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输油管道多年冻土区泄油突发事件环境影响评估和应急预案.pdf_第1页
中俄输油管道多年冻土区泄油突发事件环境影响评估和应急预案.pdf_第2页
中俄输油管道多年冻土区泄油突发事件环境影响评估和应急预案.pdf_第3页
中俄输油管道多年冻土区泄油突发事件环境影响评估和应急预案.pdf_第4页
中俄输油管道多年冻土区泄油突发事件环境影响评估和应急预案.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年第37卷1期节能环保(1) 环境污染及防治 文章编号: 1003 - 1197(2010) 01 - 0023 - 06 中俄输油管道多年冻土区泄油突发事件 环境影响评估和应急预案 唐渭 1 ,熊治文 1, 2 ,廖小平 1, 2 ,曾晓东 1 ,李宏伟 1 (1 1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1) 收稿日期: 2009210230;修订日期: 2009212228 作者简介:唐渭(1968 ) , 男,湖南人,高级工程师,注册环境 影响评价工程师。主要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多年冻土环 境及水污染治理科研工作。 摘要: 中俄输油管道穿越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发 生管道泄油突发事件主要为储罐和输油管道因机械性破 损导致原油泄漏。泄漏油污的挥发、 下渗、 扩散和迁移, 将对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风险事故源项的分析及沿线冻土区环 境风险因素及敏感地段的识别,判定重大危险源和最大 可信事故,评估管道泄油突发事件对冻土区生态环境的 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对策和应急预案。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原油管道;环境风险识别; 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x507 文献标识码:a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境内的斯科沃罗季诺, 由连崟入境,经兴安、22站、 塔河、 新林、 大扬气、 加格达奇、 大扬树至大庆,中国境内段线路长965 km 1。其中穿越多年冻土区约 510 km 1 ,约占 总长度的53% ,必须穿越的强融沉性多年冻土地 段合计长度约80 km,约占冻土区总长度的 1517%。中俄管道拟采用埋地敷设方式穿越大兴 安岭多年冻土区,设计输油能力为1 5003 000 万t/a,管径为813 mm,压力等级为810 mpa (局 部1010 mpa)。 原油属易燃易爆品(危险分类属甲b,危险度 为116 2 ) , 在储存和输油过程中存在原油泄漏和 遇明火导致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性,同时具有一定 的毒性。正常情况下管道输送原油对环境的影响 很小。但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管道非正常运 行(如多年冻土区冻土融沉和冻胀导致的管道破 损,原油泄漏 ) , 及由此引发的对沿线冻土区的环 境影响和危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 在:管道工程系统庞大,穿越冻土区地质条件和环 境条件复杂,需穿越大片连续、 不连续、 岛状和零 星多年冻土地段、 融区地段和冰锥、 冻胀丘、 冻土 沼泽湿地、 厚层地下冰等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 以及沼泽湿地、 森林、 河流(水源地 ) , 自然保护区 等;另外,原油一旦进入环境又具有易燃易爆、 挥 发、 下渗、 随水流扩散、 迁移的特征 3 ,对环境构 成威胁。 1 风险事故源项 111 输油站场设施、 设备 站内设备及公用工程发生故障时,存在站场 设备或站内管道原油泄漏的风险性。 112 罐区 11211 泄漏、 跑油 罐区单罐罐容大及收发油操作较频繁,存在 油品泄漏或跑料的可能性。 11212 火灾、 爆炸 首、 末站储油量较大,存在油品泄漏或跑料遇 明火导致火灾、 爆炸的危险性。 11213 抽空 32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年第37卷1期节能环保(1) 油品输送时,若储罐的液位仪表失灵或操作 失误,可能造成储罐抽空。 