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试办评估.doc_第1页
沈阳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试办评估.doc_第2页
沈阳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试办评估.doc_第3页
沈阳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试办评估.doc_第4页
沈阳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试办评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评报告沈阳工程学院2011年11月03日沈阳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 自评报告软件工程专业 自评报告 沈阳工程学院“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自2009年9月试办以来,现已连续招生3届,并且招生学生数在逐年递增。三年以来,我们秉承“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入手,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人才规格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9月制定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9月在学院教务处的指导下,再次修订过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专业建设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招生班级情况如下:软本094:27人软本101:39人软本111、软本112:47人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1专业定位1指导思想在符合国家、辽宁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背景下,秉承“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面向辽宁区域性的软件服务业和国际软件外包服务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入手,建设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努力不断提升专业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专业定位背景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高等教育)(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中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辽宁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高等教育)(二十五)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指出:积极推进高校与地方产业集群对接,建设一批特色学科专业群,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沈阳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沈阳工程学院“十二五”办学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服务于以新能源产业为导向的能源电力行业;服务于以能源电力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服务于以生产性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2009年3月18日教育部、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涉及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等领域。”根据国家、省区域经济的指导性精神,为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定位提供了指导性的保障。3.专业定位的需求分析(1)社会对“应用型”软件人才需求持续旺盛2006年我国软件人才需求量为90万人,直到2010年我国软件人才需求量已经达到250万,社会对软件人才需求量以每年40万的速度增长,特别是软件外包行业更是增长迅猛。(2)我省软件外包服务业方兴未艾辽宁省外经贸厅厅长王金笛在2010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上说:截至2009年,全省专业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企业超过1000多家,从业人数超过11万人,现在我省的离岸服务外包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2009年实现了离岸服务外包收入16.1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大连超过了14亿美元,沈阳超过了2亿美元。辽宁软件销售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辽宁的gdp(12%-13%)增长速度。(3)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据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跟踪统计,2010年批准的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后增加到37所)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适用性、软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外语实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给出本科生4.11分,研究生4.23分的较高满意评分(5分制),其就业率、就业质量和转正薪金均高于其他相邻专业。4.专业定位根据以上专业需求分析论证分析,确定了我们的专业为定位:本专业面向国内软件行业和国际软件外包行业,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掌握软件外包文化和技术,重点掌握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实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和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软件工程师。1.2人才培养模式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职业取向”是我院的办学理念,软件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过程中,完全遵循着学院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建设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国内软件行业和国际软件外包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掌握软件外包文化和技术,重点掌握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实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和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毕业以后能迅速融入社会,成为具有高素质、实用型和系统视野的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2专业培养模式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在注重产学研合作、以项目设计为导向、特色核心课为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之上,制定了符合本专业定位的专业培养模式。(1)确定一条主线: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突出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2)遵循两个原则:根据“实用型、实践性”培养原则,办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专业。(3)制定三个体系:根据知识和能力要求,制定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使三个体系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程中。(4)实践四层递进:实验、课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四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5)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产学研合作,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6)坚持持续改进:针对专业需求、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进行持续改进。3.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先进、规范,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过程中,严格准循着如下的工作思路,有效地保证了培养方案能够真正地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先进性、规范性和非常可行的操作性,如图1-1所示。软件工程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载体活动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过程标准化支撑平台国际软件工程标准swebok专业基础要求工程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社会人才规格需求职业基础知识体系 学科教育知识体系国际工程教育理论cdio专业基础要求 图1-1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以国际认可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对国家软件产业人才知识需求的分析研究,参考了国内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成功经验,界定软件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职业基础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可用于教学的专业教育知识体系。