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第三版答案.doc_第1页
宏观第三版答案.doc_第2页
宏观第三版答案.doc_第3页
宏观第三版答案.doc_第4页
宏观第三版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1. 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答: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正如收入流量循环图所显示的,总收入和总支出是计量经济体系中收入流量的、可以相互替代的、均等的两种方法。2.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用来衡量经济中的什么?答: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标。,衡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cpi衡量的是居民购买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这一篮子物品的清单是由统计部门根据对典型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有选择地选取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种类,找出一个典型消费者商品篮子内各种物品的购买价格的变化,来构造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拉斯派尔指数和帕舍指数之分。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拉斯派尔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帕舍指数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3. 失业率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们可以把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归入哪三种类型?答: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4. 解释度量失业程度的两种方法。答:度量失业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的获得,实际中可以用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方法。5. 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为什么?应计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中的哪一项?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股票。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答: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不计入gdp,因为房子不是当年建造的,房屋的价值不应当计入gdp,但是有关房屋交易发生的佣金等交易费用则应该计入。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应该计入当期的gdp,属于投资。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股票。不计入gdp,私人购买股票和债券在经济学上不属于投资,而是一种储蓄。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不应该计入gdp,属于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能单独计入gdp的。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不计入gdp。因为gdp是计算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家务劳动产出的价值,所以不计入gdp。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政府购买。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净出口。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计入gdp, 属于消费。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项目中的存货投资。6. 下列哪一项经济变量是流量?为什么?政府债务;个人财富;失业者人数;政府预算赤字。答:政府债务是存量。政府债务是指一国政府在某个时点上,累积的内债和外债的总和,所以是存量;个人财富是存量。个人财富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某个时点上,累及的包括实物资产和各种流动性资产(货币资产)的财富总和,所以是存量;失业者人数是存量。失业者人数是指在某个时点上,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所以是存量;政府预算赤字是流量。政府预算字是指在某个财政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于其财政收入的部分,是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形成的,所以是流量。7.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pdi这五项中的哪项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是企业为本公司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保险金时,政府部门按比例征收的一种税。社会保险税在由狭义的国民收入(ni)到个人收入(pi)这一计算步骤扣除。由于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所以它的增加不影响gnp、nnp、ni,只会影响pi和pdi。如果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pi,也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pdi减少。8. 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两国合并,实际产出没有变化,如果不考虑关税等影响因素,gdp总和也不应该有变化。即合并后国家的gdp等于原来甲国和乙国的gdp之和。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作以下假定:假定甲乙两个国家之间有贸易往来,例如,甲国向乙国出口服装10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机器设备160万美元。甲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1000万美元。乙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1500万美元。用支出法核算gdp,从甲国来看, gdp=c+i+g+(x-m)=1000+(100-160)=940万美元;从乙国来看, gdp= c+i+g+(x-m)=1500+(160-100)=1560万美元。