113 输油管道 管道泄油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4 :管道腐 蚀减薄,造成管道局部穿孔;应力腐蚀或交变 应力作用引起的管道开裂;机械震动的冲击作 用,使管材承受交变载荷产生疲劳裂缝,导致泄 漏;管道焊接质量不过关,存在沙眼或裂缝,运 行一段时间后,缺陷扩大,产生泄漏;法兰或阀 门密封面失效;不法分子打孔盗油。 2 冻土区环境风险因素及环境敏感地段识别 冻土环境是指多年冻土地区的自然环境,与 一般地区相比,冻土环境的特殊性在于多年冻土 的存在,多年冻土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自然环境。 沿线冻土区环境风险因素主要有冻土的融沉 和冻胀、 崩塌和滑坡、 冲沟(坍岸)、 地面沉降、 膨 胀岩变形、 洪水、 管道腐蚀及人为因素,如生产活 动或蓄意破坏等。 沿线冻土区环境风险敏感地段主要有: 管 道通过的发育有岛状多年冻土的山间河谷地段 (为冻土融沉和冻胀灾害多发地段 ) ; 塔源县至 瓦拉干镇之间的低山地带呈零星分布的可能发生 崩塌或滑坡地段;大、 中河流的穿越段;沼 泽湿地和大片林区穿越段;高含冰量多年冻土 地段及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输油站场和罐 区;管道垂直于山体等高线敷设段(高落差地 段)等。 3 重大危险源及最大可信事故的判定 中俄管道工程主要风险单元为原油储罐、 输 油泵房、 加热炉和输油管道。根据重大危险源 辨识 (gb182182000)的规定,贮存场所闪点小 于28 的液体,其临界量为20 t;生产场所闪点小 于28 的液体,其临界量为2 t。重大危险源的判 定见表1。 由表1可判定:储罐和输油管道为重大危险 源,最大可信事故为管道断裂造成原油泄漏并引 发火灾、 爆炸事故。 表1 工程重大危险源判定m/t 序号 评价单元介质储存量临界量危险源判定 1原油储罐原油510420重大危险源 2输油泵房原油2020重大危险源 4 管道泄油突发事件对冻土区生态环境灾害 评估 411 管道泄油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灾害性评估 管道发生泄油突发事件后,在短时间内将有 大量原油泄漏,泄漏速率最大可达160 kg/s。据 测算 1, 2 ,管道周围出现火源引发火灾时,其重伤 半径为34105417 m;轻伤半径为641010017 m。特别是高落差区段,管道破裂后无法及时泄 压,其泄漏持续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大灾害的 严重程度。 41111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段 高含冰量多年冻土一般分布在沼泽湿地、 山 间沟谷、 山前缓坡地段,其坡面坡度较小,冻土上 限浅 (1 15215m) ,高大乔木的根系难以发育,植 被种类以低矮草灌为主,原油泄漏引发的火灾对 其下覆多年冻土的热扰动仅限于泄漏范围内油品 燃烧对地表短期的热扰动,而且水或较为发育的 苔藓地衣层能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因此对地基 多年冻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41112 低含冰量多年冻土地段和融区 低含冰量冻土及融区广泛分布的大兴安岭山 地地段,植被类型以高大乔木为主,林下灌木发 育,混生草本植物,原油泄漏引发火灾的过火面积 及程度均较大,且在作业带内油品燃烧持续时间 较长(相对于其它地段的森林火灾引起的作业带 范围过火时间 ) , 传入地下的热量迅速增加,地基 多年冻土下沉。尤其是管线垂直或斜交斜坡等高 线敷设地段,在坡度大于9 冻土边坡坡脚部位有 可能发育高寒冰量多年冻土或厚层层状冰,冻土 中水分的融化富集将导致地基土的抗剪强度降 低,若支护措施不到位,有可能造成局部边坡的失 稳,引发边坡滑塌(热融滑坍 ) , 造成管道膨胀变 形,破坏输油管道。虽然油品燃烧的热扰动在燃 42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年第37卷1期节能环保(1) 烧结束后即消失,但燃烧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地表 性状(深色的火烧迹地将降低地表反射率,促进 吸收太阳辐射 ) , 地表吸热能力增加1152倍,季 节最大融化深度最大为原来的23倍,由此引起 的坡面下沉量分别可达18 cm以上,局部高含冰 量多年冻土地段可达50 cm 5 ,对多年冻土环境 的破坏和管道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上述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主要表现在天然 冻土上限下降,暖季融化指数增大,寒季冻结指数 降低,多年冻土平均地温升高,多年冻土形成新的 人为上限,需要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恢 复到原有的状态。