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论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doc_第1页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论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doc_第2页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论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doc_第3页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论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doc_第4页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论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 论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0320207112 院(系): 外国语学院 年级专业: 2003级英语本科2班 指导教师: 二七年五月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摘要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这一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互动式教学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互动,教学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关键词对话,教学,互动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abstractmany problems call for a solution in the new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essential strategies in teaching process that is regarded as a critical point in class. the positive communication by interaction of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ls.it is widely known that teaching is the process of how teachers teach and how students study and that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therefore, the new type of teaching interaction in class must be converted from the monologue type of teaching into the dialogue type of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the new form of teaching and leaning can benefit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communicative atmosphere by dialogue that can guide th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interaction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actively and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tudying. furthermore, teachers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good attitudes and skills to grasp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nable each student to obtain the full development.key words dialogue; teaching; interaction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目录摘要abstractkey words绪论1一、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2二、对话是教学交往互动的主要形式2(一)对话式教学的萌芽2(二)对话式教学的内涵3(三)对话式教学的意义4(四)对话式教学与独白式教学5三、对话式教学的实现6(一)对话需要转变6(二)对话需要引导7(三)对话需要宽容、接纳8(四)对话需要民主精神、平等作风8四、对话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9(一)交谈与对话的区别10(二)对话应坦诚相待10(三)对话的目的在于寻求真知10(四)对话不是盲从10结论12参考文献13注释14致谢15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绪 论绪论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教师仍然不能实现师生互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论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为了使教师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互动,理解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并在实践中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以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也是解决课改问题的突破口。叶澜教授指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学是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这一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尤其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要转变理念,摆正角色,学生要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对话显得尤为重要。11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正文一、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本文从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出发,对教学本质,形式进行探讨,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而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要实现对话式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引导学生,使教学活动具有民主精神和平等作风。师生双方就共同目的,共同内容进行探究,发现,获得真理。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叶澜教授就曾提出:“如果从形式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当交往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传递经验,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时,交往就会进一步演化为教育。教学是教育的核心。季亚琴科说:“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德国“交往教学论”流派所提出的“交往就是教学本质”的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撇开这个命题有争议的一些问题,而把交往视为教学中的人认识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从而确认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这是本文将要论叙的观念。那么,作为教学交往与一般的社会交往有什么区别呢?它的特殊性又在哪里呢?概略地说,教学中的交往有以下特点:1.从交往的目的看。教学交往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指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从交往的主体看。学生与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在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方面却又不是“平等”的。3.从交往的结构看。这种交往常常是有计划的,相对“有序”的,或者说是被精心组织起来围绕一定目标而展开的。总之,把教学视为一种交往和互动,是抓住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是寻求教学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探究发现真理的过程,所以,教学中交往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二、对话是教学交往互动的主要形式(一)对话式教学的萌芽其实,对话式教学是古已有之。在国外,在教学中采用对话的形式最早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他的著名的“产婆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我国的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的教学中使用了对话式教学,体现出了对话式的教学互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榜样。比如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描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是孔子在启发他的弟子参与对话。其话题是请他的弟子畅谈理想志趣。这是一个生动的对话互动形式的教学活动。于是孔子的弟子们就参与了教学的对话活动。对“率尔而对的子路,夫子西之,以孔子微笑中可以看出他并不赞同子路的看法。最有情趣的莫过于孔子与曾皙的对话。首先是孔子点名要求曾皙参与对话:“皙,尔何如?”这时的曾皙还在鼓瑟呢。可见对话的命题是严肃的,而气氛却很宽松。“鼓瑟希,悭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子文即启发曾皙:“何伤乎,亦各言其怎也!”接着,曾皙便有精彩的议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汐,风乎舞雾,泳而归。”曾皙的志趣引起了孔子的共鸣。“夫子谓然叹曰:吾与皙也。”孔子谓然长叹的神态,“吾与皙也”的高度评价,可以说是对曾皙的最高赞誉。孔子的称赞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三子者出,曾皙后。”对话已经结束,而曾皙还意犹未尽,追问孔子:“夫三子者之言如何?”师生的对话还在继续。正文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对话式教学了,从以上例子看出孔子不但光使用了“独白式”教学,更能熟练运用“对话式”教学。这对话式的教学真让人耳目一新,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榜样。