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方矿业公司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综合解决方案.doc_第1页
某地方矿业公司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综合解决方案.doc_第2页
某地方矿业公司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综合解决方案.doc_第3页
某地方矿业公司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综合解决方案.doc_第4页
某地方矿业公司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综合解决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地方矿业公司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目 录1 编制依据52 矿井概况52.1位置与交通52.2矿井生产现状62.3矿井开采技术条件62.3.1矿井基础地质条件62.3.1.1.煤层赋存62.3.1.2地质构造62.3.1.3水文地质72.3.2矿井瓦斯123矿井瓦斯治理现状133.1 矿井通风系统133.2矿井瓦斯抽采系统143.3 矿井六大避险系统及视频系统143.3.1 监测监控系统143.3.2 压风自救系统143.3.3 供水施救系统143.3.4 人员定位系统143.3.5 通讯联络系统143.3.6 紧急避险系统153.3.7 视频系统154矿井防突技术方案154.1 区域防突技术措施154.1.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54.1.2区域防突措施164.1.2.1保护层开采164.1.2.2 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164.1.3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84.1.4区域验证194.1.4.1石门揭煤工作面204.1.4.2近煤层岩巷掘进工作面214.1.4.3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214.2局部防突技术措施224.2.1石门揭煤工作面预抽瓦斯、排放钻孔布置234.2.2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抽瓦斯、排放钻孔布置244.2.3石门揭煤工作面效果检验244.2.3安全防护措施265抽采达标评判266存在问题及整改方案267保障措施27矿井瓦斯防治技术方案1 编制依据以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十二五”规划目标为指导,以瓦斯治理工程为主线,坚持“应抽尽抽、多措并举、抽掘采平衡”、“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的原则,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施工、超前抽采、效果达标,实现“采掘战场与瓦斯治理战场分开”,向矿井安全生产瓦斯零障碍的目标迈进,通过瓦斯抽采达标来实现矿井的高效。2 矿井概况 郑煤集团磴槽矿业公司于2012年元月16日经重组成立。“六证”齐全有效。2012年8月24日,集团公司以郑煤集团安【2012】40号文同意矿井复工并将磴槽矿业公司纳入郑煤集团公司直管。2013年3月7日,郑煤集团公司以郑煤集团安【2013】18号文批复同意矿井复产。磴槽矿业公司井田面积2.32km2,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性,为类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207m3/h,最大涌水量311m3/h。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1万吨/年。2.1位置与交通郑煤集团磴槽矿业有限公司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磴槽行政村,北距登封市约20km,南距汝州市30km。郑州汝州公路从矿区西部通过,向西35km与焦枝铁路相接,向东85km与京广铁路相接,矿区附近柏油公路相互连接,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矿区交通位置图1-12.2矿井生产现状 2.3矿井开采技术条件2.3.1矿井基础地质条件2.3.1.1.煤层赋存磴槽矿业公司主采二1煤层,厚0.39-12.70m,平均4.99m,结构简单,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26-29,属较稳定煤层;一5煤层厚0-0.81m,平均0.44m,结构复杂,局部可采,属不稳定煤层;一3煤层厚0.37-1.13m,平均0.74m,结构简单,局部可采,属不稳定煤层。区内二1煤距l7顶平均13.6m,距一5煤顶板35-43.0m,距一3煤顶板平均48-53.0m。2.3.1.2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嵩山背斜与箕山背斜之间的纱布阳芦店向斜的南翼东段,属嵩箕构造区嵩箕断隆小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地层走向7585,倾向345355,倾角2526的单斜构造。区内构造简单,仅在中部发育一条小型正断层(新f6)。该断层走向1731,倾向287301,倾角60左右,落差010m。该断层由地表露头控制。据矿井生产资料,断层在二1煤层顶以上消失,对开采二1煤层无影响。 2.3.1.3水文地质 主要含水层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系指煤层之上60m,范围内所含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粒砂岩,一般发育35层,累计厚度约1030m,一般22m左右,岩性完整致密,裂隙不发育,且部分被方解石脉所充填,仅在浅部风化带裂隙较为发育。据邻近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1875l/s.m,渗透系数为0.06lm/d,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或hco3nacamg型水,矿化度为0.42g/l,ph值为6.757.50,说明该含水层补给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弱。在矿井生产中,该含水层水多以顶板淋水形式,向矿坑充水,矿井二1煤正常涌水量一般为3070m3/h,最大涌水量为100m3/h,水量小,易于疏排。