问题被解答时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整个设计即将结束,虽然我已经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克服了设计中的不足,但其中不乏会有错误和不合理之处。希望答辩老师多多指导。 裴 凡附件 外文翻译拉深件的废品种类、产生的原因及预防零件臂部破裂,凸模起皱,产生的原因,压边力太小,凸缘部分起皱,无法进入凹模型腔而拉裂。预防方法,加大压边力。壁部拉裂,产生的原因,材料承受的颈向拉应力太大,造成危险断面的拉裂,预防方法,减少压边力,增大凹模圆角半径,加大润滑,或是增加材料塑性。凸缘起皱,产生的原因,凸缘部分压边力太小,无法抵制过大的切向应力造成切向压应力造成的切向变形,失去稳定,形成皱纹。预防方法,增大压边力或应当的增加材料厚度零件边缘呈锯齿状。产生的原因,毛坯边缘有毛刺。预防的方法,修整毛坯落料刃口以消除毛坯边缘毛刺。零件边缘 高底不一,产生的原因,毛坯与凸,凹模中心不合或材料厚度不均以及凸模圆角半径,模具间隙不君。预防方法,调整定位,校均模具间隙和凹模圆角半径。危险断面显著边薄,产生的原因,模具圆角半径过大,压边力太小,材料承受的径向拉应力接近,引起危险断面缩径。预防方法,加大模具圆角半径和间隙,毛坯涂上合适的润滑剂。零件部位拉脱,产生的原因,模具圆角半径太小,材料实际上处于切割状态。预防方法,加大凹模圆角半径。零件口缘褶皱,产生的原因,凹模圆角半径太大,在拉深的过程中末阶段,脱离了压边圈但尚未超过凹模圆角的材料,压边圈压不到,起皱后被继续拉如凹模,形成口源褶皱。预防方法,减少凹模圆角半径或采用弧形压边圈。锥形件的斜面或板球形状的腰部起皱,产生原因,拉深开始时,大部分材料处于悬空状态,加大压边力太小,凹模圆角半径太大或润滑油过多,使径向拉应力太小,材料在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下,势必失去稳定而起皱。预防方法,增大压边力或采用凹模圆角半径;亦可加厚材料或几片毛坯叠在一起拉深。盒形件角部破裂,产生的原因,模具圆角半径太大,间隙太小或零件角部变形程度太小,导致角部拉裂。预防方法,加大圆角半径几圆角间隙,或增加拉深次数。零件底部不平整,产生原因毛坯不平整,顶杆与零件接触面积太小或缓冲器弹力不够。与方方法,平整毛坯或改善顶料装置。盒形状直壁部分不挺直,产生的原因,角部间隙太小,多余材料、向侧壁几压,失去稳定,产生起皱。预防方法,放大角部间隙。零件壁部拉毛,产生的原因,模具工作平面或圆角半径上有毛刺,毛坯表面或润滑油中有杂质,拉伤零件表面,一般叫拉丝。预防方法,许修磨抛光模具工作平面或圆角,清洁毛坯,使用干净的润滑油。盒形状角部向内折拢,局部起皱。产生的原因,材料角部压边力太小,起皱后拉如凹模行腔,所以局部起皱。预防方法,加大压边力或增大角部毛坯面积。阶梯形零件肩部破裂,产生的原因,凸肩部分成型时,材料在母线方向承受过大拉应力,导致破裂。预防方法,加大凹木及肩部分圆角。或改善润滑条件,选用塑性较好的材料。零件完整,但呈歪纽状,产生的原因,模具没有排气孔或排气孔太小、堵塞、以及顶料杆跟接触面太小,顶料时间太早等其他原因。预防方法,钻、扩大或疏通模具排气孔,整修顶料装置。破裂或裂纹,产生的原因,压边力太大或不均;凸模或凹模的间隙过小; 拉身筋布置不当;凹模口或拉身筋槽圆较半径太小;压边圈粗糙度高;也许润滑不足或不当; 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材料局部拉深太大或不准确。预防方法,调节外滑块螺栓,减少压边里;调整模具间隙;改变凹模或拉深筋槽的圆较半径;降低压边圈粗糙度;改善润滑条件;更换原材料。零件的刚性差,弹性畸变,产生的原因,压边力不够;毛坯尺寸过小;拉深筋少或布置不当;材料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不足。预防方法,加大加边力,增加毛坯尺寸;增加拉深筋或改善其分布位置。皱纹或皱褶,产生的原因,拉深力太小或不足;拉深筋太少或不合理;凹模口圆角半径太大;压边圈不平,里松外紧;润滑油太多,吐沫位置不当;毛坯尺寸太小;材料过软;压边圈形状不当。预防方法,调节外滑块螺栓,加大压边力;改变拉深筋数量、位置、和松紧;减少凹模口圆角半径;休整压边面;润滑适当;加大毛坯尺寸;更换材料;休整压边形状; 以上所说的,就是实际生产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pull the species, output reason and prevention of discarding of deep piecespare parts arm the department break, and the convex mold shrivel, output reason, press the side dint too small, the convex part shrivel, and cant enter the cave model but pull the .the prevention method, enlargement presses the side dint.wall department neck for pulling the , output reason, material bearing the direction pull should the dint is too big, and result in the pulling of dangerous cross section the , and prevent the method, and reduce to press the side dint, and enlarge the radius of cave mold cir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与医学的融合创新
- 手术室恢复室护理
- 禹城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用药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银行运管条线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岗位笔试题库及答案
- 医院安全消防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典型题)(六)
- 烟台历年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学校消防测试题及答案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优秀5篇
- 中医临床路径
- 辐射及其安全防护(共38张PPT)
- 初中信息技术-算法基础知识教学教学课件
- 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
- 《中兴通讯绩效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表格【管理资料】
- 铁路工务技术手册
- (完整版)硬件测试规范
- 电脑节能环保证书
- DBJ∕T 13-183-2014 基桩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技术规程
- 烤烟田间成熟度的辨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