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 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在一般情况下是个经济问题,但若处理不好,则会演变为严重的政治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以重庆市48个贫困村为例,在构建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模型的基础上,分析造成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原因,并探究破解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0)01-0127-05 一、引言 贫困是困扰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难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尊严,更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多年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这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按照我国政府的扶贫标准,从1978年到2006年,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148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3;同时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我国的减贫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任务依旧艰巨,需要扶贫支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消除贫困困难加大,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活生产条件更差的地区,脆弱性增加、返贫率高。对于农村扶贫问题的调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扶贫进程、促进政策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村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以便农民摆脱贫困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贫困村农民除了对农村地域内用于满足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的需求,也有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这都是贫困村农民摆脱贫困的基本保障,即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指的是贫困村农民的所拥有的农村公共产品资源、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摆脱贫困的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对象。本文拟以2008年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调研的结果为基础,对贫困村农民摆脱贫困的需求缺口问题作探索性研究,文中所有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地调研所得。 二、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现状与特征 (一)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现状 考虑到重庆市绝大多数贫困村都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但非国家级贫困县也有相当数量贫困村分布的特点和重庆市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独特的地形地貌,本研究选择的样本充分考虑了国家级贫困县与非国家级贫困县,考虑了不同类别区县在其所属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类别区县里面的差异,也考虑了高山、平坝和丘陵等地理因素,最后确定调研的是重庆市四个区县,每个区县四个乡镇,每个乡镇三个贫困村。贫困村的类别以重庆市确立贫困村的类别为准。重庆市在划分贫困村类别时,把能够量化的指标都进行了具体量化,此略。三类贫困村的主要特征为:一类贫困村指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重,人口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在国家级贫困县;二类贫困村是指农民人均收入较低,贫困程度严重,主要分布在国家和市重点县;三类贫困村是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一些,主要分布在非重点县。实地调研所选择的三类贫困村均以此为标准。在样本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总共调研48个贫困村,三类每类典型贫困村16个。实地调研活动分为两次,一次是在2008年4月份和5月份全面展开的。在消化调研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系列问题,于2009年3月份对部分贫困村展开了再次调研。第一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情况以及近些年来国家、重庆市对贫困村的实际投入;第二次调研在第一次调研的基础上,重点了解了贫困村农民脱贫的需求缺口和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的先后次序。调研的这些具体内容在表1和表2中可以反映出来。 (二)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特征 1.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较大 通过表1不难看出,三类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及产业化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路、水和电既是三个难点,又是三个重点。这三个方面,缺口量大,资金投入的缺口量也就大。在社会发展方面,学校和医疗卫生又是重中之重,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农业生产及产业化方面,堰渠整治和山坪塘的治理问题迫在眉睫,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广大贫困村农民的吃饭问题。 2.不同类别贫困村的需求不一样,且存在异化现象 通过表1和表2不难看出,三类贫困村农民脱贫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由于地理位置和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不一样,一类贫困村在各个方面比二类贫困村都要差,三类贫困村在各个方面比二类贫困村都要好,二类贫困村介于一类贫困村和三类贫困村之间。同时,一类贫困村最迫切的需求是基础设施和吃饭问题,表现为田土改造、渠堰及山坪塘整治。二类贫困村最为迫切的为发展方面的需求。相比于一、二类贫困村而言,三类贫困村最为迫切的则为更高层次的需要,即是贫困村自身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经济学分析 (一)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模型 要研究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探究破解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路径选择,首先必须弄清楚影响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要弄清楚是哪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贫困村农民目前的脱贫需求缺口现状。导致贫困村农民当前需求缺口现状的因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基于研究的需要和调研资料的可得性及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内因包括三个方面,即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和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外因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政府对贫困村的投入和对贫困村的外援。也就是说,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是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外来实体对贫困村的援助等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三者是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的,如地形地貌则是根本就不会发生改变的,后两者在短期内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把前三者看做影响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内因,后两者看做外因。