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2013现代通信网重点总结.doc_第1页
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2013现代通信网重点总结.doc_第2页
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2013现代通信网重点总结.doc_第3页
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2013现代通信网重点总结.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现代通信网重点总结 选择2*10 填空2*10 判断1*10 简答50 猎鹰第一章:u 按通信通信范围进行分类:本地通信网、市话通信网、长话通信网和国际通信网或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u 按通信服务的对象分类:公用网、专用网。u 按通信传输处理信号的形式分类:模拟网、数字网、混合网。u 按通信的终端分类:固定网、移动网。u 按通信的性质分类: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u 按通信通信范围进行分类:本地通信网、市话通信网、长话通信网和国际通信网或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u 按通信服务的对象分类:公用网、专用网。u 按通信传输处理信号的形式分类:模拟网、数字网、混合网。u 按通信的终端分类:固定网、移动网。u 按通信的性质分类: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现代通信的三大网络分类: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2、网络传输光纤化鉴于光纤的巨大带宽、低成本和易维护等一系列优点。因此,传输系统的光纤化是信息网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主干网单根光纤经过复用之后的传输容量已达到1600 g bit/s。3网络交换分组化分组化通信网具有传统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的传输时延较小;易于实现链路的统计时分复用,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等。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是目前公用骨干网最常用的技术;6、网络融合快速化 通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是人们所期待的,但涉及到这个问题的除技术之外还有运营机制等环境因素。目前有的运营商已开始尝试,从社区的接入网下手,开始通过ftth实现三网融合。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业务的相互融合,如voip、iptv等技术的出现,就是指ip网中可以实现语音、电视等业务。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第二章:1.本地网由端局dl和汇接局tm组成。2.(判断题)长途交换中心的设置原则1. 当一个长途交换中心汇接的忙时话务量达到 60008000 erl(或交换机满容量时)且根据话务预测两年内该长途交换中心汇接的忙时话务量将达到12 000 erl以上时,可以设第二个长途交换中心;2. 当已设的两个长途交换中心所汇接的长途话务量已达到20 000 erl以上时,可安排引入多个长途交换中心。3. 话务量单位erl定义:话务量的大小取决于单位时间(1小时)内平均发生的呼叫次数和每次呼叫平均占用信道时间s a=s(小时/次)*(次/小时)。 例如:呼叫强度=1800次/小时,呼叫保持时间=(1/60)小时/次,则话务量=1800次/小时 * (1/60)小时/次=30 erl3. 智能网一般由业务控制节点(scp )、业务交换节点(ss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业务生成环境(sce)等几部分组成4. 智能网概念模型包含四个平面:业务平面、全局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和物理平面。5. te1:1 类终端设备又叫做isdn标准终端设备te2:2 类终端设备又叫非isdn标准终端设备终端适配器:ta网络终端 :ntlt:是用户环路和交换局的接口设备,它主要实现交换设备和线路传输端的接口功能;et: isdn交换机6. isdn用户和交换局之间建议了几种不同速率的信道:b 信道:64kbit/sd 信道:16或64kbit/sh 信道:信息通道,用处传输高速用户信息流。h0信道:384kbit/sh11信道:1536 kbit/s (适用于pcm24路系统)h12信道:1920 kbit/s (适用于pcm3032路系统)第三章:1. 电信支撑网:数字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2. 滑码分为两种:如果发送设备的时钟频率快于接收设备的时钟频率,接收端就会周期性的丢失一些送给它的信息,这种信息丢失称为漏读滑动;如果接收端的时钟频率快于发送端的时钟频率,接收端就会周期性的重读一些送给它的信息,这种信息重读称为重读滑动。3.同步方式:主从同步方式、准同步方式、互同步方式、混合同步方式。4.信令分类按工作区域划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信令传输方式(信令传送通路与话路之间的关系):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按信令功能分类:监视信令、路由信令、管理信令5.no.7信令网由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和信令点(sp)三级组成。