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乾隆 三十八年( 1 7 7 3 年) , 于敏中出任四库全书馆总裁。 在此后的六年多时间里, 他一 直董理馆中事务, 从书籍的分类布居、 抄书的体例格式, 到制定书籍取舍标准、纂修规则 条例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建议, 做了大量工作。传世的 于文襄手札 , 是于敏中在乾 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期间 致四库馆总纂官陆锡熊的信函,内容是二人就 四库全书的 编修及四库馆的管理事务等所作的 往返、反复的讨论。 手札是研究四库馆早期运作及 四 库全书编撰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拟将整理 于文襄手札 ,并以 此论述于敏中对 四库全书纂修的贡献。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 部分为绪论,简单介绍 四 库全书及其纂修、 前人有关于 敏中 及 于文襄手札的研究、本文的写作思路及材料搜集。第二部分为 于文襄手札 考释,除将原稿楷定外, 手札中不常见的人命、书名,以 及有他书可以旁证的事件, 尽量加予注释, 并且根据 手札内容本身的线索和档案、 文集等材料提供的佐证, 推断 其写作日 期。第三部分为于敏中与 四库全书 纂修。首先是分节介绍于敏中 生平和 于 文襄手札 , 其次论述于敏中与四库馆的管理运作,再次论于敏中与 四 库全书的具体 编写, 对校勘书籍、撰写提要等 所作的各种指示,最后探讨于敏中在四 库馆中的地位和作 用。第四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于敏中 于文奕手札 四库全书纂修 ab s t r a c t in th e 3 8 th y e a r o f q ia n lo n g o f q in g d y n a s ty ( 1 7 7 3 ) , y u m in z h o n g w a s a p p o in t e d a s e x e c u t iv e p r e s id e n t o f t h e s i k u q u a n s h u h o u s e . i n th e f o ll o w in g s i x y e a r s , h e h a d a lw a y s t a k e n c h a rg e o f th e h o u s e . f ro m th e c l a s s ifi c a tio n a n d lo c a ti o n o f b o o k s a n d th e s t y le a n d f o m a t o f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s , t o h o w t o c h o o s e s t a n d a r d o f b o o k s a n d m a k e r u l e s a n d b y e l a w s , h e d i d a g r e a t d e a l a n d p u t f o r w a r d a lo t o f o p in io n s . t h e p a s s -d o w n h a n d b o o k o f y u w e n x ia n g , w h ic h w e r e l e t te rs o f y u min g z h o n g to l u x ix io n g , h e a d o f t h e h o u s e , d u r in g th e 3 8 th to 4 1 s t y e a r o f q i a n lo n g , d e m o n s t ra te d t h e i r r e p e a tin g d is c u s s io n s a b o u t th e c o m p i la tio n o f s ik u q u a n s h u a n d t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th e h o u s e . t h e h a n d b o o k i s a n im p o r ta n t m a te ria l o n s tu d y in g t h e e a r ly o p e r a t io n o f th e h o u s e a n d th e c o m p i la t io n o f s i k u q u a n s h u . t h is p a p e r w ill tid y it a n d th e n d is c u s s y u min g z h o n g s c o n tr ib u t io n s o n th e c o m p il a t io n o f s ik u q u a n s h u . t h e p a p e r is d iv i d e d in to fo u r p a r ts . t h e f ir s t p a rt is th e p r e f a c e , w h i c h w i ll b ri e fl y i n tr o d u c e s i k u q u a n s h u a n d its c o m p ila tio n , p re d e c e s s o rs 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 y u m in g z h o n g a n d th e h a n d b o o k , a n d