在此期间反复的冻胀与融沉过 程将导致管道融化圈进一步增大,尤其是在高含 冰量多年冻土地段及不良冻土发育地段,当下沉 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管道可能发生破坏,甚至折 断,引发新的泄油突发事件。 412 场站、 储罐发生火灾的灾害性评估 据测算 1, 2 , 50 000 m 3 拱顶油罐发生储罐表 面火灾,强度为7122 kw /m 2 时,影响范围约1718 m;强度为3117 kw /m 2 时,影响范围约2418 m; 50 000 m 3 拱顶油罐发生池火灾;强度为7122 kw /m 2 时,影响范围约2514 m;强度为3117 kw / m 2 时,影响范围约3914 m。 泵站及灌区选址在地势平坦、 向阳的低含冰 量多年冻土地带,设有一定距离的防火带,发生火 灾后过火面积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油品燃烧过 程及过火后形成的火烧迹地对多年冻土地基的影 响类似于上节所述,对站场、 灌区的建(构)筑物 地基长期稳定产生影响。 413 泄漏原油对地表水环境的危害性评估 泄漏原油大部分漂浮在水面,形成“ 浮油 ”, 少量原油在水流的紊动作用下以溶解或乳化的形 式分散在水相中,形成“ 分散油 ” 。研究表明,原 油在水中以稳定的分散相存在时,水中含油浓度 为36 mg/l左右。假设事故溢油在10 min内连 续均匀溢出,原油在管内的流速为0199 t/s,据测 算 1, 2 ,进入水体油量约73819 m 3 ,岸边滞油量约 62811 m 3 ,溢油最大挥发量约15017 m 3 ,混合过程 段长度约819 km。 由此可见,原油泄漏进入水体后,经扩展、 扩 散、 迁移等过程将对河流水质及沿岸生态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且其影响范围较大。具体表现为: 对呼玛河水生生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的冷水鱼类 的毒性危害;较厚的油膜可隔绝空气与水体间 的气体交换,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恶化水质,危 害水产资源及饮用水资源;破坏原始的自然景 观;湿地生态系统将在相当长的时期丧失其基 本的生态功能,破坏湿地野生动、 植物的生境; 在清理溢油时使用大量的药剂造成的环境污染或 危害。 另外,原油泄漏后若遇明火发生火灾,泄漏区 域的水生生态环境将遭到毁灭性破坏。 414 泄漏原油对地下水的危害性评估 泄漏原油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取决于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地面污染程度 以及泄漏点的地质构造等。据类比调查,原油泄 漏6h后最大渗透深度分别为:粗砂 2 中砂316 m, 中砂 2 细砂212 m,细砂 2 粉砂114 m,沿线地下水 水位小于712 m时,漏油可能会影响潜水层。 415 泄漏原油对土壤的危害性评估 泄漏原油进入土壤环境中后,将发生分散、 挥 发和淋滤等迁移转化过程,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 生存,造成土壤盐碱化,破坏土壤结构。土壤中石 油烃的迁移和分布受土壤和地形、 温度、 含水 (冰)量、 降水以及冻结融化过程等多种因素影 响 6。当事故发生后 ,非渗透性的基岩及粘重土 壤上污染(扩展)面积较大,而疏松土质上污染范 围较小。 另外,黑色的地表油污可降低地表反射率,破 坏地表的原始热平衡条件,促进吸收太阳辐射,加 快地表升温 7 ,进而改变冻土温度状况和冻融深 度。同时,油污占据冻土自由孔隙,改变水分迁移 和冰的晶体结构,限制土壤中营养运输。 原油泄漏引发的火灾属重度火灾,火烧迹地 内将烧死60%90%的蓄积林木,土壤有机质几 乎全部被烧掉,土壤基本失去肥力。 416 泄漏原油对植被的危害性评估 泄漏原油对植被的影响往往是通过土壤形成 的,当土壤被原油污染后,油污中毒性成分可在根 部形成包膜而损害根部功能,抑制植物根部吸收 营养物质,并干扰植物吸收氮素,影响种子的发芽 率、 成苗率和正常生长,进而影响子粒成熟和颗粒 52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年第37卷1期节能环保(1) 重及其营养成分,并在作物果实中富集有害成分, 危害牲畜、 家畜,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另外,在植被茂密地带,泄漏的原油一旦形成 火灾,将对泄漏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 带来毁灭性破坏。 