6.(考点:三者的作用)mtp-1 信令数据链路功能定义了信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和功能特性,确定与数据链路的连接方法。信令数据链路的基本要求是透明性。mtp-2 信令链路功能规定信令消息在一条信令数据链路上传递的功能和程序,_保证信令消息比特流在相邻两信令点之间点到点的可靠传送。包括信号单元分界、定位、检错、纠错、流量控制等mtp-3 信令网络功能 规定在信令点之间传递消息的功能程序,在信令链路和信令转接点故障的情况下,保证可靠地传送消息。分为如下两种功能:信令消息处理功能:处理实际需要传送到相应的信令链路或用户部分消息的功能信令网管理功能:在确定有关信令网状态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控制消息路由和信令网结构,以便出现故障的时候重新组织网络结构,保存或者恢复正常的传递能力。7.(简答题)u 网络单元(ne):简称网元,由受监控的电信设备(或其中一部分)和支持设备组成,为电信网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 如交换设备、复用/分路设备、交叉连接设备等。u 操作系统(os):属于tmn构件,一般由小型机或工作站组成,用来操作和监控各种管理信息,如:性能检测、故障检测、配置管理等功能模块都可以驻留在该系统上。u 中介设备(md):是tmn构件,是一种专用的连接转换设备,主要完成os与ne间的中介协调功能,用于不同类型设备接口之间管理信息的转换。u 工作站(ws): 是tmn构件,其功能包括安全接入和登陆、识别和确认输入、格式化和确认输出、接入tmn、维护数据库、用户输入编辑等。为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各种业务操作提供进入tmn的入口,如命令输入、数据输入、监视操作信息等。u 数据通信网 (dcn):是tmn构件,为其他tmn部件提供通信手段,主要实现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功能,可由不同类型的子网(如:x.25、ddn等)互连而成。第四章:1.gsm系统框架图中的名称和功能: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功能与作用:为其服务区内的移动用户提供交换和信令功能。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移动台状态 部分补充业务数据 移动站的位置登记(la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号(tmsi)管理 msrn管理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用户识别号(imsi,msisdn) 当前用户的vlr(当前位置) 业务能力、业务限制信息 用户申请的补充业务 补充业务信息(例:当前转移的电话号码) 用户状态(registered/deregistered) 移动用户漫游号(msrn)传递auc 鉴权中心:鉴权和加密数据 ki,rand a3,a8算法 kc,sreseir 设备识别寄存器:存储移动设备分类表(imei) 用来管理所有移动台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imsi)号码以及检查每个移动台设备是否为合法设备。 它包括一个数据库,存储着所有签约用户所使用的移动台设备的imei号码等。 白名单、黑名单、灰名单bsc 基站控制中心:bts 基站收发信台msc 移动交换中心 omc 操作维护中心nmc 网络管理中心 nss 交换子系统2. 1个帧=8个时隙 , 帧长为4.61ms1个业务复帧=26个帧, 帧长为120ms1个控制复帧=51个帧, 帧长为235.4ms1个超帧=51个业务复帧=26个控制复帧 帧长为51x26x4.615=6.12s1个超高帧=2048个超帧=2715648个帧 帧长为2048x6.12=3h28min53.76s3. gsm系统参数: 工作频段:移动台发送频段(上行)为890915mhz;基站发送频段(下行)为935960mhz4.cdma关键技术:1.功率控制技术 2.pn码技术 3.rake接收技术 4.软切换技术 5.语音编码技术5. 记住:大小顺序 一个系统区由若干个服务区组成 一个服务区由若干个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组成 一个plmn由一个或若干个msc组成 一个msc由若干个位置区组成 一个位置区由若干个bs组成 一个基站由若干个蜂窝小区组成6. 分组控制单元pcu:主要完成rlc/mac功能和gb接口的转换。sgsn的功能: 网络接入控制(ms侧)逻辑链路管理路径管理路由和隧道传输ggsn (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的功能 网络接入控制(外部pdn侧) 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 路由选择与转发 动态分配ip地址第五章:1. 北美和日本等国采用24路系统,即以1.544mbit/s作为一次群(基群)的数字速率系列;欧洲和中国等国家采用30/32路系统,即2.048mbit/s作为一次群的数字速率系列。2. p102 k1、k2为自动保护倒换3.(填空题) sdh的基本网络单元有同步光缆线路系统、同步复用器(sm)、终端复用器(tm)、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光中继器(reg)、分插复用器(adm)和同步数字交差连接设备(sdxc)等等4.g.652光纤:常规光纤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g.655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5(大题)卫星通信的特点 通信距离远,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 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 通信线路稳定,传输质量高,不容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个人终端提供通信服务6. ason总体体系结构: 传输平面、管理平面、控制平面第六章1.