甲乙两国的gdp总和=940+1560=2500万美元,计入gdp的净出口价值总和为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变成了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甲地区销售给乙地区100万美元的服装,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16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用支出法核算gdp,由于没有进出口,甲地区的gdp= c+i+g=10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乙地区机器设备的投资支出160万美元;乙地区的gdp= c+i+g=15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甲地区服装的消费支出100万美元。这100万美元服装的价值(160万美元机器设备的价值),不能重复计算:如果计入了甲(乙)地区的销售收入,就不能再次计入乙地区的消费(甲地区的投资)。因此,只要不考虑关税的影响,两国合并后,gdp 总和不会有变化。如果认为甲乙两国合并后gdp总和会增加,是重复计算的错误结果。9. 为什么居民购买的股票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不能称为投资?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等的行为,而居民购买的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实际上是股权在不同人手中的转移,不涉及实际生产和投资,不增加经济中资本资产存量,所以不能算作投资支出。10. 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反映物价水平上有何区别?答:cpi与gdp平减指数存在三点不同。 cpi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并根据这一篮子物品中的不同种类的购买比重来确定权数。而gdp平减指数是以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和政府购买的产品的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并不反映在cpi上。 cpi衡量的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商品篮子中的物品种类及其权数在不同时期内是不变的,因而cpi是拉斯派尔指数。而gdp平减指数是所涉及的商品篮子每年都不同,它取决于每年在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某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它在gdp平减指数的计算中的权数就会变大。所以,gdp平减指数是帕舍指数。cpi衡量的是在长期内不变化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正如前面提到的,cpi倾向于高估生活成本的上升,而gdp平减指数倾向于低估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cpi直接包括进口品的价格,而平减指数仅仅包括在本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11. 假设一个保姆嫁给了原来雇佣她的男主人,婚后仍然向之前一样做家务,照顾丈夫。思考结婚这种行为如何影响gdp?又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答:由于gdp核算只计算参与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自己的家务劳动不包括在内,所以,这种结婚行为减少了gdp,但是总体经济活动没有改变,经济福利也没有影响,甚至提高了福利水平(考虑到为自己家做事或许比为雇主做事更加尽职尽责)。这正是gdp核算的缺陷之一。12. 假设一个农民种植了1000公斤小麦,以2200元的价格卖给面粉厂;面粉厂把小麦加工成面粉,以2800元的价格卖给食品厂;食品厂把面粉加工成面包、蛋糕等出售,销售收入为4000元。请分析每个环节的增加值是多少?gdp是多少?答:农民种小麦的环节增加值是2200元(假设不计算投入品);面粉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2800-2200=600元;食品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4000-2800=1200元。各个环节的增加值之和为:2200+600+1200=4000元,正好等于这个经济体系中最终产品(面包、蛋糕等)的时市场价值4000。13.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s恒等式)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收入流量循环一定处于均衡状态?答:不一定。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没有被居民个人、政府部门等用于花费和支出的收入就是储蓄,而未归于居民个人、政府等部门的产品就是投资品(包括企业生产而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们在价值上一定是相等的。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定义,无论实际经济运行状态如何,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例如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值等于消费与投资之和,总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总产值与总收入相等,从而得到了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即使存在总产出过剩,产品积压,只要按照定义,把过剩的产品计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恒等式仍然成立;如果总产出小于总需求,“非意愿存货投资”就为负。可见,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一种事后核算的恒等式,并一定意味着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经济运行不一定是总量均衡的。在现实生活中,居民和社会各个部门会进行储蓄,企业和家庭会进行投资。储蓄的主体和动机与投资动机的主体和动机都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储蓄和投资在数量不一致。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看,漏出项的总和未必等于注入项的总和,总需求未必等于总供给,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也不一定处于均衡状态。只有满足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即收入流量循环中,漏出项的总和等于注入项的总和,经济才能实现总量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14. 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按收入法计算gnp;按支出法计算gn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储蓄额;计算进出口盈亏。解:按收入法计算: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折旧=100+10+30+20+10=170(亿元)按支出法计算:gnp=c+i+g+(ex-im)=90+60+30+(60-70)=170(亿元)政府预算赤字:bd=支出-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30+5-30-10=-5 (亿元)(预算赢余)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gnp-税收+转移支付-消费=170-30-10+5-90=45(亿元)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即贸易逆差10亿元。