5 环境风险敏感地段的防范对策及监控体系 如何及时清污减灾,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和 恢复受污染的生态环境是中俄原油管道冻土区环 境风险敏感地段防范的核心任务。 511 防范对策 原则上管道路由选择时宜避绕环境风险敏感 地段,无法避绕时,以最短距离通过或选择在其边 缘地带通过。同时,需特别注意保护地基多年冻 土,可采用提高设计壁厚(提高刚性,满足管道的 柔性变形量大于冻融期的冻胀变形量)及管道外 保温层厚度,管道埋设于多年冻土常年活动层以 下或人工地基+管道保温敷设方式(如图1所 示,换填一定厚度的粉粘粒含量小于15%的碎石 或粗颗粒土,使管道地基土的冻融循环基本发生 在换填土层内 ) , 管沟铺设滤层土工布(防止冻融 循环过程粉粘粒土进入粗颗粒层内)等相对保守 的保持管道地基多年冻土稳定性的设计原则 5 , 可有效降低发生管道泄油事件的概率。管道垂直 于山体等高线敷设段(高落差地段)采取提高设 计壁厚、 中间设置截断阀室,必要时采取支挡结构 结合植被措施和设置监控及遥控设scada数 据(路 ) , 能提高系统抗风险的程度。 图1 敏感地段人工地基+管道保温敷设示意图 作为森林防火带的管沟施工作业带,需定期 清除易燃的乔木和密集的灌木丛,灌木间距保持 1 m以上,可减缓泄油突发事件发生火灾的燃烧 程度和过火面积。 512 监控体系 (1)环境风险敏感地段需采用腐蚀检测仪、 超声波检测仪等定期进行管道无损检测。 (2)沿线强融沉多年冻土地段,设置冻土地 层稳定和土层地形变形实时监测系统,即:在沿线 约80 km的强融沉多年冻土地段设置30个检测 点(平均217 km布设一个检测点,高落差地段、 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和冻土沼泽湿地地段需增 加监测点的布设密度和监测频次)。每个检测点 处设置温度、 冻胀/融沉监测仪表,对管段周边土 层的温度和冻胀/融沉变形情况进行现场参数的 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经scada数据(路)系统 传至附近的站控系统并转至北京/廊坊调控中心, 当出现土层状态参数变化超限时,自动报警并显 示具体位置。 6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管道泄油突发事件,必须按事先拟 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611 应急援救及响应程序 应急预案按照“ 企业自救、 属地为主,分类管 理,分级响应,区域联动 ” 的原则,与地方人民政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 2。由应急指挥部 负责应急援救现场指挥和协调,专业救援队伍负责 事故控制、 救援、 善后处理。其程序见图2。 图2 应急救援及响应流程示意图 62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年第37卷1期节能环保(1) 612 应急防护和应急处理 应急防护和应急处理包括清除泄漏措施、 方 法和器材。主要任务有:隔离、 控制事故现场; 保障应急通讯、 交通的畅通;进行环境应急监 测,确定危险区域的范围、 边界和毒物浓度,决定 现场警戒范围;消除现场泄漏,防止泄漏原油 的扩大、 蔓延及链锁反应;现场及邻近装置及 人员疏散、 撤离和医疗救护;善后处理等。 就冻土区原油泄漏管道泄油突发事件,主要 从水上溢油事故和陆上泄漏事故两方面制定应急 预案,尽可能降低泄油突发事件对冻土环境的影 响。 61211 水上溢油事故应急预案 6121111 原油泄漏自动关闭系统 在管道穿越大、 中河流的两端设置自动响应 关闭阀门,一旦发生漏油事故,管内压力减小,阀 门可在10 min内响应并关闭 1 。 6121112 限制漏油的扩散 设置多道拦油栅,将溢油拦截至河岸附近进 行回收。为便于回收和控制扩散,可使用活塞膜 化学药剂把浮油推回,增加浮油层厚度,或喷洒油 聚集剂聚集浮油。 6121113 采用物理方法回收水面溢油 (1)机械回收:采用油回收船、 网袋回收装置 及油拖把等回收溢油; (2)吸油材料吸附回收:用亲油疏水的吸油 材料撒布在水面上吸附溢油,当其吸饱油后,回收 处理。 6121114 溢油的就地处理 难以用机械方法和吸油材料吸附回收溢油 时,或存在可能发生火灾等危急情况下,可采用化 学油分散剂(即化学消油剂)将油粒迅速分散到 比较大范围的水体中,消除风险隐患。 61212 陆上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泄漏初期,首先可考虑采取物理方法快速、 有 效地围堵、 限制或封闭油污的污染范围。充分利 用寒区积雪和多年冻土层可以暂时封闭和限制油 污的特征 5 ,抓住时机清除污染。