相应地,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模型也就可以表述为: 1,x2,x3,x4,x5) 在该模型中,f为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总量,x1为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x2为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 x3为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x4为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的投人,x5为外来实体对贫困村的援助。 (二)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经济学分析 1.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经济发展指的是在生产完全服务于消费的基础上,实行高超消费,呈现产、消两旺的良性循环,gdp规模与质效同步增长,全社会共生存与齐出力并存,没有浪费和环境污染,剥削程度最低而人民生活有满意幸福感,一派和谐平衡的运行态势。相应地,评价经济发展的指标也较为广泛,如gdp的增长、产业和就业结构的现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规模、工业生产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社会消费和外经贸的总量等。针对所调研的贫困村的实际,结合研究的需要,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衡量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即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贫困村农民收入来源及贫困村农民就业情况。 从贫困村农 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民人均收入的角度来看,一类、二类、三类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 560元、1 722元和2 838元,收入普遍都较低,且不同类别贫困村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多方面原因的考虑,贫困村农民收入采取实际计算的方式来获取。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计算方法如下:贫困村农民收入=贫困村各项总收入÷贫困村人口。贫困村总收入包括退耕还林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生猪与小家禽收入、种粮直补收入、经济作物(如烤烟,打六折计算,不再除其他费用开支,其他作物计算方式类似)收入、粮食(只计算细粮,粗粮当作喂猪,猪价不打折)、救济(国家对低保户的补助等)。贫困村人口为当年实际人口。 从贫困村农民收入来源和就业情况看,贫困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一类、二类、三类贫困村务工收入在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平均为70、55和48;一类、二类、三类贫困村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率平均分别为63、55和50。也就是说,贫困村农民收入过于依赖务工收入,受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和制约,贫困村农民收入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由此不难看出,贫困村自身经济发展的状况极为糟糕。相应地,受此影响,贫困村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筹集足够的资金满足农民多方面的需求,当前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也就不难解释。 2.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 简单地讲,地形地貌就是指地表高低起伏、各种各样的形态。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一般来说,平原的各方面条件要远远好于丘陵,最为典型的就是偏平原地区一般饮水问题要比喀斯特地貌的贫困山区容易解决,成本也较低。从实地调研的三类48个贫困村来看,一类贫困村基本上都在1 000米左右的高山上,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差,人口较为分散;二类贫困村各方面条件要好于一类贫困村;三类贫困村条件又比二类贫困村好。全国各地的工程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地形地貌对区域公共产品(如人饮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修建与整治等)的提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实地调研发现,面积最大的一个典型的一类贫困村(喀斯特地貌的高山区)平均海拔1 300米,海拔落差700米,辖10个社,幅员面积为28.8平方公里,人口2488人,每平方公里人口为87人。在不考虑异地搬迁的前提下,如果要解决该村全部农民的道路问题、饮水问题、渠堰与山坪塘维修整治等问题,投资成本及其昂贵;粗略计算,仅仅解决该村十个社的农民饮水问题,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和集雨蓄水工程水池,购买相关自来水管等方面的开支就高达数百万元。要全部解决该村的水、路、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些问题,人均投入需要数千元,这显然对贫困村农民来说是天文数字。地形地貌对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成本的影响显然是很明显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原因不难从贫困村所处的地形地貌方面得到部分解释。 3.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 思想意识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意识可以认为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所采取的态度。相应地,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可以认为是贫困村农民对待新旧事物而采取的一定行动举措背后所依据的客观理念。结合三类48个贫困村的调研实际,可以将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分为三类,即是商品意识、危机意识(对待疾病等危机的意识)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在商品意识方面,贫困村农民商品意识不强是很普遍的,这直接影响了其增收致富的能力。以养猪为例,一般养一头猪,如果是喂饲料的话,34个月可以出栏;喂野草和一些粗粮、杂粮之类的,一头猪出栏最快的话也得一年;这个成本对比是很明显的。调研发现,贫困村农民很少用饲料喂猪,绝大多数都是用农村的土方法喂养。在危机意识(对待疾病等危机的意识)方面,贫困村农民的意识欠缺,这直接影响了其身体健康。在不排除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差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受访农民一般对待自己或家庭成员生病方面,普遍采取的方法或是用农村的土办法自己治疗,或是煎熬、忍耐,一般都不去医院。这与贫困村残疾人口比率高是密切相关的。贫困村农民不仅经济困难,而且身体素质也较差。在接受新事物的意识方面,贫困村农民较为滞后,直接影响贫困村自身的发展。以某典型二类贫困村为例,该村适合发展高山蔬菜,且有外来客商愿意在此租借农民土地,成立农资股份公司,但是该村农民以风险为由,不愿意接受这种新的发展方式。这三个意识的综合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贫困村农民积贫积弱,无力满足自身的脱贫需求,其缺口逐年累积,也就越来越大。 4.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的投入 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的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财政支农投入和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前者是全国性的,包含对全国所有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内容较为丰富;后者专门针对贫困村,目标更为明确。虽然这些年来,国家明显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投入,重庆市政府对贫困村也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流向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方面的资金也日益增多,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不仅是一个重庆市的个性问题,也是一个共性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政府所投入的公共产品层次低,结构不尽合理,且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机制不畅,以至于这些产品难以满足需要,缺乏均等化,农民可获得性差,且缺乏公正性。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虽然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依然很大的原因。 p class=5.