15. 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国内净产值?净出口?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可支配的个人收入?个人储蓄?解:国内净产值: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60000-(800-200)=59400(亿元)净出口:nx=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60000-(40000+800+1100)=18100(亿元)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也就是政府的净税收。已知政府购买是1100,政府的预算盈余是30。预算盈余:bs=政府的收入-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 预算盈余=1100+30=1130(亿元)可支配的个人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国内生产净值-(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59400-1130=58270(亿元)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58270- 40000=18270(亿元)16. 考虑一个生产并消费面包和汽车的简单经济。下表中是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把2005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以及cpi。在2005年和2010年之间,物价上涨了多少?比较拉斯派尔和帕舍物价指数给出的答案。解释其差别。:解:2005年名义gdp= (美元)2005年实际gdp= (美元)2010年名义gdp= (美元)2010年实际gdp= (美元)2010年gdp平减指数= cpi=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按照拉斯派尔指数(cpi),物价上涨了60%;按照帕舍指数(gdp平减指数),物价上涨了52%。拉斯派尔指数大于帕舍指数。可见,当不同产品的价格变动量不一样时,拉斯派尔(固定一篮子)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因为这一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有机会用不太昂贵的产品去替代较为昂贵的产品。相反,帕舍(可变的一篮子)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尽管这个指数考虑到不同产品的替代,但并没有反映出这种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费者福利的减少。第三章1. 答:总产出是经济社会的全部可用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它衡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商品与服务的总产量。要素投入总量与总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用总生产函数来反映。总生产函数通常用下面的形式来表示:y=f(n,k)。2.答:在经济学中,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总资本的增加。一般地,利率水平上升,投资支出下降;利率水平下降,投资支出上升。投资和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利息率的增加会刺激储蓄的增加;利率下降储蓄会减少。储蓄和利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均衡决定过程与其他市场的均衡原理是一样的。均衡利率是资本的需求投资和资本的供给储蓄相等的利率水平。当实际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时,对资本的需求就会超过资本供给,资本市场供不应求,企业的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企业争相贷款,使得市场利率上升,直到重新回到均衡水平。当实际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水平时,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竞相提供贷款,对资本的供给就会超过资本需求,资本市场供过于求,利率下降使得利率重新降到均衡水平。3.答:当资本的边际产量提高时,单位投资的收益率提高了,这就使得企业的投资需求增加,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如说发生了技术进步,企业预期新技术的使用会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丰厚的利润,那么企业会增加投资支出,引进新技术。新的技术改变了组织要素进行生产的方式,提高了资本的效率即边际产量,则投资需求曲线右移。这时,任一给定实际利率下对应的投资需求增加了。在储蓄函数既定的条件下,这种投资需求的增加使得均衡利率和均衡的投资、储蓄水平都提高了。政府的税收政策也会激励或抑制企业的投资数量决策,引起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资本的使用成本除了受实际利率的影响之外,还受税收的影响。例如如果政府采取投资税减免的政策,即准许企业将其每年投资的一部分,从其纳税额中扣除。这种税金的扣除等于是政府为企业支付的投资项目的成本,这就降低了企业的使用资本品的成本,提高了项目的预期收益,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支出,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一样都会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使得金融市场的均衡利率提高了,较高的利率刺激人们减少消费,增加了储蓄,成为增加的投资支出的来源。4.答:消费是国民收入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户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但当我们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时,收入的变化会改变人们的消费支出水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即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量要小于收入的增加量,因为收入除了用于消费,还会用于储蓄以应对未来可能有的支出,所以收入的增量中,有一部分会被用来增加储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当收入等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考虑某一时期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则受到利率的水平的影响。因为消费者现在消费越少,即现在储蓄越多,将来消费就越多。现在消费越多,则储蓄越少,将来可供消费的就越少。当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时,会改变人们的消费与储蓄决策。5. 答:政府购买增加会导致市场利率提高,私人投资减少,产生所谓的“挤出效应”。国内净产值?净出口?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可支配的个人收入?个人储蓄?解:国内净产值: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60000-(800-200)=59400(亿元)净出口:nx=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60000-(40000+800+1100)=18100(亿元)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也就是政府的净税收。