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中药内服与灌肠综合治疗慢性肾衰50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药学论文中药内服与灌肠综合治疗慢性肾衰50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内服与灌肠综合治疗慢性肾衰50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与灌肠综合治疗慢性肾衰50例疗效观察 罗启明(泰和县中医医院,江西泰和343700) 慢性肾衰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的一个临床主要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肾单位严重破坏以及肾实质性不可逆转的功能损害,从而产生临床上以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体内各种毒物排泄障碍而出现全身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随着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经济、设备等各种条件限制,许多慢性肾衰的患者不能进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治疗。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与灌肠综合治疗慢性肾衰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已确诊为慢性肾衰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24岁76岁,其中慢性肾衰期12例,期33例,期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8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6例,原因不明2例。 1.2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如优质低蛋白饮食,保证高热量摄入,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等。 中药内服:a)基础方:生大黄10 g(后下)、党参10 g、黄芪20 g、茯苓12 g、淮山药9 g、熟地10 g、山萸肉10 g、丹参30 g、白术12g、甘草6 g;b)随证加减:水肿明显者加大腹皮、泽泻、猪苓;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血尿者加仙鹤草、白茅根;湿浊者加石昌蒲、佩兰、砂仁; 气阴虚者加西洋参;热毒甚者加虎杖、半枝莲;夹瘀者加益母草、川芎;纳差者加山楂、神曲。c)煎服法:清水煎服,首煎加水300 ml,煎至20 min,取汁150 ml;二煎加水250 ml,煎至30 min,取汁150 ml,两煎相混匀,分2次服用,30 d为1疗程。 中药灌肠:a)基础方:生大黄30 g、煅牡蛎30 g、蒲公英30 g. 如阳虚者去蒲公英,加制附子30 g;b)方法:加清水煎2次,取浓缩煎汁500 ml,装入灌肠桶中,挂于输液架上,待药液温度降至37左右,选用细胶管,用石蜡油润滑管端后,缓慢插入肛门20 cm25 cm,渐渐灌入药液。灌完后,嘱患者适当提高臀部,缓慢拔出胶管,然后嘱患者平卧休息20 min,每日1次,病重者可每日2次。 2结果 50例患者显效27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血肌酐下降30%,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30%),有效20例(症状改善,血肌酐下降20%,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20%),无效3例(症状未见改善,血肌酐无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无上升),总有效率为94%. 3典型病例 患者,63岁,患高血压级10年,现已确诊为慢性肾衰期(肌酐605mol/l,尿素氮18 mmol/l)。给予控制好血压,优质低蛋白饮食等一般治疗,并内服中药及中药灌肠综合治疗,1个月后复查肌酐416.5mol/l,尿素氮12 mmol/l,全身一般情况良好。 4体会 慢性肾衰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关格”、“水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迁延日久,或外邪侵袭、劳倦内伤导致脏腑功能虚损,湿浊羁留,壅塞三焦,气机升降失节,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阳气虚,标实为湿浊水毒,瘀血为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 内服中药方中,党参、黄芪、淮山药、熟地、山萸肉补气温阳养血,补脾益肾以扶正;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茯苓补气安神燥湿,健脾利水;甘草补脾益气,缓和诸药;而生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去瘀以祛邪。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大黄可以: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减轻肾单位受损后的代偿性肥大,抑制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纠正肾衰时的脂质紊乱;供给一些必需氨基酸1,2。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直肠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灌肠中药被吸收后能促进血液及肠管周围组织内分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和肠源性氮质的吸收,从而减少氮质潴留,使粪氮含量增加,减轻肾单位负担3。 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发展进程,对于受经济、设备等各种条件限制的慢性肾衰患者,确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叶任高,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