该层为二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二1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由太原组上段灰岩组成,其中l7和l8灰岩较发育,层位较稳定,厚度为8.0211.03m,但极不均一。据以往钻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4870.235l/s.m,渗透系数为0.082.56m/d,水位标高为+412.8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na型,矿化度0.35g/l,hp值为7.48.3,表明该灰岩含水层产生水力联系时,富水性则会相应增强。该层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一3煤层顶底板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为太原组下段灰岩,其中一3煤层顶板含水层由太原组下段l3和l4层灰岩组成,层位稳定,一般厚度5m左右;一3煤层底板含水层由太原组下段l1、l2灰岩组成,一般厚度6m左右。太原组下段灰岩一般岩溶裂隙发育不均,富水性差异性较大,据东部9101孔抽水试验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491l/s.m,渗透系数为0.0362m/d,水位标高为+407.31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或hco3ca型水,矿化度0.44g/l,ph值为7.35。属岩溶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呈现自西向东由弱至中等增强的变化趋势。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区内揭露厚度14.25m,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局部夹中厚层铝土质泥岩,主要出露于南部山区,岩溶发育,但极不均一。据以往资料记载,泉水流量为0.3252.6l/sm,最大出露标高为+477.37m。另据西部郭沟井田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4791.04l/sm,渗透系数为0.0042611.16m/d,水位标高为+434.30+459.38m,水化学类型hco3ca型或hco3camg型水,矿化度0.4g/l,ph值为7.35。说明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量充沛,水循环交替性好,水质优良,但含富水性极不均。 主要隔水层二叠系石盒子组碎屑岩段隔水层该层段残留厚度一般大于100m,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等碎屑岩组成,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间夹数层中厚状中粗粒砂岩含水层。其中、上部基岩风化带和其间中粗粒砂岩含水层,赋存有一定的水量,但由于其夹持于厚层泥质岩之间,且距开采煤层较远,又因含水层砂岩胶结致密坚硬,在该段中可起到骨架作用,相对增强了泥质岩层的抗压强度。该层段厚度大,在地表呈零星出露,地面坡度大,补给条件不佳,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能对上部第四系砂砾石潜水含水层和下部二1煤层顶板砂岩承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起到良好的阻隔作用。二1煤层底板碎屑岩段隔水层二1煤层底板至l8灰岩顶界之间的砂泥质岩段,厚度介于8.8715.14m,一般为11m。岩性以砂质泥岩、粉细粒砂岩为主,(底部夹一薄层灰岩和灰岩透镜体),分布连续,层位稳定,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但因其厚度变化较大,隔水性较差。为二1煤层与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间的良好隔水层。太原组中段碎屑岩段隔水层自l4灰岩顶上至l7灰岩底面间的碎屑岩段,该层段沉积厚度一般为14.6453.37m,平均24m,区内西薄东厚。岩性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等碎屑岩组成,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间夹l5、l6薄层灰岩及胡氏砂岩含水层。但由于其夹持于厚层泥质碎屑岩之间,且距开采煤层较远,又因含水层砂岩及灰岩致密坚硬,在该段中可起到骨架作用,相对增强了泥质碎屑岩层的抗压强度。该层段在地表呈零星出露,补给条件不佳,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具有良好的阻隔水作用,是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之间的良好隔水层。本溪组泥岩铝土岩隔水层主要由泥岩、铝土质泥岩、铝土岩组成,厚度3.0725.80m,一般厚515m,在区内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增厚的变化趋势,该层层位稳定,力学强度弱中等,岩性致密,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含富水性弱,正常情况下能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但在其沉积薄弱地段或遭受构造破坏时,则会弱化或失去隔水作用。 充水因素分析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本区大气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此时矿井涌水量较平时一般涌水量增大12倍,说明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有直接影响。区内仅有季节性溪沟,旱季大多干涸。小溪经过后地段岩层多为薄层第四系松散层和石盒子组风化碎屑岩类,其透水性较强,又因地表水及第四系孔隙水距二1煤层浅部较近,煤层顶板无稳定的隔水层段,回采落顶后,塌陷破裂带即与上部地表水及第四系孔隙水相沟通,在雨季或在局部地段,会对矿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充水作用。因此,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是本矿充水因素之一,但一般情况下对开采二1、一3煤层影响不大,仅在洪汛期间对浅部煤层及井筒有一定影响,生产中应做好地面和汛期的疏排水工作,以策安全生产。砂岩裂隙水系指本矿二1煤层之上基岩范围内所含砂岩裂隙水,因其砂岩含水层单层厚度小,补给条件差,故其富水性较弱。仅在局部巷道可见淋、滴水现象,充水量一般为70m3/h,最大水量100 m3/h,水量较小,说明该含水层富水性差,生产中易于疏排。