以专业教育知识体系为基础,采用目标分解方法,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核心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各课程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明确地分解到各门课程中,同时相应地确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2专业教学团队2.1结构与数量专业教师队伍是专业实施的基本条件,它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背景等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专业的办学质量,为此,几年来信息工程系十分重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1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专兼职)表2-1 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专兼职)序号姓名年龄毕业学校所学专业职称学位实践经验1李卓玲54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教授硕士主持过电厂项目2王庆利51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授博士主持过电厂项目3栾好利46东北大学软件工程教授硕士双师型4朱克敌49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副教授硕士双师型5王素芬4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应用副教授硕士双师型6张欣42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副教授硕士双师型7孙宪丽40东北大学系统工程副教授博士企业工作经历8周振柳40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副教授博士企业工作经历9姜柳38吉林大学计算机应用副教授硕士实验室工作经历10杨弘平46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副教授硕士双师型11杨政33东北大学软件理论讲师硕士双师型12吕海华32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讲师硕士双师型13张楠32吉林大学软件与理论讲师硕士双师型14代钦30辽宁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讲师硕士实验室工作经历15王强33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讲师硕士实验室工作经历16关颖3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讲师硕士实验室工作经历17曾祥萍30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讲师硕士实验室工作经历18耿爱成32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讲师硕士19高健华40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副教授硕士20党元一30东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讲师硕士企业项目开发经历21王鑫40吉林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师硕士兼职22赵凌云36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师学士兼职本专业共有专任专业教师20名,其中博士3人,硕士17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9人;双师型教师8人;企业或实验室经验教师10人;计算机相关专业18人。其中,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沈阳市高校青年教学标兵1人,沈阳工程学院教学示范岗1人,另外,还外聘2名专业兼职教师。2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分析专业教师学历结构在专业教师中,博士3人,占15.0%;硕士17人,占85.0%;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本专业教师学历结构分布合理,如表2-2所示。表2-2 专业教师学历结构no学历数量百分比(%)1博士315.0%2硕士1785.0%3学士00.0%合计20100.0%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在专业教师中,教授3人,占15%;副教授8人,占40%;讲师9人,占45%;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本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分布合理,如表2-3所示。表2-3 专业教师职称结构no职称数量百分比(%)1教授315%2副教授840%3讲师945%合计20100.0%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在专业教师中,50岁以上教师2人,占10.0%;40-50岁教师8人,占40.0%;30-40岁教师10人,占50.0%;30岁以下教师0人,占0.0%;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本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合理,如表2-4所示。表2-4 专业教师年龄结构no年龄数量百分比(%)150岁以上210.0%240-50岁840.0%330-40岁1050.0%430岁以下00.0%合计20100.0%专业背景情况结构在专业教师中,计算机相关教师18人,占90%;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本专业教师专业背景结构分布合理,如表2-5所示。表2-5 专业教师专业背景结构no专业背景数量百分比(%)1计算机相关专业1890%2非相关专业210%合计20100.0%专业教师学缘结构在专业教师学缘结构中,分别来自10个学校,包括在国外硕士毕业的教师,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本专业教师学缘结构分布合理,如表2-6所示。表2-6 专业教师专业背景结构no专业背景数量百分比(%)1东北大学84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10.00%3吉林大学210.00%4沈阳工业大学210.00%5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15.00%6辽宁大学15.00%7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5.00%8北京师范大学15.00%9沈阳师范大学15.00%10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15.00%合计20100.0%2.2专业带头人1专业带头人简介从2009年9月以来,先后有两人担任了本专业的带头人。2009-2010年度由栾好利教授担任,由于栾好利教授的工作重点转移,2010年开始则由朱克敌副教授担任,栾好利教授继续给予指导和帮助。栾好利,45岁,硕士,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授,从事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20多年,是软件工程专业的申办人和专业带头人,在科研和教研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曾先后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辽宁省教育厅的科研或教研课题,发表过几十篇科研和教研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被美国工程ei检索,主讲的“程序设计基础”获得过2009年辽宁省精品课。朱克敌,48岁,硕士,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从事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20多年,曾在日本软件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6年,针对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曾先后主持和参与过多项辽宁省教育厅的科研和教研课题,发表过多篇科研和教研论文,多篇论文被美国工程ei检索。2专业带头人担任课程情况(近三年以来) 表2-7 专业带头人担任课程情况(近三年来)no姓名主讲课程涉及班级1栾好利程序设计基础计本081、082、093、094软本101、1022朱克敌项目开发管理计本081、082系统分析与设计计本084、软本094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计本084、软本0943专业带头人主持科研和教研项目情况(近三年来)表2-8专业带头人主持科研和教研项目情况(近三年来)no课题名称课题来源时间主持人课题性质1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立体化工程实践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09.12栾好利教研2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机制创新研究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2009.01栾好利教研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嵌入式模式研究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6朱克敌教研4基于“学生虚拟团队”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育厅2010.05朱克敌教研5中国软件离岸外包高效开发支撑平台研究与实现辽宁省教育厅2009.01朱克敌科研6国际视野下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沈阳工程学院重点课题2010.05朱克敌教研7面向流程制造业的基层资源一体化管理系统沈阳工程学院2010.05朱克敌科研8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支撑平台研究与实现沈阳工程学院2009.04朱克敌科研9面向软件外包的软件开发支撑平台研究与实现沈阳工程学院2008.04朱克敌科研4专业带头人发表论文情况(近三年以来)表2-9 