th e t h o u g h tw a y a n d m a te ri a l c o lle c tio n o f t h is p a p e r . p a rt t w o i s th e c r it e r io n a n d e x p la n a ti o n o f th e h a n d b o o k . e x c e p t f o r c o p y in g it o u t w i th p ri n tin g fo n ts , t h e p a p e r w i ll d o its b e s t to e x p la in s t ra n g e n a m e s , b o o k n a m e s a n d e v e n t s w h ic h h a v e p ro o fs in o th e r b o o k s . m o r e o v e r, th is p a p e r w il l in fe r th e w ri tin g d a t e o f t h e h a n d b o o k a c c o r d i n g to c lu e s in it , a rc h iv e s , a n d c o r p u s e s a n d s o o n . y u mi n g z h o n g a n d t h e c o mp i l a t io n o f s i k u q u a n s h u w i l l b e c o n c e rn e d in p a r t th r e e . f ir s tl y , th e re a re c h a p t e r s a b o u t y u s lif e a n d th e h a n d b o o k . s e c o n d ly , th e p a p e r w ill d is c u s s y u min g z h o n g a n d th e o p e r a t io n o f t h e h o u s e . t h ir d l y , y u min g z h o n g a n d th e d e ta ile d c o m p ila ti o n w ill b e d is c u s s e d . s o d o a b o u t h i s in d ic a tio n s o n e m e n d in g b o o k s a n d w r iti n g a b s tr a c ts . a t la s t th e p a p e r w ill d is c u s s y u m in g z h o n g s s ta t u s a n d c o n tr ib u ti o n s . p a r t f o u r i s t h e e p i l o g u e . 声 明 北京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 除 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内 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作品 成果。 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 人承 担 。 1干才、 二肠曰 乙jd 2升1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 : l 一 “年 1“ p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 解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 间论文工作的 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和电 子版, 允许 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 校可以 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允许采用影印、 缩印 或其它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 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同意提交后:口一年口二年在校园网上发布,供校内师生浏览。 本人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 一、绪论 四 库全书是我国古代卷峡最为浩博一部丛书,她对乾隆以 前的 历代典籍进行了全面系 统的总结 和整理,其编纂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 前所未有。乾隆四 十七年,即第一份全书修 成之次年,四 库馆臣以皇六子多罗质郡王永珍领衔, 进 四库全书告 成表 ,以示庆祝, 文中 有 两 句, 如此评价 四库全书 : “ 水四派而山五岳作比壮观, 前千古而后万年无斯巨恢” , 虽不 无洋洋自 得之情,却也道尽了 四 库全书的宏博,表达他们对 全书的强烈自 信。现代四 库学者台 湾的吴哲夫先生也认为她甚至可以 辉映万里长城、大运河, 堪称为我国古 代的国防、 交通、文化的三大工程,显示了 中国 人民的伟大气魄。 四 库全书 共收书3 4 6 1 余种, 编为7 9 3 0 9 余卷. , 全书按传统的晋唐图书分类法, 分经、 史、子、 集分类入库。 四 库全书自 乾隆三十八年 ( 1 7 7 3年)开始编纂,至乾隆 五十二年, 历时十余年,方才编 成。