对话式教学不是把学生所应该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入手,激励学生自发寻找出正确的原理。(二)对话式教学的内涵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和,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这一点,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从原则的角度说,实现交往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它要求于教师的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从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看,“对话”关系至少有三种。教学活动必须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之间的对话等形式。期望通过“对话”式教学,使教学中的人愿意对话,渴望对话而且能够对话。从中学英语教材教法初探一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观念完全不同于过去课堂教学的“灌输接受式”的模式,转而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对英语“对话式教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创设和提供情景操练的机会,尽可能将其真实生活搬进课堂,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同时还注意到交流是双向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互相转换的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三)对话式教学的意义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事实上,课程实现视野中的教学,是“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而且对话是教学交往中沟通的主要形式。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只有对话,才能实现沟通。例如, 高中英语教材中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一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1 ) learn useful expressions:no more than, in all,in ones spare time,break away from,break out,set up,of ones own, join up,consider as2 )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 ) 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 4 ) be able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abraham lincoln , using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the text。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 4 人(优等生 1 人,中等生 2 人,差生 1 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 “ 同 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 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的组提出: 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love abraham lincoln so much ?通过引导、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四)对话式教学与独白式教学在论及对话式教学的时候,不得不提及独白式教学,独白式教学与对话式教学是相对立的,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至今还在课堂普遍存在,并对教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独白式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关系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在这样的课堂上,“双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独白式教学忠实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这种独白几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只是忠诚于学科的逻辑,把教学看成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知识成了统治者。这种独白式教学的实质是“知识专制”,教师的任务似乎只是传播知识,他们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知识成了中心,而学生成了教学的边缘。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的相加,传统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教师不再仅仅是去教,而且也是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独白式教学应该走向交往和对话的教学。特级教师曹永鸣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构建生态课堂实现生命对话三教田忌赛马的启示生动地展示了她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一教田忌赛马:解读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案。”这时的曹老师还是采用的独白式教学。她说:“课堂上我千方百计地诱导着学生钻进我预先设计的答案中,来个“请君入翁”,最后师生不谋而合,圆满完成任务。“学生缺少自主,我也自主全无,充其量是教案的忠实执行者罢了。”“二教田忌赛马:重组教材,带着教案走向学生。我认为这是曹老师由独白式走向对话式的过度。”“三教田忌赛马:活化教材,让教案跟着学生走。”这才是典型的对话式教学,曹老师的确是构建了生态课堂,实现了对话式的教学。所有教师都应该像曹老师那样,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三、对话式教学的实现如何实现对话式教学呢?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注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一)对话需要转变观念采用对话式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这是实现对话式教学的前提。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得及其向能力的转化是以对话作为中介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心理特征。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训活动,它表现为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其结果是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要采用对话式教学,必须破除这种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新课程体现了一种新的观念,我们在摈弃传统观念的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对话,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总之,对话是指活动双方之间的交流,既然是交流,交流双方一定是平等的,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束缚的即要实现对话式教学,我们必须摈弃教学是教师教学生的传统观念,树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二)对话需要引导对话式教学必须破除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的观念,但这并没有消除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地位,没有消除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没有消除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只是把教师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理解的相互交往的基础上,把教育放在活生生的世界的大背景上,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样,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在对话式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对话来进行引导而不是主宰学生的学习,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或学生探究真理的推动者。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出想表达的东西,然后使其具备一种意向。教师既是引导者,又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关照学生。教师既外在于学生,又与学生同在。对话能力获得之后,引导者的身份也就变成了对话者。请看一个英语教学的案例: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走出“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是张令千老师。本课是介绍林肯总统的一节预读课,主要介绍一些有关美国黑奴及奴隶制方面的词汇,张老师上课时对课文进行了调整,不直接进入课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多媒体看电影“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并向学生提出了预设好的具有导向性的问题进行师生对话,这就使学生不只囿于课文叙述的故事之中,而是走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进入了130年前的美国内战时期的大背景,眼前呈现出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图景。教师利用预设好的话题,把学生导入预设的情景中,这实际上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这堂课已接近尾声时,张老师又巧妙地将学习推向高潮:要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奴隶的生活。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用sad,有的用bad,也有的用terrible或miserable的。然后师生再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性对话。