已知政府购买是1100,政府的预算盈余是30。预算盈余:bs=政府的收入-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 预算盈余=1100+30=1130(亿元)可支配的个人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国内生产净值-(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59400-1130=58270(亿元)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58270- 40000=18270(亿元)16. 考虑一个生产并消费面包和汽车的简单经济。下表中是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假设只有居民户和企业两部门时,初始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分别i和s,当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相交于e0点时,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均衡,此时利率为r0,投资和储蓄水平相等为i0,消费为y-i0。当政府购买增加g时,假设税收水平不变,政府通过发行公债为政府增加的开支融资,这时国民储蓄减少。因为政府的收入没有增加而支出增加了,所以政府储蓄减少了,这使得总的国民储蓄水平下降了。假设政府购买水平的变化不受利率的影响是一个固定值g,那么国民储蓄水平的下降使得储蓄曲线向左平移了g。政府开支的增加如果不是通过增加税收,那么他就必须通过向公众贷款来筹集资金,这就挤占了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增加了企业筹资的难度,使得市场利率提高了,资本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达到新的均衡点e1,这时利率提高到了r1,而投资水平下降到了i1,投资减少了i。6.答:税收水平发生变化时,对于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是存在着争议的。减税是否会影响国民储蓄的水平就看消费者是否会改变消费水平。消费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如果人们认为减税增加了自己的可支配收入,进而会增加消费水平,这样储蓄就会减少。但是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当人们因为减税而使当前收入增加时,他们意识到政府将来会用增加税收来偿还当前的因为减税而形成的政府公债。那么他们就会增加储蓄以便应付将来的税收增加,储蓄水平不会受到影响。有人考察美国某一时间段政府减税后,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情况时,发现人们把因为减税而多得到收入并没有消费掉,而是大部分的用于了储蓄的增加。但是有人也提出了批评意见。因为从政府的减税政策中受益的人,不一定就恰好是将来政府增税时的税收负担者,所以人们会把这笔收入用于增加消费。又或者减税的同时,政府承诺会相应的减少政府开支,如果人们相信政府的承诺,那么人们也会受减税的刺激而增加消费。第四章1、货币的定义和职能是什么?由中央银行发行,以法律形式保证它在市场中流通,可以直接用来购买商品的金融资产就是货币。货币主要有交换媒介、财富储藏手段、核算标准三个职能。2、法定货币和商品货币的区别?货币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法定货币和商品货币两种。由政府用法律形式确定流通的,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称之为法定货币。具有某种内在价值的货币就是商品货币。世界最普遍的商品货币是黄金等贵金属。3、比较说明费雪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别。货币数量论的内容是什么?二十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y代替交易水平t。这样,交易方程式可以写为:mv=py人们持有货币是货币具有延期使用的功能,出于便利和安全的考虑,人们总是将一定量的现金余额留在手头。这种留在手头的现金余额就形成货币需求。人们手持货币的多寡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一般价格水平以及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即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对名义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数量等于名义国民收入与交易货币需求率之乘积,即:m=kpy这就是剑桥方程式。式中,m表示名义货币需求数量,k表示对于每1元收入人们想持有多少货币的一个参数,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实际国民收入。这两个方程式的显著区别在于:费雪交易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中介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交易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存量的角度来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4、分析说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费雪效应的含义是什么?银行支付给客户的利率称之为名义利率,增加货币购买力的利率称之为实际利率。如果通货膨胀率为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显然通货膨胀率是影响实际利率的因素。我们用 表示名义利率, 表示实际率, 表示通货膨胀率,三个变量的关系是:可见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发的差。可以把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式变形为下示:上面的方程式称为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表明,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和。它表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都会影响名义利率。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费雪方程式说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共同决定了名义利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增长率提高1引起通货膨胀率也上升1。通过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同样上升1。宏观经济学把这种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正比例关系称为费雪效应。5、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社会成本有那些?为何说恶性的通货膨胀会急剧放大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包括以下几种。鞋底成本。由于通货膨胀势必减少货币持有量而给公众带来的麻烦就是通货膨胀的鞋底成本。因为去银行次数的增多使鞋子磨损的更快些。菜单成本。