专业带头人发表论文情况(近三年来)no论文发表期刊时间作者备注1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工程实践培养模式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栾好利2敏捷软件开发应用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栾好利3基于数据仓库的贝叶斯网络e-learning平台设计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栾好利4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智能分布式分簇协议的目标追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栾好利5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就业状态分析及工作思路探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朱克敌6项目开发管理课程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10.16朱克敌7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朱克敌8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研究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3朱克敌9软件工程的情境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9.01朱克敌10挣值分析法在cmmi项目监督和控制中的应用软件导刊2009.01朱克敌11软件外包测试自动方法研究与实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朱克敌12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sic units resource of process-oriented manufacturingacam2010(advanced research on automation,communacation,architectonics and materials)2010.10朱克敌ei检索13application of earned value analysis in 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cmmiicacte2010(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er theory and engineering)2010.08朱克敌ei检索14methods study of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software developmenticcda2010(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2010.06朱克敌ei检索2.3师资培养两年多以来,全体软件工程专业团队教师经常围绕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问题展开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并特别针对多媒体授课、活动与实践性较强发热课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1依据专业建设要求制定并实施师资培养计划成效显著本专业团队经过多次研讨,依据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师资培养计划并严格实施,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进行了有倾斜性的政策支持。近三年以来制定和采取的措施包括:(1)在专业建设中,专业团队实行“以老带青、以师带徒”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让每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老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和培养。(2)给与专业团队教师提供一定的资金,让教师们有机会到企业进行调研、到其他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的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制定了青年教师到实验室或企业锻炼,以提高实践能力的计划。(4)制定了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教研科研的系列政策。(5)创新活动制度(6)鼓励申报课题另外,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1)有4人参加了沈阳工程学院2010年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并有2人获得优秀奖;有5人参加了沈阳工程学院2011年教学大赛,并成功地进入了半决赛,有1人获得2011年教师教学技能个人三等奖。(2)有1人在沈阳市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教学标兵称号。(3)有多人申报学院科技项目成功。例如:2010年有张楠老师主持并成功申请了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supearteam(inc.)创新创业项目-worlde”。(4)指导青年教师紧紧围绕着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例如:由张楠老师组建了1个“acm group创新工作室”,并以该创新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成功地申请了“沈阳工程学院院内青年科研课题”,同时在还率领学生们参加了“辽宁省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acm程序设计大赛”,并获得了优秀成绩;由党元一老师组建了1个“嵌入式创新工作室”,并以该创新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成功地申请了2项“沈阳工程学院院内青年科研课题”,同时还率领学生们参加了 “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第五届、第七届);2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教研和发表论文情况(近三年来)三年来专业团队中的教师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无论在科研方面、教研方面,还是在发表论文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表2-10 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情况(近三年来)no课题名称课题来源时间主持人课题性质1大型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生存性评估及关键技术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09周振柳科研2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网上虚拟孵化器服务系统辽宁省教育厅2010.09王素芬科研3bbs舆情分析系统辽宁省教育厅科技研究资助项目2010.01李卓玲科研4中国软件离岸外包高效开发支撑平台研究与实现辽宁省教育厅2009.01朱克敌科研5厂站接线绘图软件科研横向2010.05姜柳科研6web邮件机器人科研横向-沈阳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009.01周振柳科研7计算机在线录音工具科研横向-沈阳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009.01周振柳科研8盘锦北沥信息软件开发科研横向-盘锦北沥信息软件开发2009.01张欣关颖科研9嵌入式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沈阳工程学院2010.7党元一科研10掌上数字超市的研制与开发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0.4党元一科研11面向流程制造业的基层资源一体化管理系统沈阳工程学院2010.05朱克敌科研12覆盖网络中信息监测相关问题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2010.04孙宪丽(参与)科研13面向应用服务体系架构的敏捷模型及支撑平台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2009.05栾好利科研14科技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的研发与设计沈阳工程学院2009.04王庆利科研15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支撑平台研究与实现沈阳工程学院2009.04朱克敌科研16基于加权技术的本体的匹配方法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2009.04关颖(参与)科研17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考生身份认证系统排名沈阳工程学院2009.04孙宪丽(参与)科研18哈密顿问题(tsp问题)的近似算法探究排名沈阳工程学院2009.04孙宪丽(参与)科研19入侵容忍技术在电网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9.4杨政科研20面向软件外包的软件开发支撑平台研究与实现沈阳工程学院2008.04朱克敌科研21零担物流系统中货物中转解决方案沈阳工程学院2008.4姜柳科研22新智能优化算法及车间调度问题在智能优化算法测试平台上的仿真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8.4张楠科研23高精度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8.4党元一科研表2-11 