关于修纂 全书的目 的, 乾隆皇帝自 己在 文渊阁记中,曾借用 张 载之语, 如此剖白 : “ 予萝四 库之书, 非徒博右文之名, 盖如张子所云: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 立道,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将儒学之昌 兴、 政教之施行、 国家之长治, 维系于典籍 整理,这也是古代中国执政者通行的想法和做法 。清末以后的学者,因目睹国运衰颓,金哑残 碎,以及由此带来的屈辱感和反满反清情绪,论及此事,大多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 寓禁于征,. 钳制思想、 推行文化专制等说法较为盛行。 为修纂 四库全书 , 乾隆网罗大批学者文人, 成立 四 库全书馆,其中 不乏像戴震、纪的、朱绮、 翁方纲这样的天下名士。根据乾隆四 十七年七月 四 库馆开列的 四库全书在事诸臣 职名 ,四 库馆设有总裁、 副总裁, 总理馆务;总阅官, 担 任图书审查工作; 总纂官、 总校官, 为具体办理全书的总管, 前者侧重于负责编纂与提要撰写, 后者侧重于负责校勘、缮录以 及图书的 保管; 总纂、总校之下,设有分纂、 分校、 提调、收掌 等具体职事人员。 在管理上, 四库馆制定有考核、 奖惩等措施, 以 督促 四 库全书 顺利完成。 于敏中乾隆 三十八年出 任四库全书馆总裁,在此后的 六年时间里,勉励办书,为 四 库全 书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 所著 于文襄手札 。 , 反映了于敏中与四库馆另一位四库馆官员陆锡 熊就 四 库全书的编修及四 库馆的管理事务等所作的 往返、反复的讨论, 是研究四库馆早期 运作及 四 库全书 编撰的重要文献资料。 陈垣先生所作 书于文襄论 ( 四库全书)手札后 如此评价该书: “ 编纂 四 库全书 之掌故, 私家记 载极希,诸函备载当时办理情形, 多为官文 书所不及,事关中 秘,殊可宝矣” 。 手札原藏于私人藏书家之手, 世所罕见。 1 9 3 3 年,北平 图书馆将其影印出版,此后逐渐为 “ 四库学”的学者所重视和利用。 较早研究于敏中及其与 四 库全书关系的是陈垣先生,在梳理 手札之后,陈垣先生 如此评价于敏中: “ 于敏中以 大学士总裁其事, 据寻常观察, 必以 为徒拥虚名, 机轴实出 纪陆二 人之手, 今观诸札,所有体例之订定, 部居之分别,去取之标准, 立言 之法则,敏中皆能 发纵 指示,密授机宜,不徒画诺而已。 ”。 评价切实而中肯,而惜于为旧 式题裁所限,陈垣先生未曾 o表文见于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 版本下同。 .此根据 四 库全书总目的统计。 四 库全书所收书的种数和卷数,不仅 总目 与阁 书、文源阁 全书与文津 阁不一,即如文源阁,各家的统计数字各异,其中原因,可参考刘炳延 (四库全书的种数和卷数一文的 分析 ( 四 川图书馆学报1 9 8 2 年第2期页 7 0 )和易雪梅、吴明亮 ( 四库全书的种数问题( 文献2 0 0 4年第 1 期,第3 6 - 4 2页) 。 。表文见于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 关于 ( 四库全书馆的组织和职官, 可参考黄爱平 四库全书纂修第四章第一节 组织完备、机构庞大的四库全书 馆 ,中国 人民大学出 版社1 9 8 9 年版。 . 于文襄手札 , 又有称 于文襄论 ( 四库全书 手札 , 稿本现藏于国家图书 馆善本部,1 9 3 3 年北平图书馆有影印木, 是目前最常见的版本. 。附于1 9 3 3 年北平图书馆影印本 于文襄手札书后,后收入 陈垣学术论文集第2 集。 。陈垣: 书于文襄论 9. 字丹叔,浙江桐乡人,手札中称“ 丹叔” 、 “ 陆少 詹” 等。t o三十八年闰三月经总裁奏派为 四库全书 总 校宫,兼武英殿提调。 按 :该篇 手札所 论 竹 潜). 少 仪外 传、 经 世图 i # u等 落. 与上札 前后相 联 ,知此 “五 月 比 四i 1 ”亦为屹隆三十八年。 3 . q 乾隆 三十八年五月至六月a 顷接来教 少仪外传仿 韩诗外传之例,极为妥协。 书录解题或从 艺文志或从 经 义考 , 希复检其书核定。 袁氏世范从 经义考似为 得之,前蒙询及馆中现办应刊应抄各种系 何人专办,中因 举李阁学以对,昨口召见蒙问及凡有应商之事,即可与之就近相商,或有必欲见示 者,中 亦无可辞耳。普录一项, 现在勿庸再添,其详己具王大人启中,想必致阅也。率布奉复并候 迩禧不一。晓岚先生、 耳山年兄同览, 敏中顿首。 书录解题 ,即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 总目卷八五 “ 史部 目录类” :,(直斋书录解题二 卜 二卷, 永乐大 典本。宋陈振孙撰. ” 总目卷九二 “ 子部 儒家类” :“ 衰氏世范三卷, 永乐大典本,宋袁采撰。 ” 李 阁 学 , 即 李 友 棠, c 隆 三 十 八年 任 四 库 全 书 馆 副总 裁 , 后因 王 锡侯 字 贯 ) 案 被苹 眼 , 名 不 见 于四 库馆 乾 隆四 十七年二月开列的 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 。 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 以宗人府府玉李友棠 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是该札日月应在五月二十九日 之后. 又,该札同 上两札均提及 韩诗外 传事, 是日 月相近, 大概在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底或六月份。 王大人,手札中又有称王大宗伯、宗伯、王大司农、大司等, 系王际华。 王际华,字秋瑞,号白斋, 浙江钱塘人, 历 任工部、刑部、兵部、 户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著有 ( 王文庄日 记 稿本, 藏于国家图书馆普通 古籍部) 。