灰岩岩溶裂隙水太原组上段灰岩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岩溶裂隙不发育,裂隙也多被方解石脉所充填,含水层厚度小,出露及补给条件差,岩石空隙及导/富水性极不均一,正常情况下灰岩岩溶裂隙水由于有二1煤层底板碎屑岩段隔水层的阻隔,一般不会对矿坑产生充水,但在断裂构造附近或深部水压增高情况下,其导、富水性则会相应增强。因此,在井巷回采开拓工程接近断层或在深部生产时,应打超前探放水钻,先探后掘,以防患于未然。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寒武系灰岩含水层为二1煤层的间接充水层,中间有隔水层,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受断层等构造影响或在隔水层沉积薄弱地段,则有可能突破底板向矿坑充水。钻孔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区内以往的勘查钻孔,其封孔厚度、钻孔封孔灰浆样固结程度等情况不详,由于钻孔揭露并沟通了各个含水层,使之相互间产生了水力联系,构成了未来矿井开采时矿井充水的人为通道。生产中,当回采落顶后冒落钻孔将是矿坑充水的通道之一,生产中应加强以往勘探钻孔的监测工作,避免盲目揭露或跨越钻孔,并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以防患于未然。综上所述,矿区内矿坑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回采煤层的直接顶、底板含水层,在浅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沿地层走向及倾向向北东部及深部迳流排泄。由于本区无地表水体,且含水层间有隔水层相阻隔,故含水层间无水力联系,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7m3/h,最大涌水量311m3/h,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三类二型,即以岩溶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煤矿床类型。2.3.2矿井瓦斯2.3.2.1瓦斯基础参数1998年10月,2006年7月,先后两次请焦作矿务局瓦斯研究所对我矿的煤层瓦斯压力,煤层透气性系数,瓦斯散放初速度,吸附常数、煤的坚固性系数等瓦斯参数进行了测定,2014年3月又请集团公司瓦斯研究所对以深区域上述参数进行了测定(详见表1.1)。煤层瓦斯参数测定表 表1.1项目名称参数或指标煤层埋深(m)305354405480756806瓦斯压力 p(mpa)0.821.081.51.731.951.38瓦斯含量 (m3/t燃)12.6514.6816.9821.798.919.5瓦斯放散初速度p30.629232128.2743.43煤的坚固性系数f0.170.160.130.210.210.21a(m3/t)32.092533.55734.0438.759720.857921.74b(mpa-1)0.864150.0790.50.52111.8921.9626(m2/mpa2d)0.05380.0591(m3/m3mpa0.5)19.5619.7820.3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0.844.6215.4814.00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180 181 177 100 3矿井瓦斯治理现状3.1 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方式是两翼对角式,主斜井、副斜井、辅助斜井、东提矸斜井进风,东、西风井回风。矿井通风难易程度中等。东、西风井分别装有两台bd-6-no.18和bd-8-no.19型主要通风机。2011年完成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2013年7月完成了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均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矿井采区巷道、回采工作面都已形成独立通风系统。2014年3月5日矿井进行了反风演习,东风井、西风井反风时间、主要通风机供给风量等均达到要求。矿井21采区回风量3868m/min,22采区回风量2980m/min,矿井各个地点风量充足,不存在无风微风作业现象。3.2矿井瓦斯抽采系统地面永久瓦斯抽采泵站选用2bec-40型水环式瓦斯抽放真空泵两台,功率110kw,流量90m3/min,一备一用,其中主管路325mm无缝钢管1470m,支管选用225mm螺旋管3830m,管路上每根支管上全部安设放水器和测流、测压装置。井下设有移动瓦斯抽放泵站,安装两台2bea-350水环式真空泵,流量为40m3/min,一备一用。目前能实现分源抽放,但不能满足扩边后矿井瓦斯治理和上级要求。3.3 矿井六大避险系统及视频系统3.3.1 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安装有重庆分院的kj90na监测监控系统,井下设置17个分站,33台ch4传感器,10台co传感器,4台风速传感器。已和集团公司联网并上传全部数据,系统运行正常。3.3.2 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地面安装有fhogd-250f型螺杆压缩机2台,压缩机排气量40m3/min,通过主管路(150mm)、支管路(108mm)和分管路(50mm)将风送到井下各采掘地点,供气压力、风量和噪声符合标准,满足目前安全生产和自救需要。3.3.3 供水施救系统地面构筑有容量为600m3的蓄水池,通过沿付斜井铺设的150mm主管路到达十平巷、而后通过108mm支管路和50mm分管路将水送到各采掘地点,满足安全生产和供水施救需要。3.3.4 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采用kj69j型人员定位系统,可容纳发射器8190个。目前井下共安装传输分站7台,读卡分站22个,启用定位卡1007张,备用110张,目前系统运行正常。3.3.5 通讯联络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采用gdphjd-04(1000门)型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地面各单位和主要岗位都安装了电话;中央变电所安装有对外直拨电话。3.3.6 紧急避险系统现井田范围内按照中南设计院设计在十平巷建成了2个紧急避难硐室,2013年5月经集团公司验收,目前运行正常。3.3.7 视频系统井下采用kba127视频系统,视频监控覆盖了领导带班井下交接班等重要场所、所有需要进行防治水、瓦斯治理钻探施工地点,视频质量满足监控要求。4矿井防突技术方案4.1 区域防突技术措施4.1.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矿井为突出矿井,根据河南省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第四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严禁划分为非突出危险区”。