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使得企业要不断的重新印制并向社会发送产品价目表,由此增加的成本就是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效率损失成本。现实经济生活中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是不会频繁地改变物价,所以通货膨胀率越高,其产品相对物价变动越大。当通货膨胀引起相对物价变动时,就会引起资源配置中的低效率。税制成本。税制成本是指由于通货膨胀使得某些资本品名义价格上升而缴纳的税收。居民生活成本。在实际收入不变的假定里,随着物价总水平的变化,要经常变换价值衡量尺度,要经常改变家庭消费和储蓄决策。即把自己的收入,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假设没有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并不随时间的变化,家庭消费和储蓄决策就要简单的多。恶性通货膨胀极大的危害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他的成本性质就是和上面讨论的一样。不过与温和的普通货膨胀相比,这些成本由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而更加明显。恶性通货膨胀会极大的扩张鞋底成本。同时在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面前,货币贬值的速度将非常的快,企业经理层将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现金管理而无暇生产和经营管理,使得企业经济陷入低效率困境。显然恶性通货膨胀也将极大的增加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同时使得居民的生活变得异常忙乱和复杂,大大增加生活成本。最后恶性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会变得急剧增加,货币将失去其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职能,这时物物交换变得很普遍,社会经济效率损失更大。有时主权货币不得不让位于国际储备货币。货币数量论认为,恶性通货膨胀的就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解决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和有效手段就是中央银行降低货币供给量。6、古典二分法的内容及经济学意义。经济学把用货币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名义变量。经济学把用实物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实际变量。经济学把经济变量分为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方法称为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观点。在货币数量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它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这就使得经济学分析理论变得简单。同时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在长期研究中,货币中性的假设基本是正确的,这点我们在分析长期供给问题时反映的更清楚些。但在短期中,货币中性问题并不完全准确。7、利用货币数量理论推导出总需求曲线,并分析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根据剑桥方程式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m/p等于需求(m/p)d,可以把货币数量方程式写成:m/p=(m/p)d=ky对任何给定的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显然可以得出物价水平与 与产出 之间的负相关的关系。表明物价水平越高,货币量给定,则实际货余额越低,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越低;物价水平越低,货币量给定,则实际货余额越高,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越多。这样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在货币供给量给定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如果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的组合就要发生变化,总需求曲线就要移动。如果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货币数量方程式 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引起名义产出值同比例减少。对任何给定的物价水平,其产出越低,作为物价水平 与 组合的总需求曲线就要向左移动。 第五章1. 分析说明劳动市场均衡的决定。劳动市场的均衡是指劳动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劳动需求的来自厂商。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面,竞争性企业只能接受既定的市场工资和其产品的市场价格。要是分配理论证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按照劳动的边际产量的价值等于工资的原则来决定劳动需求。如果用 和 分别代表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w/p代表实际工资,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可以写作:或写为:如果用nd表示劳动需求量,劳动需求函数可以写为: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实际工资降低时,劳动的需求量大;实际工资上升时,劳动的需求量小。劳动供给来自于劳动要素所有者。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市场均衡理论,在经济中的制度因素和劳动者对收入与闲暇的偏好等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实际工资越高,劳动的供给量也就越大。用ns代表劳动供给,劳动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2、古典学派的劳动市场均衡模型的内容是什么?劳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的就业水平。在劳动的供给总量和劳动的需求总量相等的那一点,也就是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确定均衡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根据古典学派的工资完全伸缩性假说,均衡的就业量一定是充分就业时的就业量。原因在于:如果社会存在失业,即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实际工资水平一定会迅速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劳动需求增加,失业消除;如果社会存在过度就业,即劳动需求大小于劳动供给,实际工资水平一定会迅速上升,实际工资上升会使劳动需求减少,过度就业现象消失。3、如何理解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是什么?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并支付不同的工资,工人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