张老师的这堂英语课很好地体现了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在学生交流探究结果的过程中,辨别出学生对哪些问题把握的好,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到位,教师再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从而使师生间的对话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对话的目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文本,用他们自己的心去和文本交流,从而达到对话式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再是向学生注入知识,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会思考,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三)对话需要宽容,接纳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必须宽容,接纳。某英语特级教师在上人教版初一下册第42页3a的部分内容,讲的是中央电视台环球世界节目主持人的一段台词。不到五行字。教材内容的重点是提供一段现在进行时态的阅读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文中的动词短语和描绘性形容词。教材预设的教法是:阅读文章,划出文中现在进行时态的短语和描绘性形容词。第二天她给学生一个早读时间去背诵这几句话,看得出来学生死记硬背的效果并不好。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上她抽查几个学生的背诵情况,一个女生的背诵使她很惊奇。与其说她是在背课文,还不如说她是在作演讲。她完全没按课文原版照背。而是在生动地现场主持节目。她是这样加上自己的开场白的:“i am a reporter for cctv s around world show. i am xiong min. thank you for joining our show”当她走下讲台时老师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而同学们却惊奇地看着老师,似乎对她感到莫名其妙。她对这位女生的背诵大加赞赏,而同学们却说:“象她那样背我早就能背过。”她生气地说:“好,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准备,比一比看看你们谁能象她那样流利。”这时一个男生跟她说:“老师,呆会儿我来当评委行不?” 她灵机一动说:“好”。学生还没准备到一分钟她就叫停了。她重新作安排:“现在我们要给中央电视台环球世界节目招聘节目主持人,我给你们四分钟时间准备,呆会儿你们上讲台应聘,其他学生当评委。”学生们兴致更高。所以,课堂教学互动中的对话,并非是教师一相情愿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应该是师生双方的“敞开”和“接纳”,应该是师生之间通过交流,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话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四)对话需要民主精神,平等作风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互动强调的是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都要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平等相处,互动双方必须承认对方的角色、权利和义务,要真正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和自主参与的机会,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因此,对话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民主精神,平等作风。一位老师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作训练,让同学们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是怎么样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有的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望无边的田野张雨却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他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教师也很生气,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出来。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老师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刚说声谢谢,就听见一声惨叫,一柄钢又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看了张雨编写的故事,教师的心被震撼了。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于是,这位老师在张雨的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由训斥学生“是坐井观天的青蛙”,到承认“老师自己是一只青蛙”,这位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这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从文本出发,在对话中探究,动态生成,完成了“自我对话”,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品格。只有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使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学习,教师通过学生的对话而教育,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发展,课堂互动的真实意蕴才有可能得以体现。这位教师在对话式教学中,的确具有民主精神,平等作风。四、对话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在对话式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交谈与对话的区别认为交谈既是对话,这是不准确的。对话一定要通过交谈,但交谈不一定是对话。因为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之间的言谈,而且更是指师生的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单单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间的耗费,而是专业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一句话,对话是师生相互理解的过程,这是对对话式教学质的方面的要求。(二)对话应坦诚相待对话存在着一个量的问题,我们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否则会走向形式主义。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条“原则”,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它的使用都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对话的滥用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如果对话各方抱着真诚的态度,互相表现出了敞开,接纳,理解和包容,精神上都得到了提升就达到了目的,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针对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盲从,体现对话的自主性。如果各方互有戒心,不能坦诚相待,纵使有再多的对话,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三)对话的目的在于寻求真知传统教学认为,在对话过程中,特别是在师生对话中,如果学生与老师唱反调,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所以要尽量达成意见一致。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观点的不同正好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对话式教学应追求课堂教学互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本质上说,对话的目的是制造意义,寻求真知。对话便是对真理的探索和思想的交流。对话以现实(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于炳信老师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有学生提问:“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有学生根据课文认为曹操是坏人,有学生根据课外书认为曹操是好人,还有学生认为曹操有功也有过,有是也有非。这时,于老师作出了正确处理,请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探讨一下曹操的是非功过写一篇小论文,题目是我看曹操。于老师并未要求学生达成一致意见,而是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总之,对话式的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允许学生进行不同的“解读”赋予学生“思维漫步”的自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这既是新课程所应该实现的课程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也是课堂教学能得以真正重构的前提,更有效促进共同发展的根本。(四)对话不是盲从对话式教学要求师生平等,但是平等并非教师对学生“标新立异”的一味盲从,在对话过程中还需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避免学生在知识上产生盲区。小学语文教师上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一年级教师讲公开课蚂蚁与蝈蝈,在课接近尾声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组训练题“()蚂蚁 ()甲虫。”有一男孩标新立异地回答道:“一位蚂蚁 一名甲虫”同学们哄堂大笑,而老师却亲却地让该生说一说理由。男孩答道:“熊先生狼外婆动画片里不是都这么说吗?”老师充分肯定,而且神采飞扬地背出了“根据”香港女诗人西西的一首诗可不可以说。李小辉老师也在小学语文教师上提出异议:“我们不否认不可以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但是说出可以的理由,否则,在学生将来的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只妈妈一头爸爸等无稽之言。虽然一年级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拟人”,但他们却知道动画片,知道童话故事。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情况下能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让学生明白:在特定的情景中,当我们把蚂蚁当作你的朋友或把甲虫当作人时,可以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像动画片,童话,寓言中,那些会说话的动物,植物,我们就可以说一位什么或一名什么。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则应当按照约定俗成的量词用法表来进行表达,否则就会引起混乱。平等对话并不等于盲从。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结论12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结 论结论对话式教学体现了师生之间尊重差异、重视交流、促进理解、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