故我矿将未采区域全部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在底抽巷内沿着走向方向每30-50米向二1煤层施工穿层钻孔测试一组瓦斯含量,每组钻孔不少于两个(以倾向方向上不超过120米一个,超过120米两个测试孔)。在下山开拓时,垂深煤延伸30米测定一组原始瓦斯压力和原始瓦斯含量。根据探测结果编制区域(探测)预测报告和瓦斯地质图,报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认。底板岩石抽放巷距离二1煤层的距离为13-15米,执行超前探测措施,探测钻孔不少于3个,探测掘进前方60米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瓦斯赋存状况及距离煤层的法向距离,以准确控制巷道与煤层的层位关系。4.1.2区域防突措施矿井采用保护层开采和底板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相结合的方法作为区域防突措施,矿井编制有矿井防突设计。4.1.2.1保护层开采矿井把一3煤层作为二1煤层的保护层首先进行开采,把二1煤层工作面布置在一3煤层的保护范围之内,二1煤层底板距离一3煤层顶板48-52米,为了增进保护效果,技改后把一5煤层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二1煤层底板距离一5煤层顶板38-42米。一般情况下,保护层开采工作面至少超前于被保护层工作面一个区段平巷。特殊情况下,保护层工作面的回采应至少超前被保护层掘进工作面100米,保护层工作面不得留设煤柱,在特殊情况下留设煤柱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做好记录,将煤(岩)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的标定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应标出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在该范围进行采掘前,采区区域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措施。4.1.2.2 底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图4-1 底板穿层抽采钻孔布置示意图把底抽巷布置在l7灰岩中,距离二1煤层13-15米,按照15-20米布置一个钻场,钻孔见煤点距离为15-20米,钻孔施工完成后封孔进行连管抽放,抽放时间为6个月。按照矿井煤层煤层赋存情况,煤层倾角为27-29,属倾斜煤层采用穿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钻孔控制范围为控制下帮10米,上帮20米,但因上顺槽一般为沿孔掘进,一般控制至上阶段边缘10即可。钻孔间距不大于15米,均匀布置于工作斜长范围之内,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时,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法向距离7米以前实施,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为石门揭煤出巷道轮廓线外12米,控制范围的外缘到巷道轮廓线的最小距离大于5米,钻孔一次不能穿透全煤厚时,应当保持煤孔最小超前距15米。首先在底抽巷内布置抽采钻场,在抽采钻场内标定钻孔施工起点并编号,按照设计的方位,倾角进行施工,一个钻场竣工后,根据收集钻孔资料进行分析,对钻孔的控制范围和均匀程度进行评价,若不符合要求当时补充钻孔。施工过程中,执行三人验收制度,安全员、跟班组长、钻机长,三人共同验收钻孔的方位,倾角,深度,并签字确认,通风防突科技术员及科长不定时对施工钻孔进行抽查,按照管理制度落实奖罚,确保按照设计施工。钻孔施工人员升井后将单孔验收记录交通风防突科复审确认。4.1.3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之规定,在采取了保护层开采和底板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之后,主要选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作为效果检验指标。区域效果检验由通风防突科根据保护层开采和穿层钻孔竣工验收情况,设计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钻孔,测点布置遵守下列规定:当二1煤层工作面宽度小于120米时,沿着长度方向每30米布置一个测试点,当二1煤层工作面宽度大于120米时,沿着长度方向布置两个测试点。测点布置在厚煤区域和措施钻孔异常区,取样于煤厚中部,避开措施钻孔,措施钻孔叠加区。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时,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分别布置在巷道的上部、中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1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米范围内。各测点应不至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较小、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适当增加测试点。根据河南省强化安全生产暂行规定豫政【2014】63号文件精神,将煤层残余瓦斯压力确定为小于0.6mpa,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确定为小于6m/t。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也可采用钻屑解吸指标法。4.1.4区域验证在工作面进入无突出危险区时进行区域验证,验证符合以下要求:(一)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立即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二)工作面每推进1050m(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或采取了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以及其他必要情况时宜取小值)至少进行两次区域验证;(三)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四)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还应当至少打1个超前距不小于10m的超前钻孔或者采取超前物探措施,探测地质构造和观察突出预兆。