乾隆三十八年为四库馆总裁,陆锡熊 光禄大夫赠太子太保户部尚 书文庄王公墓志铭称赞其在馆期间 “ 自 发凡起例,一切多决于公。 公亦覃精禅思, 晓夜研堪, 薪得厘然勒成善本, 亦称塞上意. ” ( 陆锡熊 宝奎堂集卷十二) 4 . q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三日习 前次取到 永乐大典各本,曾 据将著书人姓名及书中大旨摘叙略节见示,此次送到各本, 并未 见有另单,诸觉茫 然,用后务仍开寄为嘱。再, 此次取到之书, 昨已发下, 汉秘葬经 、 吴中旧事 、 金碧故事亦并论勿用刊刻皆 非 要书 ,则 吴中旧事亦可无须再行缮进,即 在应抄之列,亦只须 缓办。再检阅此书所载,并非前贤嘉言 兹行,不过诗话说部之类,似不应附于史部, 应请再酌。口 至 接手教, 一切俱悉。 历代建元考) 前两本亦不可少者, 一并相留录附,侠候录得寄还, 烦为先致励 公为嘱,率布奉复不一。中顿首, 六月初三日。闻 初 一夜 雨 甚 大, 较 廿 一日 雨如 何 ? 汉秘葬经 , 总目卷一一一“ 子部 术数 类 存目 三” : “ 汉原陵秘葬经)十卷, 永乐大典本。 ” 吴中旧 事 , 总目 卷七十“ 史部 地理类三” : “ 吴中旧事 , 永乐大典本” 。独 金碧故事不见载于 总目 , 曹书杰将其 列为除 总目 所载 5 1 6种 大典辑佚书外的四 库馆 大典辑佚书 ( 曹著 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 ,东北师范大学 出 版社1 9 9 8 年版,页1 4 2 , ) . 总目 卷八二“ 史部 政书类” :“ 历代建元考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 朝钟渊映撰。 ” 励公,励守谦,手札中又称励世兄、自 牧 ( 守谦字自 牧) , 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 陈垣 书 ( 于文襄论四库全书手札后 : “ 据 实录 ,乾隆册八年五月廿三日 谕:廿 一口 怀柔、密云一带大雨,则 此六月系份八年。 , 5 . q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九d 接字悉种种, 吴中旧 事改入子部小说家极为妥合,武英殿东库书自 须先办,仆于马书来到 时早已言之, 可即回明王大人即 行酌办,勿致诸公旷日 再三。抚军奏进之书, 似已经起送,勿庸复候 咨取。 可再查阅原折, 或可行文一促之。 经 解内有应刚灭者, 即与晓岚学士相商酌定,但其书俱系 经部, 似不应分拆,且抄存书本原兼应刊、 应抄两 种,想 经解内除应删数种外,无应只录书名者, 似应仍存 经解总名。即 汉魏从书目 虽分列四库,书仍最装, 方不致于散漫无统也. 林之奇 全 解 , 永乐大典既有完本,似应仿照 春秋繁露 之例, 另为抄进,尊意以 为何如?可以与晓 岚先生相商, 并告知各位中堂大人酌定,率布奉复不宣。晓岚先生并此致意。中顿首,初九日 。 吴中旧事 ,今 四库全书总目 )归入史部 地理类, 与札中 所论不合, 当足其后斟酌修改之故。 提要评 吴中in“: “ 1 l 体例则小说家流也. ”则与该札及前札所论颇合。 马书,即 扬州马裕家藏书。马氏世代藏书,其伯、父马日 给、马日璐兄弟为当时藏书大家, 藏书 楼号“ 小玲珑山馆气 全祖望为其藏书 楼作有 从书楼记( 全著 姑琦亨集外编 卷十七) 。 屹隆三十八年广征遗书。 谕旨点名马氏进献藏书. 总目 “ 经部 书类” : 尚书全解四十卷,内 府藏本,宋林之奇撰。四 库本 尚 书全解实则内府藏本与 永乐 大典本的合校本. 总目该书提要下:自宋迄明,流传既久,又佚其三十四卷 多方一篇。 通志堂经解竭力购 之,弗能补也。惟 永乐大典 修自 明初,其时犹见旧 刻,故所载之奇 书解 ,此篇独存。今录而补之,乃得还其旧 观。 总目 卷三零“ 经部 春状类” :“ 春秋繁露十七卷, 永乐大典本, 汉董仲舒撰。 ” 该札论 吴中旧事归类部属之事,与上札相连,此 “ 初九日”当即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九. 6 . q 乾隆三十八年刀 历代纪元一书, 考订详明,较王口铭所纂更为赅备, 拟暂留 录副寄还, 希与自 牧世兄定之。 钟渊映是名是字,何地人,或仕或否,并希同 询明寄知。附告 王子安集二本,余童时曾有手抄之 本,后为梁瑶峰中压借去遗失,因而传抄者颇多, 此又从他处托丹叔抄回者, 集内有逸,有损讹字、 缺 字 , 虽经 校 佛, 未能 尽 得, 近 见江 浙 进 到 之书 , 有 专 集, 有 四 杰集 , 希 为 拨 冗详 校 改正 或 托 他 人 同 校 亦 可,如有缺漏,并希补足,办得仍祈即行寄还,专恳恳, 又拜。 按: 手札 第 4通也提及 历代建元考一书,该札日月应与之相近,约在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另外,于敏中托 校 王子安集一事,又见于第 1 2 札 约在乾隆三十八年六月) 、2 0 礼 ( 乾隆三十八年) 、 2 2 札 (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二 十三日) 、2 4札 乾隆三十八年八月五日) 、2 6札 ( 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廿一日) ,皆在乾隆三十八年,该札日月也不应出 此范围. 7 . q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五日3 昨送到马裕家书十种,内 鹃冠子已 奉御题, 先行寄回,即派鉴修详细校勘,其书计一百 三十余页,约计校勘几日 ,似宜酌定章程,将来虽诸书纷集,办之自 由条理, 其期不可太缓, 致有耽 延,亦不可太速而失之草率。