光纤接入网包括4种基本功能块:光线路终端olt、光配线odn、光网络单元onu、以及适配功能块。有源光网络aon 无源光网络pon2.(大题)以太网接入技术与传统的以太网的区别传统的以太网并不是接入网,它只是局域网的一种形式,只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内的网络,它不是公用的接入网。这点和电信级的以太接入网不同,两者在用户管理、安全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也是采用了tcp/ip协议,也利用以太网的帧结构和接口。3.小区智能化系统:安全防卫系统、管理自控系统、综合通信系统。4. 综合布线系统(pds)划分为6个子系统: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处子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楼宇子系统(建筑群布子系统)、设备区子系统。第七章1. cdma2000、wcdma和td-scdma是目前imt-2000最具代表性的3种类型2. itu规定的3g无线传输技术的最低要求中,满足在以三个环境的三种要求:快速移动环境,最高速率达成144kbit/s;室外到室内或步行环境,最高速率达384 kbit/s;室内环境,最高速率达2mbit/s.3.(深入理解)硬切换是指在切换的过程中,业务信道有瞬时中断的切换过程。硬切换通常在同一msc中的不同频道之间,或不同msc之间进行。在fdma和t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硬切换方法进行越区切换。硬切换流程如图7.1所示,当用户终端从一个小区或扇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或扇区时,先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然后再改变载波频率与新的基站建立通信。软切换流程如图7.2所示,在切换过程中,移动用户与原基站和目标基站都保持通信链路,只有当移动台在目标基站的小区建立稳定通信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软切换过程是一个“建立-比较-释放”的过程,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发射的信号被两个基站所接收,经解调后转发到基站控制器,下行链路的信号也同时经过两个基站再传送到移动台。软切换虽然解决了终端在相同频率的小区或扇区间切换的问题,但是占用了更多的系统容量。接力切换不仅具有上述的“软切换”功能,还可以使用在不同载波频率的td-scdma基站之间,甚至能够使用在td-scdma系统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之间接力切换流程如图7.3所示,当用户终端从一个小区或扇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或扇区时,利用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等技术对ue的距离和方位进行定位,根据ue方位和距离信息作为切换的辅助信息,如果ue进入切换区,则rnc(无线网络控制器)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换的准备,从而达到快速、可靠和高效切换的目的。这个过程就像是田径比赛中的接力赛跑传递接力棒一样,因而形象地称之为接力切换。更软切换是在导频信道的载波频率相同时,同一小区内不同扇区间的软切换,或称为在同一小区的两条不同的信道之间进行的切换。软切换可以是在同一rnc下面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也可以是在不同rnc下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同一小区内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称为“更软切换”,对于移动台来说,软切换和更软切换的过程相同。更软切换的特点:相同基站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跨越两扇区时始终保持与两个扇区的同时通信直到移动台切换完全完成;可能频繁发生;所有行为由基站管理;从两个扇区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被合并以改善信号质量。4.r99基本网络5. 无线接入网络(utran) 核心网(cn) us6.r4版本与r99版本的比较1. r4中的cs域实体有所变化,msc分为两个不同的实体,msc sever 和 cs-mgw;2. 信令网关是r4新增的一个实体(sgw);3. r4比r99网络新增一些接口及协议,如表7.1所示;4. r4版本向下兼容r99网络,分组域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增加了qos控制级别;电路域引入移动软交换技术,控制与承载分离7.r4当系统升级到 r5时,增加了ims(ip多媒体子系统)功能实体。8. td-scdma具有的技术:时分双工、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动态信道分配、接力切换、多载波方案、基站定位业务、软件无线电、低速率模式。联合检测充分利用isi和mai信息,把同一时隙中多个用户的信号及多径信号一起处理,精确地解调出各个用户的信号。上行同步: 通过精确调整移动台发射的时间提前量 不同移动台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