外来实体对贫困村的援助 随着近些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区际之间、居民之间的发展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富裕地区、富裕群体对贫穷群体的资助力量也在加大,贫困村农民脱贫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贫困村农民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援助,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种援助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实地调研发现,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是贫困村之间受援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外来援助缺乏相应的约束。一方面,在贫困村受援程度方面,部分一类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通车通路存在较大的困难,外援单位和其他经济实体难以及时予以援助,偶尔外来的单个援助单位或经济实体也难以一下子满足贫困村的一些脱贫需求,而一些条件稍好的三类贫困村则会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外面的援助,受援中的苦乐不均现象极为常见。另一方面,在缺乏相应约束条件下,一些单位或经济实体违约的现象也存在,这直接导致了贫困村有限资源的浪费,这一点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外援单位或经济实体在对贫困村产业化方面的资助上。调研发现,有些外援单位已经与贫困村达成相应资助的条约,贫困村也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但外援单位或经济实体却中途单方面中断援助,造成了贫困村有限资源的浪费。也就是说,外援确实对贫困村的脱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规范。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研究发现,贫困村农民脱贫的需求与现实状况相比存在较大的缺口,且不同类别贫困村的需求不一样,异化现象较为明显。这是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状况、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外来实体对贫困村的援助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影响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的核心因素,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和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决定着贫困村农民的脱贫需求,而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外来实体对贫困村的援助则是满足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要破解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 (一)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夯实提供公 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共产品的经济基础 政府要充分发挥贫困村的资源(如土地)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选择优质投资主体来贫困村所在区域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现代企业家走向贫困区域,激发贫困村农民的创业热情,以创新求发展;要合理规划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战略,正视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强化经济实力强的区域对经济发展差的区域的辐射力度;要加快农业的产业化步伐,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甚至是一县一品发展战略,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二)加快高山移民工作进程,发挥现有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 政府要充分调研、合理规划、及时试点并如期实施高山移民项目,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农户要及时搬迁,确保贫困农户能够搬得出来;要拓展新的工作思路,创新原有的工作方法,不仅要确保贫困农户搬得出来,还要保证搬迁户能够住得下来;要重视高山非搬迁户公共产品需求的缺口问题,加大对人口相对密集区(高山)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力度,及时维修、整治残缺不全公共产品,充分发挥现有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 (三)开展多方面的综合培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员干部的实际言行来提升贫困村农民的政治素质;要充分发挥农村残存废弃校舍的作用,定期(如利用春节)对贫困村农民进行集中培训,提升贫困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强化广大贫困村农民的医疗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让贫困村农民懂得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逐步改变贫困村农民一些不好的习惯,减少直至杜绝贫困村农民因病致残的比率;注重贫困村农民接受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对国内外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如村镇银行、农地人市、新型农资公司等)要及时宣传,提升贫困村农民捕捉商机的能力。 (四)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切实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探索随经济增长而应确立的科学合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支农比率,建构稳健的财政支农机制;要优化当前的财政支农结构,探究可充分发挥实际成效的农村公共产品投融资机制,拓展农村公共产品资金来源;要加快和加大当前的反贫困力度,探索科学的扶贫资金瞄准机制,均衡贫困县贫困村与非贫困县贫困村扶贫资金利用的机制;要加大农村,尤其是贫困村路、水、电及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确实保证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稳步缩小。 (五)规范援助的规章制度,发挥援助对公共产品提供的促进作用 要加大对贫困村农民贫困生活的宣传力度,激发企业家回报社会的责任心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心与同情心,引起全社会对贫困村农民的广泛关注;鼓励各地民间组织到贫困村实地考察,引导外来资金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需求的投入,创新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需求的提供机制;借助新闻媒体等舆论力量对签约单位、个人的监督作用,强化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提供行为中的践行机制,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处力度。 参考文献: 1范小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j.求是,2007(23):48—49 2张磊,樊胜根.新千年减贫战略:问题、经验与教训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17. 3金小明.经济发展的定义与类型n.光明日报,2007—04—02(a06). 4李尽法,许正中 中国财政提供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7):16—23.p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疫预案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运动会课件科学序数
- 2025年影视剧组招聘演员面试模拟题目
- 《机械员》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历真题】
- 2025年粮食购销企业招聘财务人员的笔试技巧与策略
- 2025年老年人健康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种心理咨询师实操技能考核模拟题集解析
- 2025年村级红白理事会司仪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
- 2025年轨道交通信号工中级考试备考攻略模拟题及解析
- 2026届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2025年秋招:新媒体运营笔试题目及答案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输电运维班)
-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 中国兽药典三部 2020年版
- GB/T 4669-2008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DB32T 4252-2021 民用建筑燃气安全规范
-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三大地类对应甄选
- 中国石油加油站细节管理手册
- 铝及铝合金焊接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