书内 讹并甚多,半页随手审阅,记有三四条, 将来多修校勘后,可将校 出 误 处 录一 草 单 寄 来, 不 必 楷书 ,以 便 验 证, 愚 见 是 否 相 合。 校 勘 成, 即 一面 缮 写 红 格正 本 及 荟 要 本, 一面酌定刻样, 查原书篇数流水,其不画一,卷上卷中则并序同编,卷下则另编,无此体例。现 办写刻篇数,自 应各卷编卷前首冠御题。御制诗 合注再行录寄,以便恭裁次及原序,附以提要。此二 页不必另编篇数流水即刻本亦须写此二页作标题。其余止须卷上写行数刻本 样,首 行写 “ 鹤冠子” ,卷 上次行作宋此 字旧 无, 应 增陆佃解, 三行作 “ 博选第一冲 标题 似 止 须低 一 格 写, 四行王铁云云顶 格写 ,五行 王铁法制也低 一 格 写, 板心:鹃冠子 卷上流 水处 签 明 各 卷各 编 大略如此, 回明中堂各位大人酌定, 此字。 六月望日,中顿首。校 勘 发写 时 , 首页 御 笔 , 似 应拆 下 尊 藏, 候 办 毕 再办 订 入. 再 , 凡 奉 御 题 之书 , 应 刊 者即 在 京 办理,不必发往各省刻版。 两淮盐政李质颖解送马裕家藏书,前后三次,皆在乾隆三十八年,见于 q 签修四库全书 档案)7 :三十八年闰三月二十 日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解送马裕家书籍 ( 档案第7 2 页) ,四月初六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续呈马裕家藏书及总商等访 得书籍( 档案第9 3 页) ,四月十九日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进呈高晋等送到原书暨密访马裕家再无秘藏( 档案第 1 0 1页) 。故该札落款之 “ 六月望日”在乾隆三 卜 八年。 总日 卷一一七“ 子部 杂家类” :0 4 鹃冠子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札中所谓乾隆御题,见于文渊阁 四库全 书本 q 6 h “ 冠子书前。 8. v g 隆二十八年六月十五日习 又另 扎 井 御 题诗 连 注稿 同 鹅冠 子 另寄 接来札,悉种种.寄到抄来两部已 桑商,前日 所寄,照单分 列 四库,随折进呈。 惟 中兴小历一种,原单注拟刊刻,愚见以建炎南渡, 乃偏安而非中兴,展经 御制诗驳正,且阅提要所开,是偏颇有未纯之处, 似止宜抄而不宜刻,已 于单内改补奏进。至 汉魏 丛书 、 津逮秘书所收各部,尊意欲分录四库而不必归总, 所见亦是,但须于各部散见处提要内 叙 及 汉魏丛书 、 津逮秘书一语,而于稽 总目时集部内存两部书总名而注其分系之故, 似为两 得,乃惟酌之。各省书单大约陆续到齐, 似即须行文咨取,毋庸专取略节也。 又分别 应刊、 应抄两项, 吾固早计及, 诸公嗜好不同,难于画一,就二者相较,应抄者尚不妨稍宽其途,而应刊者,必核为去 取,即不能有益于世道人心,亦必其书实为世所罕见, 及板久无存者方可付梓流传,方于艺林有益, 非特辞章之类,未便广收,即道学亦当精益求精, 不宜泛滥。经解亦然,与其多刻无要,篇册徒灾 枣 梨,不如留 其有余,使有用之书广传不缺, 更足副圣主阐扬经籍之盛意,是否可与晓岚先生商之,并 告同事诸公妥酌,井于便中回明。中堂大人校辱 热河志 ,展奉询催,万难再缓, 可切致习庵逗 ) ,其 互相查证及缮齐汇交云云, 乃历来推托耽延之故调,幸勿以 此相谊也,率复不备。中顿首, 六月望日。 数 阅 进 呈 本 内 竟 有 黄 斑 污 迹 , 此 后 宜 留 心 . 今日 抄 本 内 易 象 意 言 , 习 口 云 , 葬 札 言 是 励 世 兄 所 校 . 己 为 挖 改 , 凡 此类者, 切不可丝毫遂就,又如字体中“ 恭, 误作 “气 乃不可不讲究者,可与各誉录言之。又昨见 鹅冠子内 夹签 “ 宏治,二字,此曾奉有谕旨,止须缺笔而不必改进,并及之。 总目 卷四 七 “ 史部 编年类” :( 中兴小纪四 十卷, 水乐大典)本。宋熊克撰。 曹仁虎,字来应,别号习 庵, 日 下旧闻考纂 修官, 钱大听 潜研堂文集 卷四十三有为其所作墓志铭 日 讲起居 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曹君墓志铭 。 总目 )卷三 “ 经部 易类三” :“ 易象意言一卷, 水乐大典本,宋蔡渊撰。 ”此书又入聚珍版丛书,为励守谦 所校辑目。 按:手札中多次提到校勘 鹊冠子一事,除该函之外,还有第7 函 (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五) 、 第 1 5 函 ( 乾隆三 十八年七月初一) 、第1 9 函 (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六日) ,都在乾隆三十 八年。且该札与上札都提及寄回御题 ( 鹃冠子 一事,两札落款又同为 “ 六月望日” ,是该日有两札。 9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七日】 昨奉办 日 下旧闻 考 , 命仆总其成, 此时所办最难者, 办书之人翰林中非各馆专课, 不能分身, 即在四 库书局,以 此甚难其选, 此外若甲乙 榜及诸生内如有好手,自 为最妙。 但难得学问 淹博, 旁通 时务,并略悉京师风土者为佳, 且欲其文笔可观,辞能 达意者,凡有考订, 庶不至过于推敲费力, 足 下夹袋中必有所储,或能觅得三四人,则此书即可速成就.若翰林或现任小京官,即须奏派, 若未仕 之人,即当 延请其局,推设于蒋大人宅, 修脯等项,愚当帮办,祈即商定寄知,或即 与蒋少司 农面 商亦可。又此书凡例,茫然无所绪, 足下可为我酌定款式除星 野 、 沿 革一两样,略具大概寄示,琐事相 读, 幸勿辞劳,又拜。此事私办更胜于官办,并与蒋大人商之。 大清高 宗纯 ( 乾隆)皇帝实录( 台湾华文出版社 1 9 6 5 年)乾隆三十八年六月甲辰 ( 十六日) : 着福隆安、 蒋锡萦、 刘纯炜,编为 日下旧闻考 ,并着于敏中总其成,每辑一门,以次进呈。 