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的旅游理念形象定位.doc_第1页
长三角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的旅游理念形象定位.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长三角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的旅游理念形象定位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内容摘要: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该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的旅游理念形象定位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 旅游理念形象定位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的全部,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共计15个地级以上旅游城市,面积近10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约1%。2003年,该区域15座旅游城市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73.22%,国际旅游收入占全国21.72%,国际旅游人次占全国52.87%。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主要体现在城市旅游理念形象、城市旅游视觉形象和城市旅游行为形象三方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结构表现为:一核、五极、五圈、七带的空间格局。一核为上海,上海都市旅游业非常发达,2004年,上海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同比23.4%、占长江三角洲同比40.1%;国际旅游收入占全国同比11.2%,占长江三角洲同比56.8%。五级分别为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宁波、北翼南京、浙南中心旅游城市杭州、苏州与无锡。五圈为上海核心旅游圈、南京旅游圈、杭州旅游圈、环太湖旅游圈、宁波旅游圈。七带分别为沿长江旅游带、沿运河旅游带、沪宁旅游带、沪杭旅游带、杭甬旅游带、环太湖旅游带、沿海旅游带。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形象口号 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形象口号进行了归纳,如表1。 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的旅游理念形象定位分析 (一)长江三角洲旅游圈 旅游形象理念(或口号)设计:长江三角洲中国最迷人的江南水乡;中国现代都城与古代都城相互交织的梦幻城市旅游带世界第六大都市旅游带。 旅游形象理念解释、城市旅游或旅游区(点)功能性定位:重点发展长江三角洲水乡古镇旅游、园林旅游、(古代与现代都城)城市旅游、度假旅游、宗教旅游、海洋(岛)旅游、文化旅游、会议会展旅游,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水乡旅游品牌、中国城市旅游品牌、中国会展旅游品牌、中国园林旅游品牌、中国文化旅游品牌。 (二)环太湖旅游圈 旅游形象理念(或口号)设计: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太湖江南水文化旅游胜地;太湖中国最迷人的内陆湖泊;同游苏锡常,共拥太湖美。 旅游形象理念解释、城市旅游或旅游区(点)功能性定位:环太湖旅游圈以太湖江苏部分湖岸线为主体,依托太湖发展,旅游产品要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化,旅游环境要进行全面整治,旅游形象要重新设计,并主要发展以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和与水上运动有关的专项旅游为主,并且重视满足较长时间停留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设计。 (三)南京旅游圈 旅游形象理念(或口号)设计:同游三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镇、扬,共享三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瘦西湖、钟山、三山之美;六朝文化、淮扬文化、山水文化荟萃的中国知名古城旅游胜地。 旅游形象理念解释、城市旅游或旅游区(点)功能性定位:突出南京的都会功能、扬州的休闲功能,打造镇江“城市山林”、泰州“中华凤城”的品牌。区内三个核心区域南京、扬州、镇江三市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具有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且彼此之间时间距离均不超过1小时车程,具备相互发展环城游憩带和联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