其次利用微生 物的生物修复原理,通过人工改变油污冻土中微 生物种类及其微生态环境来刺激生物降解,可起 到清洁、 彻底消除污染的效果。 6121211 事故预警措施 管道断裂发生漏油事故时, scada数据(路) 系统经过逻辑判断首先关闭距出事地点最近的上 下游干线截断阀,上游泵站按逻辑顺序停泵,阻断 原油继续泄漏。 6121212 事故应急措施 (1)采取筑堤拦截泄漏的原油、 用抽空车收 集地表油或集中填埋受污染的土壤等控制方法, 限制地表油污染的扩大。 (2)清除土壤油侵润体中的残油,减轻土壤 污染程度,防止地下水遭受污染。 (3)沼泽湿地、 山间沟谷、 山前缓坡地段清除 油污后,以自然恢复和修复为主,必要时用石灰调 高土壤ph值并加入n和p肥料,增加土壤的通 气性,逐渐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受 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能力。 (4)山地地段清除油污后,在坡面铺设10cm 厚的木屑进行临时护坡,待季节适宜时,及早进行 坡面的人工恢复裸露地表植被。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拟建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存在的重 大危险源为储罐和输油管道,最大可信事故为管 道断裂造成原油泄漏并引发火灾事故。通过管道 泄油突发事件发生火灾的灾害性评估,场站、 储罐 灾害性评估,对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和植被的危 害性评估,明确环境风险防范的重点和环境敏感 区段,执行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对策和应急预案, 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大庆石油勘查设计院.中俄原油管道漠河 大庆段工程环 境影响报告书r . 2007. 13 - 14. 2 hj /t 1692006,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s. 3 邓春朗.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j .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 (3) : 176 - 181. 4 赵飞松,段光才.长输压力管道事故分析与预防 j .安全 健康和环境, 2005, 5(1) : 23 - 24. 5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俄原油管道多年冻土区 输油管道地基土长期稳定性及相应工程技术r .2008. 9, 74 - 77, 88 - 92. 72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年第37卷1期节能环保(1) 6 金会军,喻文兵,陈友昌,等.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中的 (差异性)融沉和冻胀问题j .冰川冻土, 2005, 27 (3) : 454 - 464. 7 jenkins t f, johnson l a, collins c m, etal . the physical chemicalandbiologicaleffectsofcrudeoilspillson blackspruce forest, interioralaska j . arctic, 1978, 31 (3) : 305 - 323. environmental assess ment and emergency plans for crude o il leakage of pipeline in permafrost regions between chi na and russia tangwei 1 , xi ong zhi2wen 1, 2 , l i ao xiao2ping 1, 2 , zeng xiao2dong 1 ,l ihong2wei 1 (11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anzhou 730000, china ; 21china academ y of railway sciences, b 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pipeline emergencies accident of the main pipeline along china2russi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