是札中所谓 “ 昨奉办 ( 日 下旧闻 考 ”在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六日,则该札作于六月十七日. 蒋大人及下文将少司农,系蒋锡萦,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六日 派往办理 日 下旧闻考 ,见 篆修四 库全书档案乾 隆三十八年六月十六日 谕内阁著于敏中等编 旧 下旧闻考) 。 1 0 . 约在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中旬】 报到接手书,悉种种。 书录解题 从 经义考 亦可, 但不知目录 类向归入习 见之书系何种, 便希示知, 经解即有删灭之书, 必须加一总说,方为明白, 又大典内录出正本,俊下届送齐时即当转 进。 今日 召见时询及历 代访求遗书之事,何代最多,最为有益? 可即 详悉查明,十七日随报发来,又 蒙问修 永乐大典事, 明史曾载否, 一并查明复奏。又前日, 询催 热河志 , 可即促来宜赶办, 仍将现办情形何如先行寄知,率复不一。晓岚先生均此致意。中顿首。 手札第 3通:“ 书录解题或从 艺文志或从 经义考 ,希复检其书核定. ”事在乾隆三 卜 八年五月底或六月。至 于敏中作该札之前,馆中已予答复,故有 “ 书录解题从 经义考亦可”等语,两札日月当相去不远。又,札中于 敏中命查明历代访求遗书一事. 1 2札 ( 在乾隆三 卜 八年六月二 卜一门稍前)中亦有,而细绎其中前后次序,该札日月又 在略作于 1 2札之前,约在乾隆三一 八年六月中旬. 1 1 . q 约在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中旬3 闻邵会元己 到, 其人博洽, 于书局自 大有裨益,前岁圣母万寿诗册内 有 “ 玉口口寅”语,上询 问见于何书, 迫检无可复奏。彼时敬堂先生云此稿出邵会元之手, 便中希问 之,将 “ 玉口”二字出处 寄示为嘱。又拜。 邵会元,或称二云、二云太史。邵晋涵,字与桐,一字二云,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经总裁奏派 为四库馆纂修官,担任 永乐大典的辑佚工作,其中以辑佚 旧五代史最为有名。另外,撰写提要稿多种,现存于 其所著 南江文钞中。 参见 1 2札 “ 玉口” ,知两札日月相近. 1 2 .了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中旬习 来札具悉种种,历代求书本末迟日另录清单进呈。 “ 玉口” 既无别据, 则旧 疑己 释矣. 前奉托校 王子安集 ,略有所绪否? 热河志总以 速催来宜为妙,愈速则愈佳耳。 “ 胎思” 作 “ 沙克什”即 可照用, 但似须注旧 作“ 赌 思” 今 从 元 国 语 解 改 正 似为更妥, 酌定。 闻诸事不应手, 此又何故耶?便 希示其大概,以 便商办, 专此。中顿首. 第 1 3函: “ 沙克什既 于提要内 声明,自 毋庸另注, ”本信札中,于敏中尚 建议在“ 沙克什”下作注,按理推论,本函 日月应略早于 1 3函,约在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中. 1 3 . 匡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日 一日习 书来悉种种,沙克什既于提要内声明,自 毋庸另注。 日 下旧闻考款式极难,愚意欲尽存其旧而 附 考于 后, 其 式当 何如, 可酌 拟一 两 样, 便 当 商 择妥 当, 以 便 发 凡 起例 耳. 热河 等 处书 单 二 件系 奉旨 交我,将书名与四 库全书校勘,似无甚不经见之本,且与内廷书多重复,而书名更多讹谬。希即校明 寄 来书 名 讹 者改 不 改 俱 可, 恐尚需复奏也, 编纂之人最为紧要,非实在好手不能得益, 务即留 心酌定见寄 为 感。复候近禧不一。 丹叔、念孙此次均不另复,因无暇也。中顿首, 六月廿一日。 王念孙, 字怀祖,号石口, 江苏高邮 人。著有 广雅疏证 、 读书杂志等。在 于 总目 卷首及文 渊阁 四库全书 书 前)中,王念孙职为“ 篆隶 校勘官,. 按:于敏中与陆锡熊商讨 日 下旧闻 考条例及纂修人选,又见于1 4 札1 5 札,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廿一日。 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 见 皆在乾隆三十八年。该札日期当即 1 4 . 匡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底至七月初习 顷 有 人 云: 誊 录中 有未 补 而写 者, 有已 补 而 不写 者 , 其说 确 否? 未 补 而 先 写, 尤 所未 喻 , 希 查 明 示 知。 来书具悉, 所定凡例大致极佳,感佩之至,侯细阅下报再复。惟纂书甚难其人,所选三人恐尚不救, 且其中或尚 有不能尽如愿之处,至本地必得一人博洽者为之指示, 方能周妥。希与晓岚先生商之, 迟日当专札奉 貂也, 刻本列衔名之说, 宗伯所议未当, 此时所刻,井不标四 库全书之名, 且板片不一定, 可列衔耶? 稍迟当札致宗伯也。匆匆不暇细及,余再悉。中顿首。 按:1 5札也 极论列衔说 之不可行,是两札日 月相近。又,札中称 e . 际华为 “ 大宗们” ,王于吃隆三 卜 八年八月初九 由礼部尚书调任户部尚书 ( 见 1 9札下注) ,足该函及下函又均在八月之前。 1 5 . q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初一】 前两次信至, 匆冗未得即复。 璞函从军死事亦当垂名不朽, 惟其口妻孤子留滞京城,实堪怜悯, 当为彼筹之,仆亦愿助微力也。 日 下旧闻考 原拟三人, 今缺其一, 奈何? 幸更留意。 浙省书籍竟未 起解,前询郝桌台始知之,宜即行文催取为妥。 