4.1.4.1石门揭煤工作面对经过区域效果检验,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低于6m/t,被判定为无突出危险时,进行区域验证。区域验证采用选用综合指标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采用综合指标法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应当由工作面向煤层的适当位置至少打3个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p。近距离煤层群的层间距小于5m或层间岩石破碎时,应当测定各煤层的综合瓦斯压力。测压钻孔在每米煤孔采一个煤样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f,把每个钻孔中坚固性系数最小的煤样混合后测定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p,则此值及所有钻孔中测定的最小坚固性系数f值作为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坚固性系数参数值。综合指标d、k的计算公式为:d=(0.0075h/f-3)(p-0.74)(1)k=p/f (2)式中d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标;k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标;h煤层埋藏深度,m;p煤层瓦斯压力,取各个测压钻孔实测瓦斯压力的最大值,mpa;p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f软分层煤的坚固性系数。各煤层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预测综合指标d、k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表4-1所列的临界值进行预测。表4-1 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标d、k参考临界值综合指标d综合指标k0.2520当测定的综合指标d、k都小于临界值,或者指标k小于临界值且式(1)中两括号内的计算值都为负值时,若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该工作面即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4.1.4.2近煤层岩巷掘进工作面近煤层岩巷工作面距煤层法向距离大于5m且小于7m,采区钻屑解吸指标结合超前探测进行多元信息突出危险性预测。若无异常,方可允许掘进,否则执行局部防突措施。4.1.4.3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区域验证钻屑解吸指标法或复合指标法进行。1-巷道 2-验证钻孔4-2煤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验证钻孔布置图4-3回采工作面区域验证钻孔布置图4.2局部防突技术措施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六条规定“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矿井坚持在区域防突措施执行后把局部防突措施作为补充措施。一般是指工作面较小范围内的防突措施。一般采用预抽瓦斯钻孔、排放钻孔。4.2.1石门揭煤工作面预抽瓦斯、排放钻孔布置在石门揭煤工作面采用预抽瓦斯、排放钻孔防突措施时,钻孔直径一般为75120mm。石门揭煤工作面钻孔的控制范围是:石门的两侧和上部轮廓线外至少5m,下部至少3m。揭煤工作面施工的钻孔应当尽可能穿透煤层全厚。当不能一次打穿煤层全厚时,可分段施工,但第一次实施的钻孔穿煤长度不得小于15m,且进入煤层掘进时,必须至少留有5m的超前距离(掘进到煤层顶或底板时不在此限)。图4-4石门揭煤预抽或排放钻孔控制范围示意图图4-5石门揭煤排放钻孔布置示意图4.2.2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抽瓦斯、排放钻孔布置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抽瓦斯、排放钻孔布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巷道两侧轮廓线外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上帮7m、下帮3m。当煤层厚度大于巷道高度时,在垂直煤层方向上的巷道上部煤层控制范围不小于7m,巷道下部煤层控制范围不小于3m;(二)钻孔在控制范围内应当均匀布置,在煤层的软分层中可适当增加钻孔数。预抽钻孔或超前排放钻孔的孔数、孔底间距等应当根据钻孔的有效抽放或排放半径确定;(三)钻孔直径应当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确定,一般为75120mm,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地带也可采用直径4275mm的钻孔。(四)煤层赋存状态发生变化时,及时探明情况,再重新确定超前钻孔的参数;(五)钻孔施工前,加强工作面支护,打好迎面支架,背好工作面煤壁。4.2.3石门揭煤工作面效果检验揭煤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选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不得少于5个,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如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该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措施有效;反之,判定为措施无效。图4-6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效检孔布置示意图 1-控制范围最外处钻孔;2-石门;3-运输大巷;、-效检孔4.2.3 煤巷掘进工作面效果检验图4-7掘进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孔布置示意图 1-措施孔;2-效果检验孔;3掘进巷道4.2.3安全防护措施采掘作业,按照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符合要求后,在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矿井设置有避难硐室、防突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在突出区采掘执行远距离爆破,所有入井人员佩戴压缩氧自救器。5抽采达标评判矿井抽采达标评判的程序为,在底抽巷施工过程中进行区域探测,测定原始瓦斯含量,执行保护层开采,同时在底抽巷内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