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护地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在保护地黄瓜栽培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笔者依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本地保护地黄瓜栽培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简单总结一下。一、黄瓜苗“戴帽”症状: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由于子叶被种皮夹住不易张开,致使光合作用受到影响,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幼苗死亡。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如成熟度差或陈种子,以及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受潮,这些种子由于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子尚未出土,表土已变干,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或是播种过浅,覆土过薄,进而造成表土失水过快,床土过干;三是种子竖直插入土中,种子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经受的土壤压力小,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易出现“戴帽”;四是幼苗刚一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或在晴天中午撤掉塑料棚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措施:(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厚度要均匀,不可过薄。(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湿,使种子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多数种子顶土出苗时,如苗床过干可用喷壶喷洒清水,表土过薄时加盖少许湿润细沙土。(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注意不要在晴天中午阳光强烈时“摘帽”,以免灼伤子叶。 二、花打顶症状: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生长点形成雌花和雄花间杂的花簇,植株停止生长。病因: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田间持水量小于22%,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二是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土壤潮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三是夜间温度偏低,夜温低于10,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四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长期未能得到恢复,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防治措施:发生花打顶后首先要分析形成的原因,针对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1)烧根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土壤持水量达到22%,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必要时扒沟晒土,降低土壤含水量。摘除下部结成的小瓜,保秧促根,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提高前半夜的室温,维持15的室温4-5小时,下半夜降至10左右即可。(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的伤根。追肥采用冲施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三、低温生理病症状:黄瓜在早春或秋冬栽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低温的影响,长期的连续低温会引起多种症状。一是播种后遇气温、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会延迟,出苗后苗弱,苗黄,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地温长时间低于12,会出现沤根、根尖变黄,地上部停止生长;二是棚室内夜温低于5,生长出现停滞,幼苗萎蔫,叶缘枯黄,结瓜少而小,低于5时间长久,就会发展到伤害,花芽分化受到影响,叶片呈黄白色或呈水渍状,严重的干枯,同时诱发黑星病、灰霉病等病害。病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低温造成植株的各种生理机能降低,如光合作用减弱、呼吸强度下降,根系对矿物质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养分运转速度减慢,生理功能失调,生殖生长受抑制等。防治措施:(1)选用幼苗生长快的耐低温品种,北方地区棚室生产可选用“津春3号”、“新泰密刺”、“长春密刺”等品种,并通过嫁接,提高抗寒能力。(2)多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粗肥,科学地安排好播种期和定植期,春季定植时选择冷空气过后回暖的天气,寒流再次来时已缓苗。(3)播种后种子萌动时,棚室应保持25-30,出苗后白天保持25,夜间应高于15。当外界气温在17以上时,提早揭膜炼苗,低温锻炼同时采用干燥炼苗,但蹲苗不宜过度,否则会影响缓苗和正常发育。(4)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棚膜选用无滴膜,棚内地膜覆盖,发生寒流时,可加盖纸被,室内可临时生火加温。在寒流侵袭之前喷植物抗寒剂,每亩喷100-200ml。(5)当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后,要采用缓慢升温措施,使黄瓜的机能慢慢地恢复,不能操之过急。四、黄瓜黄化叶 症状:冬春茬栽培的黄瓜,从采瓜期开始,在植株的中部以上叶片急剧黄化。早晨湿度大时观察叶背面呈水渍状,气温升高后水渍状消失,几天后水渍状部位逐渐黄化。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势弱的品种易发病。病因:生产上光照不足,长期低温阴天,多肥多水有徒长现象的植株易发病。主要是根系不发达,根量少,吸肥能力弱,营养不均衡造成的。防治措施:(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管理,追施时多采用微量元素均衡的冲施液肥。(2)调节棚室内的温度,使之适宜黄瓜的生长发育,并经常喷施有机叶面肥等。五、焦边叶症状:棚室栽培的黄瓜以中部叶片居多,发病叶片在叶綠呈现一部分或整个叶片的干边,严重时干枯死亡或呈卷曲状。病因: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棚室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突然放大风,风口处的叶片急剧失水造成;二是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形成的盐害;三是喷洒杀虫剂、杀菌剂时,浓度过高在叶缘处聚集造成的药害。防治措施:(1)棚室放风要适时适量,采取高温闷棚时或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放风口要由小到大,不要一下放大风口,以免叶片急剧失水。(2)若浇水过后,干燥时地表能见白色盐分渗出,这表明土壤中盐分含量超标,这样的土壤已不适宜栽培黄瓜,必经改良土壤。有条件的可换土,不便换土的可采取深翻或在夏季休闲时灌大水,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淋溶到深层处。(3)防治病虫害时,喷洒的杀虫、杀菌剂不能随意加大浓度,间隔天数不能过少,每次喷药量也不能过大,以免在叶缘处积聚。六、畸形瓜症状: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尤其是生长后期所结的瓜条,经常会出现弯曲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等畸形瓜条。病因:(1)弯曲瓜,长型果品种易形成弯曲瓜。生理原因多因营养不良,植株细弱有关,尤其在高温或昼夜温差过大、过小,光照少的条件下易发生;有时水分供应不当,结瓜前期水分正常,后期水分供应不足,或病虫危害,均可形成弯曲瓜。(2)尖嘴瓜,果柄附近粗,先端细。单性结实力低的品种受精不良时形成尖嘴瓜,单性结实力强的品种不经授粉在营养条件好的情况下能发育成正常瓜,否则会形成尖嘴瓜。(3)细腰瓜,果柄基部和顶端正常,在瓜条中间部分缢缩,是由于营养和水分供应不均衡造成的,同化物质积累不均匀,就会出现细腰瓜。(4)大肚瓜,瓜条前端部分肥大,而中间及基部反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苗圃日常巡检及隐患排查指南
- 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与流程标准
- 养殖业饲料供应与技术服务合同
- 企业文化构建与活动组织方案模板
- 新能源企业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与课件
- 小学数学启蒙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 新零售模式数据分析报告
- 企业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模板了解员工需求定制培训
- 制造行业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技巧
- 病人陪护考试题及答案
- 中医失眠治疗
- 2025年农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 2024年重庆万州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果树中级工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纳米薄膜市场未来发展战略与需求潜力调查研究报告
- 书写材料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分析
- 2025专营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案例2025
- 儿科规培入科教育
- 监控维修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