热河书单已收到,来集之爵里片迟日 另普恭进, 乃浙 省之误耳。 筱塘所校 鸽冠子 可为尽心, 其各条内 应斟酌者俱已口出口 其有 一 条 , 竟 驳 去, 未 知 当 否, 并 酌 , 足下同为酌定之。 愚所阅四条止一条相合, 今复捡寄筱塘,嘱其更加详堪。 落页之喻自 昔有之,不 必以此加意也。 刻书列衔之说,断乎不可,己 切致大宗伯矣,外附励世兄一札, 祈转致之,余再悉。 中顿首,七月朔 日。 赵文哲,字璞函。陈垣 书 ( 于文襄论四库全书手札后 :“ 璞函死事,在拼八年六月。 ”吴省钦 赠奉政大夫光禄 寺卿前户部河南司主事赵公神道碑 ,述该事颇详, 在赵文哲 口隅集)书前。 1 6 . (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初七a 札来,悉一切。抄本书二种已 收到,侯寄 全恭进。 永乐大典内 散片 可辑者,自 当即为衷录, 凡若多至三四百条, 较之旧有完善本止数篇者,已 胜, 即偶有缺佚,于提纲内 声明亦无碍耳。 考稽 日 下旧闻考一事,此时难于即办,只可先行查明,侯回蜜后再酌商妥办也, 率复不一中顿首, 七月 七 日。 散片,或作散篇,指 永乐大典辑佚书中 从各部韵下辑抄缀合而成者,略别于存于 ( 大典中之成部书。 其修四 库全书档案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八日 谕内阁四库全书 进呈各书疵谬叠出总裁蔡新等交部察议 : “ 永乐大典内由 散 篇辑成者, 此次始行呈进,办理已经年余。 ” 大典辑佚书乾隆三十八年己陆续进呈乾隆御览,手札中第 1 、第 么 第 4等多函可以证明,因而 “ 散篇”非指全部 大典辑佚书。 按:四 库馆臣从 大典中签抄佚书,大概于乾隆 三十八年七月份就己 完成大部,所以 手札第1 8 函 ( 吃隆三十 八年七月十三日函) 于敏中谓: “ 此时各纂修俱已采完 一 ”签出佚书之后,是筛选和合缀的工作, 手札第 1 8函于 敏中提出了将大部之书交由戴震、邵晋涵等“ 五征君” 校勘合缀的建议,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 五日档 多罗质 郡王永路等奏黄寿龄遗失 永乐大典六册交部议处折 : “ 窃臣等尊旨纂办 永乐大典内 散篇各书, 所有应行采录诸条,现在陆续摘抄将竣, 因派令各纂修等将己理清粘出 副本,查对远书, 逐一分头详细校勘,以便迅速 编排成铁,正在上紧克日 催办间。 ”而观本函 及下函所讨论,是所辑佚书选定的标准,按四库馆办书进程推论, 应是在 采书将完而即将进行校勘合缀阶段。所以将本函及 1 7函断在吃隆三十八年。 1 7 . 匡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日习 书来具悉种种,书二部亦收到, 今又奉交取六部,可即查寄。大典内 集凑之书,原不能 指定何类, 即集部较多, 亦无妨耳。至各省送到遗书,必须各门 俱备数种方成大观。 惟多者限数之说, 似尚未妥。 经部本多于他种,如果义有所取,锉解十得三四,即不可弃,虽稍滥亦无碍, 若肤浅平庸及数见不鲜 者,则在所屏耳。并 不 妨与 晓 岚 先生 的商 仍酌之,率复不一中顿首,七月十日 。 1 8 . 仗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三日习 永乐 大典内凑集散片,原如鸡肋,诸 城 似 有 不 乐于 衰 辑 之意 , 然 未明 言 也, 秘之 但既办辑多时, 似难半途而废。此时各纂修俱采完, 何人所采最多,或竟有全无所得者,便中 约叙草单寄来并 列 街 名, 密 行。至于大部之书,攒凑非易,不可不专归一人以 总其成, 若纂修内有能独当一面者固佳, 否则诸征 君中渊才既多,且新奉恩旨, 尤当及此稍逮劳绩。或回明各总裁,令其分占一部何如? 若各纂修于 此不甚乐从,则不必以小节拂众人之意,即于纂修内 请总裁派精细耐劳之人专以 合凑,亦无不可。 至 大典内集部 概行不办,此与原奉谕旨 不符,愚见以为既办四库全书,似属多多益善,此无因多而弃斥 弗顾之理,为此言者盖未通盘筹划耳。 前此奉旨 查历代所购遗书 , 何代最多,已搜录寄,尚未复奏, 愚意以历朝之书多一卷计, 此次书局所开外省所送,各以部计, 若就其卷数折衷定数,不知当得几十 万卷,希足下约计核一大概寄知,以便奏复也,匆匆字此不一。中顿首, 七月十三日 。 诸城指刘统助,山东诸城人.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十一日 派往四库馆为总裁。( 见 多修四库全书档案第7 3 页 ( 谕 x 刘统勋等为四库全书处正总裁 )陈垣 书 ( 于文襄论四库全书手札 后 : “ 诸城刘统勋卒于姗八年十一月,则此七 月九日亦份八年。 ” 高宗纯皇帝实录 :“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辛未,谕曰:大学士 ( 刘统勋)于本月十六 日,肩典入值, 至东华门,忽婴口疾,回至赐第,业己口逝。 ” 纂修四 库全书档案第 1 3 7 页,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 谕内阁 进士邵晋涵举人蛾震等如勒勉准其一体散馆殿试 酌量录用 。于敏中所谓 “ 新承恩旨” ,当是该事。 1 9 . 匡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六日习 永乐大典 十种写 本四 种已收到, 略节亦得, 其缮出 正本似止须七月恭进一次, 八月即可不办 ( 整 停) 。侯回蜜再行粱进,已 札商王大宗伯矣。 鹃冠子筱塘添出 处甚多, 此番可谓尽心。 但只寄签 书之条,无书可对,难于悬定,因将来单寄 足下, 可并前日之单,回原书校勘,酌其去留, 无庸再寄 此问也. 校对遗书夹签, 送总裁大人阅定,即于原书内改正, 此法甚好. 可即回明各位总裁酌定再行, 即 或将涂乙之书进呈, 亦属无碍,惟改写略工,以 备呈览。