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的教研课题情况(近三年来)no课题名称课题来源时间主持人课题性质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嵌入式模式研究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6朱克敌教研2基于“学生虚拟团队”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育厅2010.05朱克敌教研3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与研究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12李卓玲教研4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立体化工程实践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09.12栾好利教研5基于项目导向的软件工程教学与实训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2009.09王素芬教研6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机制创新研究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2009.01栾好利教研7国际视野下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沈阳工程学院重点课题2010.05朱克敌教研8基于项目导向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沈阳工程学院2010.06王素芬教研表2-12 专业教师发表论文情况(近三年来)no论文发表期刊时间作者备注1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工学结合”初探网络与信息2010.11王素芬2求解tsp问题的一种启发式算法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10孙宪丽分类核心期刊3具有委托代理特征的虚拟企业分布式风险管理系统工程学报2010.10孙宪丽核心期刊4敏捷软件开发应用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栾好利5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工程实践培养模式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栾好利6网上虚拟孵化器系统建设与应用模式探讨科技成果纵横2010.01王素芬7虚拟企业风险管理的分布式道德风险模型控制工程2009.11孙宪丽核心期刊8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水泵设计中的数据处理制造业自动化2009.06王素芬核心期刊9bp神经网络系统用于目标台测向定位的设计与实现制造业自动化2009.05王素芬10网上虚拟孵化器系统研究与实现网络与信息2009.05王素芬11允许费用超支情况下的虚拟企业分布式风险管理信息与控制2009.02孙宪丽核心期刊12基于数据仓库的贝叶斯网络e-learning平台设计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栾好利1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智能分布式分簇协议的目标追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栾好利14软件外包测试自动方法研究与实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02朱克敌15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研究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3朱克敌16软件工程的情境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9.01朱克敌17项目开发管理课程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10.16朱克敌18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07朱克敌19基于olap技术的销售分析建模研究科技信息cn37-1021/n 2009第21期曾祥萍20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中国科技博览2009.08吕海华21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架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03杨政22反垃圾邮件网格系统应用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04姜柳23web and multi-agent based virtual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systemicca 20112011.05孙宪丽ei检索24the distributed decision mak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for virtual enterprise based on principal-agent theoryicca 20112011.05孙宪丽ei检索25application of earned value analysis in 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cmmiicacte2010(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er theory and engineering)2010.08朱克敌ei检索26methods study of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software developmenticcda2010(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2010.06朱克敌ei检索27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sic units resource of process-oriented manufacturingacam2010(advanced research on automation,communacation,architectonics and materials)2010.10朱克敌ei检索28guided local search based distributed risk management for virtual enterpriseicca 20102010.06孙宪丽ei检索29hidden information model of risk management for virtual enterprises based on distributed decision-makingccdc 20102010.05孙宪丽ei检索30model and algorithm for the risk management of virtual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bilevel programmingccdc 20102010.05孙宪丽ei检索31computing minimal hitting sets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sciences2009张楠ei检索32distributedriskmanagementmodelandalgorithmforvirtualenterprisewithprivateinformation,gec 20092009,07孙宪丽ei检索3青年教师科研、教研和发表论文情况(近三年来)三年来专业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无论在科研、教研和论文方面,还是在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活动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表2-13 青年教师主持和参与的科研和教研课题情况(近三年来)no课题名称课题来源时间主持人课题性质1嵌入式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沈阳工程学院科研课题2010.07党元一科研2掌上数字超市的研制与开发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10.04党元一科研3科技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研发与设计沈阳工程学院科研课题2010.04关颖(参与)科研4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沈阳工程学院科研课题2010.04关颖(参与)科研5入侵容忍技术在电网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9.04杨政科研6零担物流系统中货物中转解决方案沈阳工程学院2008.04姜柳科研7新智能优化算法及车间调度问题在智能优化算法测试平台上的仿真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8.04张楠科研8高精度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沈阳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2008.04党元一科研表2-14 青年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近三年来)no论文发表期刊时间作者备注1基于web的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01关颖2一种p2p_mmog中协调者节点的信誉管理模型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4(2)代钦3基于olap技术的销售分析建模研究科技信息cn37-1021/n2009第21期曾祥萍4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中国科技博览2009.08吕海华5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架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03杨政6反垃圾邮件网格系统应用的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04姜柳7computing minimal hitting sets with partocle swarm optimizational gorithm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sciences2009张楠ei检索8an avoidance strategy for mobile robot in complex environment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2010关颖ei检索表2-15 青年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活动情况(近三年来)no创新活动时间组织者备注12011年全国计算机应用大赛2011.10关颖2第七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11.06党元一3辽宁省第四届acm程序设计大赛2011.05张楠4supearteam(inc.)