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试析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试析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试析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试析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 论文关键词:高管人员持股股权激励公司业绩 论文摘要:随着股权激励在西方国家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也开始尝试这种激励方式,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近五年的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各项业绩指标相关性,以及高管人员持股村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研究背景 20世纪创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月材七和全球公司治理规范的趋同,对高层管理者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首先在英语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然后在法国、德国和日本,新近在印度、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得到应用, 由于给定契约不完备,高层管理者的工作态度成为决定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在固定支薪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成败与高层管理者的收益之间表现出弱相关性,可见,这种激励方式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相反。这种弱相关性还会诱导出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高层管理者短期化行为公司经理人员时常需要就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战略发展等问题进行决策。诸如公司购并、公司重组以及长期投资等,这些决策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效果在很多年以后才会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出于对个人收益率的考虑。高层管理者可能会倾向于放弃那些短期内会给公司财务状倪带来不利影响,却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汁划.这种选择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计划,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必须调整激励制度的安排。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经过多次博弈,最终趋于签定一种激励性契约,使经理的月标函数与股东的月标函数尽可能地达到内在的一致。股权激励这种新型激励机制将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与公司长远利益“捆绑”在一起,通过赋予高层管理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索取权,使高层管理者的未来收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而且是长期正相关,受托者的利益和委托者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层管理者股权激励本质上是给予高层管理者一种或有报酬,该报酬能否取得完全取决于高层管理者能否通过努力实现公司的激励目标。 国内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规范性研究集中在管理者报酬结构、报酬激励机制等方面.有关实证研究很少。袁国良等(2000)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之间基本不相关,而且,即使非国家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也非常低,高明华(2(n)1)、李增泉(2(nn)、魏刚(2(nn)等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刘国亮、下加胜(2(nn)、张俊瑞(2(n).3)、族卫东等的研究表明,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2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状况的总体分析 本文的数据取自于2000-2004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共取得有效年度报告1:26家。由于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状况,因此剔出了b股上市公司。 据统计,2(nn)-2(nk1年我国使用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气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5,01%,14.71%,8.4.i%,12.97%,12.97%,从统计数据来看,运用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都在15%以下。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的现象并不是很普遍,尽管最近儿年我国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很多,并且有不少公司开始运用这种激励机制,但和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采用股权激励这种激励机制的公司还是很少的一部分。 在2000-2005年间,高管人员持股总量在2001年达3078.9539万股,居五年中最高水平,在2001-20(“年间,高管人员持股总量在3000万股上下波动,每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平均持股在14-18万股之间。高管人员平均持股比例分别为3%,0.0475%,0.04940k,0.(kf310k,0.05970k,可见,高管人员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非常小。 从表2来看、高管人员平举持股比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很大,在年尤其明显。这说明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水平分布并不均匀,变化较大,排在前列的是少数,持股数量和比例均较大,但更多的是排在后面的公司,待股数量和比例都很小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片总股本的平均比例还不到,且分布不平均,距离经济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还相距甚远, 我国上市公司高层股权激励体制的现状和特有的产权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转变而来的,在上市公司的股权构成中,国有股占了绝大部分,换句话说,国家拥有绝对控制权。运用股权激励,首先会遇到的障碍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国有股绝对控股,不可能跳出政府管理企业的格局,政府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和政府独资办企业,在行政干预上没有多大区别。股权激励从一定程度上会稀释国家的控制权,从而引起很多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争议。 3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检验 3.1样木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2000一2004年五年中,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制度与没有实行这一制度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及其变动情况。选取在五年中均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公司,并剔出st,pt公司,一共51家。 3.2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 本文研究的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情i5z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情况,而对于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研究者之间存在一些分歧。这些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托宾q值等。由于我国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而仅仅以流通股的市价不能衡量国家股和法人股的价值,而且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完善,股票的价格并没有成为公司价值的体现,因此,本文选取营业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作为衡量业绩的指标,以2001一2004年的平均数作为样本数据。 根据对股权激励机制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h.‑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营业利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h,: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每股收益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3.3实证检验及结果 3.3.1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业绩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对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营业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之间相关性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如下表3; 研究结果表明,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的各项业绩指标表现为正相关,但是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还是每股收益与高管持股比例的相关性都不显著 3,3,2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业绩指标的回归分析根据假设,建立模型如下: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和每股收益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4结论 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指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并没有对公司的业绩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与股权激励的作用机理并不符合,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儿个方面: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开始对高管人员实施股权激励,但是用于激励的股权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运用股权激励的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也较小。换句话说,无论是从股权激励的范围还是程度上来说,都不是很具有代表性。此外,公司业绩的影响因素很多,持股比例太低,即时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也可能被其他因素的影响所狱消。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能通过公司股票的价格反映,这使得股权激励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高管人员的努力程度并不能体现在股票的价格上,也就很难从中获得收益,这使得股权激励对高管人员的激励作用大大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为关注的焦点。此外,不少公司的信息披露并不完整,这也使得研究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