至红笔究不宜用,或以 紫色何如,卷后寨 修之名, 似可不添,因其书似仍须发还本家, 毋庸多次一办也,且官书须署臣 某而给还各家又不宜用 臣某,莫若不 列名为妥。散片不可不办,其大略己 与大宗伯言之,此时且不必琐谈, 侠办有眉目 ,总 录清单告之,诸城中堂无异议耳。余并悉大宗伯札中附口不一。中顿首,七月既望。 高宗纯皇帝实录 :( 乾隆三十八年)八月乙未 ( 初九) ,调 礼部尚书王际华为户部尚书。王际华之为礼部尚书,在 三十八年八月之前,故知落款 “ 七月望日”是在乾隆三十八年。 凡出现诸城刘统勋字样的手札,皆可断在乾隆三十八年,见上札注。 2 0 . q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 底八月初习 筱塘不另复,遗书毋庸录副, 与愚前奏相合,至应抄之书,即交四百誊录缮写, 毋庸另添誊录, 前己 面奏允准,随即寄信通知馆中, 众所共闻者。今日王大人忽有因 遗书添传誊录,与原奏不符,断 不可行也.公札已另复。四库全书总 数己至八千,原不为少,但见所开之单,止轮部数,似尚 汇总而 计, 如 汉魏丛书 、 津逮秘书之类。若分列书名不下百余,而总计只两种耳。旧书去取,宽于元 以前, 严于明以后,偶得肯萦朝鲜孟子考异,入于应抄之列,亦见同 事之查,但不必刻也。京城内交 出之书,与外省重复者,自 不妨仅现本校办, 但外省交到者, 但有全单总数,且系奉旨仍行给还者, 似不便扣除,并有同 系一书而两本互异, 又当择其善者,止须于原单内 注明 重复,并于书局档册注明. 若外省己经交到而京城复有送馆,其书 不过相仿,仿佛即可毋庸列入借单.顷接钱塘宫傅字, 添传誉 录四 十人而札中又云六十,何耶? 王子安集承费心系之,余再悉。中 顿首。 按: 校勘 王子安集 ,又见于6 札、1 2 札、 2 4 札、2 6 札,都在乾隆三十八年. 又, 征集京城内各家藏书,在乾隆 三十八年, 共修四 库全书档案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三,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请令京师藏书之家及京官将藏书目 录抄送。 札中论办理“ 京城内交出之书” 等事, 据此也 可推断在乾隆三十八年。 另外, 札中所言添传誉录一事, 于敏中 极力反对, 又见于 2 5 札。2 5 札署 “ 八月初八” ,是在乾隆三十八年,而该札又在八月初八之前. 2 1 . k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二十日1 十八之报为雨水阻滞八时,直至今早始到。两淮书时己 奏到书单,似其中当有可观者, 但觉重 复耳。 御名字样,旨 止今缺笔, 人名地名大略相同 ,惟随常行文或作宏字亦可, 但已 写亦须另是一字, 不宜复缺笔,率此致复不一。中顿首,七月二十日。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第1 3 8 页, 乾隆 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续获旧版等书开单呈览 。 与落款“ 七 月二十_ 】 ”相近. 2 2 压 .陀隆三十八年七月 计六日习 抄本五种己 收到,应刊应抄须详定为嘱。阅酌定散篇条例。妥协周详, 钦佩 之至。惟末条云纂定 之时另录副本, 方无并漏,似应略有分别。盖所集四百余种,未必尽能凑合成书,亦未必尽有用,诚 如前札所云,不过得半之局。侠草本粘缴成峡,即可辨其适用与否,以定去留,如应刊应抄者,自 须 先普副本,律有成式可循,若止须存名之书,即可无庸再行誊副, 约计可省一半功夫,自 必须如此办 理, 方不萦冗, 希以 此意先与钱塘宫傅商之,连日 鲜暇,不能详及, 余再悉。 中顿首, 七月廿三日。 晓 岚先生希为致候,邵、周两君并希稍贺。 王子安集约计何时可得,便希示及. 隆三九年十月充四库馆总裁,则本函必作于吃隆四十年或四十一年避暑承德期间. 信函中于敏中 又托 付陆锡)t .4 询问邵晋涵五代史传等事,查邵晋涵.,t隆四十年因丁忧南归,四十三年入都补官 ( 见黄云眉著 清邵二云先生 晋涵年j幻.1 ) .则可知该函作于ir l 隆四十年. 4 2 . 乾隆四十年习 接信己 悉,提要稿吾固知其难,非经足下及晓岚先生之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吊顶工程常用辅材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桥梁建设扬尘控制措施
- 房地产开发招标控制价质量控制措施
- 交通事故私了协议书范文适用行业范文
- WMS仓库管理系统开发投资协议
- 高科技项目合作开发合同
- 品牌授权经营合同书及其相关条件约束事项
- 大型办公楼物业管理服务协议
- 精准营销效果评估-洞察及研究
- 智能水网优化调度技术-洞察及研究
- 055.重症超声在重症相关操作中应用专家共识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单元复习课件)
- 2024小学语文教学及说课课件: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
- GB/T 44304-2024精细陶瓷室温断裂阻力试验方法压痕(IF)法
- 威亚合同协议书
- 2024至2030年中国苯甲酰氯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1.1 鸦片战争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如何申请非遗
-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本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附答案
- 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