创新创业项目-worlde2010.12张楠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5辽宁省第三届acm程序设计大赛2010.05张楠6第五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2009.07党元一7辽宁省第二届acm程序设计大赛2009.05张楠3教学基本建设3.1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范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大学生人才必备素质的培养,本专业团队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在行业调研基础之上,广泛听取专家和企业的各种反馈意见,本着“面向应用、增强素质、综合提高”的原则设置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缜密设计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操作和素质结构,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2009级本科教学计划实施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同时,根据沈阳工程学院教务处发布的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精神,于2011年又对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严格遵循如下一些修订原则:(1)面向市场原则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紧密跟踪社会需求,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及时地把市场需求反应在培养方案中。(2)职业化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传授要围绕着专业技能展开。(3)国际化原则学习和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方案,吸取先进人才培养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4)特色原则要在认真调研市场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我院现有的教学资源,争取尽最大努力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突出“应用型”特色,侧重能力培养。2课程体系科学、合理、适应人才培养目标(1)理论课教学体系软件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保证基础课课时的基础之上,有效地整合了学科基础课,更新了一些专业课,突出了应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软件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按知识层次分为四个部分: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这样设置完全符合知识学习渐进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充分地实现教学知识目标。参见附录1:09级-10级的理论课教学计划(2)实践课教学体系实践课教学体系主要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规格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并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每学期都会根据前面所讲授的理论课程,设置2-3周的校内、外的实训或课程设计、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同实现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参见附录2:09级-10级的实践课教学计划(3)课外培养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构建素质培养体系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商不足是可以用时间来弥补的,但是一个人的情商不足就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自身修养和能力,将会影响其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课外培养计划,构建了课外培养体系,贯穿于培养方案的始终,以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参见附录3:09级-10级的课外培养计划(4)主要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专业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主要实践环节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3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使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鲜明、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能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学院修订教学计划的指示,软件工程团队从2011年3月开始,经过近6个月时间的多次调研和论证,针对软件工程专业2011级学生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课体系、实践课体系、课外培养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修订。参见附录4:修订后的2011级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参见附录5:修订后的2011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课教学计划参见附录6:修订后的2011级软件工程专业课外培养计划3.2教学改革1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等各种教改活动(1)在“专业课程体系”上仅仅围绕着两条主线:第一条线围绕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编程能力设置课程,主要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jsp)、数据库系统原理及高级程序设计(.net)等;第二条线围绕培养学生软件工程能力即: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能力设置课程,主要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导论、系统调查与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测试技术等。每条主线所涉及的主要课程都设置了1-2周以实战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并且每条线都设置了一次(23周)以实战项目为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2)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上,强调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针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了实践内容的学时,加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上,根据主干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相关性和连续性,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项目、课程设计项目、项目实战项目进行分级,使其始终贯穿于大学期间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合作精神。(4)在“考试方法”上,提倡根据课程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差异进行考试改革方法,考试改革以后要进行总结。(5)为了加深理论理解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主要专业课程都配有实验、上机、实训或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其中部分课程设计均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布置,以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6)某些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结束的下学期初,以便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准备和预习,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7)充分利用网络工程工作室、软件工程工作室、嵌入式系统工作室、人工智能与图形图像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业务拓展能力。(8)以“产、学、研、培”合作为前提,引进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到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养。(9)以社会为舞台,建立社会实践能力实习跟踪、监控体系及学生实习经历业务档案。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和假期,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专业领域,锻炼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2专业团队教师主持和参与多项教研教改立项课题请参见表2-11 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的教研课题情况(近三年来)。3专业团队教师发表的教研论文请参见表2-12 专业教师发表论文情况(近三年来)。4教学改革的成果(1)2008年,“数据库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